
会员
大一统:元至元十三年纪事
史卫民更新时间:2020-09-21 12:44:59
最新章节:主要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公元1276年,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常常被人忽略但又有着关键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元军挥师南下,将偏安已久的南宋王朝攻灭,在长达五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之后,大江南北再次重为一域,忽必烈成为首位在中国大陆建立大一统中央王朝的少数民族领袖;而且这次统一进程把云南、西藏和西域也划入中华版图,如此范围广大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首次出现。作为元代统一进程中最为关键的年份,《大一统——元至元十三年纪事》作者史卫民以纪实手法将1276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连缀成篇,向读者展示出一幅简短而又生动的历史画卷。在残酷而激烈的战争过程之外,重点描述了由社会变革带来的种种冲突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书中先后出现了近300个民族不同、文化背景各异的历史人物,皇帝、重臣、将军、义士、宫女……在1276年这个有着宏大历史意义的年份,他们演绎了种种令人长叹、或悲或喜的个人命运。
品牌:世纪文景
上架时间:2020-07-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世纪文景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史卫民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金源女真的英雄时代
每个文化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时代,这个时代往往意味着社会的急剧转型。本书的研究范围涵盖金源女真自诞生至消亡的全过程,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聚焦女真英雄为“大金国”奋战的历史,揭示金朝政权在崛起之后却立刻走向衰败,最终为孛儿只斤“黄金家族”的“英雄时代”所终结的深刻历史缘由。本书广泛采用了语言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学科理论,体现了作者丰富的理论储备与深厚的史学涵养。历史24.1万字 - 会员
西北民族论丛(第17辑)
《西北民族论丛》以“西北民族”为研究重点,主要方向为西北民族史与民族关系史、西北民族与邻国交流史、西北民族宗教文化研究、西北民族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等。从学科来讲,西北民族研究不仅涉及历史学中的民族史、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历史文献学、科技史、文物考古等学科;而且也涉及民族学、社会学、地理学、法学、经济学等人文社会大学科,反映了海内外相关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历史32.9万字 - 会员
13—19世纪河湟多民族走廊历史文化研究
本书以13—19世纪河湟地区的历史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这一时期该地区的军政制度、土司演变、民族宗教、农业开发、茶马贸易、朝贡贸易、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较为独到的见解。本书的特点是史料翔实、内容涉及广泛,对境内各民族的发展均有较深入的研究,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成果的汇集之作,是一部了解该地区历史不可多得的著作。历史39.3万字 - 会员
东胡系民族基本史料辨析研究:东胡系民族资料汇编
《东胡系民族基本史料辨析研究》包括《乌桓基本史料辨析》《两汉三国时期鲜卑基本史料辨析》《慕容鲜卑基本史料辨析》《宇文鲜卑基本史料辨析》《段部鲜卑基本史料辨析》《拓跋鲜卑基本史料辨析》《秃发鲜卑基本史料辨析》《乞伏鲜卑基本史料辨析》《吐谷浑基本史料辨析》《柔然基本史料辨析》《契丹基本史料辨析》《库莫奚基本史料辨析》《室韦基本史料辨析》等十三篇东胡系民族文献史料辨析研究成果,力求在充分占有文献史料的基历史25.1万字 - 会员
英雄史诗论集
当蒙古民族尚未形成,更谈不上国家的古老时代,各个分散的蒙古氏族和部族共同聚居于南西伯利亚和中央亚细亚的时候,出现了英雄史诗并逐渐得到发展,反映了蒙古氏族和部落的婚事斗争和对外争战。在那漫长的岁月里,蒙古氏族和部落出现许多勇敢无畏的英雄人物,为保卫家乡和和民众,与外来挑衅者入侵者进行长期艰难困苦的斗争,史诗歌颂了他们坚韧不拔的英雄主义精神,这些史诗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形象性和艺术性。本书基于作者对活态历史18.7万字 - 会员
多维视野的壮族形象建构研究
本书围绕着壮族形象建构的问题,分析了历史文献、壮族口述作品、当代壮族历史书写、壮族英雄叙事、壮族山歌活动、文人书面文学、仪式活动、品牌创建活动、全球性交流活动的壮族形象建构功能、建构规律、建构特点,探讨了文化认同在壮族形象建构中的具体作用,总结了壮族形象建构活动的共性规则,为壮族形象的建构实践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本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壮族形象建构意识,促进壮族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为进一步历史22.5万字 - 会员
内亚渊源:中古北族名号研究
本书集中收录作者研究中古时代与内亚各人群有紧密关联的各种名号的文章。通过分析这些内亚名号的结构、功能、语源、应用及流变,整理传统文献中某些难以理解的汉字音译语词,使它们发挥揭示历史复杂面向的作用。历史27.5万字 - 会员
民族史文丛(2019年第1辑/总第1辑)
《民族史文丛》由西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立足于西北民族史研究的基本面,注重档案文献和稀见文献的公布、整理与研究以及少数民族历史文献的翻译和解读。本书为2019年第1辑,主要内容包括俄氏系谱中吐蕃史料考辩,吐蕃治理敦煌期间对敦煌石窟营造的影响,吐蕃王朝职官制度研究综述,尼古拉斯·维特森藏汉镜铭文在国外的研究轨迹,高昌回鹘时期的葡萄种植业与葡萄酒制作,敦煌莫高窟乘象菩萨与尊格演变,明初从军卫置历史17.3万字 - 会员
战国秦汉西南民族地理的格局与观念研究
本书以战国秦汉西南民族地理的格局与观念为研究对象,旨在详细梳理和研究族群演进格局、“华夷之辨”思想对族群空间建构影响的基础上,揭示民族地理观建构路径,阐明民族地理观与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空间建构的关联。基于汉文史籍、汉译彝文史籍、考古、碑刻、环境考古等资料的梳理,文献分析、形象学、环境史、概念史等方法的使用,研究揭示:(1)战国秦汉西南族群演进具有区域性与族群性双重特征,且西南族群演进的“区域性多元一历史34.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