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马勒和1910年的世界:他的第八交响曲
(英)斯蒂芬·约翰逊更新时间:2023-12-04 18:53:15
最新章节:出版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古斯塔夫·马勒,欧洲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在中国,因其以唐诗为文本的《大地之歌》广为爱乐者熟知、热爱。但实际上,在第八交响曲首演之前,马勒一直以当世伟大的指挥家闻名,他的音乐并未得到广泛认同。但马勒对自己充满信心,他说:“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我的时代一定会到来。”第八交响曲1910年9月12日的首演,标志马勒时代的大幕的开启。本书作者正是以这个历史时刻为节点,向读者讲述了马勒在1910年到1911年去世那段时间的生活与创作,详细分析、解读马勒第八交响曲的音乐与文本,更以作曲家的眼光和角度,逐乐章分析马勒最后一部作品第十交响曲——这部被作者视为与第八交响曲“是同一整体的两个部分”的、“未完成”的伟大交响篇章。1910年,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都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前夜,与之相映照的是整个欧洲知识界、思想界、文化界、艺术界的风起云涌。作者以其开阔的视野,将马勒的音乐置于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尼采、施特劳斯的哲学;弗洛伊德、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托马斯·曼、斯蒂芬·茨威格的文学;克里姆特、埃贡·席勒、科科施卡的分离主义艺术;勋伯格、韦伯恩、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等等,为读者勾画了一幅背景深远而丰富的文化图景,从而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作者更是通过分析马勒的音乐,分析了困扰马勒一生的身份问题:波西米亚人、奥地利人、犹太人、不受欢迎的入侵者,并将马勒的音乐,尤其是第八交响曲,追根溯源,置于柏拉图《会饮篇》、古拉丁赞美诗《降临吧,造物主之圣灵》、歌德《浮士德》,以及巴赫、贝多芬、舒伯特的伟大音乐传统中,揭示了马勒音乐所具有的以歌德的人文主义思想为代表,更现代、更多样化、更包容的“德国性”。本书当属研究、论述马勒音乐的新成果。
译者:张纯
上架时间:2022-04-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英)斯蒂芬·约翰逊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后素:中西艺术史著名公案新探
本书从十个艺术史、美学史上一直聚讼纷纭的问题入手,分析了这些问题相关的艺术理论、美学理论的深层问题。从纹样与图腾,到文献悬案,从再现与表现,到物我关系,涉及到古今中外的诸多内容,以及艺术理论、哲学、文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艺术6万字 - 会员
视觉文化与小说的影像化叙事
本书在前人关于小说影像化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国内外视觉文化理论的研究成果,首次以视觉文化的历史发展形态为考察背景,对中国小说的影像化叙事展开了跨越古今的整体研究。在传承与变异的交错中,试图进一步发掘出传统视觉文化中的“影像”观对本土视觉文化理论及影像化叙事理论的建构与小说创作叙事样式中国化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为研究者探讨当前小说影像化热潮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以及更深、更全面的学理思考。艺术24.4万字 - 会员
戏曲诗学
相较于美学,诗学者,更侧重于结构学与创作论的研究。“戏曲诗学”的提出,并不出于概念上的为新求新,而是试图更近一步接近戏曲本体的研究。全书主要考察戏曲叙述结构与创作观念、创作技巧以及戏曲美学形态和范畴方面的问题,并在具体展开中将这种研究置入古今戏曲两个视野中进行,观照由传统而至当代的诗学转型并考察其间的得与失,以呼唤戏曲本体的回归,或者说重新确立戏曲本位。在研究方法上,除了传统的批评手法,还试图化用艺术18.7万字 - 会员
模仿与虚拟:技术现象学视域下文艺理论基本问题研究
艺术创造方法是艺术存在的基本前提,是一切艺术理论的基础。本书以艺术创造的“模仿”与“虚拟”为基点,在技术现象学和跨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下,梳理原始仪式艺术的“模仿”与“虚拟”及其艺术创造系统;考察东、西方艺术对“模仿”与“虚拟”的差异性选择所形成的审美偏好;探究技术变革对艺术类型演变的推动作用,以及各类艺术中的“模仿”与“虚拟”;反思数字技术的“模仿”与“虚拟”对艺术活动以及当代美学的重构,以期深化艺术19.9万字 - 会员
艺术会让我们更爱这个世界吗
艺术家“大橘子”倾力打造,陈坤、罗永浩、李雪琴诚意推荐!用可爱的方式走近西方艺术史!“包子脸、绿豆眼、胖乎乎、圆滚滚……”,大橘子将画家和他们的名画卡通化,变成了富有情趣与思想、却又软萌可爱的形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硕士田橙撰写。文字内容参考硬核艺术史著作和艺术家传记,物料稀有真实全面。每个篇章精选一位艺术家的部分代表作,串起艺术家生平和艺术风格的特征与变化,让知识更有体系,更有故事感。本书精艺术48字 - 会员
光与影的世界:歌德与视觉艺术
色彩是光的阴影,视觉艺术是歌德思考与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这是一本关于歌德与视觉艺术关系的人物评传,采用编年史的写作方式,追溯歌德艺术探索的一生。本书以解析歌德艺术观念为主,特别是他在《色彩理论》中提出的极性观念,这是理解歌德思维方式的密钥,从中可以发现歌德是如何将视觉艺术、科学与文学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秘密。本书的写作广泛参考了英语世界歌德研究学者的成果,希望对喜爱歌德的读者有启发和参考的意义。艺术27.2万字 - 会员
何以生活:20位探索者的人文艺术独白
这是一本关于当代杰出生活探索者的精彩故事集。书中介绍的20位探索者来自自然、人文、艺术、生活等不同行业或领域,他们拥有曲折或传奇的人生,却始终追求着自己热爱的事业,在变动的社会中保持着独立思考,在复杂的世界中寻求本真与宁静。通过作者对他们每个人的深入访谈,本书不仅呈现出一幅当代生活探索者的多样画像,同时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风貌。希望本书能够为读者提供灵感和启示,让读者找到属于自己的热爱与追求艺术10.2万字 - 会员
设计的维度:视觉传达设计基础理论与方法
本书作为视觉传达的专业读物,内容涉及哲学、社会学、中西方绘画史、传播学等学科,学科间交叉融合,共同组织起视觉传达庞大的知识体系。通过将学科发展历史与设计结合,使读者对视觉传达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熟悉在设计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并以此指导设计。本书采用图表的形式对内容进行梳理总结,既是人类艺术设计史发展的通俗读物,又可供各类大专院校设计类专业学生学习参考。艺术7.1万字 - 会员
艺术学理论
本书从艺术的本质和艺术的本体两部分展开研究:以“无有存在”为根据,对“艺术是什么”的本体进行论述,探讨艺术如何将世界与生活变现为形式化的“艺术作品”。艺术18.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