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提高贫困地区乡镇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
平罗县灵沙乡党委书记
第37期贫困地区乡镇
领导干部培训班学员
乡镇领导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执行者,同人民群众有着密切联系,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促进农村工作发展的忠实实践者,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国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着中国农村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着时刻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对于实现科学决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尤其对于当前还处于贫困地区的乡镇干部来说,要做好农村工作,就必须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要体察民情,了解群众特别是那些还没有摆脱贫困的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否则工作就没有针对性,就无法带领他们走上富裕之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各项政策的不断完善,对乡镇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从目前农村工作的进展情况看,乡镇干部按照科学决策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特别是在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脱离群众凭主观意识决策;二是忽视调查研究凭想当然决策;三是缺乏应有的科学规章制度,凭经验和规矩决策;四是轻视信息,不注意跟踪、反馈,对决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进行及时调查研究、修整和调整;五是不能坚持科学决策,往往凭个人感觉、印象搞工作;六是不重视定量分析,很少应用定量和优化分析,使决策没有可靠的分析基础,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同时,从当前决策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看,还表现出领导干部素质偏低,缺乏宏观谋略的战略眼光,缺少专博结合的知识结构,缺少科学决策的思想意识,缺少开拓创新的奉献精神,缺少广开言路的民主作风。怎样才能实现科学决策呢?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不断提高素质,这是实现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
一、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贫困地区乡镇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综合能力
1.提高决策中的知己能力。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求领导干部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纵横比较中,找准决策目标,作出正确决策。
第一,提高理论政策水平,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决策。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十五大将以此为标志载入史册。作为一名乡镇领导干部如何代表党组织直接与广大群众密切联系,如何做好上级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如何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乡镇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邓小平理论就是我们的理论宝库,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一是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二是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新的科学水平;三是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四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五是邓小平理论科学地运用“三个有利于”的方法,揭示衡量社会主义的标准,为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学好邓小平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科学决策能力。首先,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以把握大局、服从大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其次,站在维护党组织的权威的高度,用政治和组织纪律性作保证,增强学习的信心;再次,要站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高度,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精髓,领会实质,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为科学管理工作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
第二,克服心浮气躁的消极心理,潜下心来大兴学理论之风。
一戒自满。不要认为自己已经过院校的正规培训,理论已经学过了或者认为走上工作岗位多年,凭已有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可以应付一阵子,产生了这种心理,就不能正确地看待自身优势。首先,缺乏自知之明,虽学过了,但不等于够用了;其次,静止看待自己年富力强。年富力强但不等于“十全十美”,年富力强意味着精力充沛,就更应勤奋学习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与知识层次。
二戒忙于事务和庸俗应酬。“日常工作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读书”,这就是事务主义者庸俗心理的写照。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过,领导干部成天忙于事务,忙于应酬,思想庸俗化,要说危险,这就是最大的危险。一个领导者担负着相应的领导职务,工作头绪多,不忙是不可能的,但是工作头绪越多,越是要有清醒的头脑,善于统筹全局、高屋建瓴、分清主次、不乱方寸,这种能力要依赖于深厚的理论功底、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戒急功近利。认为“理论成果是虚绩,工作成绩是实绩”,对理论学习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究其原因:一是不能正确对待“任期工作目标责任制”;二是“出名挂号争先进”,受官场主义形式歪风的影响,不是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作为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追求真理的最大政治,而是作为标榜自己或装点门面的“应景工程”。
四戒单纯的任务观念。一是不要认为理论记住了,考核分数提高了,算是完成任务了,要完整准确地掌握理论体系,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邓小平理论,绝非一日之功,短时之效。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只有刻苦学习,长期坚持,才能见成效。二要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邓小平理论是保证全党团结统一的灵魂。因此,要在钻研精读邓小平理论上花大力气。因为理论上的肤浅会导致政治上的迷茫,行为上的盲目,凡事跟着感觉走,“保持一致”便成了空洞表态。三是在纷繁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前,要高瞻远瞩。目前我们有些领导的眼力不够,必须借助邓小平理论这一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望远镜、显微镜,科学决策,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与创造性。四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使之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在发展地方经济方面提高决策中的预见能力。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每个领导应具备超前意识,能在充分了解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本地区的经济现状,依据较长远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合理的安排,积极工作,让群众满意。
第一,放下架子,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心里话。
一是能够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科学预见提供准确依据。目前,乡与乡、村与村甚至队与队之间的发展都不平衡,群众的收入差距较大,虽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差不多,但是有些村队的生产效益低,群众仍然比较贫困,这就需要我们的干部到实地去、到田间地头去、到群众中去,做一番深入的调查研究,搞清楚问题到底在哪里,为什么高投入不能高产出,帮助群众调整种植结构,科学预测市场前景,这样重大决策就不会出现问题,群众就比较满意。
二是能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听取困难群众的真心话。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既然是深入群众,我们就不能嫌群众的袜子臭,不能嫌群众的凳子脏,必须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身份去接近群众,坐坐炕头,喝碗白开水,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肯跟我们说真心话。
三是能够把握新动态,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农村工作非常复杂,特别是贫困地区治安隐患、民事纠纷及各种矛盾较多,处理不好容易出问题。经常深入基层,使我们对一些矛盾,对一些隐患,做到心中有数,提前防范和化解,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特别是信访案件,更要及时热情,要求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认真负责,及时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
第二,选准路子,要善于找出经济贫困的症结,理清发展经济的思路,使群众得到实惠。作为贫困乡镇干部,要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重点是要发展地方经济,使群众真正富裕起来,否则群众不会满意。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突出抓好两个方面。
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效、优质、高产农业。特别是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必须要激发农民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积极性,跟农民讲明白调结构、增效益的道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在因地制宜的条件下,在继续调整林果业和养殖业结构的同时,大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实行粮经结合,建立粮、经、饲、肥、多熟制的复合弹性结构。必须要激发农民开拓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的积极性,因为农产品的效益最终要靠市场来体现。我们一方面要在县内、乡内围绕产业优势和当地区位特点,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入市场。另外,更要注意乡外、县外市场的开拓,进一步鼓励农民自发组建农销联合体,大胆进入市场领域,发展壮大农民运销队伍,提高农民开拓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必须要激发农民发展二、三产业的积极性,对当前农户中不同类型的经济状况,加强分类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市场行情,改进经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要经常深入工作实际,勤于调查研究,立说立行,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密切党群关系,让广大群众要充分认识使我们富裕起来的根源,而且更要充分认识富裕后,我们要怎么办,是停留在现状上,还是大踏步的前进,这就要教育群众“富而思进”,克服小富即满的思想,增强进取心,增创新优势,加快发展步伐。
二是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在乡政府驻地周围可以划定私营经济区,采取“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并实行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吸引个体私营企业主进入经济区投资经商。
第三,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办好事,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老百姓评价乡镇领导干部的工作好坏,不仅仅是看把经济搞上去了没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能否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因此,必须把帮助群众办实事、办难事作为树立乡镇领导干部形象的重要举措,教育引导干部扑下身子,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这样才能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第四,提高决策中的方案优化能力。作为领导者应采取择优、推测、完善、综合方案的方法,对工作中的各种规划、计划、任务、目标综合起来,经过民主渠道,形成可行性的理想的发展方案。
第五,提高决策中的开拓能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独立思考,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不怕担风险,认准了就干,不优柔寡断。
第六,提高决策执行中的控制能力。要求领导者在决策实施之后,通过信息反馈,进行相应追踪决策,建立各种有效制度,进行信息筛选,把握发展趋势,控制决策情况的执行,实行预期的最终目标。
二、通过学习,努力培养贫困地区乡镇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综合素质
1.博学多识的文化素养。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做一名合格的领导者,必须努力学习各种新知识,只有学习各种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跟随着时代和科学的发展而前进,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可能失去执政的资格。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的理论,用正确的政策武装头脑,还要学习各种专业文化知识,特别是现代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历史知识,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担当好领导重任,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2.专博结合的职业素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于职业水平的要求,不是仅仅取决于专业文化知识的高低,极为重要的一点还有他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你是什么样的领导干部,你有什么样的才智和能力,并不取决于手中的文凭,也不完全取决于你有多少专业知识,而是取决你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研究,如何理论联系实际,造福子孙万代,这就是领导干部的素质。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专博结合。
第一,必须具有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伟大事业,它不仅要求每个领导干部要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带领群众为之奋斗,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兢兢业业地做好党和人民交付的工作,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全部知识毫无保留地献给党的事业。
第二,必须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贫困乡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要求”(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五个根底”(较深的理论根底、政策法规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业务根底)及“六大作风”(敬业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清正廉洁的作风、严谨细致的作风和善于创新的作风),严格要求自己,使整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为新的起点,身体力行,真正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发展生产力,发展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
第三,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甘作人民的公仆。要摆正为谁掌权和为谁服务的问题,经受住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和观念,深刻认识党的宗旨和自己手中的权力性质,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为了人民,自觉做人民的公仆,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把人民是否满意、是否高兴,作为思考问题、办事情的标准,改善群众生活,造福一方群众,为人民多做贡献。
第四,必须带头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艰苦奋斗的本色。实现党的崇高理想,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奋斗,广大党员和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发扬艰苦奋斗的本色。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我们每个领导干部带头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努力进取、默默奉献,坚持克勤克俭、艰苦创业,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获得工作的动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第五,必须严于律己,廉洁从政。人民群众最痛恨而且最不能容忍的是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我们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自重、自省、自警、自勤,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经受住权力、金钱的考验,只有这样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威信,赢得支持和信任,形成强大的感召力,达到政通人和、上下同心、事业有成。
3.聪慧善断的战略素养。要多谋善断,灵活机变,适应关系复杂、情况多变的各种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要知人善任,知人之长短,用人之所长,发挥人才的潜力,求同存异,左右团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做下级之表师。要公道正直,以身作则,待人接物、处事都要公道正直,一视同仁,以我做起。要铁面无私,奖罚分明,做到既要十分坚决又要万分谨慎,奖要从严,罚要从宽,预防“恩赐观点”,建立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以达到科学决策的目标。要牢记:“清清白白做人,人人敬;老老实实做事,事事成”的做官之道,成为一名群众爱戴的好领导。
根据上述论证表明,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提高贫困地区乡镇领导干部素质,实现科学决策的关键。领导干部素质的高低,对于带领贫困地区群众走上富裕之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提高贫困地区乡镇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