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刑法及刑事诉讼法
题型认知
本部分以单选或多选两种题型的方式进行考查,偏难。重点考查考生对刑法总则和分则基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破题密钥1——刑法总则
一、刑法概述
1.刑法的定义。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刑法的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二、刑法总论
(一)犯罪
1.犯罪的定义。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
2.犯罪的本质。刑事违法性、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惩罚性。
3.犯罪构成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体。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是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的必要条件。
(1)刑事责任年龄。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并且不适用死刑。
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2)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不认为是犯罪的几种情况。
(1)意外事件: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这种情况就是刑法理论中所说的无罪过的意外事件。
(2)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防卫过当并不是一个罪名,触犯什么罪就定什么罪名,例如过失致人死亡罪。
应当注意的是,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3)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必须具备的条件: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属于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二)刑罚论
刑罚,是刑法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1.主刑。
(1)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
(2)拘役:是短期剥夺人身自由,就近予以监禁的刑罚方法。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在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3)有期徒刑:是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强制其从事劳动生产,接受教育改造的刑罚方法。
在数罪并罚中,采用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
(4)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制其从事劳动生产、接受教育改造的刑罚方法。
(5)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
死刑适用的限制:
2.附加刑。
(1)罚金。
(2)剥夺政治权利。
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必须剥夺政治权利的对象:主刑为死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3)没收财产。
(4)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附加刑可以独立适用。
真题精粹与剖析1
经典真题1 (单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含义是( )。
A.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行为相适应
B.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个人情况(主观恶性与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C.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客观危害相适应
D.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名师解析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也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罪刑相称”。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经典真题2 (多选)我国《刑法》中所说的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下列权利中的哪些权利?( )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C.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D.担任公司、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权利
名师解析 ABC。根据《刑法》第54条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D选项中应该是国有公司、企业,而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公司、企业。故本题答案为ABC选项。
破题密钥2——公职人员犯罪类型
国家工作人员包括:①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②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③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④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真题精粹与剖析2
经典真题3 (单选)下列犯罪中,主观方面可以由过失构成的有( )。
A.贪污罪
B.介绍贿赂罪
C.玩忽职守罪
D.泄露国家秘密罪
名师解析 CD。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贪污罪和介绍贿赂罪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故本题答案为CD选项。
经典真题4 (单选)一般来说,以下犯罪行为不属于腐败犯罪表现的是( )。
A.遗弃罪
B.权钱交易犯罪
C.滥用职权犯罪
D.以权谋私犯罪
名师解析 A。腐败犯罪的特征是拿权力或原则做交易,侵吞国家和集体财富,为个人捞取好处。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权钱交易、职务犯罪。A选项遗弃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的一项罪名,并非腐败犯罪。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破题密钥3——其他常见罪行
真题精粹与剖析3
经典真题5 (多选)下列行为构成盗窃罪的有( )。
A.王某在商场盗窃他人信用卡后,随即使用该卡在商场购买了价值6千元的手表
B.李某在商场试衣间试穿大衣是否合适时,趁售货员不注意,将价值6千元的大衣穿走
C.张某在商店购买首饰时,趁售货员不注意,将自己准备好的假首饰与商店的真首饰调换
D.郑某潜入他人家中将他人价值2万元的海洛因拿走
名师解析 ABD。根据《刑法》第196条第3款的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盗窃数额应当根据行为人盗窃信用卡后使用的数额认定。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中的李某将售货员占有的财物秘密地转移到自己控制之下,数额较大,B选项中李某构成盗窃罪。C选项中张某将在售货员占有下的财物调换、转移,但题中并未明确数额,属盗窃行为但不能确定是否构成盗窃罪。D选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盗窃违禁品,按盗窃罪处理的,不计数额,根据情节轻重量刑(该解释已被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废止,新的解释同样规定,盗窃毒品等违禁品,应当按照盗窃罪处理的根据情节轻重量刑)。所以D选项构成盗窃罪。故本题答案为ABD选项。
破题秘钥4——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1.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2.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
3.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原则;
4.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
5.依靠群众原则;
6.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7.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8.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9.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
10.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11.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
12.未经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原则;
13.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原则;
14.依法不追诉原则;
15.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原则
核心提示
刑法部分的考查多以具体的犯罪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常见犯罪类型的理解。同时,考生应掌握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