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遇见未知的自己(5)
其实无论你养的是什么,你所选择养的宠物,与它们相处时的方式都是你内心潜在的一种表现形式,简单来说,那些宠物,有可能就是你潜在性格的一个延伸……
养宠物有几种心理:自恋型、压抑的情感由宠物来达成、理想化照料者。
关于为什么养宠物,最通常的说法是“作伴”。 其实,养宠物不仅仅是“作伴”那么简单,有一些与宠物交流获得的乐趣和满足,即使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不能得到的。
在国外有研究证实:饲养宠物陪伴其日常生活的孤寡老人的身体状况较为良好,寿命也得到延长。而在我国,父母工作繁忙,无法经常陪伴孩子的家庭也会考虑饲养宠物陪伴孩子。
如今,年轻人也加入了养宠物的大军。而且,维持温饱的、一掷千金的,都似乎离不开那些小生灵。而宠物的范围也从猫狗为主扩大到了蛇、蜥蜴、蜘蛛、鸭子……
所以那么多人痴迷于养宠物呢,不是简单的“作伴”关系可以解释得通透的。
心理咨询师胡慎之提出了“物似主人形”的说法:原来养宠物都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选择一种长得像自己或具有自身某些性格特质的宠物。例如,慢吞吞的主人会养慢吞吞的金鱼,动作快、爱说话的人会养条活泼爱叫的狗,神经兮兮的人会养条蛇,喜欢大狗的人有优越感,喜欢小狗的人希望得到宠爱贪吃者会将宠物喂得肥肥胖胖,……从养的宠物身上,就可以看出主人的性格,外在的宠物是其主人内在的一种象征。
养宠物有几种心理:自恋型、压抑的情感由宠物来达成、理想化照料者。
自恋型,就是养什么像什么,或者是自身部分人性的反映。人通常都有自恋的心理,也需要有自恋的心理,养宠物,是一种很好的又不自知的自恋行为。
表达压抑性的情感,是养宠物的另一种心理。人都有多面性,表现出来的不一定是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在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压抑。压抑需要排解,养一只可以表达自己内心欲望的宠物,也是一种排解的方法。所以你可能会看到,一个斯斯文文的女孩,却养一条凶猛的大狗这种现象。
很多理想化照料者,是一种过渡课题,比如,很多小孩都有这样的一个阶段,他把宠物看成自己了,而他自己充当一个照料者,其实,他怎么照料宠物的,就是他内心渴望别人怎么去照顾他的。有一些人,则是童年时期的一个未了愿望,比如,以前家庭子女比较多,父母能够给到每个孩子的关注并不多,但孩子本身是有欲望与渴望的,在她的心里都有一个理想妈妈的原型,当她有机会时,她会充当这个理想妈妈,去照料宠物,这就是一种补偿。
下面是养各种宠物的人的特点:
养大众宠物:这是一种最普遍的选择,比如猫和狗。通常主人会通过把小狗打扮得非常漂亮来使自己获得很大的满足感。
养另类宠物:往往代表自己的一种愿望,这种愿望是独特的,很引人注目的,但很多时候那种独特感、优越感,恰恰反映出内心的懦弱与无助。
养凶猛类型宠物:内在有比较强烈的攻击欲望。
养草根类型宠物:他的内心有草根的一面,最大的特点就是同情弱者。
所以,你如果能好好了解一下你想要了解的人的宠物,你也就了解了他。
“如愿以偿”的少年因何抑郁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但人们对此病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有心理学家曾对62位15~23岁患者作过调查,结果显示,患者自身识别率几乎为0,学校、家庭、社会对本病的识别率平均不足1%,一些综合医院的识别率仅为15%左右。这就警示我们有必要提高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关注度和判别力。
李思从小就勤奋又听话,是让父母很省心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成绩都在学校名列前茅,高考也如愿以偿上了第一志愿的国家重点高校。马上要离家去远方读大学的时候,父母开始担心平时沉默寡言、很少和同学打成一片的李思是否能够适应大学的生活,懂事的李思安慰父母不要担心,并且第一年也以优异的成绩向父母证明自己在大学也同样出色。可是,奇怪的是,大二那年,李思开始不间断地出现头疼、恶心、腹痛、乏力等症状,渐渐地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迟到早退逐渐成了家常便饭,成绩自然一落千丈。最后,甚至一走近教室,李思就出现心悸喘气等现象。李思无法继续大学的课程,又不想让父母失望,在长达一学期的失眠和压抑之后,他承受不住各种心理压力,冲动之下做出了轻生的行为。所幸,被舍友及时发现,最终成功抢救。但是,李思的父母甚至李思本人,都对出现在他身上的怪现象感到困惑。
为何一向表现出色的李思,会在大学的路上出现各种异常甚至冲动之下有了轻生的行为?其实,这要从李思成长中的心路历程来寻找答案。在和李思的访谈和开导中,心理医生发现,李思从小学到高中一路都很顺利,也受到周围人的表演和赞许,在心智善未成熟的阶段,这些赞许让李思感到喜悦。但是,进入大学后,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自己独立的空间和思考的时间都变多了,李思便恍然发现,为了成绩而学习并不能给他带来长久而实在的快乐。除了成绩单之外,大学的生活还有许多空白,而李思却不知如何去填充,加上不善于交际,生活更是陷入了一种空虚和乏味的状态。李思甚至还没来得及弄清楚原因,潜意识便开始做出反应,身体也有了胸闷、头疼等异常反应,最后导致李思情绪低落、精神压抑而产生轻生念头。
对于青少年,这种抑郁的心理症状是比较危险的,因为很多时候当事人未能很好地识别抑郁的各种表现,无法对症下药,从而让症状不断恶化,最后将自己引上绝路。所以,要防治青少年抑郁症,我们首先要了解该症状的各种表现,主要有六种:
1 一、似病非病。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2、坦途无悦。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患者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
3、自杀行为。重症患者利用各种方式自杀。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4、不良暗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如患者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办等。
5、要换环境。可能在学校或单位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工作,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6、反抗父母。患者在童年时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离异再婚对自己的影响等),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应以抗抑郁药物与心理治疗并重为原则,单纯靠药物或靠心理咨询都是不正确的。当药物治疗缓解改善了病情后,再配合心理治疗,会使患者认识本病,改变认知,完善人格,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与自信。
平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缓解或治疗抑郁症:
认知疗法。你无法说服自己,走出抑郁,但你可以不要继续让自己走入更深的抑郁。
寻找更多的乐趣。对于抑郁,这很有用。“快乐需要行动”,努力让自己不要忧郁,比如,拜访朋友,接受按摩,养养宠物,装饰一下屋子,上上课,度度假。
食物补充。某些维他命的缺乏会导致抑郁,比如:维生素B-6,B-12,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B1,烟酸,核黄素,维生素H和泛酸。
体育锻炼。大量研究表明,运动,尤其是剧烈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情绪,减轻焦虑,增进食欲、睡眠、性兴趣、性功能和自尊。同时,运动还能使大脑中与抑郁症相关的化学物质失衡转向正常。
通过这样以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心态让双胞胎 “命运”迥异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人好像天生是上帝的宠儿,一路走来开开心心、顺顺利利,而有些人却压力重重、郁郁寡欢,无论怎么努力总是很难到达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其中不仅只是机遇的巧合,也存在一定的心理因素。
娉娉和婷婷是一对双胞胎姐妹,父母都是下岗工人,家里很贫穷,只靠妈妈摆地摊,爸爸做短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平时家里省吃俭用,娉娉和婷婷每天早上只吃两个素包子和一杯白开水,午饭和晚饭也是在学校买些便宜的菜和一个馒头。身上穿的都是亲戚送的旧衣服,和同龄孩子比起来,这对双胞胎姐妹显得很“老土”。
对于这样的生活条件,婷婷从来不觉得自己吃得很差,每次吃饭都是和同学有说有笑,特别开心。相反,娉娉却总觉得自己穿的土气,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为自己的生活条件差而伤心和自卑。但是,她们有一个共同目标,便是读好书,以后出人头地。两姐妹都读得很拼命,成绩也都一直名列前茅。可是,中考的时候,却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婷婷如愿考上重点高中,而娉娉却在考试前几天频频失眠、精神恍惚,导致发挥失常,与重点高中擦肩而过,终日郁郁寡欢。
为什么一样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一样的教育平台和学习经历,最后双胞胎姐妹却是截然不同的命运,这仅仅是“上帝的偏心”,还是另有诱因?
心理学家从青少年的成长心理入手,分析了两姐妹的命运,最后告诉我们:心态比环境和努力都更重要。
娉娉的考试失常,很大可能是因为出现了考试综合症。由于觉得家境不如人,娉娉一直觉得很自卑,想通过考试成绩来证明自己,但是这种心态让她压力很大,在考试前极度担心考试结果,从而导致神经过分紧张,而出现失眠和精神恍惚,从而影响了自己的表现。
相反,婷婷一直感觉自己的生活还不错,平时生活学习也和同学们有说有笑,从来不觉得生活很痛苦或者自己很自卑。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帮助婷婷积极自信地踏入考场,并顺利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考上重点高中。
从两姐妹迥异的心态和相反的结局可见,心态和情绪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愉快的、稳定的情绪是身心健康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不稳定的、抑郁的情绪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身心疾病,影响我们的人生发展。
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情绪时刻伴随左右,但是,情绪是不能分割的,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时好时坏,我们不可能只感受快乐的情绪,而把不快乐的情绪一并抛开。学会自我控制情绪和及时调节心态,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
那么,怎样自我控制和调节,恰当地处理消极的情绪,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让我们的生命添加色彩,越来越好呢?
第一,要善于把心中的积郁倾诉出来,使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人在情绪苦闷的时候,找细心朋友谈谈,倾吐心中郁闷,心情就会平静些。如果心理上的冲突引起情绪变化,长期压抑在心中,就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而引起疾病。
第二,要热爱生活:一个人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正确认识,就会热爱生活,往往也情绪稳定,心态乐观积极。
第三,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人的情绪是受人的意志控制的。因此,我们都要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经常发怒,或任意放纵消极情绪滋长,将导致情绪失调,引起疾病。
第四,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易引起人的情绪变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不满意、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使人心情抑郁不快,不利于身心健康。人与人之间关系友好,引起满意的愉快的情绪反应,使人心情舒畅,有利于身心健康。
第五,积极锻炼体魄:人的情绪与人的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一个人长期疾病缠身,容易引起忧郁的心情。中国医学提出的“因病而致郁”就是对久病或重病而易产生情绪抑郁的生动概括。相反,一个人身体健康,往往表现为精力充沛、心情开朗。因此,积极锻炼身体,合理安排生活,适当睡眠是情绪饱满与安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