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理论前沿(1)
把大学生责任观教育置于战略高度
把“中国梦”变为现实,对大学而言,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构建与“中国梦”相适应的“高等教育梦”,要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这一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当仁不让的就是必须把加强大学生责任观教育置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高度,切实培养大学生勇于担当、敢于担当的高尚品行。大学生责任观教育,就是在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和民族、对社会和环境、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并转化为忠于祖国、服务社会、关心他人、保护环境、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这已成为国际公认的人才培养规则,也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持续前进的重要精神支撑力。而正确审视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所担负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就必须把加强大学生的责任观教育作为大学的重要历史使命抓好、做实。第一,必须立足于培养“责任公民”,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个人需求与社会责任及社会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把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及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作为责任观教育的主导价值要求。
第二,必须引导大学生“以史为鉴”。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极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史学”教育。引导他们熟悉中国通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史,引导他们熟知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付出的重大牺牲和艰难奋斗历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社会观和政治观,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第三,必须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所谓忧患意识,应该是知其为忧患而生出的一种意志,或当前虽无忧患存在亦能存有此种意志(居安思危)的一种意识。它意味着力求克服种种困难,力求实现某种理想,并深知自己行为的关系与责任之所在。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历来就有“安贫乐道”、“忧时悯人”的情怀。如,孔子的“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孟子的“君子有终身之忧”。其包容万有的胸襟、鞠躬尽瘁的品格、博爱慈悲的情怀,构成了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应以辩证的思维继承这种精神,处在顺境之中能居安思危,处在逆境之中能坚持操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任何情况下都能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全面塑造自身应具备的人文素质和民族精神。
第四,必须以日常行为养成为抓手,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要通过创造具有启迪性、教育性的条件和环境,使大学生在日常行为中逐渐养成一种责任意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就要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作为社会主义时代的大学生,就要对我们国家的未来负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负责。
第五,必须引导大学生建立理性批判思维。通常,大学生有一种习惯于对事物提出批判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倾向,敢于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对此应该给予赞赏和理解。而从另一方面看,虽然随着年龄增长,大学生心理日渐趋于成熟,但毕竟还具有青春期所特有的叛逆心理,特别容易注意到一些负面的东西,因此他们对事物的批判,往往停留在单纯的批评和情绪的宣泄上,经常会出现过激或偏颇的情况,不够深入和系统。因此,应建立起一个“辩证地提出批评→多方面分析原因→对应地提出措施”的范式,对其批判思维的养成进行科学引导,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其养成探究性的学风和独立思索的习惯。
(作者齐岳原载《宁夏日报》2013年4月17日)以高水平教师党建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建设发展必须首先要设计与解决好的战略问题。完成好这一使命,就必须充分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教师党建工作新机制,赋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新的时代内涵。
解决好教师的思想观念是开展教师党建工作的核心问题。教师特别是处于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是和学生保持最密切联系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党建工作必须把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坚持爱国主义与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统一起来,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个人事业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的政治信仰和工作理念,自觉主动地把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教育引导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党相融合,并在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中率先垂范。
注意分开层次是创新教师党建工作的重要前提。受学缘、学历、职称、贡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高校教师中开展党建工作不能“一刀切”,而应注意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师思想和工作实际,采取“因才而建”的方法。如,对海归派年轻教师,就应侧重于引导他们在熟悉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等历史的基础上去认识当今中国的发展成果;对于博士、教授、高水平专家,应侧重于引导他们认识主流,辨别支流;对于广大中青年教学管理骨干,应侧重于引导他们做好服务,提高效能。以此,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结合学科专业是确保教师党建工作实效的基本导向。高校教师党建工作最重要的特殊性,就在于其学科专业色彩浓厚。这一点决定了他们在认识社会现象、开展教学科研、教育引导学生时有可能更多地将关注的视野投向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而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等重要品性问题关心不够、重视不够,甚至可能是忽略。因此,开展教师党建工作必须创新教育形式,把党建工作渗透到教师学科专业的研究与应用领域,找准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和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契合点,帮助广大教师准确了解国情、正确把握形势,达到解疑释惑、增进共识的目的。
突出实践教育是提升教师党建工作水平的必要保证。解决好目前高校教师群体特别是35岁以下的高层次青年教师中,在思想上对“走什么道路、如何走这样的道路”认识模糊、界限不清的问题,关键是要把常规性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要在高校所处的地理区域及一些重要领域确定若干个党建工作社会实践基地,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引导广大教师到这些实践基地学习、参观。特别要注意有序引导参训教师思考有关问题,切实增强工作实效。同时,要鼓励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开展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和志愿服务,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身社会责任。
加强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是确保教师党建工作效能的重中之重。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目标,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选树典型,提高青年教师党员的党内事务参与度,增强党内生活透明度;要主动帮助和引导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靠拢,重视在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把各类优秀青年教师凝聚在党的周围;要借助青年教师联谊会等组织,加强和青年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与思想交流,使党支部工作更加贴近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提升党组织对青年教师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有效利用新媒体是增强教师党建工作时效的重要形式。要主动加强教师党建工作的网络化水平,通过网络掌握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的最新动向和网络舆情,及时有效应对教师党建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现象。要充分运用电视、校园网等新兴媒体,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积极搭建网络教育服务平台,提升运用网络开展教师党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齐岳原载《宁夏日报》2013年7月10日)以“两个服务”为突破破解宁大发展难题“务实为民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也是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试金石”。对于我们来说,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关键要看能否通过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为此,宁夏大学党委认真分析主客观因素,明确了“以提升综合实力为抓手,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为突破,倾力破解宁夏大学发展难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力求以高层次高质量的学科实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在“两个服务”中获得学校综合实力的跨越式发展,真正实现作风转变有新面貌,为民办学有新作为,服务大局有新突破的目标。
民之所愿,校之责任。宁夏大学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致力于建设一所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较强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宁夏人民也期待着享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期望一致,愿景统一。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服务人民诉求,本质上就是我们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表现。为此,宁夏大学积极探索服务机制,不断创新服务平台。通过建立能源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服务于地方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通过建立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服务于地方生态移民战略;通过建立教育部葡萄与葡萄酒研究院和成立葡萄酒学院服务于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通过成立阿拉伯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和阿拉伯世界与中国内陆向西开放协同创新中心,服务于我国向西开放战略和中阿经贸论坛,力争全方位立体化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发挥独特的“智囊团、思想库、生力军”的作用。面对新机遇、新挑战,面对人民的热切期望,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教育实践,重在作为。宁夏大学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教育是前提,作风转变是体现,实际效果是目标。因此,群众是否满意、学校是否进步、事业是否发展,都是检验活动是否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指标。大学,既要有大楼,也要有大师,更要有博大的情怀。宁夏大学要认真反思自己在“两个服务”中的责任,要以舍我其谁的情怀努力培养勇于创新、勇于改革、勇于担当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因此,在认真分析学校所处的发展阶段、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人民热切期望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活动开展的基本路径:就是紧密联系宁夏人民渴望创办高水平大学的迫切期待,紧密结合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紧迫要求,主动查找发展差距,理性分析发展瓶颈,倾力破解发展难题,在服务于国家向西开放发展战略上下功夫,在服务于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上做文章,在建设高水平大学上求突破,把教育实践活动与突破发展难题紧密结合。
务实创新,破解难题。作为源于实干,作为决定地位。近年来,宁夏大学在全区人民的关心和支持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建设发展成就,实现了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长江学者、科研经费过亿等一系列宁夏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零的突破,前景美好,成绩喜人。但认真反思、冷静分析,如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引领地方文化发展繁荣,都是亟待我们破解的难题。“求木之长必固其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宁夏大学将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从征求意见环节入手,通过对照“四风”找准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把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通过做好“三个对照查找”体现务实创新,即对照学校党代会的目标查找制度、措施有无到位、有无效果;对照“十二五”发展规划查找关系学校发展的重要指标和改革的内容有无推进、有无突破;对照征求到的意见、建议查找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加以解决。总之,只有找准问题、厘清原因、破解得法、服务到位,才能为实践活动打好思想基础、做好物质准备,才能为学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创造必要的条件。我们要充分发挥群众路线的正能量,切实增强群众工作的真本领,通过活动涤荡师生心灵,转变工作作风,凝聚群众智慧,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把广大师生中蕴藏的无穷智慧和超然力量凝聚到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生动实践之中。
(作者齐岳原载《宁夏日报》2013年7月10日)
过去强调“管理”,现在注重“治理”
全文通篇体现“改革”的声音,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三个自信”的集中体现,更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认识到理论的升华。声音、信心、决心,吹响了全面改革开放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