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诸侯于股掌之间——苏秦与张仪
1.苏秦
苏秦六国封相衣锦荣归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洛阳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他出身农家,素怀大志,曾经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
苏秦早年在鬼谷子那里学成毕业后,先跑到秦国以连横说秦惠王,当时秦国刚刚杀了商鞅,很不相信外来的策辩之士,于是苏秦说破了嘴皮都没有说动秦惠王。这时候他所穿的黑色的貂皮大衣都磨破了,随身所带的钱也都用完了,无奈之下只好收拾行李,穿着草鞋,背着书箱,万分窘迫地回到了家里。
到家后,全家人对他都没有好脸色,态度非常冷漠,这时候苏秦心里非常恨秦国,认为自己之所以会有今天这样的下场都是秦国的责任,他决心报复秦国。于是,苏秦放弃连横之术,开始潜心研究《阴符经》,每当读到昏昏欲睡的时候,就用锥子猛刺自己的大腿,用疼痛使自己保持清醒,不顾流淌的鲜血而继续专心读书。一年之后,他感觉自己的学问已经有所成就了,就离开家再次出游,他先是来到秦国,想最后一次游说秦惠王,结果还是没能被重用。
苏秦离开秦国,正好赶上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于是他就来到燕国,投靠燕昭王,结果得到了燕昭王的信任。当时燕昭王着急找齐国报仇,苏秦一方面劝燕昭王假意向齐国表示顺从,为燕国赢得复兴的时间,另一方面作为燕昭王的使节出使齐国,鼓动齐闵王不断进攻其他国家,他先是劝齐王进攻宋国,然后又劝他参加合纵,一起进攻秦国。
苏秦赢得了齐闵王的信任,被任命为齐相。担任齐相之后,苏秦仍然在暗地里为燕国谋划,结果他把齐国搞得君臣、百姓之间离心离德,为后来的乐毅伐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苏秦离开齐国赶往赵国,以合纵游说赵王,劝赵王联合韩、魏、燕、楚、齐,六国军队一起进攻秦国。他得到赵王的赏识,赢得了很多赏赐,于是苏秦依次出使其余五国,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支持,六国合纵成功,签订盟约,并任命苏秦为合纵长。苏秦回到赵国后,赵国封他为武安君。消息传到秦国,秦国马上取消帝号,退还五国的失地,此后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后来苏秦在齐国做宰相,被刺客刺杀,直至死后他为燕国谋划的事情才泄露出来。
2.张仪
张仪,战国时魏国安邑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纵横家,他和苏秦一起师从于鬼谷子,学习权谋纵横之术,他饱读诗书,满腹韬略,连苏秦都自叹不如。张仪曾经两次任秦相,前后共十一年,两次任魏相,第一次四年多,第二次仅一年多就因病去世。
他从鬼谷子那里毕业之后,先回到魏国,本来想为魏惠王服务,但是因为家境贫寒,所以没能实现这个愿望。随后他跑到楚国,却被诬陷偷了和氏璧,被暴打一顿送回了家。到家后,他问妻子自己的舌头还在不在,当他得知自己的舌头还在的时候非常高兴,因为自己混饭吃的本钱还在。
张仪的伤势好了之后,就离开楚国来到秦国,以连横之术游说秦惠王,结果被秦惠王拜为客卿,直接参与谋划国家大事。他先是参与攻打魏国,在夺得城池后又劝秦王把城池还给魏国,然后亲自到魏国游说魏惠王亲近秦国,割让一些土地给秦国。结果,魏惠王听从了他的建议,将上郡十五个县还有西河重镇全都送给了秦国。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大片土地。
张仪回到秦国后被任命为相,这期间他再度带兵攻取了魏国的城池,又成功地挑拨了魏国和齐国的关系,后又被任命为魏相。他进一步说服魏王归顺秦国,后来又帮秦国吞并了巴蜀之地,随后他又出使楚国,用计破坏了齐楚联盟。可以说张仪的活动为秦国将来一统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诗词精选
郑风·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①,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②。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③。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注释】
本诗出自《诗经》,古代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描写国君与臣下关系的诗歌,也有人认为其描写的是家庭亲情。此处取后一种说法。缁(z~)衣:黑色的衣服,当时卿大夫到官署所穿的衣服。
①敝:破旧。
②适:往。馆:馆舍。粲(c3n):形容新衣鲜明的样子,此处代指新衣。
③席:宽大。改作:同改为、改造,是随着衣服的破烂程度而说的,以见其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