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力:企业、城市和国家的引领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个超大城市的困扰和突围——“高位过坎”看深圳

它是中国经济的奇迹,改革开放30多年,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它是一个超大城市,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近2000万人口,人口密度全国第一。

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下衡量,这座已经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正在“高位过坎”的特大城市所遇到的困惑,有自己独有的、也有许多城市共同遭遇的困惑。

“深圳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要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矛盾、问题和挑战……”马兴瑞坦言。

木棉花开之际,记者走进深圳,倾听各界意见,共同直面这些焦点问题……

焦点一:发展空间之痛,如何突破瓶颈

土地面积1998平方公里,经济总量达到1.75万亿元,深圳是一个县级区域面积上的省级经济体,发展空间的局限和经济发展的冲动之间始终紧绷。

2010年7月,深圳特区扩展到全市,扩容近5倍。但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中,49.9%是生态保护用地,剩下的有12%是道路,深圳能用的土地少之又少。

目前深圳的土地开发强度接近50%,远超30%的国际警戒线,也高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甚至高于香港。早在2005年深圳发展就已面临土地、资源、水、环境“四个难以为继”,如今情况更加严峻。在调研中,从政府干部到企业家、专家学者,几乎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一个名词:发展空间。

土地紧张不仅影响项目落地,渣土受纳场也因此告急。目前深圳全市在用的淤泥渣土受纳场,除发生事故的光明新区红坳受纳场外,只有6座,剩余库容约1600万立方米。如果按近年年均产生3600万立方米的余泥渣土量计算,剩余库容最多支撑半年。

有专家认为,对比国际上的大都市,深圳的城市面积不算小。纽约、伦敦比深圳还要小,香港与新加坡就更不用提了。回过头来看,这十多年来的深圳,新增的建设用地少得可怜,但通过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深圳发展非常好,高新技术产业与创新能力惊艳全国,率先实现了动力转换。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深圳在产业协作上已经与周边城市打成一片,尤其是与东莞、惠州形成一个高密度的“深莞惠”都会区。在这样的基础上,应该继续整合“深莞惠”,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

记者了解到,深圳正在解决土地紧缺和发展空间问题,包括填海55平方公里,陆地整备50平方公里左右,为未来发展开辟了空间。

焦点二:体制机制之惑,如何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刘若鹏,这位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的掌门人正在为高税负烦恼。刘若鹏说,光启物料成本低,而产品的智力成本即技术人才的投入成本非常高,在现行规定下,无法作为增值税的抵扣项。“产业方兴未艾之时,流转税负过重限制了发展的脚步。”

30多年来,深圳一大批企业通过锐意改革,为特区乃至中国的发展探索了经验。如今,这些企业已经崛起,在各自领域引领着全球潮流,他们起步早、走得快,最早遇到了体制机制的新障碍。

“体制改革是土壤,创新成果是花朵。”深圳改革办副主任杨立勋说,改革创新是深圳最大无形资源和最大的软实力。它像一块磁石,把所有创新资源都吸引过来。未来深圳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深圳在国际创新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一个创新组织,像美国的苹果公司和深圳的华大基因,就能承担创新链的全部工作环节。”深圳市未来产业促进会会长、深圳市科协原主席周路明建议在深圳这样已同国际创新生态深度互动的地区建立技术特区,先行先试,聚合全球创新资源。

“从经济特区到技术特区,将成为中国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标志性事件。”他说。

焦点三:民生短板之虑,医疗、教育如何补课

深圳的民生事业,最大的短板在于医疗、教育。根据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2015年年底,深圳常住人口千人医生数为2.6名,常住人口千人床位数为3.4张,三甲医院10家,这些指标数据与北京、上海、广州相比有很大差距,一些医院超负荷运转。很多深圳市民为了求医远赴广州、香港、北京甚至国外。

为了补课,2014年深圳启动“三名工程”,即面向全球引进名医、名医院、名诊所,实施公立医院管办分离、医药分开,全面取消了公立医院的药品加价权。

“医疗卫生是深圳最大的短板。”时任深圳市市长许勤说,过去5年,深圳市委市政府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在医疗上投入了600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病床数增加了1.5万张。

深圳的教育欠账很多。基础教育方面,深圳小学一年级学位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缺口预计达到3.6万个、5.2万个、7.7万个;高等教育方面,深圳在全国排在30名开外,高校数量与在校生规模偏小、办学层次和水平有待提高,与深圳的地位不匹配。

为此,深圳近年来积极探索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合办特色学院的路子。“2010年以前,深圳的大学基本都在南山区,今后,全市每个区都会有大学分布。”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表示,随着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深圳国际太空科技学院、华大基因学院、湖南大学罗切斯特设计学院(深圳)、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等9所特色学院密集签约落户,深圳计划经过10年努力,争取高校数量比现在增加一倍,达到20所左右,在校生约为20万人。

2016年,深圳实施12项重大民生工程投资300亿元,办好116件民生实事,包括全面推进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高水平建设,加快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深圳技术大学的筹建;启用萨米国际医疗中心(深圳),建成2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加快中山大学深圳医院等15个重大项目建设,引进10个以上高水平医学学科团队。

焦点四:河流治理之难,蓝天之外期待碧水

蓝天白云是深圳的一张名片。2015年PM2.5年均浓度降至29.8微克/立方米,灰霾天数由5年前的112天降至2015年的35天,空气质量居国家74个重点监测城市前列,深圳成了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大城市。

然而,深圳的水环境让人担忧,河流的污染更是短板,其中茅洲河、深圳河和观澜河一度被视作广东污染最严重的河流。记者在茅洲河下游洋涌闸口看到,往日鱼虾畅游的场景早已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多年来犹如墨汁般的黑臭水体。

从近10年水质监测数据来看,深圳一些主要河流水质为劣Ⅴ类。深圳河、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和坪山河5条界河的治污均未达标。针对这一问题,深圳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治水。深圳市人居环境委主任刘初汉说,根据《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未来五年,深圳将投入约800亿元,从加快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加快河流综合整治、加快防洪排涝设施建设、保障饮用水水源水库水质安全等方面着手治水提质。

根据污水管网建设规划,深圳需建设污水管网5938公里,其中原特区外需建设5730公里。预计深圳到2017年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到2019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左右。

焦点五:城市治理之忧,如何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2015年12月20日,深圳光明新区发生特大滑坡事故,造成73人遇难、4人失联。快速发展的城市,管理的短板暴露无遗。深圳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决定把2016年作为“城市管理治理年”,集中精力整治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累积的各类安全隐患,全力推动城市管理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所谓“插花地”,是指原深圳二线关附近、位于行政区划交接处的居住区,人口密集,乱搭乱建,安全隐患众多。2016年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把二线关“插花地”改造整治作为“城市管理治理年”的突破口。

“2016年深圳加大公共安全投入,新设150亿元城市公共安全专项资金,全面提升城市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许勤说,深圳在全国率先成立城市安全研究院,每年财政投入1亿元至2亿元,配备100名左右各领域安全方面的专家,围绕渣土受纳场、危险边坡、水库、地下工程等城市安全管理课题深入开展研究和风险评估。

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深圳有不少历史欠账:全市违法建筑37.3万栋,违建面积4.28亿平方米,占深圳建筑总量的43%。

违建是深圳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严重侵占公共资源,妨碍规划实施,也有很大的安全隐患。2015年,深圳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查违考核1+2文件”,要求各区违建必须“零增长”,否则党政主要领导停职检查。铁腕整治带来实效,2015年下半年,深圳违法建筑基本实现了零增量。

焦点六:房价高企之困,如何破解挤出效应

2015年以来,深圳房价一路蹿升,成为全国楼市上涨“领头羊”。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数据显示,2016年4月,深圳一手住宅成交均价为4987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89.14%。

高房价带来了多方面影响。多名接受采访的深圳人表示,高生活成本和激烈竞争带来的“挤出效应”已经产生。每年都有大学毕业生因为受不了高房价而辞职离开,一些制造业企业也开始考虑外迁。

“深圳未来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但高高在上的房价让很多年轻人难以承受。”深圳一家高科技企业的技术骨干王小川说,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动辄要三四百万元,很多人承受不了,只能选择离开。

目前,深圳市正在正视问题,采取措施:

——“十三五”期间,将建40万套保障住房,相当于深圳过去30年保障房的建设量,其中有近25万套将主要用于改善海内外人才居住条件,帮助深圳留住和招引海内外人才。

——出台调控政策,稳定市场。2016年3月25日,深圳颁布调控新政:非深圳户籍人口购房社保年限由1年提高到3年,首套贷款还清后二套房首付四成。

——《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将新引进基础性人才租房补贴提高至本科1.5万元、硕士2.5万元、博士3万元。

“深圳的发展正处于‘高位过坎’的阶段,既要看到过去的辉煌成绩,更要看到现在和将来面临的风险挑战。”正如马兴瑞所言,一向敢为天下先的深圳以问题为导向,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迈过这几道“坎”,就必将赢得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