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创新体制现代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创新是国家强盛的源泉,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比之前数千年创造的物质财富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应归功于科技进步和创新。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再一次证明创新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不断向现代化迈进的主要驱动力,国家创新竞争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是我国迎接新科技革命、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选择。

一、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新挑战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地球变成一个大村庄,任何一处发生一丝波动,都有可能波及整个村庄。全球化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生存和发展的竞争更加激烈。在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科技创新面临新的挑战。

(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先机,成为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关键举措

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相关研究认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将发生于2020—2050年。何传启:《中国复兴的科学基础和战略机遇》,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抢抓新科技革命机遇、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国际竞争已经拉开帷幕。科技创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和核心,近年来,电子信息、新生物、新物理、新能源等重要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和趋势,显现出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征兆,谁抢占了先机,谁就可能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领跑者,掌握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和决定权,使本国本民族获得更大利益。

当前,全球竞争格局正发生深刻变革,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为振兴经济、获取发展新优势,纷纷制定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新兴技术吸收和产业发展布局调整,力图通过推动新一轮科技创新,解决所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人口健康等问题,并通过科技创新源源不断地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提供新的强劲动力。因此,科技创新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和工具,而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抢抓机遇,把握主动,以科技创新的实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掌握国际话语权。当前,我国虽然已成为科技大国,但还不是科技强国,科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这些都影响我国科技创新的步伐。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考察,提升国家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我国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我国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契机。

(二)创新难度日益增高的挑战:科学和技术及其不同学科间的深度交叉融合,使科技创新成为科技综合实力的反映与较量

与以往500余年以来的五次科技革命相比,未来的科技革命和科技创新的难度不断加大。这五次科技革命包括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第一次科学革命诞生了近代物理学,形成近代科学,第二次科学革命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革命,两次科学革命引发了人类思想观念的革命性变化和科学变迁。以第一次蒸汽机和机械革命、第二次电力和运输革命、第三次电子和信息革命为代表的三次技术革命,引发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和技术变迁。中国错失了前四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在第五次科技革命中收获也并不理想。

未来的科技革命首先是完整意义上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综合,并走向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使人类文明进入“再生时代”,人类将可能获得四种生存形式,即自然人、网络人、仿生人和再生人。为此,科技创新将集中在四个方面:与自然人相关的创新,与网络人相关的创新,与仿生人相关的创新,与再生人相关的创新。这些创新大致涉及五大关键科技领域:信息转换器科技、人格信息包科技、仿生科技、创生科技、再生科技。科学技术在这些领域不断升级换代,交叉融合,创新起点越来越高,创新难度越来越大,对科技综合实力形成巨大挑战。

(三)专利封锁垄断加剧的挑战:高新技术创新成果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保护措施日益强化

自21世纪以来,全球已经进入空前的科技创新密集时代。科技创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新技术创新成果的有效应用周期缩短,二是高新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也就是说,谁拥有更多的创新专利,并能及时将这些创新成果应用于实践,转化为优势产业,谁就占据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进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带动国家走向富强。高新技术创新成果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为此,对高新技术创新成果的垄断和封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上升到保护国家战略利益和竞争优势的高度,各种保护措施不断被强化和实施。

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大调整,缩短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差距,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发达国家对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专利技术的封锁,使得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严峻,为我国引进顶尖技术、消化和运用国际高新技术最新成果带来新挑战。

(四)顶尖人才稀缺流失的挑战:科技人才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杰出的科技人才成为各国争夺的稀缺资源

科技人才一般具备时代性、专业性、创新性、国际性等特点,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也是人群中的稀缺资源,越是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才越是稀缺。创新是科学技术的灵魂,创新性是科技人才的本质特征,创新人才的涌现是科学技术实现创新与突破性发展的基础。由于科学技术的成果属于全人类,是全人类的共有财富,为全人类所共享,顶尖科技人才还具有明显的国际性特征。科技人才的国际交往与流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人才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在国际研发平台上展现才华,获得成功,并将其成果服务、造福于整个人类。科技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使得科技创新要素重组与优化,降低了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时,科技人才也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杰出的顶尖科技人才成为各国争夺的稀缺资源,各国都在为保护本国的杰出科技人才、吸引他国的杰出科技人才而出台各种政策。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达国家攫取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严峻挑战,科技人才流失严重,竞争愈演愈烈。

(五)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挑战: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机制障碍和市场政策环境制约,企业缺乏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

无论是对创新型国家还是创新型企业,科技创新都已成为经济增长和成功的基石。国家的科技创新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科技创新竞争力。一些发达国家实施企业自主创新战略,面对市场经济的不断挑战和机遇,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具有比较充分的创新动力和清晰的研发目标,在投融资政策与手段、人才激励、风险评估、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成果转化、市场运作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成熟的创新制度和机制,保证了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与水平具有较强的弹性和持续性。

对比之下,我国企业缺乏推进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除我国现行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科技资源配置“重高校轻企业、重专家轻市场”等不足外,税费高、融资难等问题,使得一些企业对于风险较大、没有近期竞争优势的创新技术、高端产业没有兴趣,乐于追求风险小、收益大、成本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垄断优势。2011年,汤姆森路透集团发布报告,评选出全球100大最具创新力公司,虽然我国专利申请数量领先全球,但由于专利质量及影响力不足,我国公司无一上榜。在这份名单中,美国公司占了40%,亚洲占31%,欧洲占29%。《汤姆森路透评出全球100大最具创新力公司》,网易科技频道,2011年11月16日。同时,我国科技企业商业模式滞后。如2010年深圳高交会和2012年北京科博会都展示了我国在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大批高技术成果,但同时开发出完整商业运行模式的企业却屈指可数。汪克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应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中国科学报》2012年8月18日。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思路与模式远远没有实现。

二、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国内机遇

科技进步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挑战既是对过去的质疑,更是对未来的前瞻,永远与创新并存,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第六次科技革命为我国科技创新带来新的机遇。从科学领域看,在外部技术变革和自身重大问题和挑战的推动下,一些重要科学问题的研究孕育着未来的重大突破;从技术领域看,在现代化强力需求的拉动和科学的支持下,将促进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因此,第六次科技革命将会成为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综合。以“再生”科学为主导的新一次科技革命,需要诸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才能完成。这意味着在结合前五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基础上,基础科学知识与尖端科学技术的创新研究,都要比以往的研究更加深入。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来临,不仅使得我国需要弥补前四次科技革命所缺失的部分,还要不断加强第五次科技革命未能完成的创新与革命。

通过新中国成立后将近70年的积累,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为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足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新的动力,第六次科技革命又将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时间机遇。为此,只有超前布局,抢占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战略制高点和先机,才有可能赢得主动,加速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第二,全球性资源环境危机人口爆炸带来的机遇。人类经过300余年的工业化进程,在获得巨大发展和福祉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危机甚至威胁,除建立补偿机制遏制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浪费和环境污染、人口爆炸外,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能力是解决危机、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途径。自然资源的再生利用和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与节能减排、农牧业增产增质、环境污染防治、生态恢复与平衡、人口结构优化与健康……都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途径、技术和平台,这一切都给科技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第三,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的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科技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有所作为。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国家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大战略选择,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为科技创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就要重视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原始创新。原始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源泉,中国要抢占未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制高点,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大有可为。

第四,我国文化科技产业大发展带来的机遇。文化科技产业是指将现代高新科技和文化产业相融合,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发展新理念,是一条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发展的新道路。发展文化科技产业的关键是坚持自主创新和自有知识产权,为产品和项目升级换代、推陈出新提供有力支撑,进而推进产业升级。数字动漫、影视制作、主题演艺、游戏软件等是文化科技产业的主要形式,是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借助高新科技优势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不断为科技创新带来机遇。

第五,发展民生科技带来的机遇。科学技术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服务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技成果、共创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民生科技强调的是以“民”为本,把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转化到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就业、环境等关系最为密切的活动中,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直接服务民生、造福百姓。温暖舒适的衣物、安全营养的食品、节能环保的住房、方便快捷的交通、优质高效的医疗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民生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我国科技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的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民生科技始终处于次要发展地位,这既造成我国民生科技落后的现状,也为民生科技发展留下巨大空间。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而日益突出的民生问题,民生科技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工作关注的重点,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民生科技也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为科技创新带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