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 研究方法
本书采用理论研究结合实证研究、定性研究结合定量研究,文献梳理结合访谈调研方法,遵循“文献梳理与理论推演—探索性案例研究—提出假设—大样本问卷调研—实证分析—形成结论”研究思路逐步深入。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一)文献梳理与理论推演
为了探讨企业家能力对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影响机制,首先需要系统地收集整理和阅读分析与本书主题相关的已有研究。从2010年笔者参与国家课题《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与管制政策研究》开始,就广泛查阅民营企业进入行为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企业家理论等国内外文献,2012年笔者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规划项目《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壁垒、行为与管制政策研究:基于企业家能力视角及浙江实证》,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又阅读了企业家能力理论、进入壁垒理论等国内外文献,对影响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企业家能力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基本归纳出影响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企业家能力的维度及其测量量表。同时,对以下权威管理学杂志:AMR、AMJ、ARS、ASQ、SMJ等近20年涉及企业进入行为、进入壁垒、企业家能力的文献进行阅读,在此基础上初步综述企业家能力、关键构成维度及其与企业进入行为的关系。结合本书的主题与现实背景,进一步收集有关“企业家能力、进入壁垒、企业进入行为”三者关系的国内外文献,探索企业家能力通过降低企业家感知的进入壁垒对企业进入行为产生影响的内在机理,为研究企业家能力对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影响机制奠定了文献基础。
(二)探索性案例研究
本书根据Yin(1994)等学者关于案例研究的观点,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在深度访谈的基础上,选择了4个典型案例进行探索性研究,得到企业家能力各维度、企业家感知进入壁垒与企业进入行为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结果,并提出理论假设。同时通过案例企业内部分析与案例企业间比较分析,初步验证了理论假设,进而提出研究命题。
(三)定量实证研究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书对相关变量测量进行界定,结合探索性研究结果和文献分析论证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本书的假设与概念模型。最后采用问卷调查和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检验假设的合理性。
二 技术路线
本书紧紧围绕“企业家能力会促进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这一基本问题,从企业家能力理论视角,逐步深入剖析企业家能力对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影响机制。本书的技术路线如图1-2所示。根据研究问题,结合相关文献梳理,初步提出企业家能力与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关系的理论构想,并通过对浙江省4家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民营企业的探索性案例研究进行了分析归纳,推导出企业家能力、企业家感知进入壁垒与企业进入行为关系的初始命题。在探索性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实际背景与理论推演,进行了问卷设计与调研,对所获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逐步对相应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本书结论对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补充与完善,为民营企业家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决策提供了理论指导,并为我国各级政府在选择合适的民营企业优先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提供了评价依据。

图1-2 本书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三 结构安排
按照以上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安排,本书共分为七个章节展开分析,具体章节安排及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首先从实践背景与理论背景出发,抛出正确引导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紧迫性。再根据企业家能力研究和进入壁垒研究的新趋势,提出本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阐明研究目的与意义,界定城市公用事业、企业家能力、进入壁垒、民营企业进入行为等概念,并对全文技术路线、章节安排、研究方法等进行了介绍。
第二章为文献与理论研究述评。系统地回顾了企业进入行为的理论基础、分类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回顾了企业家理论、企业家能力的内涵、企业家能力的维度及测量、企业家与企业进入行为的关系等,此外,回顾了进入壁垒的来源、进入壁垒与企业进入行为的关系,并对企业家能力、进入壁垒与企业进入行为三者之间关系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可能的创新切入点。
第三章为企业家能力与企业进入行为关系:案例研究。根据第二章的文献梳理及其所提出的研究切入点,本书选择了4家典型的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民营企业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经过理论假设、案例选择、数据收集、企业案例内部分析与企业间比较分析,探索企业家能力、企业家感知进入壁垒与企业进入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形成15个初始研究命题。
第四章为企业家能力与企业进入行为关系:理论模型。基于第三章探索性案例研究提出的初始研究命题,结合已有相关文献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推演,分别针对企业家能力与企业进入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和本书的概念模型。
第五章为研究设计与方法。首先对变量的操作性定义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进行问卷设计,并根据专家观点在可靠性方面做了深入考量,以保证问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数据收集,本书主要采用滚雪球和利用一切社会关系的途径进行调研,为有效收集数据奠定了基础。此外,本书还对将要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第六章为企业家能力与企业进入行为关系实证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运用SPSS 19.0软件,首先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各个构念的信度和效度;其次对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检验多重共线性问题;最后运用定序概率回归、逻辑斯回归、阶层回归等实证分析方法,验证第四章提出的所有假设,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与讨论。
第七章为研究结论与展望。总结本书重要结论;阐述本书对理论界的贡献和对实践的指导;指出本书的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的方面和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