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烽火三月话上海
古堡扬威 出人意料
宝山陷敌 兽行暴露
战事激烈 租界筑墙
囤积居奇 演成风气
身陷敌区 目击惨剧
八百壮士 誓死抵抗
阵地转移 枪声静寂
日本人在中国北方揭开了大侵略战争的序幕,对东三省一战而陷锦州,东北方面不曾抵抗,日军唾手而得大幅疆土。在平津方面,靠着哄、吓、骗、诈,只打了几场仗,虽然有几员猛将奋力抗战,如张自忠等战死沙场,平津及华北数省,也轻易地失陷了。
日本军阀对南京、上海,处心积虑已有十多年,间谍及各业各行组织密布,深谋远虑,认为掌握京沪路一带没有问题,而且公然说:“上海一天之内就可解决,三天可以打到南京。”万不料在上海就大大地碰了一个钉子,被国军棋先一着,大军开进淞沪,日军措手不及,改攻为守,而且因为变化来得太快,自感兵力不及,虽然军舰络绎不绝地驶来,在时间上究竟比不上用火车一师一师地运来那么多那么快,因而日本人向来“轻敌”的计划都告失败了。
古堡扬威 出人意料
中国东南几省的海口,以吴淞最险要,面临长江口,军舰进入黄浦江,首先要经过设在吴淞口的炮台,这炮台能控制长江口岸,建在明代初年,作为防倭寇的重地,在清代屡加修葺补充,历史已极悠久。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一月二十八日,爆发了“一·二八”之役。十九路军在上海闸北掀起了对日抗战,那时节这个吴淞炮台,曾经发挥绝大威力,指挥的人是现在隐居香港的翁照垣将军。
十九路军撤出上海之后,就在五月五日,中日两方签订了淞沪协定,明确在上海周围数十里不驻军队,在撤军之后,日军竟对吴淞炮台大加破坏,但炮台周围的建筑物依然存在,后来日军撤退之后,由上海的保安队作象征性的防守。
在十九路军撤防到福建之后,吴淞已成为一个平静无事的地带,那边有一个吴淞镇,我有几个亲戚是吴淞乡绅,平素因业务缠身,我极少到吴淞去探望他们。吴淞海滨有一家福致饭店,做的咖喱鸡名震全沪,逢到假日,不少人都驾了私家车到那边去进餐,顺便观海,因为上海人轻易是看不到海的。
有一次,我在福致饭店碰到了我的亲戚王建亭,他是吴淞商会会长。我随便问他,你对吴淞炮台中人是否相熟,能不能带我们去参观一下。他说:“炮台原是禁区,不过炮台中的防守人员与我们商会常有往来,不妨各人带了名刺去访问一次,顺便参观参观。”于是我们就驾车直趋炮台。
我们到了炮台一看,原来这炮台的范围极广,虽曾被日军破坏,但是炮台的地面建筑物依然存在,而且还有许多古炮昂然对着海口。我曾细细地观摩一番,只见这许多炮上都刻有建造年月的字样,字体清晰可辨,可以看出乾隆几年铸造或同治几年铸造等,还刻着铸造人某某镇守使某某官衔。只有几尊比较新的炮上面,看出是清代某年“江南制造局铸制”等字样。炮的式样当然很古老,有的已被腐蚀,看来已老态龙钟,早已不中用了。我看了之后,有一个感想,这不像来察看国防重镇,只能算是来参观陈列古物的博物院了。
万不料八一三前夕,日军二百人,把中国保安队完全赶走,等八一三闸北枪声一响,大队国军开到吴淞,将二百日军全部歼灭,接着国军开到吴淞和宝山的仓库中,搬出大批钢板钢条以及水泥,连夜把炮台重建一新。又由淞沪铁路运了不少新式钢炮,据说若干钢炮是德国克虏伯厂制品,射程极远,所有炮兵都是训练了多年的熟练军人,所以等到吴淞炮台放炮时,日本军舰出于不备,损失极大,因此日舰出入黄浦江,都受到重大的威胁,日间运兵发生了极大困难,只好在夜间偷运,一面用远程野炮轰击吴淞炮台,始终达不到目的,而且中国工兵配合了民众在吴淞炮台周围,掘下了深达丈余的地道,所以后来日本空军来轰炸,也不生效力。
日军认为吴淞炮台不攻下来,兵舰出入就受到威胁,所以就在吴淞蕰藻浜登岸,抄袭炮台后方,借此切断国军后援的通道,因此在闸北方面的战事,只处于被打的地位,而无出击的能力。
国军也觉得蕰藻浜被日军占据,炮台势难持久,所以调派大批军队开到蕰藻浜,与日军决一死战,整整激战了近二十天,到九月二日,蕰藻浜的战役,国军获得胜利,日军纷纷溃退,能逃回军舰的也不多,而大部分的日军都被国军歼灭。这下子,日军受到极大的损失,这是八一三战争初期日本大吃败仗的一役。
日本当局异常震惊,于是在这次大伤亡之后,发动空中攻势,用无数飞机轰炸炮台,再用大批海军陆战队,直接猛攻吴淞炮台,这样才被他们攻下来。到九月三日,吴淞炮台就被占领,而且日军还攻陷了宝山县城。
九月八日,日军开始向国军作总攻击,连打了四天,双方伤亡惨重。直到九月十二日,国军节节后退,转移阵地。
宝山陷敌 兽行暴露
宝山是邻近吴淞炮台的一个小镇,人口十余万,市廛繁盛,我小时曾去过一次,记得那里的大街都是用方块石板铺成的,所有商店,也有相当规模,居民全是小康之家,富庶的人家也不少,贫苦的人却不多见。
日本人对吴淞炮台久攻不下,恨之切骨,所以一等吴淞炮台沦陷,就把军队开入宝山,同时一般军人大肆逞凶,奸淫掳掠,无所不为。
日本人带来一批浪人,一部分是朝鲜人,一部分是汉奸,挨户抢劫,不仅把居民的金银财物洗劫一空,甚至连人家的家具都搬了出来,用火焚烧。
我的亲戚王建亭,在宝山也有住宅,沦陷之前,早已拖儿带女逃到上海租界上来。他是一位很俭朴的老人,到了上海之后,就住在郑家木桥一间小客栈中。他是宝山绅士,所以后来凡是从宝山逃来的难民,也都跟着他住在这个小客栈中。我奉了嗣父之命,送去许多衣被食物,于是就碰到不少由宝山逃出来的人,他们很愤慨地讲出许多沦陷后的情况。
据说,宝山沦陷后,日军和浪人连抢了三天。不少人被指为抗日分子,被拘捕到监狱去,受尽拷打。日军有五种刑具,第一种是用铁针插入手指尖中;第二种是把手指甲一个个拔掉,令人痛彻心肺;第三种是用温水灌入鼻孔中,令人呛出血来;第四种是鞭打;第五种是坐老虎凳,一坐上了老虎凳,这人便会昏厥过去,不少人抵受不住,就死在老虎凳上。
至于在街道上,见到了日军,一定要作九十度鞠躬,否则枪柄就打上头来,同时皮靴乱踢,被踢伤的人不计其数。日军奸淫掳掠,无日无之。
到沦陷的第三天,地方维持会也出现了,成员多是地痞流氓,加上几个当地的歹徒,居然遑遑然贴出安民告示。他们成立了一个“慰安所”,要拉二百个妇女供日军泄欲。这班汉奸奉命连日到处强拉适龄的妇女,不少良家妇女被捆绑起来,送到城隍庙去,就成立了这个慰安所,一时妇女们哭声震天,在汉奸的看守下,受尽了日本兵的蹂躏。最初有十几个妇女,把衣衫脱下来撕成布条,悬梁自尽。后来日军下令所有妇女全部一丝不挂,脱得精光,以免再有自杀事件发生。其中许多妇女,在日军的淫威之下,活活地被摧残而死。有时因军务紧急,日军调出去的很多,毫无人道的汉奸,也穿上日军的军服,乱来一通。这种暴行,当然片刻之间就轰动全城。许多妇女想尽方法,要逃出虎口,可是很多地方早已架设了通电的铁丝网,触上了铁网便惨叫一声而死,有衣服穿得多的人,竟烧成一个焦炭人,因此不少人都绕道小径逃出。
在日军的暴行下,宝山城几乎变成死城,日军感觉到要是每占一城都这样,也不是办法,过了十多天,居然贴出告示说:“奸淫掳掠行为,尽是不法歹徒所为,与日军无关。”除下令禁止之外,而且还使出一种戏剧性的手法,枪毙了十几个人,其实这十几个人之中,有三个还是效忠于日军的汉奸,因为他们抢的财物实在太多,日军对汉奸本来有一种特殊的办法,先让他们抢一个饱,等到抢饱了之后,日军就坐享其成地把财物接收过来,所以借此弄死几个小汉奸,作为掩饰。这在初期的宝山已经如此,后来在各省各县也脱不了这一套。
又据说,罗店的汉奸鉴于宝山如此情况,所谓地方维持会的人,就改变了一个办法,早就预备了大批土娼,等日军一到,就欢迎他们进入慰安所。
上面所说的种种情况,当时租界的报纸也陆续披露,见到的人,无不咬牙切齿地痛骂汉奸为虎作伥。
战事激烈 租界筑墙
上海南市、闸北以往曾经有过几次战争,如小刀会、泥城之战、齐鲁战争以及北伐军开到上海和奉军交战,每次战争,市民都逃入租界。租界的人口,每经一次战争,就增加许多,“一·二八”十九路军抗战一役,人口已增加到三百万,所以一般人的观念中,“租界永远是安乐土”。
每次战争,焦点都在闸北,所以闸北的居民受到的灾难最大,居民中则以苏北各地的人为最多。可是这次八一三战争,把公共租界的虹口区,划归日军接管,虹口的居民,如北四川路一带,全是广东人的市面,所以这次广东人受到的灾害也很大,但是稍有积蓄的人,都已逃出虹口区,迁居在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中心区。
这时上海租界的人口,增加到三百五十万人以上,法租界毗连华界南市,租界当局深恐战争波及,早已在沿民国路(今人民路)口,装上一道极高极大的铁栅门。但是从西门斜桥起,沿着一条很长的陆家浜,通达沪西的大西路(今延安西路),本来是不设防的,到战争一起,战争中心虽在闸北,法租界当局想到这次战争不会轻易结束,所以就从斜桥开始沿着陆家浜,整个法租界边缘连夜加筑近二丈高的砖墙。这道砖墙动用了数千工人,在三天之内抢建完成。我曾经到这围墙下巡视了一番,觉得人力之巨大,实在不可思议。现在想来,这道围墙的长度,相当于香港从筲箕湾起,经轩尼诗道、皇后道,直达坚尼地城而有余。公共租界当局也接着法租界的边防区,围绕整个区域,分段堆起沙包和架上铁丝网。两个租界如此严密的防患,才保持了租界市民的安全。
中国人有一种蚂蚁经营的精神,即使是难民,也会挣扎图存。整个租界,不但安静无事,而且一天比一天繁荣,尽管四周烽火连天,而租界内却夜夜笙歌,租界当局也把宵禁的时间逐渐放宽,从晚九时、十时、十一时,放宽到十二时为止。
留居在难民收容所的难民,白天都经营着各式各样的小本生意,利益最厚的是抄小路向四乡去搜罗租界上所缺乏的粮食和手工物品,脱手之后,在租界上购买些五金洋杂,到四乡去贩卖。因为是个人经营的小生意,当时称做“跑单帮”,往往可以得到几倍的利钱。凡是两方面特别需要的东西,常达十倍利钱,因此不少难民,反而因为战争而步入小康,他们由难民所迁出,搬进住宅区。
当时租界上最感缺乏的是米,本来上海四乡正常米粮供应,是靠常熟、太仓等地运来的,然而还是不够,要靠泰国的“洋暹米”来补充。战事开始之后,常熟、太仓等地有米运来,米行的存粮不够充裕,于是就由顾馨一、王一亭等利用英商船只到香港采购洋米。至于五洋杂货,如火油、肥皂、火柴、香烟、灯胆等,向来大部分靠外来输入,这时人口又多,消费更大,大家感到战事一时不能结束,纷纷从事囤积,最敏感的就是那些跑单帮的小贩,个个都发了财。
战事继续到第二个月,有若干富商巨贾,在申商俱乐部天天讨论今后的经济趋势,各自的见解不同,大部分人以为国军即使英勇抗战,但防线一次一次转移,一旦日军打到苏州,政府可能就会屈服。大家想这次的战争,和“一·二八”战事不同,“一·二八”仅仅是十九路军打了个头阵,政府没有下决心全面抗战,但是这次出动的都是中央军的精锐部队,只许胜不能败,败了之后,再也打不下去了,所以多数人认为战事的时间不会太长,一切都作短期的打算。因而最初的时候,大商人还没有开始囤积货物。
当时有一位经济学大家马寅初博士,申商俱乐部邀请他参加讨论今后经济的趋势,因为马寅初的哥哥马小琴是中医,我和马寅初很熟,那次的商讨,他邀我同去。他到了那里,大家一致推崇他,要他发表高见。他认为,战事绝不会拖长,劝大家不要囤积居奇,否则将来是要后悔的。商讨完毕之后,有一个知识极平凡的颜料商人,轻轻地对我说:“马寅初虽是经济博士,但是所说都是书生之见,我的看法和他完全相反。”我也看不出前途如何,只能唯唯诺诺地敷衍了一阵。谁知道经济博士的看法,竟然是完全错误,而这位平凡的颜料商竟是看对了,他到后来发了数百万的大财。
囤积居奇 演成风气
向来生意人很少关心国家大事,他们所关心的,就是战争期间的暴利。换一句话说,就是想发“战争财”。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上海几个颜料巨商,如贝家、邱家、奚家,都因大战而发了大笔财,所以这次的战争,有些商人也料到有发财的机会,这位颜料商就根据过往的历史,如法炮制。
那时节白报纸涨得最厉害,产生了许多“纸老虎”。西药业更是发到盘满钵满,这都是事先料不到的。
八一三战争之前,我的朋友袁鹤松,是上海济华堂药房的老板。济华堂本来在云南路租着很小的一幢二层高的旧楼,底下是门市部,楼上就是他的住家。这个区域,晚间满街都是“流莺”(即最低级的拉客妓女),出出入入时常受到这班妓女和老鸨的滋扰,他不胜其烦,但是又觉得她们的行径很可怜,每次被困扰,就拿出银元一枚并说:“我是住在此地的,以后不要拉我。”于是这个区域中的妓女老鸨个个都认识他,称他为“四老板”。
有一天深夜,济华堂楼下起火,好多妓女不见楼上有人逃出来,有一个妓女是江湖卖解出身,她顺手找到一个大罐,用力抛上二楼,一下击中玻璃窗,袁鹤松探首出来问发生什么事情,一看楼下都是火,才从熟睡中惊醒逃出。这场火,不但把济华堂烧成平地,连育仁里的房屋也烧掉了六七幢。
一场大火之后,袁鹤松向业主提议,全部空地由他租来建屋,因此大兴土木,造成了一座五层楼钢骨水泥的大厦。落成之后,袁鹤松正愁着多余的地方无法租出,许多经销西药的外侨,都想整装离沪返国,一个个把堆存的药品,以最低廉的价格倾销给济华堂。我记得最大的一笔交易,有八百箱奎宁丸(即金鸡纳霜),因此堆满了他的一层空屋,其余名贵药品,不计其数地送来,他情不可却,照单全收,有十几家洋行还肯赊货,暂不收款。袁鹤松还说:“这么多的货,要几十年才能销得清。”谁知道后来西药缺货,袁鹤松一枝独秀,飞跃涨价,他就发了一笔无法估计的大财。后来他想到要是没有那个江湖卖解的妓女,打烂他的玻璃窗叫他逃生,他全家的性命就不保,所以他到处访寻找到这个妓女,给了她两箱奎宁丸,再送她一些现款,叫她改行转业,后来这妓女到重庆去开了一家药房,竟然成为富婆。
后来囤货的风气大盛,大有大囤,小有小囤,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囤货,货涨得最快的,一种是奶粉,一种是洋铁皮,这两种东西,日日高涨,囤的人都不肯脱手。有一越剧女伶,许多卖洋铁皮的店家,把洋铁皮卖给她,她就三张五张地收集起来,最多的时候,她家里囤满了洋铁皮,连床铺都拆掉了,自己睡在洋铁皮上。
身陷敌区 目击惨剧
第一道防线国军退却之后,各式各样的汉奸就乘机而起,本来早有无数汉奸潜伏在租界,租界虽是一个中立区,八一三炮声一响,租界上的中国老百姓一致拥护抗战,所以汉奸在租界上绝对不敢抛头露面。记得八月十四日那天,在新闸路上有一个当日军翻译的汉奸被人认出,大家一阵叫嚣,拳脚交加,只十多分钟,就将那个翻译活活打死。同日在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卡德路(今石门二路)、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也有类似情形发生,日军当局向租界提出强硬抗议。租界当局认为这种事情,防不胜防,责令日方自行限制工作人员,包括华籍、朝鲜籍的属员,全部撤至虹口防区,免生意外,一方面警告市民,切勿再发生事端。这一来,租界上不出面的汉奸,都销声匿迹了。
向例日军一经占领了一个地方,这地方最初成立的一个组织就是“地方维持会”。上海最早的维持会,是在“虹镇”。虹镇是在虹口公平路底华界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国军曾经防守过,作战初期,有一支军队冲进租界日军防区汇山码头,就是由虹镇出发。
初时,租界上一到晚间九时,就施行宵禁,市民在九时之后,仍徘徊在街头的,就会被拉入巡捕房过夜,因此几乎每个巡捕房夜夜总有二三百人被拘留,就连好多专做夜生意的小贩,也不例外。
但是被拘留的人,因为没有睡觉,眼巴巴地等到天亮,不免饥肠辘辘,见到被拉的小贩,有些是卖夜点心的,因此竟抢购一空。所以有好多小贩,爽性晚晚备了点心,如茶叶蛋、火腿粽子、八宝饭等,等待拘留,可以从中取利。
因为我是当医生的,常有急症出诊,而且为了仁济育婴堂的事务,有时夜间都要去料理,所以对于晚间九时宵禁极感不便,于是就向警局申请领取通行证。初时他们限制很严,一连申请几次,都不得要领。
一天,有一个马夫拿了一张“孙嘉福”的卡片来见我,匆忙地说:“孙先生要送你一张特别通行证,请你即刻给我两张相片,明天就可以把通行证送来。”我对病家向来不问名字,所以这孙嘉福究是何人,一时也想不起来,但是对来人觉得面熟,既然有人肯送我通行证,总是好意,我就给了他两张相片。
到了第二天,诊务方毕,有一个麻面的老妪,哭哭啼啼地来见我。我一眼认出她是我很熟的病家,因为她满面豆皮,所以我记得很清楚。那老妪说:“现在有件不得了的事,我与孙嘉福生的一个孩子,今年已有二十四岁,病得半死半活,非你去救他的命不可。”我也没有问清楚他住在什么地方,跟了她就走,走出门外,已有一辆开篷的福特汽车在等着,车上坐着两个人,我也登上了汽车。
汽车一路开到北四川路桥堍,我说:“我不进日军防区,你还是载我回去,因为过桥一定要向日军作九十度的鞠躬,否则会被抽上几下耳光。”车里的人也不理会我的话,一味地向前开去,我身不由己,到了日军驻守的地方停下来,那老妪和其他两人下车,关照我说:“你不需要下车。”他们三人对日军深深鞠了一躬,其中有一人,日语讲得很好,从袋中掏出一张白纸,上面贴有我的相片,日军见了这张纸,就一挥手让我们自由开入,我在车中大大地着急起来,想来想去,身入禁地,自己全失自由,这次定然是凶多吉少,要被绑架的话,更不得了,顿时慌到不知所措,只好自己安慰自己。这老妪和她的丈夫确乎是我的老病家,而且当时因他是乡邻马夫,贫困非凡,没有收过他们的诊金,想来不至于恩将仇报。
在车中我向他们要来这张通行的证件看,全是日文,约略认出我的身份是医生,而签证发出的是“梅机关”。
车子行驶了好久,才到了公平路底,又有几名日军拦住,我一看形势更坏了。他们在车中把通行证一扬,车子又轻轻松松地通过了,我一看这地方就是虹镇,那老妪这才告诉我:“陈先生你不要急,孙嘉福现在当了虹镇地方维持会会长,对你绝不会伤害。”我到此地步,也只得随遇而安了。
虹镇是一个只有百数十家商店的小镇,从前我曾到过,但这次到了这里,觉得市面完全不同,简直热闹非凡,正在想哪里来这么多人?细细一看,商铺并没有增多,只见许多住宅前面,装上很多的电灯,光芒万丈。我留心观察,原来有些地方已变为赌场,招牌有发财俱乐部、黄金窟等名堂,有些则改为鸦片烟窟,招牌名为一线天、安乐窝等,还有不少是“慰安所”。到这时我才明白虹镇已变成一片歹土,所以有这般熙熙攘攘的盛况。
我们坐的汽车,直开到虹镇商会,门前挂着“地方维持会”招牌,居然有两个人在门口站岗。进入里面,孙嘉福已抢步出来迎接,我一看依稀相识,虽然那天他衣着很华贵,但是从他的举动和行止看来,我还识得他就是三年前见过的那个马夫。他那个大堂的布置,正中挂着一面膏药旗和一面黄旗,堂中摆上一张太师椅,两旁各有十来个座位,看起来,这大约是他的会议厅了。
孙嘉福一见了我,就把我拉入后堂,只见堂中排着四张鸦片烟榻,旁边有一张床,卧着的是他的儿子,满面病容。孙嘉福说:“从前我生斑疹伤寒,是由你看好的,现在这孩子患的也是严重的斑疹伤寒,希望你把这条小性命挽救过来。从前我没有付你诊金,这次我预备了两个金元宝送给你。”我默不作声,只细细地诊察他儿子的病情。他的儿子看来二十多岁,正在壮年,但是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一经诊查,觉得他的脉搏浮如游丝,一忽儿跳几下,一忽儿停一下,这叫做歇止脉,是心脏衰竭的现象。又见他两手抽搐,有时两手摸床,有时伸手玩弄衣角,有时高举两手作捻线状,这是叫做“循衣摸床,撮空理线”,乃脑神经败坏的现象。我看他的眼睛,瞳孔已经放大,所以昏不识人,全身发出许多紫斑。我看罢之后,刚要说话,孙嘉福问:“他的斑疹伤寒还有救吗?”
我回答孙嘉福,他儿子患的不是斑疹伤寒,这是中毒现象。我问他平时是不是打吗啡针或吸白粉,孙嘉福说:“这里有的是白粉吗啡,但我的儿子从没有这个习惯。”我说:“这可能是你平日有所不知吧!”这句话刚说完,那麻面老妪突然顿足长叹,呜呜咽咽指着孙嘉福说:“自从你这个挨千刀的做了汉奸,开了这么多烟间、白粉窝之后,好好的儿子早就染上了恶癖,你还蒙在鼓里,陈医生说的话是对的。”孙嘉福那时还有些不相信,我就把病人的臂部翻过来一看,上面针孔有如蜂巢一般,这下子,孙嘉福无言可说也哭了起来,问我:“如今怎么办?”我说:“病人瞳孔已经放大,足见中毒已深,撮空理线,死亡即在目前,恐怕只有几个钟头的生命了。”他又坚决地问我:“你的话真的吗?”我说:“是真!现在中药已无能为力,要立刻送医院急救。”孙嘉福这时忍不住哭出声来,连说几声“自作孽!眼前报!”“自作孽!眼前报!”要求我继续替他想办法。我说:“只有一个办法,急速车送麦家圈仁济医院,那边有急救的设备,我有熟人可以要他立刻医治,否则这条命就毫无挽救的希望。”孙嘉福夫妇两人此时也不知所措,一筹莫展。我这时向他们告辞,孙嘉福在一无办法之下说:“陈医生慢走,希望你把我的儿子同车送到仁济医院去,我也同去。”他一声令下,来人七手八脚把病人搬上汽车后面,我和一位能说日语的人被安排坐在汽车前部,汽车飞驰而出虹镇。
料不到到了虹镇铁丝网口,又遇到了看守的日本军人,孙氏夫妇都下车向军人深深地鞠躬,由日语翻译说明赶赴医院的事,但是双方喃喃不已地发生争执,我也不知他们说些什么,只见我的那张通行证晃来晃去,日本人看也不看,立刻打电话向上级请示。这时孙嘉福面如土色,卑躬屈膝跪在日军之前,到后来日军得到上级的回话,就有一个日军走过来大声地吼了一声,接着就伸出巨掌,清清脆脆掴了孙嘉福四下耳光,连老妪也挨了四下,他们不出一声,坐上汽车疾趋租界。在车中孙嘉福说:“一因病人无通行证,二因日本人主张送虹口日本人办的福民医院,电话来来往往接洽,福民医院住满伤兵,不肯接受中国病人,所以耽搁了几乎一小时。”
我在车中,见到这幕戏剧,想到做汉奸也不过只能欺压自己人,想不到一个维持会会长竟会受到这般侮辱,我便联想起北方一位老牌汉奸石友三说过:“做过汉奸,孙子王八蛋再要做汉奸!”这真是一句名言。
我本来身陷虹镇敌区,简直像到了匪窟一般,心上重重地压上一块大石头,一到租界,顿觉全身轻松了下来。到了仁济医院,介绍给一位李医生,我就急忙回家,心中犹有余悸。
后来知道孙嘉福的儿子,到了医院不过四小时就不治毙命。孙嘉福死了这个宝贝儿子之后,不但不痛改前非,作恶更日甚一日。我从朋友方面听到,孙嘉福浑名叫强盗阿毛,向来是专做掳人勒赎的,还有几件惊人的盗劫案,也做得很干净利落。听到这些话,我不禁捏了一把汗。
八百壮士 誓死抵抗
自从吴淞炮台失守之后,上海门户大开,日本军船载来大批日军,因此战区一天一天地扩大。我们每天除了看报之外,就是不停地收听电台广播,这时期双方的战斗很是激烈,当然死亡的数字也极高。
不过这次战事,出乎日本人意料的,就是八月十三日开火之后,以大场一战最为剧烈,足足打了一个月,日军才占据了杨行、大场、罗店等镇。直到九月十二日,国军在闸北阵地发生动摇,屡败屡战,最后形成拉锯战的形势,竟然有一次大反攻,再把大场克复过来。一直到十月二十六日,大场国军正式撤退,一面退,一面有一支军队负责掩护,继续向日军作一个大反攻,这一次日军意想不到地吃了一个大亏,伤亡惨重。
十月二十七日,国军奉命撤退,一夜之间,数十万军队由八字桥撤出闸北阵地,等到日军发觉进击,为时已晚。
当国军撤退时,由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长韩宪元统率两营军队负责掩护,以保证京沪铁路运兵线的畅通,这两营驻守在八十八师司令部,这个司令部设在四行仓库。
所谓四行仓库,是中南、盐业、金城、大陆四家银行所建造的一座大仓库,楼高六层,全部用水泥钢筋建造。地处苏州河北,北西藏路(今西藏北路)口,本来有一座很阔的大桥,叫做西藏路桥,是贯通闸北租界的咽喉,在战时这条桥早已封锁,租界上的居民,隔岸都可以看得到。
日军知道我大军已经撤退,即行追击,追到樽颈口,驻守在四行仓库的两营军队用猛烈的火力向其扫射,令日军无法继续追击,日军见四行仓库内有这么强大的火力发出,无法估计里面究竟有多少军队。
但是日军一定要把这个障碍打开,以便夺取京沪铁路,所以第一夜双方的火力猛烈得无法形容,租界上的居民整夜听到连珠一般的枪声、手榴弹声,同时又见到火焰冲天,可以想象战事的猛烈。
租界上成千上万的市民,都爬到高楼上去看双方枪弹往还,大家兴奋到整夜不睡觉,后来才知租界当局,向日军发出一个通牒,说枪战尽管枪战,但千万不可用炮轰击,因为在四行仓库附近,有一个很大的煤气鼓,这个煤气鼓贮满了煤气,要是被炮弹击中了,会使住在煤气鼓四周一英里范围内的市民,遭到死亡的危险,日军也免不了受到极大的伤害,所以日军尽管隔岸相击,而始终未敢开炮。
后来又知道一个消息,指挥四行仓库两营军队作战的韩宪元,身先士卒,当晚就殉难,接着由团副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继续指挥,日夜作战。
本来全上海的市民,对闸北国军的抗战,不断地输送后援物资以及劳军的食品。但是到了死守四行仓库的一个阶段,由租界到闸北的通路已断,所有后援物资以及劳军的食品,只好堆积在河岸,一点也送不过去,眼巴巴地看着一支孤军奋勇作战,展开了震惊世界的一幕抗战史实。
此时,世界各国的记者和洋商,都在隔岸观战,并且个个脱帽对四行仓库的抗战壮士致敬。这时,租界与闸北的电话已经不通,忽然有一个懂得军事旗号的人,自告奋勇向对岸孤军打旗号,问他们需要什么紧要的援助物品,对方也旗号回答:“什么都不要,只要一面国旗。”
大家知道了这个消息,却一时毫无办法。就在这时,突然有一位女童子军杨惠敏,很勇敢地用油布包着一面大国旗,在枪林弹雨之下,跳入苏州河,泅水到达对岸,把她带的一面国旗送入国军手里,一时两岸掌声如雷,感动得大家流出泪来。不一会儿,这面国旗就随风飘扬在四行仓库之上,国军更是士气高昂准备与日军对抗到底。
本来国军的战斗意志,有很多人不了解,对华文报纸的报道,似乎都有些不信任,自从在租界边缘见到孤军壮烈抗战的一幕之后,这些人的观感就为之一变,国际间的舆论也大加称颂。
当时各方面的推测,四行仓库是八十八师司令部,里面可能有数千军队,这样双方枪战下去,不知伊于何底?租界当局深恐后来波及煤气鼓,那样整个上海局面要受到影响,于是由租界出面做好做歹,要求日军停战,国军由泥城桥经租界撤退。日本军方也同意,倒是国军方面不同意,他们还要继续打下去。可是这时国军泄露出一个秘密,就是他们一共只有八百人,这个消息给日军知道之后,日军态度又强硬起来,说是国军撤退之后,一定要向租界全部缴械,而且要进入收容所,租界当局全部答允,国军却蒙在鼓里。
阵地转移 枪声静寂
如是相持了很久之后,租界当局千劝万劝,以上海数百万市民生命安全为理由,而且允许团副谢晋元在租界上行动自由,招呼一切。
八百壮士也鉴于煤气会危及同胞,所以忍痛答应了,于是日军停火,八百孤军陆续撤退,一踏进租界,军械便被缴收,被送入胶州路收容所,只有谢晋元一人可以在外自由行动,做着种种善后工作。这一幕可歌可泣的英勇抗战壮举,全国人民都钦敬不已。后来有一部影片,就叫做《八百壮士》,故事描写的就是四行仓库一役。最可悲的是后来日本宣布太平洋战争开始,接收了租界,也接收了这八百壮士的看守所,八百壮士受尽日本人残酷的折磨,这个悲惨的结果是上海市民始料不及的。八百壮士撤退之后,上海的枪炮声就跟着静寂下来,战线转移到昆山,国军早在阳澄湖西边建筑了很坚固的防御工事,继续与日军周旋。上海的租界,仍然由英法当局维持,那时节洋商的轮船还可以由黄浦江出入,所以有许多爱国分子,都陆续搭船离开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