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亚国家年鉴(201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日本

国名

日本国(Japan)。

地理

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的东侧,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呈弧形的岛国。国土西侧隔着日本海和东海、黄海、朝鲜海峡,与朝鲜半岛和中国相邻;东侧与美洲大陆相隔辽阔的太平洋。国土北面有鄂霍次克海和俄罗斯;南面有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日本国土大致位于北起45°31′N,南至20°N附近;东自149°E左右,西至123°E的范围。

面积 日本的国土面积大约为37.8万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其他6800多个小岛屿。

地形地貌 日本国土当中约有61%是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地。其余是洼地(13.8%)、丘陵(11.7%)、台地(11%)、内陆水域(2.4%)等。另外,日本的山地一般都很陡峭,很多山地临海,所以没有很辽阔的平原。日本领土范围内,高度3000米以上的山峰21座,而这些山峰全部集中于日本列岛的核心——本州中部。本州中部有飞婵、木曾、赤石三大山脉,这些山脉分别称为北阿尔卑斯山、中阿尔卑斯山、南阿尔卑斯山,统称为日本阿尔卑斯山。

日本的绝大部分山地是由于火山的活动而形成的,日本列岛基本被七个火山带覆盖。在日本众多的火山中,大约有80个是活火山,世界上大约840个活火山中,日本占了十分之一。在这些火山之中,至今还在继续活动的火山有阿苏山、三原山、浅间山等。

与其频繁的火山活动相关联,日本列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日本更是一个以地震多而著称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全国平均每天有4次地震,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也有1次。

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面积为10000平方公里。关东平原是日本社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首都东京、全国第二大城市横滨和川崎等大城市都位于这个平原。

江河湖泊 日本是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四面环海的地理位置,亚热带、温带的气候,使它的降水量很大,因而河流和湖泊的数量众多。多山而且山势陡峭的地势则使其河流、湖泊具有了独具特色的景观。日本的河流流程短。最长的河流是信浓川,全长约367公里;其次是利根川,全长为322公里;全国共有干流流程100公里以上的河流40余条,其中干流流程200公里以上的河流仅有10条。由于日本地势多山且山势陡峭,山地与海岸之间的距离很短,河流从山地流出后很快流入海洋,加上日本雨量充沛,因而使河流的落差很大。日本各地四季分明,都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季节之间降水量变化显著,因而使河流的水流量的季节性变化很大,有些河流夏秋汛期常常泛滥成灾,而到冬季则往往水枯断流。

日本全国共有大小湖泊600余个,大部分分布在日本列岛的关东、东北和北海道地区。其中,水面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四个,即琵琶湖,670平方公里,霞浦湖,约168平方公里;撒娄玛(猿涧)湖,约152平方公里;猪苗代湖,约103平方公里。日本的湖泊多是火山湖,有的就是在火山的喷火口积水而成,因而具有小而深的特点。最深的田泽湖水深达423米,北海道的支笏湖和位于青森、秋田两县之间的十和田湖的深度也都超过了300米。日本也有一些面积较大并且经济价值颇高的湖泊,如琵琶湖不仅是滋贺县和大阪、京都两府的主要水源地,而且是全国最大的水产基地,其淡水鱼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淡水珍珠也在全国久负盛名。

气候 日本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四面环海,国土狭长,跨亚热带到亚寒带。由于受复杂的地形和海流的影响很大,各地区气候差异显著。大部分地区是温暖的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西南诸岛属于亚热带气候,而北海道属于亚寒带气候。北海道的冬季,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然而,冲绳以及小笠原的冬季平均气温却在15°C以上。由于连绵起伏的山脉纵贯日本列岛,太平洋沿岸与日本海沿岸的气候差别也很大。太平洋沿岸夏季刮东南风,闷热多雨;冬季刮干风,连续出现晴朗寒冷的天气。与此相反,日本海沿岸夏季持续着较晴朗的天气,而冬季却多雨雪,经常是阴沉沉的。日本海沿岸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多雪地带。除北海道以外的其他地区,每年从6月上旬到7月中旬为高温、湿热的雨季(梅雨)。每年8月到10月,西南部经常受台风影响。根据气温、降水量等变化,日本的气候可以分为北海道气候、太平洋气候、日本海气候、中央高地气候、濑户内气候、西南诸岛气候六大气候区。

人口

根据日本统计局数据,截至2017年7月,日本总人口为12678.6万人,比上一年同期下降0.16%,人口减少了20.9万人。其中15岁以下人口为1566.4万人,比上一年同期下降1.16%,人口减少了18.4万人。15—64岁人口为7610.6万人,比上一年同期下降0.79%,人口减少了60.5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为3501.6万人,比上一年同期上涨了1.63%,人口增加了58.0万人。老龄人口比重继续加大,65岁及以上人口占日本总人口的27.9%。半数以上的都道府县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出年轻人口2倍以上,也就是说,4个人中就有1人为65岁及以上者。

资源物产

日本资源贫乏,90%以上依赖进口,其中石油完全依靠进口。日本政府积极开发核能等新能源,截至2011年2月,日本已拥有54个核电机组,总发电装机容量为4946.7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2011年3月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4座核反应堆宣布废炉。还有50座核反应堆可以投入运转,总发电装机容量为4614.8万千瓦。一年多来,又有一些核反应堆因进入定期检修期而停止运转,而一部分已经完成定期检查的核反应堆因遭到当地居民和政府反对,未能重新恢复运转。2012年5月,北海道泊核电站3号机组因定期检修停止发电,至此日本所有核电站全部停运。6月,日本政府宣布将重启关西电力公司大饭核电站3号和4号机组并于7月正式实施,从而终结日本短暂的“零核电”状态。

日本森林面积约为2508万公顷(2012年),占国土总面积的近2/3,森林覆盖率约67%,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木材自给率仅为20%左右,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日本山地与河流较多,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约为每年1353亿千瓦时。日本的专属经济区面积约相当于国土的10倍,渔业资源丰富。

国体政体

国体 日本的国体是注重神道的资本主义国家。

政体 日本的政体是以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天皇为国家象征,无权参与国政。国会是最高权力和唯一立法机关,分众、参两院。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首相(亦称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产生,天皇任命。

天皇 日本国君主的称号,日本国家元首和国家的象征。日本的现任天皇名为明仁,年号平成,于1989年即位。

国会 国会是最高权力和唯一立法机关,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构成,称为“两院制”。众议院定员480名,任期4年。参议院定员242名,任期6年,每3年改选半数,不得中途解散。在权力上,众议院优于参议院。

内阁 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内阁由首相(亦称内阁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组成,共同对国会负责。内阁总理大臣享有对国务大臣的任免权,以保持内阁的统一。

日本的政党 战后日本实行政党政治,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各种政党相继恢复或建立。目前参加国会活动的主要政党有民主党、自民党、公明党、日本共产党、社民党、保守新党等。

首相 安倍晋三,2012年12月26日任职。

行政区划

日本的都、道、府、县是平行的一级行政区,直属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县都拥有自治权。全国分为1都(东京都:Tokyo)、1道(北海道:Hokkaido)、2府(大阪府:Osaka、京都府:Kyoto)和43个县(省),下设市、町、村。其办事机构称为“厅”,即“都厅”“道厅”“府厅”“县厅”,行政长官称为“知事”。每个都、道、府、县下设若干个市、町(相当于中国的镇)、村。其办事机构称“役所”,即“市役所”“町役所”“村役所”,行政长官称为“市长”“町长”“村长”。43个县是:爱知、宫崎、秋田、长野、青森、长崎、千叶、奈良、福井、新潟、福冈、大分、福岛、冈山、岐阜、佐贺、爱媛、冲绳、群马、埼玉、广岛、滋贺、兵库、岛根、茨城、静冈、石川、枥木、岩手、德岛、香川、鸟取、鹿儿岛、富山、神奈川、和歌山、高知、山形、熊本、山口、三重、山梨与宫城。

2012年1月2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成立复兴厅,以应对东日本大地震。复兴厅的设置期限为震后10年,即2021年3月底。总部设于东京,并在盛冈、仙台和福岛3市设置统筹支部的“复兴局”。

经济贸易

经济 2017年,是“安倍经济学”提出的第5个年头,受外部环境改善、私人消费扩大、就业形势好转等因素影响,日本经济出现恢复态势。内阁府认为,此次复苏为2012年11月以来长达58个月的复苏,有望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位的伊奘诺景气。而日本的景气动向指数(CI一致指数)判断显示日本经济正在改善(10月速报的基本判断)。民间设备投资缓慢恢复,公共投资和住宅投资平稳发展。2017前三个季度,新设开工户数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97.5%、100.2%和95.6%。出口缓慢恢复,第二、第三季度分别增加5.1% 和5.8%。在海外经济缓慢恢复的背景下,面向亚洲和美国出口的增加,为外需正增长提供了支撑。企业收益创下2013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从收支情况看,第二、第三季度贸易收支分别为6826亿日元和16311亿日元,经常收支分别为47679亿日元和61379亿日元,贸易服务收支黑字呈增加态势。全规模产业第二、第三季度经济收益分别占总收益的26.6%和22.6%。其中,制造业分别增加70.3%和46.4%,非制造业分别增加10.7%和12.0%。本次经济复苏覆盖全部企业。其中,大企业时隔10年开始复苏,中小企业时隔26年高水平复苏。在此背景下,日经股指从10月2日开始连续16个营业日居高不下。实际GDP为正增长。2017年7—9月,实际GDP增长为0.3%,年率为1.4%,为2001年以来时隔16年连续7个季度的再度增长。

对外贸易 据日本海关统计,2017年1—9月,日本货物进出口额为10058.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8.6%。其中,出口5130.8亿美元,增长7.8%;进口4927.2亿美元,增长9.4%。贸易顺差203.6亿美元,下降21.3%。分国别(地区)看,美国、中国和韩国是日本前三大出口贸易伙伴,1—9月日本对三国出口额分别为988.1亿美元、952.9亿美元和395.3亿美元,分别增长3.4%、16.0%和16.7%,分别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9.3%、18.6%和7.7%。日本进口排名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1—9月日本自三国进口额分别为1188.9亿美元、539.0亿美元和290.8亿美元,分别增长2.1%、7.6%和33.7%,分别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4.1%、10.9%和5.9%。1—9月日本贸易逆差主要来源国是中国、澳大利亚和中东产油国,其中与中国的逆差额下降31.2%。美国、中国香港和韩国是日本前三大贸易顺差来源地,1—9月顺差额分别为449.1亿美元、247.2亿美元和189.4亿美元。分商品看,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是日本的主要出口商品,1—9月出口额分别为1787.2亿美元、1210.2亿美元和400.0亿美元,分别增长9.2%、1.6%和9.2%,分别占日本出口总额的34.8%、23.6%和7.8%。矿产品、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是日本前三大类进口商品,1—9月进口额分别为1200.7亿美元、1179.2亿美元和434.4亿美元,分别增长26.9%、7.1%和1.4%,分别占日本口总额的24.4%、23.9%和8.8%。

对外投资 2017年1—9月,日本对外直接投资1287.45亿美元。对亚洲直接投资273.04亿美元,对欧洲直接投资583.5亿美元,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日本对东北亚国家的投资增加。1—9月,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72.79亿美元,对韩国直接投资12.47亿美元,对美国直接投资366.56亿美元,对俄罗斯直接投资3800万美元,在对外投资总额中分别占5.7%、1.0%、38.5%和0.0%。从业种来看,日本对制造业投资占37.2%,对非制造业投资占了投资总额的62.8%。截至2017年3月末,日本对蒙古国直接投资4.7033亿美元,主要集中在通信、银行、制造、矿业、矿山机械·建设机械的销售、建设及能源等领域。

交通

日本交通系统十分发达,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小机场,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横贯东西的高速新干线,交织如网的城市电车和地铁,发达的水上交通,构成了空中、陆地、水上的立体交通网。日本交通网由纵横全国的国有铁路、大中城市之间的私营铁路和城市内的地铁构成。去日本各地旅游可乘国有铁路,在大城市生活可乘私营铁路和地铁,十分方便。

铁路运输 日本有四个主要的岛屿,分别为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国,被一个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所覆盖。对于外国游客来说,铁路即火车是游览日本的一种非常方便的交通工具。约70%的日本铁路是由日本JR国铁拥有和运营的,其余30%由几十个民营铁路公司运营。

JR国铁 JR国铁是日本一个大型铁路公司集团,于1987年分割为JR东日本、JR北海道、JR中日本/JR东海、JR西日本、JR四国、JR九州六家公司,转经营权后开始运营至今。

民营私铁 民营私铁一般是以都市为中心,连接城市与近郊市镇,主要供日本人上下班和学生上下学来回乘坐,是日本市民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

地铁运输 日本目前共有9个城市拥有地铁系统。地铁已经成为当地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日常的通勤、上下学都与地铁有密切关系。

高速公路运输 高速公路是日本交通中重要的方式之一。1987年,日本的道路长度已超过110万公里,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约有3公里的道路。以往由四家国有公司负责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维护。2005年10月,这些国有企业被重组并且私营化。

空中运输 日本的航空业相当发达。日本主要的航空公司有日本航空公司(JAL)和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ANA)。日本最主要的国际机场是东京的成田机场,其次是大阪的关西机场和名古屋的中部日本国际机场,加上福冈机场,被称为日本四大国际机场。其他一些日本机场的国际航班数量很少,主要飞往韩国和中国。

文化

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剑。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樱花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和服 和服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的称呼。

茶道 茶道也叫作茶汤,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美感仪式受到上流阶层的无比喜爱。

花道 花道作为一种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开的鲜花的技法而诞生。

相扑 相扑来源于日本神道的宗教仪式。

柔道 柔道的基本原理不是攻击,而是一种利用对方的力量的护身之术,柔道家的级别用腰带的颜色(初级:白/高级:黑)来表示。

能剧 能剧是日本的传统戏剧,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戏剧之一。

寿司 寿司是以生鱼片、生虾、生鱼粉等为原料,配以精白米饭、醋、海鲜、辣根等,捏成饭团后食用的一种食物。

赠礼习俗 日本人将送礼看作向对方表示心意的物质体现。礼不在厚,赠送得当便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动漫 英文为“anime”,是“animation”的缩写,是将静止的单幅图片连接成具有动感的连续画面的一种电影技术,专门指在日本生产的销售商品。有别于欧美的“animation”,它与画面、儿童文化、铅字文化关系密切,大部分是在漫画的基础上制作而成,漫画也在动漫的影响下成长。

教育

日本一般有三种类型的教育可供选择:进入公立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进入私立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或是到不合文部科学省标准的私立学校。虽然义务教育只到中学校毕业为止,仍有超过90%的学生会进入高等学校就读。超过250万的学生会进入大学或学院深造。据2017年5月1日文部省对日本教育法规定的学校、市町村委员会进行的调查,幼儿园、小学、中学在学人数继续减少。其中,各类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中等教育学校、特别支援学校、大学、研究生院在学人数增加。其中幼儿联合认定幼儿园50.6万人,比上年增加10.8万人。中学664.9万人,比上年减少3.5万人,创历史新低;义务教育学校2.2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人。大学289.1万人,比上年增加1.7万人。从高等学校毕业升学率看,大学升学率进一步提高。其中,短期大学升学率54.8%,与上年相同。大学升学率49.6%,比上年增加了0.3个百分点。全部大学共289.1万人,比上年增加1.7万人。专门学校16.2%,低于上年0.1个百分点;大学升学率(含往届生)52.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专门学校的升学率(含往届生)22.4%,增加了0.1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机构升学率(含往届生)80.6%,增加了0.6个百分点。

日本早稻田大学 早稻田大学是日本著名的综合性私立大学,创建于1882年,原名“东京专门学校”, 1902年9月改为现名。早稻田大学创始人大隈重信以“学术的独立”、“学术的活用”和“造就模范国民”为办校宗旨,主张自由探讨学术,提倡独创的钻研精神,培养具有实际应用知识并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广泛活动能力的人才。早稻田大学奉行先进和开放的办学理念,建校120多年来为日本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遍及政治、经济、文学等多个领域。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小渊惠三和森喜朗、福田康夫都是早稻田大学毕业生。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 庆应义塾大学是日本一所重要的私立大学,与早稻田大学并称为“日本私学双雄”。它创建于1858年,由日本近代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在江户(东京旧称)的筑地铁炮州购地开办,取“兰学塾”,又名“福泽屋”。10年后,即庆应四年,正式定名为庆应大学。

日本筑波大学 筑波大学的诞生最早缘于1961年日本政府提出建立筑波科学城的设想,后此设想于1970年被内阁会议通过,1973年又通过了建立筑波大学的法案。筑波大学的前身是日本东京教育大学,它与东京大学的前身——大学南校,今日庆应义塾大学的前身——庆应义塾一样,均具有百年以上的校史。它于明治五年(1872)创办,最初取名为东京师范学校,后相继发展为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东京文理大学,战后实行新学制而改名为东京教育大学。当时设有文学、理学、教育学、农学、体育5个学部和光学研究所。

日本九州大学 九州大学是日本原7个帝国大学之一,目前已成为日本著名的国立大学,在日本以及世界上均占有一定的地位。

日本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是根据明治天皇敕令于1867年在日本东北地区仙台设置的一所国立大学,它是继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之后日本第三个国立大学。

日本京都大学 京都大学是继东京大学之后成立的日本第二所国立大学。1892年,23位国会议员在向国会提出的一个议案中提出,日本仅有一所东京国立大学,缺乏竞争,对办学和学生的培养都不利,建议在当时的西京——京都建一所大学,1897年议案被通过,大学得以诞生,当时定名为京都帝国大学。

日本大阪大学 大阪大学位于日本关西地区工业城市大阪,是战前日本成立的第六所帝国大学。与其他几年由政府直接创办,培养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的帝国大学不同,它是由民间力量向政府申请创建的。

日本东京大学 东京大学成立于1877年,是日本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亚洲创办最早的大学之一,被公认为日本最高学府,是亚洲一所世界性的著名大学。它的前身是明治时期创办的东京开成学校和东京医科学校。如果追溯得更远些,最早是幕府时期设置的“兰学”机构“天文方”、昌平坂学问府、种痘所历经演变而来。

旅游

据日本政府观光厅(JNTO)统计,2017年9月,访日外国人数超过20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8.9%。其中,韩国(29.3%)、中国(29.9%)和俄罗斯(44.9%)的访日旅客人数均比上年同期增加,创历年9月的最高纪录。1—9月,访日外国人数超过2000万人,继上年之后再度超过2000万人。韩国、中国和俄罗斯旅客人数分别为521.7万人、556.0万人和5.44万人。

富士山(Fuji Mountain)位于本州中南部,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日本人奉之为“圣山”,是日本民族的象征,距东京约80公里,跨静冈、山梨两县,面积为90.76平方公里。整个山体呈圆锥状,山顶终年积雪。富士山四周有剑峰、白山岳、久须志岳、大日岳、伊豆岳、成就岳、驹岳和三岳“富士八峰”。富士山区还设有幻想旅行馆、昆虫博物馆、自然科学厅、奇石博物馆、富士博物馆、大型科学馆、植物园、野鸟园、野猴公园和各种体育、游艺场所等。

东京塔(Tokyo Tower)位于东京市内,建成于1958年,塔高333米,这座日本最高的独立铁塔上部装有东京都7个电视台、21个电视中转台和广播台等的无线电发射天线。在100米高的地方,建有一个二层楼高的展望台;在250米高的地方,也设有一个特别展望台。展望台四边都是落地的大玻璃窗,窗向外倾斜。站在展望台上可俯瞰东京市容,全市景观尽收眼底。

唐招提寺(Toshodai Temple)位于奈良市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的,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被确定为日本国宝。唐代高僧鉴真(688—763)第6次东渡日本后,于天平宝字三年(759)开始建造,大约于公元770年竣工。寺院大门上红色横额“唐招提寺”是日本孝谦女皇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

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 琵琶湖面积约670平方公里,是京都、大阪和神户大都市圈近2000万人口的“母亲湖”,也是拥有约400万年历史的物种宝库。

北海道明珠——洞爷湖 洞爷湖位于日本北海道西南部,属于支笏洞爷国立公园的一部分,面积70.7平方公里,是日本仅次于屈斜路湖和支笏湖的第三大火山口湖。洞爷湖在土著居民阿伊努族人的语言中意为“山之湖”,于20世纪初叶火山爆发后陷没形成。因处于火山活动频繁地区,洞爷湖成为日本纬度最高的不冻湖,四面群山环绕,郁郁葱葱,温泉遍布,是休闲养生的胜地,享有“北海道明珠”的美誉。

医疗卫生

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1922年,随着《健康保险法》的制定,日本首先建立了以受雇者为对象的医疗保险制度,其后又于1938年颁布了国民健康保险法。1961年,日本修改了运行35年的《健康保险法》,制定了全民必须参加的《医疗保险法》,要求公平地向全体国民提供医疗服务。目前日本国民医疗保险覆盖率为99%,为世界之最。日本医疗保险可分为两大类:(1)被用者保险,或称为“职工健康保险”,其中可分为共济组合保险、组合掌管保险、政府掌管保险,船员保险等占65.9%;(2)国民健康保险,主要是农业人口、退休老人、自由职业者,其可分为市町村国保、组合国保两种,占34.1%。个人按收入的8%缴纳,不足部分由国家及地方财政补贴。凡参加医疗保险均可报销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大部分为80%—90%,自付10%—20%,家属可报销70%—80%,凡医疗费6.7万元/月以上,超额部分实行全额报销。日本的医院分为综合性医院、结核病医院、精神病院、传染病院四种。根据功能,医院又可分为三种类型:(1)特定机能病院,主要指大学附属医院、特别专科病院;(2)一般医院,主要是县、市立医院;(3)康复型医院。2017年日本财政预算97.5万亿日元。其中,社会保障关系费32.5万亿日元,占财政预算总额的33.3%,约占一般会计预算总额的56%。社会保障费存在巨大的缺口仍然是日本经济社会运行发展中无法回避的一项课题。

科技

2017年8月9日,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NISTEP)对日本及全球主要国家的科技活动进行对比,发布了《科学技术指标2017》报告。报告指出:2015年日本的研发支出总额为18.9万亿日元,在美国和中国之后,位居全球第三。日本科技预算占GDP总额的0.65%,在全球主要国家中仅次于韩国、中国、德国和美国。日本研发支出从承担部门到使用部门的流向来看,企业的研发支出费用承担比例最大,且基本供企业自身使用;由企业流向大学的比例较小,只占大学使用费用总额的2.6%;由政府流出的研发费用中,流向公共机构的占比最大,达49.6%,其次是大学(41.9%)。2016年,日本的研发人员达66.2万人(实际岗位编制人数为90.7万人),排在中国和美国之后,位居全球第三。

环保

日本的环保产业,不仅仅是政府主导的产物,更是产业转型所造就的,企业成为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转型期利用自身优势,朝着生态化、创新化方向发展,在三废处理以及土壤修复等环保技术方面开发了许多新技术。同时,随着国家环保战略的实施,“循环型社会”作为重中之重,政府和企业把发展环保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点,在经济结构构建中,大力推进经济转型,打造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中心的环保产业链。日本政府在2009年出台的《未来开拓战略》中提出,“要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流的环保节能国家,确保太阳能发电、蓄电池、燃料电池、绿色家电等低碳技术相关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据第一的份额”。为了实现环保目标、发展经济,日本制定并逐步完善了一整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除了制定了《环境基本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污染控制基本法》《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公害对策基本法》等基本法律外,还制定了专业性法律如《大气污染防止法》《水质污染法》《烟尘排放规制法》《噪音管制法》。与环保相关的法律还有《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公害健康损害赔偿法》《能源使用合理化法》《居住生活基本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