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建筑工程现场细部施工做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基坑地下水位控制

一、降水井及观察井

1.示意图和现场照片

降水井及观察井示意图和降水井现场照片分别见图1-29和图1-30。

图1-29 降水井及观察井示意图

图1-30 降水井现场照片

2.注意事项

①井点管口应有保护措施,可在井口周边砌筑保护台,防止杂物掉入井管内。

②为防止滤网损坏,在井管放入前,应认真检查,以保证滤网完好。

③降水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④检查抽水设备时,除采用仪器仪表量测外,也可采用摸、听等方法并结合经验对井点出水情况逐个进行判断。

⑤当发现井点管不出水时,应判别井点管是否淤塞。发现井点失效,严重影响降水效果时,应及时拔管进行处理。

3.施工做法详解

施工工艺流程:测设井位、铺设总管→钻机就位→钻(冲)井孔→沉设井点管→投放滤料→洗井→井点拆除。

(1)测设井位、铺设总管

①根据设计要求测设井位、铺设总管。为增加降深,集水总管平台应尽量放低,当低于地面时,应挖沟使集水总管平台标高符合要求,平台宽度为1.0~1.5m。当地下水位降深小于6m时,宜用单级真空井点;当井深6~12m且场地条件允许时,宜用多级井点,井点平台的级差宜为4~5m。

②开挖排水沟。

③根据实地测放的孔位排放集水总管,集水总管应远离基坑一侧。

④布置观测孔。观测孔应布置在基坑中部、边角部位和地下水的来水方向。

(2)钻机就位

①当采用长螺旋钻机成孔时,钻机应安装在测设的孔位上,使其钻杆轴线垂直对准钻孔中心位置,孔位误差不得大于150mm。使用双侧吊线坠的方法校正调整钻杆垂直度,钻杆倾斜度不得大于1%。

②当采用水冲法成孔时,起重机安装在测设的孔位上,用高压胶管连接冲管与高压水泵,起吊冲管对准钻孔中心,冲管倾斜角度不得大于1%。

(3)钻(冲)井孔

①对于不易产生塌孔缩孔的地层,可采用长螺旋钻机施工成孔,孔径为300~400mm,孔深比井深大0.5m。塌土冲孔需加套管。

②对易产生塌孔缩孔的松软地层采用水冲法成孔时,使用起重设备将冲管起吊插入井点位置,开动高压水泵边冲边沉,同时将冲管上下左右摆动,以加剧土体松动。冲水压力根据土层的坚实程度确定:砂土层采用0.5~1.25MPa;黏性土采用0.25~1.50MPa。冲孔深度应低于井点管底0.5m。冲孔达到预定深度后应立即降低水压,迅速拔出冲管,下入井点管,投放滤料,以防止孔壁坍塌。

(4)沉设井点管

沉设井点管应缓慢,保持井点管位于井孔正中位置,禁止剐蹭井壁和插入井底,发现有上述现象发生,应提出井点管对过滤器进行检查,合格后重新沉设。井点管应高于地面300mm,管口应临时封闭以免杂物进入。

(5)投放滤料

①滤料应从井管四周均匀投放,保持井点管居中,并随时探测滤料深度,以免堵塞架空。滤料顶面距离地面应为2m左右。

②向井点内投入的滤料数量,应大于计算值的5%~15%,滤料填好后再用黏土封口。

(6)洗井

①投放滤料后应及时洗井,以免泥浆与滤料产生胶结,增大洗井难度。洗井可用清水循环法和空压机法。应注意采取措施防止洗出的浑水回流入孔内。洗井后如果滤料下沉应补投滤料。

②清水循环法:可用集水总管连接供水水源和井点管,将清水通过井点管循环洗井,浑水从管外返出,水清后停止,立即用黏性土将管外环状间隙进行封闭以免塌孔。

③空压机法:采用直径20~25mm的风管将压缩空气送入井点管底部过滤器位置,利用气体反循环的原理将滤料空隙中的泥浆洗出。宜采用洗、停间隔进行的方法洗井。

(7)黏性土封填孔口

洗井后应用黏性土将孔口填实封平,防止漏气和漏水。

(8)连接、固定集水总管

井点管施工完成后应使用高压软管与集水总管连接,接口必须密封。各集水总管之间宜设置阀门,以便对井点管进行维修。各集水总管宜稍向管道水流下游方向倾斜,然后将集水总管进行固定。为减少压力损失,集水总管的标高应尽量降低。

(9)安装抽水机组

抽水机组应稳固地设置在平整、坚实、无积水的地基上,水箱吸水口与集水总管处于同一高程。机组宜设置在集水总管中部,各接口必须密封。

(10)安装排水管

排水管径应根据排水量确定,并连接严密。

(11)抽水

轻型井点管网安装完毕后,进行试抽。当抽水设备运转一切正常后,整个抽水管路无漏气现象,可以投入正式抽水作业。开机一周后,将形成地下降水漏斗,并趋向稳定,土方工程一般可在降水10d后开挖。

(12)井点拆除

地下建、构筑物竣工并进行回填土后,方可拆除井点系统,井点管拆除一般多借助于倒链、起重机等,所留孔洞用土或砂填塞,对地基有防渗要求时,地面以下2m应用黏土填实。

4.施工总结

①降水期间应对抽水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维护检查,每天不应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发现有地下水管线漏水、地表水入渗时,应及时采取断水、堵漏、隔水等措施进行治理。

②井点系统应以单根集水总管为单位,围绕基坑布置。当井点环宽度超过40m时,可征得设计同意,在中部设置临时井点系统进行辅助降水。当井点环不能封闭时,应在开口部位向基坑外侧延长1/2井点环宽度作为保护段,以确保降水效果。

③在抽水工程中,应经常检查和调节离心泵的出水阀门以控制流水量,当地下水位降到所要求的水位后,减少出水阀门的出水量,尽量使抽吸与排水保持均匀,达到细水长流。

④在抽水过程中,特别是开始抽水时,应检查有无井点淤塞的死井,如死井数量超过10%,则严重影响降水效果,应及时采取措施,采用高压水反复冲洗处理。

⑤井点位置应距坑边2~2.5m,以防止井点设置影响边坑土坡的稳定性。

⑥井点抽水时应保持要求的真空度,除降水系统做好密封外,还应采取保护坡面的措施,以避免随着开挖的进行使坡面因暴露造成漏气。

二、局部降水

1.示意图和现场照片

局部降水示意图和现场照片分别见图1-31和图1-32。

图1-31 局部降水示意图

图1-32 局部降水现场照片

2.注意事项

①为防止滤网破坏,在井管放入前,应认真检查,以保证滤网完好。

②经施工完毕后,应在井口设置护栏,高度不低于1.2m,并加装井盖,防止杂物掉进井内。

③雨季施工,井口周边地面硬化,并做排水沟。

④冬期施工,井点联结总管上要覆盖保温材料,或回填30cm厚以上干松土,以防冻坏管道。

3.施工做法详解

施工工艺流程:放线定井位→钻机就位→成孔→下放井管→填滤料→封井→洗井。

(1)放线定井位

采用经纬仪及钢尺等进行定位放线。挖泥浆池、泥浆沟:泥浆池的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但必须保证其离基坑开挖上口线的安全距离,确保其对后期基坑边坡的开挖及支护不会带来不良影响。

(2)钻机就位

采用反循环钻机进行施工,钻机中心位置尽量与所放的井位中心线相吻合,偏差不得超过50mm;先对钻机进行垂直度校验,确保钻杆的垂直度符合要求,垂直偏差不得超过5%。多台钻机同时施工时,钻机之间要有安全距离,进行跳打。

(3)成孔

以上各项准备就绪且均满足规定的要求后,即可进行井孔钻进施工,为保证洗完井后,井深满足设计的要求,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加深。

(4)下放井管

井管为ф400无砂砾石滤水管,底部2m作为沉淀用。在混凝土预制托底上放置井管,四周拴10号钢丝,缓缓下放,当管口与井口相差200mm时,接上节井管,接头处用玻璃丝布密封,以免挤入混砂淤塞井管,竖向用4条30mm宽竹条固定井管。为防止上下节错位,在下管前将井管立直。吊放井管要垂直,并保持在井孔中心。为防止雨水泥砂或异物流入井中,井管要高出地面500mm,井口加盖。

(5)填滤料

井管下入后立即填入滤料。滤料采用水洗砂料,粒径为2~6mm,含泥量<5%,滤料沿井孔四周均匀填入,宜保持连续,将泥浆挤出井孔。填滤料时,应随填随测滤料填入高度,当填入量与理论计算量不一致时,及时查找原因,不得用装载机直接填料,应用铁锹或小车下料,以防不均匀或冲击井壁。

(6)井管四周用黏土封井

在离打井地面约1.0m范围内,采用黏土或杂填土填充密实。

(7)洗井

①在以上各项均完成后,必须及时进行洗井工作,防止井孔淤死,且在正反循环成孔中有少量泥皮影响降水井抽降效果的发挥,也要通过洗井将泥皮洗出。

②洗井采用空压气举法,成孔时尽量采用清水护壁,采用大功率的空压机洗井并下入优质的滤管滤料,这样才能保证最良好的透水性。洗井时要将井底泥砂吹净洗透,直至洗出清水。

③水泵安装、排水。清孔完毕后,根据降水设计计算中的降水井出水量情况,及井深选用3~5t/h的潜水泵抽水,同时还可根据现场地下水的出水量调整水泵的容量。用钢丝绳吊放至距井底2.0m处,铺设电缆和电闸箱,安装漏电保护系统。

④在完成其使用目的并拆除井泵后,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处理,近地面部分按原貌予以修复。

4.施工总结

①井点使用时,基坑周围井点应对称、同时抽水,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的限度内。

②潜水泵在运行时应经常观测水位变化情况,检查电缆线是否和井壁相碰,以防磨损后水沿电缆芯渗入电动机内。同时,还必须定期检查密封的可靠性,以保证正常运转。

③采用沉井成孔法,在下沉过程中,应控制井位和井深垂直度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使井管竖直准确就位。

④降水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明沟排水与盲沟排水

1.示意图和现场照片

明沟排水与盲沟排水示意图和盲沟排水现场照片分别见图1-33和图1-34。

图1-33 明沟排水与盲沟排水示意图

图1-34 盲沟排水现场照片

2.注意事项

①雨水倒灌:雨季施工时,应注意在基坑(槽)周围设置挡水设施,以防雨水灌入基坑(槽)而引起边坡坍塌。

②水流不畅:冬季施工时,在排水管上部覆盖保温材料或覆盖30~50cm的松干土,以防温度过低而引起水流不畅。

3.施工做法详解

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排水沟开挖→细节施工→进行排水。

(1)排水沟的布置

排水沟布置在基坑两侧或四周,集水坑在基坑四角每隔30~40m设置,坡度宜为1‰~2‰。排水沟宜布在拟建建筑基础边0.4m以外,集水坑地面应比沟底低0.5m。水泵型号依据水量计算确定。明沟排水应注意保持排水通道畅通。视水量大小可以选择连续抽水或间断抽水。肥槽宽阔时宜采用明沟,狭隘时宜采用盲沟。

(2)普通明沟排水法

①在基坑(槽)的周围一侧或两侧设置排水边沟,每隔20~30m设置一集水井,使地下水汇集于井内。

②集水井的截面为600mm×600mm~800mm×800mm,井底保持低于沟底0.4~0.1m,井壁用竹筏、模板加固。

③若一侧设排水沟,应设在地下水的上游。

④一般小面积的基坑(槽)排水沟深0.3~0.6m,底宽等于或大于0.4m,水沟的边坡为(1:1.1)~(1:1.5),沟底设有0.1%~0.2%的纵坡,使水流不至于堵塞。

(3)分层明沟排水法

①基坑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以及多层土中上部有透水性较强的土时采用。

②在基坑(槽)边坡上设置2~3层明沟及相应集水井,分层阻截上部土体中的地下水。

(4)深沟降水法

①降水深度大的大面积地下室、箱形基础及基础群施工降低地下水位时采用。

②在建筑物内或附近适当位置于地下水上游开挖。纵长深沟作为主沟,自流或用泵将地下水排走。

③在建筑物、构筑物四周或内部设支沟与主沟沟通,将水流引至主沟排出。

④主沟的沟底应较最深基坑低1~2m。

⑤支沟比主沟浅500~800mm,通过基础部位填碎石及砂作盲沟,在基础回填前分段夯填黏土截断。

4.施工总结

①应注意防止上层排水沟下水流向下层排水沟,冲坏边坡造成塌方。

②抽水应连续进行,直到基础回填土后方可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