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游:朝阳初启
“游鱼之乐”中的“游”同样也是庄子哲学中的关键词。当庄子说游鱼之乐时,他不是外在的观照者,而是参与者,他是与鱼同游;庄子说鱼有快乐,他不是陈述一个事实,他说的是自己心灵的体验。“游”是对体验过程的形容,这是一种纯粹体验过程。
黑格尔和庄子哲学相差甚远,黑格尔鄙视中国哲学,也说明中国哲学与他“相凿枘”处太少。不过,黑格尔的“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观点,用来评价庄子倒是颇恰当的。“游鱼之乐”乃至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都在强调一种自由的品格。濠上观鱼,而感到鱼之乐,就是没有任何拘限,与世界融为一体。他的游,是生命的游戏,是人在与真实的性灵做游戏,“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在无穷、无形的世界中游。庄子的游,将人从知性中解放出来,释放人的生命价值,追求真正的意义世界,一如黑格尔所说,美的概念带有自由与无限。
《庄子》一书痛感于人存在的不自由,欲望的蛊惑和知识的羁绊,使人丧失了真实生命意义。庄子认为,自由即生命。没有自由,人的生命意义将是晦暗而无光彩的;没有自由,生命便是一次虚假的旅程。《养生主》说:“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草泽里的野鸡十步啄一口食,百步饮一口水,非常辛苦,但即便如此,也不期望被畜养在笼子里,过安逸的生活,因为那样它失去的是自由。
自由是释放人生命的根本途径。在相濡以沫的故事中,水干后,困在陆地上的鱼,用湿气互相嘘吸,用口中的唾沫互相湿润对方。与其这样相助,不如各自在江湖上互不相知。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在道家看来,儒家所奉行的道德不是生命之水,充其量只能是使人苟活于一瞬的虚假温情,它并不能解脱人的生命困境,并不是给人以真正的生命关怀。庄子认为,于人生命的真正关怀,就是让人回到生命之水中去,让他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乐,虽然看起来孤独而无助,但却享受着生命的最大自由。
自在之游,由属他回归自我,知识上的依他而起,存在中的无处不“待”,如无所不在的绳索。庄子的自由,其实就是“由自”,自己获得主宰自己的权利,而不是将权利交给知识,交给内在世界的“习心”。这有点相当于斯宾诺沙所说的“自因”说,以自身为原因的自由,但又有区别。庄子的自由,是一个由奴隶到主宰的哲学回归,由“由他”到“由自”。
庄子是在寻找自我生命的引擎。《齐物论》说:“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怒者”,就是发动者。“咸其自取”可以说是庄子自由学说的核心意义,发动就在自己,自己是自己生命的引擎。这也就是庄子所说的“真宰”。庄子痛感于人被“虚假的主宰”控制的存在方式。什么是天?天的核心涵义就是自发自生,自己主宰自己,没有一个在外的主宰者,这是庄子哲学的重要起点。庄子对“人在他人中存在”的宿命作了淋漓尽致的揭示。游鱼之乐,就是“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在游中实现万物一体,打通物与我的界限。[1]
庄子认为,只有当人是自然之时,才是真实的人;只有人是真实的人的时候,心灵才能真正地自由;只有在自由的境界中,心灵才能真正地游戏。庄子的游是合于天、融于物的。庄子常说乘云气、乘物,其实并不是说有物质上的凭借而高飞远翥,而是形容心灵与万物相互缱绻。庄子说游是一种独往独来的活动,并非形容游作为一种体验活动本身是孤独的,物我了不相应,而是强调人游离于一切束缚之外,孤光自照,一无所系。
在自由游戏之中,生命沐浴在一片神圣的光芒之中。自由游戏之心,由黑暗走向光明。《庚桑楚》说:“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物见其物。”器宇安泰、心定神闲的人,发出的是自然的智慧之光。发出自然智慧之光的,人便自显其为人,物便自显其为物。人与物都在光亮中自由自在地存在。庄子说:“生者,德之光也。”这是庄子哲学中最重要的界定之一。庄子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盏灯,都有自己的光芒。但欲望、知识等重重黑幕,挡住了这光,但并不意味这灯光从生命中消失。在从知性中解放出来之后,心灵重浴光明。
庄子说,纯粹的体验能达到“朝彻”——朝阳初启的境界,站在濠水的桥上,一缕朝阳正从庄子心空中升起。
讽刺的是,庄子是反对分别的,而今,我们不分别又何以见出庄子的智慧!以上我们通过分别的方式,咀嚼“游鱼之乐”中不分别的思想,从五个方面尝试复原深藏于这次对话中的庄子思想:会通物我、以物为量、大制不割、忘情融物和自由优游。可以粗略地看出,庄惠之别的根本在于,庄子远离知性的道路,开启生命的灵牖,返归内在纯粹体验,重视当下鲜活自由,这些思想,都成了后代中国美学和艺术创造思想的精髓。
〈宋〉佚名 虎溪三笑图
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去庐山看望高僧慧远,慧远送客,谈笑间,不觉破了自己所定的送客不过虎溪之例。三教原本相融。
庄子是一条游回世界的鱼。
[1] 《庄子》关于“游”有丰富的表述,如《齐物论》:“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应帝王》:“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游心于淡,合气于漠。”《在宥》“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田子方》:“吾游心于物之初。”《天下》:“上与造物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