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中的天文历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7 时轮历的出现

西藏分裂时期,印度教在印度本土兴旺起来,佛教僧团日益衰败。再加上阿拉伯人入侵印度对佛教的压制与迫害,迫使许多佛教徒北行到于阗(今新疆和田)和吐蕃避难。由于西藏的佛教从8世纪开始日益兴旺,在西藏拥有极高的地位,所以那些到吐蕃避难的佛教徒丝毫不受西藏内乱的影响,反而受到极高的礼遇和尊敬。

佛教徒中不乏知识丰富的学者,并且带来许多梵文佛经,于是这一时期,许多梵文佛经被译成藏文。藏文《大藏经》中的密宗部分,大部分是这个时期翻译的。也许与四分五裂的时局有关,这一期间,藏传佛教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派别。

1027年,藏族大译师吉觉·达瓦悦色首次将印度密教的最后一部经典《时轮摄略经》翻译为藏文。这部书共分为五部分:世间部(外时轮)、有生部(内时轮)、灌顶部、修法部、智慧部。

由于这部经书与以前的佛教教义有很大区别,所以当时很多佛教徒认为它是伪经,并不相信这种教义。可是,这本经书的世间部,却有着一部较为详细的历法——即时轮历。这部较为精确的历法,还是引起了许多历算大师的注意。

按照西藏浦派的说法,佛祖在他涅槃前的一个月(按佛经的记载是“氐宿月望日”)在南天竺妙德聚谷幻化大塔,化身为时间之神(即时轮金刚),由众菩萨环绕着,坐在狮子宝座上,为香巴拉国的月贤法王及其将领、官员传授《时轮经》。月贤法王接受密宗灌顶后,回到香巴拉王国将喇嘛教定为国教。

香巴拉

布本设色唐卡 清代 西藏

这幅唐卡是描绘香巴拉这个神奇的地方的标准版本。香巴拉,即香格里拉,意为和平、安乐,是藏族人心中的理想国。藏族人却相信香巴拉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被湍急的江水和陡峭的雪山包围,是没有死亡,没有痛苦的极乐之地。

唐卡中,坛城只有三圈,最外圈为雪山,它构成天然的屏障以保护香巴拉的安宁。第二圈分布着香巴拉传说中的九十八个省,每十二个省一组被雪山和江水隔开,均匀分成八部分。每个省都以一间房子和几个人表示。坛城的正中心,香巴拉最后一位国王鲁卓恰克林王坐在他的宫殿里,旁边是三个格鲁派喇嘛。在他的下方,是时间之神和时间女神的巨大坛城。

这个神秘的香巴拉国极其富饶,国王居住在一个由宝石和金刚钻做成的宫殿里。城里有一个太阳神殿和一个月亮神殿。王宫的南边有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有时间之神(即时轮金刚本尊)与时间女神(即时轮金刚佛母)的神殿,它是由五种珍贵物质建成:金、银、松绿石、珊瑚、珍珠。

香巴拉国王个人拥有一百万明妃(另一种译法是“智慧女”),“年轻如八天的月亮”。他坐在黄金做成的狮子宝座上,手持一个可以满足任何愿望的宝石,一个可以观察世界任何地方的魔镜,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逃过他的耳目,他有洞察一切的能力。他也操纵着整个地球的发展,并且拥有威力无比的武器。到了公元2327年,忿怒转轮法王登基,这些武器将在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中消灭敌人。

香巴拉国从月贤法王开始,七代法王各在位100年,弘扬《时轮根本经》。至公元277年甲子年,妙吉祥称法王作《时轮摄略经》并将日车仙人等不同法姓之梵净仙人作为同一法姓兄弟传授灌顶,因而被称为“众种法王”。其下一代白莲法王作《时轮摄略经无垢光释》,继续弘扬《时轮摄略经》的教义。约1000年后,海胜法王于甲申年(公元624年)登基,在位182年。海胜法王登基的同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罗异教(似指伊斯兰教)。其下一代法王于丙戌年(公元806年)登基,创作用派历元,在位221年,他退位的时间正好是1026年。第二年,《时轮摄略经》被译成藏文,正式传入雪域。

香巴拉之战(局部)

唐卡这部分描绘的是佛教预言的香巴拉之战。佛教预言:释迦牟尼时代经历若干个千劫之后,地球上会出现一种矮小而贪婪的人,地球将陷入混乱之中。香巴拉最后一任国王鲁卓恰克林将率领军队与矮人进行决战,最终将获得胜利。

香巴拉

布本设色唐卡 清代 西藏

这幅唐卡描绘的同样也是香巴拉。与上幅唐卡不同,这幅唐卡将香巴拉的中心绘为由八座雪山组成的圆环,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部分。上方是香巴拉最后一个国王鲁卓恰克林王的理想城,下方是释迦牟尼化身的时间之神的巨大坛城,左方是在香巴拉的土地上,各种美丽的鲜花在怒放,硕果累累,象征着香巴拉曼荼罗让人们佛果圆满。右方是“香巴拉大战图”,画面上有成百上千的人和恶魔在搏杀,最后人在佛的帮助下战胜了恶魔,世界正式进入了弥勒佛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