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国内走向世界的重要时期。作为知识分子团体建立的政党,它克服了早期的空想和激进,转变为具有成熟组织和纪律,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具有坚定、执着、乐观革命精神的政党。这种革命精神被称为延安精神——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延安精神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崇高品德、模范行为和优良作风。这些好精神、好传统、好作风,在统一战线领域得以充分诠释,为中国共产党联合盟友、消灭敌人、赢得民心提供了坚实支撑。在这一过程中,无数共产党人为此默默付出,做了大量繁杂、琐碎、动人动情的工作,感人至深。
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为处于民族危难之中的中国,提供了凝心聚气、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旗帜和方向。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民族自觉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以最大的诚意推动国民党抗战、动员全国军民抗战,成功处理了中国这一历史转型期的党政军民关系,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使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放下政见分歧和阶级仇恨,携手合作,驱逐日寇,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自由。
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适应革命发展不同阶段形势的变化,曾以革命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四种不同的形态出现,既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丰富,也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阶级构成在不断扩大,它是中国革命由弱到强、从低迷走向成功,反败为胜的关键。
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自身代表国家和民族,首次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中心,成为民族的脊梁,成为民族性的政党”[1],并经过历史的选择,最终能够成为中国近现代从传统皇权统治向现代政党治理转型后取得全国政权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建设中,摸索出处理与同盟者之间关系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政策,妥善处理了党际关系和友军关系,孕育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党关系和政党制度。此外,延安时期建立起来中共中央统一战线部、中国共产党地方各级统一战线工作部、各级城市工作部(城市工作委员会)和具有统战性质的民运部、联络部、陕甘宁边区政府统战机构等党、政各层级的统一战线机构和制度,成为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的运行载体,在新中国成立后,又发展成为统战部和外交部,为新中国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除了建立国内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还从世界整体性原则出发,把国内和国际形势联系起来全面分析,通盘考虑,将中国的国际统一战线与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相结合,把国内和国际两个统一战线内外兼顾、科学统筹,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争取外援、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充满辩证法、具有中国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的外交原则、战略、路线和政策,打开了中国对外交往之门,也奠定了新中国外交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延安精神和统一战线中这一对外交往逻辑的继承和发展。
[1] 肖存良、林尚立:《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以统一战线为视角》,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