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站在门外,如何甄别优秀经销商的外在特征
你要找到某类人,他们一定具有某些行为特质和外在表现。比如,文艺青年喜欢上豆瓣,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充分非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文艺青年喜欢上豆瓣,但不能说喜欢上豆瓣的都是文艺青年。甄别优秀的经销商也是如此,你得先学会看,这个经销商至少看起来像优秀经销商,虽然有可能他只是装得比较像而已。你不仅要学会被动地看,看他希望你看的地方,还要学会主动地看,看他不愿意让你看到的地方,甚至是连看带问,才能避免老眼昏花,看走了眼。
虽然以貌取人是不对的,但是在经销商粗选阶段,站在门口向里看却是一个甄别优质经销商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我们通过店面形象、老板的状态、产品陈列等外在状态,再辅以三类黄金门店的“终极三问”——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基本可以圈定优质经销商的筛选范围。
我们以家居建材五金门店的开拓为例,介绍如何站在门外快速发现优质经销商的外在特征。
第一种黄金建材门店,我将其称为“百年老店”。在日常门店走访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些小五金门店的形象非常好,一定是某个大品牌的门头,而且一定是最新版的VI识别系统。最有特色的是门柱,你会发现有无数品牌的海报在争抢它的包柱:A品牌上面贴着B品牌,B品牌上面贴着C品牌,C品牌的卷角还没抹平,D品牌又“啪”的一声贴上去了。
在店外看到这种情形,你就要主动到店内看一看。在店内你还会发现,这样的店五金品类可能不是最全的,但是主要品牌的爆款产品基本都有。更有特点的是,五金渠道一般都存在物料匮乏或紧张的情况,但在这家店里,你会看到大量品牌的各类助销物料在争抢位置,在店里的拐角或者门后,可能还有一些根本没有使用的物料堆放在那里。
为了验证这种门店的真实销售情况,你还得再次退到门店外,在店门口站10分钟~15分钟。你会发现店内的人流基本不断,买一个胶带、换一个开关,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在这个位置有一家店,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最后,你再次走进店里,也就是“终极三问”的第一问:“老板,您的店开了多长时间?”(你是谁?)
你得到的答案,这家店没有10年以上,也有5年左右。这就是所谓靠着时间成本沉淀下来的黄金门店,商圈范围以内的人都知道在这个位置有这样一家店,它成了社区的真正邻居,也就是“百年老店”。
第二种黄金建材门店,我将其称为“水电工型”门店。与第一种黄金店相比,第二种黄金店的店面形象大幅下降,除了门头可能是某个品牌的门头外,基本没有大品牌的海报,即使有也很少。
在门店外看到这些信息,你必须走进店内进行二次验证。店内基本没有规范的陈列,更不要说装修标准了。守店的一般是老板娘,即使有人进来了,她也不会太热情,因为简单零售可能不是店里的主要业务。仔细观察店里的产品品类,你会发现,店内的产品主要是水电相关的产品,比如,电线、开关、光源、下水管、乳白胶带、五金龙头等,有些甚至还顺带卖马桶盖。
这时,你就要向老板娘问“终极三问”的第二个问题:“咱们店里的老板,以前是干什么的?”(从哪里来?)老板娘会告诉你:“我老公以前是水电工,平时就帮别人安电线、换水管。以前都去别人那儿买五金配件,又贵又麻烦,后来干脆开了一家店,图个方便。现在光给人家装水电就忙得不着家,还得靠我看着店。”
“水电工型”的黄金门店依靠水电工自身的安装资源进行销售,客源稳定、技术背书,因此能卖高价产品,与其他五金门店形成比较大的技术壁垒。
第三种黄金建材门店,我将其称为“门背后的生意”。与第二种门店相比,这类门店的形象更差,站在店门外,你可能连店招和包柱都找不到。进入店内,老板无聊地玩着手机,对你也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
店里产品的陈列不能用摆放形容,只能说是堆砌。该门店与第二种门店最大的区别是产品品类非常多,也非常全,远远超出水电工程的范畴,有些乡镇的门店甚至堆着砖块和水泥。你在店里坐一两个小时,很难看见顾客进店。如果在正常的理解范围内,这种五金门店早就应该关门大吉了。
所以,看到这种情形,销售人员就应该追问“终极三问”的第三个问题:“老板,咱们店里的货主要卖到哪里?”(到哪里去?)这时,店老板才有了话题:“我大舅是镇政府的书记……店里的生意主要靠他们做中小工程。”
第三种黄金门店显然是靠自身的关系资源做着“门背后的生意”,自然超出了我们对零售门店的正常理解。
站在门外看门店,进入店内问店主,“终极三问”实质上是探寻建材门店生存之道的三个关键:时间、老板、关系。各行各业的门店甄选,其实也是用这三个标准进行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