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经典生物学事件解析28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勤奋与坚持,是成功的秘钥

——人痘接种术的发明

科学事件

天花,作为一种瘟疫,严重摧残着人类的生命。面对天花的无情侵袭,中国古代的医学家为征服天花,进行过各式各样的努力和探索。中国古代的医学家们充分发挥灵感和智慧,在“以毒攻毒”的思想指导下,发明了人痘接种术。

人痘接种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在我国民间秘密流传。1661年,随着因得过天花而继承皇位的康熙执政,人痘接种开始从民间走进皇宫,种痘术开始在全国得以提倡和推广,甚至通过各种渠道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很快就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与仿效。

1718年,英国贵族梅丽·惠特尼·蒙塔古夫人在土耳其旅行时听说,土耳其人把症状轻的天花患者的疤疹液故意接种到自己的身上,接种后就会患轻度天花,却因此而获得了免疫力。梅丽夫人相信这种做法,并给自己的孩子接种。

18世纪60年代以后,接种人痘在英国以及整个欧洲变得日益普遍。

人痘接种术

1770年,21岁的琴纳来到伦敦,跟随著名的医生约翰·亨特继续深造。1773年,完成学业的琴纳谢绝了亨特的挽留,从伦敦回到家乡伯克利开起了诊所。伯克利终于有了自己的医生。由于琴纳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因此,他的名声迅速传开,有许多病人不顾路途遥远,从外地慕名而来。

琴纳开设医院后不久,就对防治天花产生了兴趣。虽然人痘接种保护了许多人的生命,但被接种的人仍然有2%的死亡率,尤其是儿童,他们的危险性更大。童年时代接种人痘的痛苦和恐怖,给琴纳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长大后看到周围的人得了天花,轻则瘢痕累累,重则双目失明甚至丧失生命,这更深深地刺痛了他,也促使他决心要找到一种更好的预防天花的方法。

卢德洛医师看到自己的学生这么有出息,从心里为他感到高兴。经老师的推荐,格洛斯特医学会接收琴纳为会员。这样,琴纳可以参加医学会组织的学术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提高水平、扩大视野。琴纳的卓越医术也得到同行们普遍的尊重。

但是,不攻克天花,他就不会有片刻安宁。他也知道,要证明牛痘和天花的联系,必须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如果广大同行能共同努力,那么这项工作就会容易很多。因此,在医学会的一次例会上,琴纳把自己深思已久的想法告之于同行。但是,没等琴纳把话说完,那些平素和琴纳关系极好的医生们,突然都换下了友好的微笑,一个个用嘲笑来挖苦琴纳。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样一个严肃的话题,竟这样被埋葬在放肆的哄堂大笑中了。

传统的习惯势力蒙蔽了人们的眼睛,使他们裹足不前。琴纳意识到,靠与医学会的同行们合作,看来是指望不上了,这项伟大的使命只有自己单枪匹马地进行了。琴纳此时不得不相信“真正的上帝是自己”这句话的含义。

为了搜集一切有关牛痘与天花的材料,琴纳不辞劳苦地走访大小牧场,调查牛痘发病的情况,并把牛痘的不同发病阶段做了详细的描述。几年过去了,伯克利没有流行天花,牧场主由于采取了卫生措施,牛痘也发生得比较少,因此琴纳的调查没有多大进展。但不久,一件不可思议的发现使这项研究发生了转机。

事情是这样的:邻近的潘金斯先生染上天花,脓疱溃烂,生命垂危,而潘金斯太太未得过天花,因此无法照看患病的丈夫。琴纳让她请人帮忙。潘金斯太太请到一位年轻的挤奶女工。这是一位眉清目秀、皮肤洁白的姑娘,显然也未受过天花的侵扰,为防万一,琴纳提出不能让她来护理病人。但这位姑娘得意地说:“先生尽管放心,我得过牛痘,是不会染上天花的。以前曾照顾过好几个天花患者,从来没被传染过。”尽管如此,琴纳仍不敢大意,他整日守候在病人床前,为患者,也为年轻的挤奶女工捏了一把汗。

事情的结局让人喜出望外:尽管潘金斯先生满脸都是难看的疤痕,却终于摆脱了死神的威胁;而日夜护理他的年轻姑娘也安然无恙,依旧是那样美丽动人。

这件事留给琴纳的印象太深刻了。后来,琴纳试着给5位曾得过牛痘的牧工做了天花脓液的接种,他们都没有感染上天花。琴纳向医学界宣布:牛痘对天花确实具有某种免疫力!但是,保守的医学会根本无视琴纳的发现,甚至因为他的试验要开除他的会籍。幸亏有卢德洛老师为其主持公道,才不至于使琴纳的处境更为艰难。

琴纳深知,要改变同行的偏见,必须要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因此,这位有着执着追求的年轻人,没有屈服于同行的嘲笑和排挤,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攻克天花的战斗中去了。

在琴纳处境艰难的日子里,卢德洛和亨特两位导师始终给予他鼓励和勇气,而妻子凯瑟琳又给他以家庭的温馨。凯瑟琳理解并支持丈夫所从事的崇高事业。婚后不久,他们有了一个又白又胖的男孩。劳累一天的琴纳回到家中,逗逗可爱的小宝宝,疲劳一扫而光,虽是辛苦但也乐在其中,但灾难也在悄悄逼近。当宝宝刚满一岁半时,村里闹起了可怕的天花,且大有蔓延之势。坏消息几乎天天都有,不少孩子因此夭折了。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灾祸的降临吗?琴纳心急如焚,凯瑟琳更是愁容满面。如果牛痘真能预防天花,那该多好啊!为了可爱的小宝宝,也为了成千上万的其他孩子,琴纳决定在自己儿子身上进行接种牛痘的试验!

琴纳飞奔牧区,但真不凑巧,附近的几个牧区最近均未发生牛痘。难道真是天要绝人吗?怎么办?

“那就用猪痘或羊痘,它们不也都长痘吗?”妻子凯瑟琳表现出的勇敢和果断,连琴纳都大吃一惊。

爱德华·琴纳

要知道这是第一次,失败是完全可能的,如果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没有试验,怎么会有成功呢?当然这种代价也许太大了。但琴纳还是纵身上马,直奔农场,从猪肚子底下取下一点脓液,然后小心翼翼地接种在儿子的胳膊上。几天来,琴纳和凯瑟琳的心都悬在了嗓子眼上,他们昼夜观察儿子的变化和反应。一开始,儿子接种的地方长出了小小的脓疱,像牛痘也像猪痘,并伴有轻微发烧。几天后,孩子退烧了。一切符合琴纳过去观察的情况。儿子还是像过去一样活泼可爱。

但儿子是否具有免疫力呢?要证明这一点,必须再给孩子接种天花脓液,这样做显然是要承担风险的,但琴纳信心十足,他给孩子接种了从天花患者身上取下来的脓液。

成功了!儿子对天花脓液几乎没有反应。人类用牛痘预防天花的试验走出了第一步!

琴纳当然没有止步。为了掌握证据确凿的资料,他不停地走访牧区,弄清了牛痘和其他皮肤病的区别,从而排除了卢德洛老师当年所说的“牛痘患者也会感染天花”的情况。同时,他又在附近村庄为几个孩子做牛痘接种,而他们均经受住了天花蔓延的考验。

反对琴纳的医生们意识到他们将要受到的冲击,就掀起了反对琴纳的浪潮。他们组织流氓和无赖骚扰他的住宅,散发传单破坏他的声誉,但所有这些,都没有阻止琴纳坚定有力的步伐,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继续研究。找他接种的人也越来越多。此时,他已摸索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研究出了用羽毛管保存育苗的好办法。1798年,琴纳完成了《牛痘的起因与结果》一文,向全世界医务工作者宣布了他的发现和发明。儿时的心愿、少时的追求、20多年的心血和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

琴纳的理论经过艰难曲折的道路之后逐渐被人们承认了。刚开始是伦敦的一些开明医生试用牛痘接种,后来,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接受了牛痘接种法。牛痘接种一时成为人人瞩目的重大新闻!报纸上赞扬性的文章接二连三,琴纳的名字走进了千家万户,琴纳被誉为伟大的科学发明家及人类生命的拯救者。他的声望和成就是那样辉煌,就连不可一世的拿破仑都称他为“伟人”。从此,人类再也不用害怕天花的肆虐了,千千万万的母亲也不用担心天花会夺走她们的孩子了。当然,琴纳开创的牛痘接种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消灭了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的疾病,还在于它在免疫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中闯出了一条新路。1823年1月26日,这位伟人走完了他的光辉历程与世长辞。但他永远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我们不会忘记这位为人类的幸福与安宁而苦苦求索的人!

事件解析

1.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时刻与问题相伴。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问题”之中,关键是我们如何发现和解决问题。当天花的盛行给每一个患者带来痛苦和恐慌时,琴纳注意到了这个人们尚未解决的问题,并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的发现是琴纳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其实,问题是一切发明与创新的起点。善于发现问题是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问题是人们对现状、实践、知识背景的分析与思考的源泉,问题的产生需要研究那些需要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点和难处。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并引发一系列的科学探索和科学发现;也只有提出了问题,才能找到并抓住制约事物发展的关键点,用有效的技术发明创造,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来实现人类征服自然力量的扩大。

2.河蚌忍受了沙粒的磨砺,坚持不懈,终于孕育出绝美的珍珠;顽铁忍受了烈火的炽炼,坚持不懈,终于炼成锋利的宝剑。一切豪言壮语皆是虚幻,坚定信念才是踏向成功的基石。琴纳在下定决心要找到一种更好的预防天花的方法之后,他以顽强的精神对牛痘研究了20多年,最终他的付出也有了回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只是很少有人做得到,琴纳向我们证实了坚持就是胜利。

3.科学的真理一开始往往掌握在少数先觉者的手里。琴纳刚开始提出牛痘和天花有着密切联系的时候,很多医生嘲笑他、挖苦他、反对他。但琴纳丝毫不退缩,就算只有一个人也要为维护真理奋斗一生,于是他向传统和权威发起了挑战。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人生宗旨。琴纳面对保守者的阻挠和反对时,面对流氓和无赖的骚扰时,面对铺天盖地的污泥浊水时,他选择了面对和迎接挑战,用但丁的话说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4.面对琴纳的新发现,当时同行的医学界人员心存怀疑,但是他们并没有留心去验证,他们回应琴纳的只是一味地嘲笑和排挤,甚至采取不正当的行为对琴纳进行攻击。当今的社会上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人们都是过分地崇拜权威,而对一般人的发现总是抱着不屑的态度。难道,真理就永远只属于权威?其实,真理的发现需要的是一颗真诚的心和一种崇高的精神,它与权威之间,永远画不上等号。

5.琴纳为了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二十多年始终辛勤地付出着。文学家说,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说,勤奋能使人聪明;而政治家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总而言之,勤奋是补拙益智的催化剂,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是自学课堂里的老师,是人生航道上的灯塔。勤奋属于珍惜时间、爱惜光阴的人,属于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人,属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人,属于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

6.自从人类普遍采用种痘术以后,天花发病率普遍下降,天花狂魔逐步被制服了。自1977年10月26日,联合国卫生组织在索马里发现最后一例天花后,仍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规定地区如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吉布提、也门阿拉伯共和国等处监测至今,都没有发现人们传染天花的情况。1980年,联合国曾在内罗毕庄严宣告:“天花已经在世界上绝迹。”有趣的是,世界卫生组织还特设立1000美元的悬赏,凡是辨别出一例天花患者的人,就可得到这笔奖金。令人欣慰的是,至今还没有人捧走这笔奖金,但愿以后也永远没有人得到这笔奖金。

科学思想与启示

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历史向我们揭示了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发明均是始于问题的发现。发现问题后,抓住矛盾的关键、潜心研究,才能不断向成功靠近。科学研究的过程不仅仅是对研究者个人能力和思维的考验,更是对其综合素质的考验,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往往要敢于打破常规、挑战权威,就像但丁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想要拥抱成功。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经得起各种考验,用自己的理智和毅力努力付出,坚持到最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