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论怀古:内经逐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经络基础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今天继续讲“四气调神大论”的第六段,昨天讲了“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讲了一下天气,讲这个雾霾和我们身体相类似的情况,比方鼻子塞,眼睛红等这种浊阴上侵,然后还有阳气不下这种情况,以及腿脚寒凉有厥逆的情况。今天我们讲的内容非常短,但是,因为是第一次出现少阳、太阳、太阴、少阴和经络相关的这部分内容,所以今天我会把经络的这一部分内容插进来讲。

先来看这部分文字:“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春天对应的是肝;“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讲的是心;“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讲的是肺;“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讲的是肾。春、夏、秋、冬四季,如果气逆了,分别会伤肝、心、肺、肾。

中间的那几个词,一般会使很多初学的同学看完了之后就头脑发晕,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实际上我们知道,除了少阳、太阳,还有阳明,除了少阴、太阴,还有厥阴。如果是三阴三阳加在一起,再分成手足呢,就有手六经、足六经,就是我们的十二经脉。那我们先看一下这个里面所讲的含义:如果逆了春气,肝气就内变,肝气内变有的时候是肝气太强,有的时候是肝气太弱。我们知道有“过犹不及”一词,太过了不行,肝气太过了就会上冲,有的人就会出现头痛、头晕,出现各种风症;如果肝气太弱则疏泄不通,就会出现《内经》讲的这种情况——或血热;或血狂;或出现厥症,手脚凉;或出现痿症。

如果逆夏气呢,心气会受到影响。我们先把中间的少阳、太阳、少阴、太阴这些名词放下,一会儿专门讲这一块。如果心气受到影响会怎样呢?《内经》讲的是内洞,我们在夏天最容易出什么状况呢?一个常见疾病就是中暑,中暑了一般吃什么最对症?这时如果喝一支藿香正气水,喝下去就有一股辛辣的味道直冲肠胃,从喉咙一直到下面都有辛辣的、辛散的感觉,就使得身体里面内洞的寒气发散出来。如果汗“哗”地一下子出来了,寒气就这样外发出来的话,那么症状就会减轻。

逆秋气是会伤肺的,到了秋天就会咳嗽,因为肺对人来说就像一个用来冷却的水箱。如果肺的冷却功能不好,肺部的津液会不足,就会有一种烧灼感,还会出现浓痰。

如果人逆了冬气,肾就会受损。现在是冬季了,通过我这段时间的讲解,如果你沉下心来仔细观察自己,你就会明显感觉到,皮肤的干燥湿润程度在冬天、夏天是不一样的,身体里面的热度流转也不一样。在冬天,如果藏的功能没有发挥好,那么肾气独沉。

我们先讲了逆春气,然后讲了肝、心、肺、肾,大概讲了一些日常经常碰到的疾病,然后我们讲中间最难的难点,来啃这个少阳、太阳、少阴、太阴。这里提到了少阳少阴,一般我们是这样看这几个词的,比方说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然后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它们两两都是相表里的。足少阴是肾经,手少阴是心经,这讲的都是五脏。除五脏之外,我们知道还有六腑,这一块内容讲起来,会让一些同学有点眩晕,不着急的,我们先从经络学起。首先我讲这个课不是要求大家在今天学完之后立刻懂了,而是学完之后,让大家对这一块东西大概有个印象,形成一个框架,在你们以后自己学习的时候,一个词出现了,大概知道它是从哪儿来的,是什么含义,就看下面这个图,这个图所讲的就是一个经络的总体。

我们从下往上看,最下面讲的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到上面讲到手三阴经,手三阳经,总共是十二经脉;此外,还有皮部,还有经筋,还有经别,还有络脉,还有孙络,还有浮洛,还有十五络脉,还有奇经八脉,还有我们最经常听到的任督二脉(一会儿我们也会介绍一下任督二脉),然后还有冲脉,还有带脉(带脉大概就是腰带这一圈环结的位置),此外,还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这是一个总图,至少我们学中医的时候知道总的系统是这样的,这就好像是一个总的器官零件组装图。当然我这个说法不是很合适,这个地方一定要给大家讲清楚,就是中医不希望你朝着这个方向去走的,越往细分,越往下分,分得越来越多,这样分不是中医的方向,中医的方向是希望你往总纲上走,最好是十二个合成六个,六个合成三个,三个再合成两个,两个再合成一个,最后就像我们在讲《论语》里面所讲的“吾道一以贯之”,最后合到道上去。不管是医道也好,易道也好,还是人道、地道、天道也好,最后都合到一个道上去。因为我们要去理解这块内容,我们就得先把它分解,但是,一定要时时刻刻在心里记住这一点,最后要归一的。

知道这几部分内容后,我们先把下面的这个内容稍微捋一捋:你看这个地方非常有意思,先分开了手和足,手有三阳经、三阴经;足有三阳经、三阴经,那么它们的走向非常有意思,如果是从足的经络呢,它就是从脚一直走,阴阳经的走向都不一样。今天我把怎么记住经络的方法告诉大家,我们一条一条看吧,任脉督脉先给大家说一下。

任脉是在前方,任脉是所有的阴脉的一个汇总;督脉是在后面,任脉是主阴的,督脉是主阳的。

我们从足厥阴肝经这里开始。大家去看,阴经的一个共同点,都是在手或者是足的内侧。手三阴经或足三阴经,都是在手或足的内侧(如下图)。

而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都是在手或是足的外侧,我们以立正姿势站着的时候,这个经脉的分布,在手上或是在足上的分布是完全一样的,怎么个一样法呢?就是说在身体的正前方,都是阳明经的经脉。(如下图)

在身体的两个外侧,就是左侧和右侧都是少阳经的分布。(如下图)

在身体的正后方,或者是胳膊的正后方,这都是太阳经的分布。(如下图)

身体的正前方是什么经脉呢?是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身体侧面分布的是什么呢?是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在身体的正后方呢,是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所有的三阴经都是在内侧,都是在一个面上。如果把手和足都当成是一个柱体,那三个面,每个面上有一个经脉,手和足的内侧都是三条阴的经脉;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足部就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这样来分布的。其他还有一些小的变化,我们先把这个大的框架记住了。如果你记住这个了,那么你身体若出现了什么状况,你大概知道是在哪条经络上出了问题,有了这个大概框架之后再慢慢记忆穴位,比如说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的大穴有足三里,合谷穴是在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牙痛的时候你就懂得用了,还有一些歌诀,如面口合谷收、腰背委中求……委中在什么地方?是在我们足太阳膀胱经上,足太阳膀胱经是从脚后面一直通到我们的后背上,其中经过膝盖后面的腘窝里面,这里正好就是委中穴。这个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一个大穴,如果是腰痛、背痛的时候,这个委中穴往往是比较重要的取穴部位。

我们简单讲了经络的记忆之后,就回到我们今天要讲的原文当中:“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为什么少阳是肝,太阳是心?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描述的方式呢?心、肝、脾、肺、肾是五脏;金、木、水、火、土是五行,如果我们把五脏抽象比作五行,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去接触五行的理论。我们讲到春夏秋冬的时候讲的是一个什么东西呢?讲的是季节,或者说,是讲时间的一个变化。那么时间的变化在地球上来讲就是春夏秋冬,我们能感觉到四季的轮转;四季可以对应到方位上:北方对应冬天,东方对应春天,南方对应夏天,西方对应秋天,这样就把时空对应起来了。那我们把时间春夏秋冬与空间东西南北对应起来之后,同样也可以把心肝脾肺肾也放上去对应起来。怎么对应呢?心是属火的,在正南方,对应的是夏;肝是属木的,风木是在正东方,对应的是春天;脾是属土的,又在四方又在中央,这个概念大家记住就可以了,脾为什么又在四方又在中央?这个是需要专门花一节课来讲的,一旦涉及到这一块内容,讲起来就比较花时间,那么大家先记住,不要因为碰到一些学习的难点,自己就产生畏难情绪。我一向是这样建议的:如果你碰到比较难的部分,或者是特别重要的部分,你可以专门花一个专题去学习,不要在一开始学的时候,碰到一个难题就去攻一个难题,那样你极有可能发现,学下来之后,你掌握不到整个篇章的梗概,最后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导致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总是受到打击,然后垂头丧气,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不好了,有的东西你要把它放在后面。

如果把春夏秋冬,心肝脾肺肾,按照东西南北这样放进去相对应之后呢,少阳、太阳、阳明、少阴、太阴、厥阴同样也可以放。其实我们讲的中心含义就是:无论时间还是空间都是一个圆,一个轮回。实际上也隐含地告诉我们:人的运行也是一个圆。我们是在时空这个大圆中,时空是轮回的,我们是在天地之间,天有这个天气,地有这个地气,既然天气和地气都是这样来轮回的,那么人气当然也是这样轮回的嘛。如果人能合于这个天地之气,那是最好的健康状况。如果我们明白这一点之后能够身体力行,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那么这个人的身体就会越来越好。为什么讲逆春气、逆夏气、逆秋气、逆冬气呢?就是说如果你倒着来,该那样的时候你不那样,身体就会生病。春天就需要生,生什么呢?生志,这个之前我们讲过了;夏天你需要长,长什么呢?长志;秋天需要收,收什么呢?收志;到了冬天需要藏,藏什么呢?藏志。所谓的志是什么?大家把“志”字拆开一看就会明白,上面是一个“士”字,下面是一个“心”字。士大夫的“士”是指人的具有理想的精神方面的一个东西。这个“志”需要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厚德载物的“厚德”,就如我们的身体,这个身体是承载了一种理想的,这是人生来的意义。这也是一个人本身的一个定义,这就是《内经》告诉我们一个人是什么样子的:他是有身体的,有理想的。那么到底是理想服从于身体还是身体服从于理想?引领我们去生长收藏的就是这个“志”。《内经》讲得很明白,这个志肯定不是我们身体的某一个部件。《内经》告诉你,如果你这个生长收藏做不好,不生不长不收不藏,最后伤的是什么?是肝心肺肾。受伤的方式也告诉你——内变、内动、焦满、独沉。受伤所带来的影响也给我们大致描述了。如果你常观察身体的外侧,有时发现有热气流动,很多时候这个热是来自于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比较好理解,但手少阳三焦经很多人觉得不好理解,这就是我们人类的认识缺陷。我们对形象的东西很好理解,我们能理解胆,因为看过胆的图片,但一讲到三焦,很多人就糊涂,三焦是什么呀?什么是上焦?什么是中焦?什么是下焦?还是搞不懂。相对于足少阳胆经来讲,三焦就是人体热力输布的一个网络系统,我用词比较现代化,古代人不会用“网络系统”这个词,我们现在用一些我们好理解的词,你可以在明白之后就把这个词抛弃,这个词是用来给大家传递信息的媒介。三焦就好像人体的不内不外的一层油网。到了冬天,有的家庭会用电热汀取暖,电热汀里传递热量的媒介就是油。我们的身体里面有气,有水,还有油脂,油脂其实也是属于液的范围。我们讲到少阳,少阳主要是用于蒸热的,少阳是属于相火这一部分,这就提到另外一个概念了,我们讲到这儿就要把这部分内容摊开来讲。

我们知道,除了五行还有六气,春天会有风,夏天会有暑,到了长夏会有湿,秋天会有燥,到了冬天就会有寒,春夏秋冬的中间再加了一个长夏,六气就是风、暑、湿、燥、热、寒,六气和我们地上的五行正好应了《易经》中的泰卦。我们看天上的气带来的影响,比如说春天的风,夏天的热,长夏的暑湿,天上六气的六在《易经》中是属阴数,而地上五行的五是阳数,这正好应了《易经》中的泰卦,就是非常通泰的样子:地在上,天在下。但是如果地在下,天在上,就出问题了,我们平常一想觉得挺好的呀,天本来就在上,地本来就在下嘛,这样的话就会交通不表。《易经》一开篇就讲了一句很美的话:“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什么叫云行呢?就是云气上升,地气在往上走;雨施呢,就是天气往下行,天地有了交通,万物才能生长化育。举个交通不表的例子:沙漠从来不下雨,植物都死光了。

少阳在六气是产生相火作用的,少阳之后是太阳,太阳是寒水,主要主长的,这部分内容更深刻,我到现在也不是了解得非常透彻,我只是抛砖引玉,把自己所了解的部分讲出来。少阳,看字面意思就是刚开始生长的阳叫少阳,到了太阳就属于阳的巅峰了。我们看太极图中阴阳鱼,先开始有一个少阳在生长,长到了极点的时候就变成了太阳,再过去就是太阴,非常大,到了最后,少阴就开始出现了。为什么是这样一个顺序呢?有这么一句话“阳道顺行,阴道逆行”,意思是如果属阳的东西,它的运转是顺着来走的,如果到了属阴的时候它就逆着来走。大家在学习《内经》或传统国学的时候,可以慢慢地体会一下阳顺阴逆。我们人类身上有非常多的信息,举个例子,我们有两只眼,两个鼻孔,两个耳朵,这就好像一个坤卦,就是三个阴爻在上面。我们的嘴和身体下面前后二阴,这三个单独的孔又好像三个阳爻。那么上面一个坤卦,下面一个乾卦,坤(地)乾(天),地天泰,有点泰卦的含义。这就是告诉大家,这些信息不仅仅是在纸上,而我们身体构造上也是这个样子,别的动物可能不是这样,它们也许不会像人类这样来发展。再比方说我们人类左右手各有五个手指,左右脚各有五个脚趾,加起来总共是二十个,类似人类的动物也是这个数,比如猴子,我们称之为灵长目。别的动物呢,例如奇蹄目动物,只有一个蹄子,比方说马蹄,就只长了一个手指;或者说偶蹄目动物,比如牛羊是属于偶蹄;还有三个手指,四个手指的。这些动物没有和天地的“五”这个数相应,那么它们就不可能成为在地球上繁衍得最壮大的动物,这就是应了那句话——合其道则昌,逆其道则泱。所以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平常,比如鼻子眼睛这些,为什么非要上面三个,下面三个,且奇偶分布,如果换一个位置可不可以?有的动物是换了的,但是换了之后你就会知道不方便,比如说手指,多点不可以吗?一个手上长十个。那不行,回头我们再去问为什么,你会发现这个答案会让你非常吃惊。如果你认真思考之后,这个时候你去看人类所有书籍,在所有文化知识当中寻找,你就会发现只有在中国的文化当中,这一部分内容是保持得最完整的,而且是非常系统的。就像我们学习的《论语》,孔子说过那么多话,从前到后,他的弟子把他几十年的话记下来,记了二十篇,我们从头到尾读完之后没有发现有矛盾冲突的地方。我们中国的文化其实就是这样,医学也是这个样子,讲五运,讲六气,讲五行,讲阴阳。易经、道家也是这个样子,在儒家的学说当中也有一部分是这个样子。

回到我们课题最主要的内容上,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十二经脉,手足之分之后,你首先要明白身体是有这样一个东西在,其次要明白春夏秋冬、东西南北和时空之间,和阴阳之间的一个关系。这个慢慢来,东西南北和春夏秋冬配一配,这个还比较容易,但是如果把阴阳、少阴少阳、四象配上就稍微困难一些,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再一分就是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什么东西?DNA的遗传组里面的所有的基准序列的数字也是六十四组,这就是我要告诉大家,还有这些地方是有契合的。

今天最主要的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完了,仅仅是介绍一下,如果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大家就去加我们的QQ学习群,慢慢地把这些包括中医学、《论语》的内容系统地学起来,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使自己的身体、家人的身体变得健康。通过学习中医这一块,知道我们的身体是怎么样的一个构造;通过学习《论语》把我们的生活理顺,这样非常幸福了。

刚才我讲的QQ群是学习的一个场所,如果你想学得好,一定要有很多人和你共同学习,自己一个人去学叫做“面墙之士”,就是对着墙的那种人,老对着墙是学不出什么道来的。我把这个内容讲完之后,还想再穿插一丁点内容,就是经络实际上是什么样的一个含义。如果你光记住经络的位置,你就不太理解经络,那我们来把经络的这个模型剖析一下:经络,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讲,有经就有纬,经都是纵向的。当你立正姿势站立的时候,经像一条一条的线,做人体解剖的时候也会看到人体的肌肉在站立的时候都是竖向的,这个叫作经。如果是横向的就叫作纬,我们没有说“纬络”,只有经络,大部分都是竖向的。刚才我们讲过一个“带脉”,这是另外一个特例,我们不把它当成这里面的一个主体。所有的肌肉都是纵向的,大块的肌肉中间会有一些纹理,气血就汇集在这个地方,我们姑且用“气血”这个词笼统来代替。我们知道身体里面有血液等体液,我们用“气血”笼统来称述这一部分。气血所走的这个通路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经络。中医有一个类比的说法,把人体和地理进行类比。在中国的学问当中,取类比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学不会这个,那很麻烦的,一定要进行取类比象。刚才我讲过的那个方向,如果往下不断分解的话,这个好办,这个你不用一直取类比象下去,虽然也是通过取类比象来学习的,但是如果你想要找到本源的时候,取类比象太重要了,比方讲到八卦、六十四卦的时候,再往下分,这还好办;如果是往反方向走,向上走,走到四象,走到两仪,走到了阴阳,这个时候如果不取类比象就非常难讲了,讲到这个一的时候,讲到太极的时候,你用取类比象可能都已经没有什么太多用处了,你之前的取类比象变成一个基础了,这个基础使得你能理解太极的含义,这个就是“取类比象”在我们学习当中的重要性。

如何用山川大地来比喻我们的人身?心肝脾肺肾对应的是什么?肾主骨,骨属什么?骨属水,水生什么?水生木,木是什么?木是筋,筋是属什么?属肝,肝是属木,木生什么呢?木生火,火是属心,心主血,所有的血脉。在中医当中,你看到的脉,可不要老是理解为脉络,这个脉其实指的是血脉。我们知道骨头上面是筋,筋上面是什么呢?是血。这个时候头脑当中就要像放电影一样,想起我刚才说过的气血在经络中流行。到了血之后,火生土,土是什么?土是脾,脾是主什么的?脾是主肉的,那你就明白了,在筋和血之后是肉,肉上面是什么?那很简单了,是皮毛。肺主皮毛,肺是属金的。金是什么生出来的?当然是土生金,记住了没有?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个就从里到外,从骨头到筋,到血,到肉,到皮毛,这就出来了。

骨像什么呢?就好像我们看到的山和岩石,你现在头脑当中就应该有个山的景象,在这个山当中肯定有一个比较硬的相当于骨架一样的东西,就像九华山、武当山,用航拍的照片,你就会看到很磅礴的气势,就好像人的骨架把人支撑起来一样,有这么一个骨架的气势;这个骨架之上,水会生木,会有筋,在这个山脉当中这个“筋”还不太一样,大家去想象一下山脉当中的筋应该是什么样?筋是主曲直的,是可以活动的,在山脉的中间会有山谷,山谷当中会有溪流流淌,人体当中的气血就好像这些溪流,在经络当中流行。你可以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一座山脉,有支撑自己的骨架,有气血在流动。比方说,我们去山里打一口井,你往下挖,挖到一定程度水就出来了,就好像我们往身体扎针,你往里边一扎,血就出来了,随便什么地方只要一扎血就会出来。我们运动的时候出汗,有时吃饭也会出汗,这个汗就是体液出到了表面,实际上内部还有一个气化的过程,在中医里面这些都讲得非常详细,这个需要慢慢地学习。我只把这个大概的概念跟大家描述一遍,比如你看到一个人形枯色槁,你就清楚他这块地不肥。如果他的皮毛干枯得很厉害,就好比山上草长不出来,树也长得稀稀疏疏的,那你就会知道下面的水不足了,也就意味着这个人气血不足,这个气血是两样东西:气和血。我们平常认为身体里面流动的是血液,血后面还要加一个液,因为现在的人用字就是这样,非要用两个字才能组成一个词,但实际上古人讲的气血,在中医里面把这一部分分成什么呢?分成了营和卫、营气和卫气。营养的营,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更多的能量是在这个营气当中,卫气是一种热量。这个营卫在身体里面指既有血又有气,气血混合的这么一个状态,营行脉内,卫行脉外,以后大家深入学习都会碰到这些内容的。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这些祖先的智慧,我们在学习这些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带着感恩的心,崇敬的心去学习。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的话,从我个人经验来说,你在学习中医的路上会遇到非常多不必要的麻烦。古人告诉你这么多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你始终带着一种不敬的态度去学,真的会给自己招来很多的麻烦。

〖名家注解〗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王冰曰生谓动出也,阳气不出,内郁于肝,则肝气混扰,变而伤矣。长谓外茂也。洞谓中空也,阳不外茂,内薄于心,燠热内消,故心中空也。收谓收敛,焦谓上焦也。太阴行气,主化上焦,故肺气不收,上焦满也。沉谓沉伏也,少阴之气,内通于肾,故少阴不伏,肾气独沉。

马莳曰此承首四节而言四时之气,不可以有逆者,正以其当时而病,不必奉气而病也。吾谓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者,何哉?盖不能尽养生之道,以逆此春气,则少阳不生。少阳者,足少阳胆经也。胆为甲木,肝为乙木,肝与胆为表里,今少阳不生,则肝气内变,其肝尚不能自免于病矣,复有何气以迎心经欲长之气,而无寒变之病耶?吾谓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者,何哉?盖不能尽养长之道,以逆此夏气,则太阳不长。太阳者,手太阳小肠经也。小肠属丙火,心属丁火,心与小肠为表里,今太阳不长,则心气内洞。内洞者,空而无气也。其心尚不能自免于病矣,复有何气以迎肺金,欲收之气,而无痎疟之病耶?吾谓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者,何哉?盖不能尽养收之道,以迎此秋气,则肺属手太阴经者也。太阴不能收,而肺气枯焦胀满尚不能自免于病矣,复有何气以迎肾经欲藏之气,而无飧泄之病耶?吾谓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者,何哉?盖不能尽养藏之道,以逆此冬气,则肾属足少阴经者也。少阴不能藏,而肾气已独沉,尚不能自免于病矣,复有何气以迎肝经欲生之气,而无痿厥之病耶?然春夏以表言,秋冬以里言,以春夏属阳,秋冬属阴也。

张志聪曰此论阴阳之气,随时出入,逆则四时所主之脏,自病于内也。少阳主春生之气,春气逆则少阳不生,致肝气郁而内变矣。太阳主夏长之气,太阳不长,则心气虚而内洞矣。太阴主秋收之气,太阴不收,则肺叶热焦而胀满矣。少阴主冬藏之气,少阴不藏,则肾气虚而独沉矣。首论所奉者少,而所生之脏受病,此论四时之气逆,而四时所主之脏气,亦自病焉。朱济公曰:少阳主厥阴中见之化,故少阳不生而肝气内变。心为阳中之太阳,故太阳不长而心气内虚。

高士宗曰从之则顺,反之则逆。少阳主春生之气,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木王于春,逆则肝气内变。太阳主夏长之气,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火王于夏,逆则心气内洞。太阴主秋收之气,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金王于秋,逆则肺气焦满。少阴主冬藏之气,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水王于冬,逆则肾气独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