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笺茶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陆羽 不愧千年作茶仙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惟羡西江水,曾向金陵城下来。

唐·陆羽《歌》

远在贵州岑巩县(古称思州)的好友罗先生开了一个茶庄,命我起名并写一牌匾。我说何不用“思羽”二字?随即题写隶书“思羽茶庄”寄去。茶庄开业,牌匾挂于门楣,红底金字,喜庆富贵。

写花笺茶诗不得不提“茶圣”陆羽。可这位仁兄留存的诗极少。《全唐诗》中仅存二首,其中有《会稽东小山》一首:“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前日看到有学者著有《古代茶诗名篇五百首》,顺手翻翻,陆羽只有一首半。除了文前的《歌》外,还有半首是和耿湋合作的《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此诗中,耿湋盛赞陆羽对茶文化的杰出贡献。其中有“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的诗句,脍炙人口,陆羽的“茶仙”之名也由此而来。

陆羽,字鸿渐,自称桑苧翁,又号东冈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性格诙谐,闭门著书,不愿为官,嗜茶如命。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经典专著《茶经》,被历代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一生非常坎坷,从小即遭父母遗弃,被竟陵高僧智积禅师从湖边拾得,托付给李家收养。陆羽在李家长到八九岁。李家有女,名冶,字季兰。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因李家回浙江湖州老家,又将陆羽送回寺庙。因不知父母及姓氏,陆羽遂按《易经》占卦起名,得到“蹇”之“渐”卦。卦辞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以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智积禅师喜欢喝茶,且自己采茶制茶,陆羽作为徒弟专门为智积禅师煮茶,慢慢地对茶有了研究。陆羽为了寻找好茶,走遍大小茶山。浙江顾渚紫笋茶产自湖州,正是李家的故乡。陆羽与李季兰在此相逢。此时的李季兰在新昌玉贞道观修行,且已是知名的女道士了。李季兰曾写有一首诗《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曰: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可见李季兰对陆羽一往情深,两人成了世上唯一的亲人。只是天不假年,李季兰不久便病逝。陆羽还有一位挚友,便是高僧皎然。皎然本姓谢,是谢灵运第十世孙,也是湖州人。皎然有诗句曰:“不欲多相识,逢人懒道名。”他于《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诗中说: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可见,皎然也是个茶痴。

酒有酒品,茶有茶德。据《蛮瓯志》说:“陆鸿渐采越江茶,使小奴子看焙。奴失睡,茶焦烁。鸿渐怒,以铁绳缚奴投火中。”小孩子自然觉多,打瞌睡是难免的。紧盯着烘焙茶叶的炉子,自然也是熬不过茶圣的,一时打盹,茶被烤焦了,不能再喝,便被茶圣捆起来扔到火里。谁能想到,陆羽对茶明理有德,竟会做出这么恶毒的事来,让后人怎么理解茶德?我曾与一铁杆茶友谈起此事,谁知茶友听后怒发冲冠,拍案而起,大声说道:“陆羽是茶圣,天下茶客顶礼崇拜之人,虽说是古人说的,打死我也不相信陆羽是这样的人!”我顿时被他的情绪感染,也许是古代文人妒忌陆羽而杜撰一个无中生有的故事来损坏陆羽形象的!想到这里,陆羽顿时在我心目中又高大了许多。

⊙ 元·赵原-陆羽烹茶图

一千二百多年前,二十多岁的陆羽,隐居苕溪,唱着茶歌,汲泉煮茶,写《茶经》,传茶道,其著作成为不朽的经典。正如文前歌所唱,不羡慕富贵,不羡慕做官,只要有好水泡茶,便可以做得神仙。陆羽一生爱茶,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不仅有成就,而且长寿。在那个年代活了七十一岁,也算是古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