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心理课(经典案例升级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莫让内心失去对幸福的敏感

与其说人类的幸福来自偶尔发生的鸿运,不如说来自每天自己内心都能感觉到的小实惠。

——富兰克林·罗斯福 美国前总统,毕业于哈佛大学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内心的一种感触。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就要保持内心对幸福的敏感度。在哈佛,泰勒·本·沙哈尔教授的“幸福心理学”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就是因为他不仅告诉学生幸福的本质,还告诉学生怎样体会到幸福。

幸福是有规律的,幸福指数是会递减的。“幸福递减定律”就是内心对幸福敏感度的递减。幸福不是一直得到很多的物质,而是学会满足。关于“幸福递减定律”的故事是这样说的:

曾经,有一个饥不择食的人在半路上遇到一位智者,智者赠予他一块面包,他边吃边称赞:“这是世界上最香甜的面包!”当他吃完之后,智者给了他第二块面包,他继续开心地吃着,同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吃完第二块面包之后,智者又给了他第三块面包,他接过来继续吃,这时候他已经很饱了。之后智者又给了他第四块面包,这一次,他看到面包脸上则是一副痛苦的表情,最初的快乐已经荡然无存了。

当人的基本欲望得到满足时,幸福便已存在,而人们再获得更多的物品时,满足和幸福感会随着所获得的物品的增多而减少。正如饥饿者在得到的面包总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幸福感与快乐却逐渐减少。所以,我们可以说并不是得到的越多越快乐,快乐其实就是内心的一种感悟能力。

“幸福递减定律”告诉我们,人们之所以感觉到幸福打了折扣,其实并不是因为幸福真的减少了,而是因为人们的内心起了变化。正如“幸福递减定律”所阐释的,人处于比较消极的心理状态时,为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很可能会兴奋不已;而当所处的环境逐渐变得优越时,人的要求、欲望等就会随之提升。

因此,当你无法触摸到幸福的时候,不妨看看你的周围,也许幸福就隐藏在你的周围,只是你的内心失去了对它的敏感罢了。

曾经有一个国王带领军队出征,最后全军覆没。国王为了避开追兵而与军队走散了,他在森林里藏了两天两夜,在这期间他没有吃过任何东西也没有喝过水。后来,他遇到一位砍柴的老人,老人看到他十分可怜,就送给他一个用玉米和干白菜做的饼。饥肠辘辘的他狼吞虎咽地把饼吃完了,那时他觉得他所吃到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东西。于是,他向老人请教如此美味的食物叫什么,老人说叫“饥饿”。

后来,国王回到宫中,令厨房按他的描述去做“饥饿”,但是却怎么做不出原来的味道。于是国王派人去寻找会做“饥饿”的那个老人。可是,当老人给他带来一篮子“饥饿”时,国王却怎么也吃不出当初的那种美味。

其实,国王回宫后,尽管厨房照他的意思所做出的那个饼还是当时的“饥饿”,但因为回宫后他每餐都吃的是山珍海味,再也没有饥肠辘辘的感觉,于是“饥饿”的美味也就自然消失了。

幸福其实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感觉,而感觉又是很微妙的,是灵活多变的,即使是对同一种事物,只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感觉会随之变化。

哈佛“幸福心理学”课程告诉我们:幸福跟着追求而来,跟着希望而来,跟着需要而来,但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幸福就像匆匆走过的路人一样,永远不会只停留在某时、某处。

因此,不断追求和期盼幸福的我们应学会用心体会生活,感悟生活中点滴的幸福。生活就是上天给我们的一份厚礼,假如你抱怨你所得到的食物不够美味,那么就想想那些正在忍受饥饿困扰的非洲孩子们吧,跟他们相比,你的幸福是不是更多?假如你在抱怨工作的乏味、不顺心,那么请想想那些仍在为工作而四处奔波的求职者,跟他们比,你是不是更幸福呢?假如你在抱怨恋人不够浪漫,那么就请想想那些还没有结束单身生活而向上帝祷告的人,跟他们比,你是多么的幸福。假如你在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够聪明,那就请为那些渴求骨肉却无法生育的人们,跟他们比,你已经身在幸福之中了。

别让幸福递减,就要学会告诫自己:幸福就在我身边,用心去感受,我就会发现。

快乐不是拥有得多,而是内心能够感受得多。所以,与其苦苦寻找,不如提高你内心对幸福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