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聊环保:新闻发言人网上网下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为什么要讲新闻发言人的道?

2003年中国正式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在那之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新闻发言人进入了各个领域,进入了各单位“寻常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前,新闻发言人是中央国家级重要机构才有,一年也见不到几次,主要任务就是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2003年我刚当新闻发言人的时候,也就是照着他们那些“虎”画我这只“猫”。今天好像很少有单位没有新闻发言人了,尽管他们中不少人还不尽知新闻发言人为何物。

也很难准确地说从什么时候起,新闻发言人培训成了一件越来越热门的事儿。很多地区、行业、单位都培训新闻发言人,动辄几十、上百、几百。这是一种什么需求?他们培训出来,还都是只为开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吗?显然不是,最起码不全是。在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新媒体蓬勃发展,媒体融合成为趋势,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人”,毫不夸张地说,新闻发言人的素养,已经成为所有公务人员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我们今天的培训也不是培训过去意义上的新闻发言人,而是培养善于运用多种媒体特别是新媒体与公众打交道、协调公共关系的新闻发言人,且发言的内容也远超“新闻”范围。有人管这叫公共政治,我不会起名,我只会说事儿,说说新闻发言人网上网下的那些事。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环境新闻发言人,我面对媒体的时候,多次说过一句话:北京环保是在全世界的聚光灯下工作。媒体充分发展的今天,每一个公务人员的全部“武功”都是要在公众面前表演,要不怕“人肉”,不怕难题,面对热点,敢于担当,面对杂乱纷繁的舆情,善于应对且传播正能量。既要有专业素养,也要有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又必须以其他素养为基础,很难设想一个举止粗俗、什么知识才艺也没有的人,能上台当个好演员。公务人员做“演员”的要求更高,因为你要给公众办事,没有起码的诚信、做人的素质,不仅公信力差,而且迟早是要出大事儿的。

做新闻发言人和新媒体应用的培训的经验,以及过去当新闻发言人的亲身经历,让我认准了一个理儿,就是俗话说的“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干什么活儿你都得认准了你的东家是谁。公众是新闻发言人和媒体共同的“东家”,依法、依规,科学满足公众的需要,让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更好地落地,让信息源头与公众信息不断趋向对称,是新闻发言人和媒体共同努力的方向。这也许就是新闻发言人所应该恪守的“道”,而一些方法性的问题则是“术”,发言人的道与术,道比术更重要。

王惠(北京市政府原新闻发言人):

奥运会筹办和举办期间,北京奥运新闻中心活跃着一批明星发言人。其中一人,连续九天坐在我身边,回答记者们各类有关北京环境的问题,并以独特的答问方式受到记者追捧。他叫杜少中,是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我与他常因北京环境治理信息发布打交道。2011年初春,我在党校学习,杜少中与我同班,课间他来找我,捧着一个iPad ,让我旁观他用微博与网友聊天的记录,并津津有味地给我讲聊天记录以外的故事,眼睛里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兴奋。

这对我来说,应该是微博的启蒙教育。很快,人们对杜少中的认识从环保局明星发言人转换到了官员“大V”“巴松狼王”。我也带着北京各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建起了北京微博发布厅。无论是新闻发布时我带着他,还是政务微博发布时他拉着我,无论是面对记者,还是回应网友,我与杜少中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和不同的心得。难得的是,他在微博世界里如虎添翼,更加活跃,与网民沟通如鱼得水,更有人气,追捧他的不仅有媒体,更多的是网友。有心的他把在微博上的“呼风唤雨”都收录了下来,集成此书,值得一读。

过去讲课我用过不少题目,经历多次实战,特别是一次网上网下争论,让我下决心把讲课的主题锁定为“新闻发言人的道与术——兼谈公务人员的媒介素养”。新闻发言人的道和术,通俗地说,道是脑袋,术是耳朵,脑袋掉了,耳朵自然就挂不住了。当然,术也不是可有可无。脑袋在,应该有对好耳朵,一是保证脑袋功能健全,二是美观好看。

曹林是《中国青年报》著名评论员,网名“吐槽青年”。他在我国香港媒体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失败》,我概括文章有两个基本观点:一个是说中国最早一批新闻发言人都没有好下场,另一个观点是说现在的培训都是在教新闻发言人糊弄老百姓的招儿。对此,我们有过线下的对话,也有过网上的互动,当然谁也没有试图说服谁,因为都很“轴”,各持己见。不过,正是他的话提醒了我要好好地讲一讲“新闻发言人的道与术”。

中青报曹林:

如今的新闻发言人培训,基本已经走向歧途,流于技术化和技巧化地回避真实问题。没有坦诚沟通和新闻发言的干货,只剩下技术性的“慎说原因”和让人一看就明白的生硬职业技巧。黄金一代的新闻发言人,受到了来自官方和民间的双重夹击。@王旭明@巴松狼王(2014-06-30)

巴松狼王:

新闻发言人培训,过于“技术化”是应该注意的一种倾向。新闻发言人的“道与术”,道更重要。但文章分析说理局促,结论就略显匆忙。新闻发言人不能“没有”嘴,也不能是“大嘴”,更不能是“歪”嘴!@中青报曹林 老弟我这么说可以吧?!(2014-06-30)

狼王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