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犯原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情绪的机理

情绪的机理是指情绪发生的基本机制。在心理学上,关于情绪的发生机理,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认识。综合心理学关于情绪发生机理的研究,可以将情绪的发生机理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基本类型:

(一)非认知性的情绪发生机理

非认知性的情绪发生机理,是指在部分情况下,情绪的发生不需要认知的参与。例如,著名的詹姆斯-兰格理论认为,情绪来源于躯体的反馈,体验到一个刺激引起的自动唤醒和其他躯体行动后,才会产生特定的情绪。骨骼肌和内脏的反馈信息对情绪有直接影响。参见陈少华编著:《情绪心理学》,31页,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这是一种“反常识”的情绪理论。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是先感到害怕、焦虑,然后才会出现胃部不适、颤抖、结巴等反应。但詹姆斯-兰格理论认为,人们先出现胃部不适、颤抖、结巴等反应,而后才出现害怕、焦虑。

从情绪产生的过程上分析,詹姆斯-兰格理论认为,刺激引发了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在机体唤醒和行为出现之后,你的心怦怦地跳,呼吸加快,脸发烧,出汗,这些反应构成了情绪体验。想象一下:你正在开车,前方路口突然出现一辆车,挡在路上。此时你可能顾不得想什么,只是迅速转动方向盘并在路边紧急刹车。停车后,你的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四肢紧张。此时你才感到:太悬了!此次过程为:(1)先有引起个体反应的刺激(突然出现的车)。(2)该刺激引起个体的生理反应(心跳加快、肌肉紧张)。(3)由生理反应产生个体的情绪活动(应激)。参见上书,32页。詹姆斯-兰格理论后来被一些学者修正。

应当说,詹姆斯-兰格理论相比于日常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反常识性,但也符合部分情绪的发生机理。例如,研究发现,去甲肾上腺素系统是“焦虑”的关键系统。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降低,抑郁情绪就会出现。电刺激和化学刺激也能引发情绪。还有研究者通过对病人的大脑的不同部位进行电刺激,结果发现它是引起病人的主观体验和情绪(如快乐、生气和愤怒)的行为信号。参见上书,51页。

因此可以认为,在情绪的发生机理上,的确存在一种非认知性的情绪发生机理,即在出现一定的刺激之后,人们会先产生生理唤醒,进而产生情绪,这其中不需要认知对刺激因素进行评价或者归因。

(二)认知性的情绪发生机理

认知情绪理论认为,是思维而不是内脏、丘脑或边缘系统引发了情绪体验及其生理症状,认知是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研究测试也表明,当某个嫌疑犯听到人们读一些单词或者提出一些问题时,其中有的单词和问题是中性的,有的则与犯罪事实有关,后者经常会引起罪犯血压升高,皮肤电增大。测谎发现,在测谎过程中,真正的嫌疑犯会对与犯罪有关的提问产生焦虑并伴随相应的生理症状。参见陈少华编著:《情绪心理学》,39~40页,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换言之,嫌疑犯之所以会对不同的问题产生不同的生理症状,是因为他对提问的内容进行了认知分析,并由此产生了相应的情绪。

基于认知性的情绪发生机理,一般而言,情绪的产生要包括三个过程:一是环境刺激及心理对刺激的分析过程;二是长期的生活经验中建立的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期望、需要或意向的整个认识过程;三是对现实环境的分析与已有的认识之间的比较过程。当这种比较产生不相配合时,大脑就会调动一系列神经,释放适当的化学物质,改变脑神经的状态从而产生情绪(情绪被唤起了)。参见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下册,64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在此过程中,认知分析的对象是刺激因素(包括外界环境刺激和内在的心理刺激),分析的方法是将当前的刺激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对比。在这种对比过程中,也会有其他心理因素的参与,如需要。如果最终分析的结果是当前的刺激不符合已有的知识经验,人们会对刺激的意义作出评价,并由此引发大脑的神经活动,激发出情绪。曾有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实验:研究小组请一位漂亮的女助手协助,当一些男大学生走在大峡谷上的一座摇摇摆摆的吊桥时,或者走在一座又低又结实的大桥上时,让这位漂亮的女助手走近他们。在这两种情形下,女助手都谎称她为了一个研究项目需要他们填一张问卷表,并就一张照片编一个简单的故事。她把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号码都告诉了每一个男大学生。这样,当他想更详细地了解本项目时,就可以给她打电话。结果显示,那些走过危险吊桥的男大学生编的故事比走过安全大桥的男大学生编的故事包含更多的性幻想,也更有可能打电话与女助手约会。因此,实验者得出结论:经过危险吊桥的男大学生首先体验到的是恐惧和焦虑,由此引发高度的生理唤醒,而他们后来则可能将这种生理唤醒归因为“被漂亮的女性所吸引”。参见陈少华编著:《情绪心理学》,43~44页,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在评价模式上,评价所导致的情绪反应,可由评价刺激事件发生的原因、评价事件发生的后果,以及同标准相比较三种加工模式而来。例如,老师常常对智能低下的学生得到坏分数而产生同情和怜悯,但是对于有能力的学生由于不努力而得到坏分数则不会产生同情。对这两个情境所产生的不同情绪反应,是来自对学习成绩不佳的原因的推论。同时,心理学研究发现,刺激事件对个体有什么影响,其影响是当前的还是未来的,是短暂的还是持久的,是重要的还是无足轻重的,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等,都可作为事件对个体的后果而被评价,并且可因评价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刺激后的评价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取决于认知水平。参见孟昭兰主编:《情绪心理学》,95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可见,作为情绪的发生机理,非认知性的情绪发生机理和认知性的情绪发生机理反映了不同类型、不同情况下的情绪发生机制,并会在一些复合情绪的产生中发挥综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