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16/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地区篇

原苏联地区

一、2016年原苏联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综述

(一)原苏联地区地缘政治形势

苏联解体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书所提的原苏联地区,通常包括现在的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摩尔多瓦、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这15个国家。原苏联地区由于各成员国和各民族自治区域间存在诸多矛盾和历史恩怨,地区性争执和冲突此起彼伏、时缓时急,进而对区域地缘政治格局的稳定构成威胁。此外,在能源地缘政治学中,“世界能源心脏地带”理论中所说的“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是指从北非马格里布到波斯湾、里海、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这一大型区域,原苏联地区就包含于其中,具有丰富的能源储备。正是因为如此,原苏联地区也成为各大国重点关注的地区。由此,在2016年,不仅原苏联地区域内的竞争和博弈在继续,域外大国在这一区域的力量也不能忽视。

从原苏联地区内部来看,俄罗斯的综合实力毋庸置疑处于前列,域内的亲俄和远俄势力也在持续博弈。虽然原苏联区域内的大多数国家都认识到俄罗斯作为大国为地区提供安全保障的能力,但近年来不少产油国为了防止俄罗斯在能源市场上的垄断,出现了一定的“离心力”,不少小国都呈现出旨在制衡俄罗斯单极发展的油权均势特征,希望能加强与域外大国的能源和经贸合作,减少对俄罗斯经济上的依赖,削弱俄罗斯在原苏联地区的能源经济垄断地位。

在2016年,俄罗斯对区域内国家的重视尤为明显。为了应对西方的经济制裁,俄罗斯继续致力于推进欧亚经济联盟。2016年5月31日,欧亚经济委员会最高理事会例行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俄罗斯总统普京、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塔姆巴耶夫和亚美尼亚总统萨尔基相达成共识:2025年之前,欧亚经济联盟将形成统一的石油、天然气和成品油市场。普京表示“已经准备好相关文件,提前考虑了联盟内部竞争的不同条件,最终将使天然气领域的总增益超过每年10亿美元,石油领域每年达到80亿美元”,同时,联盟拟在2019年实现电力共同市场的目标也在逐步推进[1]

然而,作为原苏联地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亚五国,对于欧亚经济联盟的态度却各有不同。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已是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其他三个中亚国家还不是。塔吉克斯坦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谈判尚在进行之中,该国一直在考虑入盟后的利弊得失,特别是在当今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其考虑的是入盟后能得到什么利益以及能给自身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助力等;中亚人口最多的乌兹别克斯坦于2008年和2012年先后退出欧亚经济共同体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并公开明确表示不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土库曼斯坦由于长期以来坚持走自己的中立外交之路,因此一方面表示积极参与欧亚经济联盟的经贸合作,另一方面则坚持不入盟。

从域外国家的角度来看,原苏联地区逐渐成为世界各大国关注的焦点。在2016年,美国、中国、英国、法国等国家都对该地区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各国在该地区的能源战略合作和竞争也是相比往年有增无减,博弈在持续地升温。首先是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罗斯表示对欧盟解除对俄制裁不抱幻想,表示要在制裁之下谋发展。美国和欧盟试图用经济制裁对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举进行惩罚”,尽管西方经济制裁给俄经济发展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困难,但它对俄整体经济面貌却并未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俄罗斯政府和企业已经找到了克制制裁的药方。

其次,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更是加大了中国与原苏联地区的联系。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原苏联地区国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也是其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大量投资流向当地能源、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由于利益的高度契合,包括中亚五国在内的域内国家都展现了极大的热情。“一带一路”倡议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大力发展交通领域的互联互通,并不断改进物流软环境,加快产业合作,建立更多的工业园区,促进产业转移并升级。这与原苏联地区国家的诉求是完全吻合的,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既有合适的产业,又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对沿线国家而言是极有裨益的。

(二)俄罗斯政治经济形势综述

1.俄罗斯政治形势综述

2016年,在西方的持续制裁下,俄罗斯政局依然保持稳定。普京总统保持较高威望。特别是在9月国家杜马选举后“统一俄罗斯党”一党独大,更为普京的治国方针提供了支撑和保障,更有利于普京实施其政治构想和抱负。

从外交看,2016年的俄罗斯保持强硬态度。这一年,俄罗斯与美欧因乌克兰危机而出现的对立进入了第三年,双方紧张关系持续、僵持状态依旧。在美欧方向举步不前的情况下,俄罗斯在其他方向积极发展,绕过了美欧的正面并取得了某些突破。

与此同时,俄罗斯对叙利亚战事的强力介入,反映了俄罗斯与美欧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果断的决策使得俄罗斯在中东的话语权有所提升。此外,俄罗斯与土耳其的关系在2016年得以修复,这虽是一个双边事件,但起到了盘活俄罗斯外交全局的效果,土耳其在俄罗斯外交中的角色由负面资产转为正面资产。在与土耳其关系恢复的同时,俄罗斯与伊朗的军事合作有重大进展。俄罗斯与伊朗和土耳其关系的发展,以及伊土两国相互理解的增加,使“俄伊土三角”隐然若现。

向东发展是2016年俄罗斯外交的重要主题。2016年6月,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提出了“大欧亚合作”的概念。虽然俄罗斯没有提出过东方战略之类的术语,且大欧亚伙伴关系也从未被官方解释为东方战略,但这一概念却是俄罗斯提出的最具宏观性的东方外交概念,其再次确定了俄罗斯向东发展的思想,并有推动形成一体化的大欧亚经济体的意向。2016年,中俄关系稳定,在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上的合作表现突出。除了传统的联合海上军事演习外,2016年两国首次举行了名为“空天安全—2016”的首长司令部联合反导计算机演习,并宣布于2017年举行第二次演习。此外,经济领域仍是俄中关系的攻坚方向,其中的关键词是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接,两国为此还专门启动了政府间的合作规划谈判。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终于接受了与中国建立自贸区的提议,为俄中经济合作开拓了新的空间。

另外,俄罗斯也努力与其他亚洲大国提升关系,这在2016年表现得十分突出。2016年,俄日关系重拾向上的势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两次到访俄罗斯;与此同时,2016年12月,普京对日本进行了访问,这次访问是近年来俄日关系的高潮,虽然访问未能解决领土问题,俄日关系未取得决定性突破,但对俄罗斯外交来说仍有重要意义:俄罗斯成功地使俄日关系的发展进入它所设计的轨道,即首先发展经济合作,继而提升两国关系。在这种思路引领下,俄日两国签署了12项政府合作文件、68项企业合作协议,大大加强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同时,普京此行推进了俄罗斯东方外交多元化,并打开了西方对俄经济制裁的缺口。

2016年,俄罗斯与东盟的关系有较大发展,这也是俄罗斯东方外交的显著成绩。2016年5月,继2005年和2010年后,第三次俄罗斯—东盟峰会在俄罗斯的索契举行。这是首次在俄罗斯举办这一峰会。以索契峰会为标志,俄罗斯与东盟的关系进入了新阶段,双方确定了发展合作的综合行动计划,制定了经贸合作路线图,签署了双边文化合作协议,宣布2016年为俄罗斯与东盟文化年,并决定考虑在欧亚经济联盟和东盟之间建立自贸区。

概而言之,2016年是俄罗斯外交较为成功的一年。俄罗斯的外交处境有所改善,外交压力有所减轻,外交主动权有所增加。但与此同时,2016年俄罗斯外交的最大问题是与美国的关系没有改善,未能消除对俄最大战略压力的来源,因而也没有从整体上改变俄罗斯外交的环境。不过,形势总体上向有利于俄罗斯的方向倾斜。

2.俄罗斯经济形势综述

总的来讲,2016年俄罗斯经济衰退态势依旧,但下降速度已经明显放缓。

2014年,在油价下跌和西方制裁的双重打击下,俄罗斯经济增速下降到0﹒6%。2015年,俄罗斯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全年经济衰退达3﹒7%。进入2016年,在年初的动荡之后,俄罗斯经济逐渐趋稳,一季度GDP同比下降1﹒2%,二季度下降0﹒6%,前10个月整体下降0﹒7%。相比2015年,俄罗斯经济下降速度明显趋缓。不过,尽管跌幅缩减,但支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仍呈较严重的衰退状态。

2016年,俄罗斯经济适应性增强,出现企稳迹象。通过“反危机计划”,俄罗斯经济总体上遏止了生产继续下滑、通胀加剧的复杂局面。相比2015年经济萎缩3﹒7%,2016年俄罗斯GDP降幅为2﹒3%,通货膨胀率为5﹒4%[2],这得益于俄罗斯的进口替代政策。在西方进行经济制裁限制重要技术和设备对俄出口的背景下,俄政府在农业、机械制造和信息技术等行业实施了重要产品和技术的进口替代政策,规定实施进口替代的产品清单,采用贴息贷款、研发补贴、发展机构贷款、贷款国家担保和专门投资合同等政策工具,特别注重利用政府采购引导对本国产业的扶持。

综上可以看出,走出低谷、开始缓慢复苏是俄罗斯经济未来几年发展的基本态势,但俄罗斯经济发展仍然存在几个问题。第一,增长还是缺乏动力。虽然俄罗斯经济呈现了在低度衰退状态下一定的稳定性,而且有向好的迹象,但是拉动经济最重要的三个杠杆——投资、消费、净出口依然处于较深度的衰退中,而且未来经济不确定性因素依然产生较大影响。第二,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会进一步下降。第三,结构问题依然是难题:一是我们经常说的能源依赖,国家财政收入一半依靠能源出口;二是加工工业对GDP贡献率的下降;三是基础设施不发达。第四,支撑一个经济体起飞和持续增长的关键要素稀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资源在今天的俄罗斯都是稀缺资源,加上俄罗斯经济的不确定性较大,导致俄罗斯吸收到的外资也不多。

3.政治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普京强大的政治号召力有利于凝聚民心,让俄罗斯人民在面临西方经济制裁的恶劣国际环境下仍然对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抱有信心,从而在经济、社会、政治方面都保持着稳定,这对俄罗斯在2016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另外,俄罗斯的经济态势也受其在外交上的强势姿态影响。正是因为面临着西方制裁和经济上的困境,普京才更要在外交上采取强势姿态,转守为攻,在除了美欧外的其他外交战场取得突破,从而为本国经济发展打开突破口。

(三)其他原苏联地区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综述

1.其他原苏联地区国家政治形势综述

从原苏联地区内部来看,整体保持稳定,但局部仍有冲突。例如,位于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之间的两国争议地区——纳卡(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在2016年就爆发了冲突。2016年4月1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在这一地区再次爆发了冲突。4月5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双方宣布停火。冲突历时5天。在纳卡冲突的背后,隐藏的是领土争端、民族自决、历史恩怨、大国博弈等诸多要素,外高加索地区的势力均衡背后涉及欧盟、美国、俄罗斯等的利益博弈。另外,原苏联地区还面临着伊斯兰宗教极端势力的挑战,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加剧了社会矛盾的积累。

从对外关系看,这些国家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在采取多元外交策略的同时,也深受周边大国的影响。2016年,俄罗斯“转向东方”政策愈加明显。一方面,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另一方面,其也愈益重视中亚国家。俄罗斯推进欧亚经济联盟,促进了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合作,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则高度契合原苏联地区的利益诉求,深化了区域内国家与外界的合作。

但与此同时,原苏联地区仍面临着巨大的安全困境:美国和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他原苏联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崛起,日本寻求抗衡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力,印度经济持续增速等,引发该地区国家的担忧。而在地区内部,哈萨克斯坦强势崛起后,与传统地区大国乌兹别克斯坦的地区主导权之争愈演愈烈,各国围绕领土边界、跨界水资源的争夺也持续升温。另外,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威胁也不断加剧。

2.其他原苏联地区国家经济形势综述

整体来看,除俄罗斯外,其他原苏联地区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甚至有的国家出现了经济下滑态势,形势不容乐观。

据统计,哈萨克斯坦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约为1%。吉尔吉斯斯坦2016年经济增长2﹒2%,通货膨胀率为6﹒1%。土库曼斯坦2016年GDP同比增长6﹒2%,其中工业增长1﹒2%,建筑增长4﹒4%,交通通信增长10﹒5%,贸易增长14﹒3%,农业增长11﹒6%,服务业增长10%,粮食产量160﹒45万吨,棉花产量107﹒1万吨。乌兹别克斯坦2016年经济增长7﹒8%,其中工业增长6﹒6%,农业增长6﹒6%(其中果蔬产量增长11﹒2%),建筑业增长12﹒5%,商品零售业增长14﹒4%,服务业增长12﹒5%,国家预算盈余占GDP的0﹒1%,通货膨胀率为5﹒7%,外贸继续保持顺差。2016年,乌兹别克斯坦投资总额超过166亿美元,同比增长9﹒6%,利用外资超过37亿美元,增长11﹒3%,共实施164个大型投资项目,总额52亿美元。塔吉克斯坦通货膨胀率较高,2016年达到6﹒1%的水平[3]。亚美尼亚是欧亚经济联盟市场唯一出口增长的国家。阿塞拜疆2016年GDP总额为599﹒9亿马纳特(约合333﹒3亿美元),下滑3﹒8%,主要原因是建筑业下滑27﹒6%;人均GDP 6 224马纳特(约合3 458美元);通货膨胀率为12﹒4%[4]

3.政治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总的来说,其他原苏联地区国家的政治经济都面临着风险与挑战。政治和经济相互作用,经济形势的不乐观加剧了政治不稳定,而政治上的不稳定也阻碍了经济合作的开展。但同样地,随着2016年中俄关系的加强,中亚地区发展有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俄罗斯对域内国家的重视和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与原苏联地区国家的利益诉求吻合,也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二、2016年原苏联地区能源形势分析

(一)俄罗斯能源形势

总的来说,俄罗斯在2016年产出增长,但由于能源价格下跌,导致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大幅度减少,影响了俄罗斯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

首先,在能源产出方面,根据俄罗斯能源部发布的数据,2016年全年俄罗斯煤炭产量3﹒84亿吨,同比增加1 217﹒1万吨,增长3﹒27%;煤炭出口1﹒64亿吨,同比增加1 216﹒6万吨,增长8﹒03%[5]。2016年俄罗斯石油开采量达5﹒474 9亿吨,同比增长2﹒5%。在俄石油公司中,诺瓦泰克公司2016年石油开采量达1 246万吨,同比增长37﹒6%,增幅居首位。俄罗斯石油出口量2016年同比增长4﹒8%,达2﹒539亿吨。其中,俄向独联体国家出口石油1 815万吨,同比减少16﹒8%;向独联体以外国家出口石油2﹒358亿吨,同比增长7﹒0%。在天然气方面,2016年俄天然气开采量达到6 4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了0﹒7%。其中,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天然气开采量增加了22%,增幅位列第一[6]

其次,在能源价格及出口方面,俄财政部称,2016年俄“乌拉尔”牌石油平均价格为41﹒9美元/桶,同比下降18﹒2%。2016年12月,“乌拉尔”牌石油的价格为52﹒08美元/桶,同比增长40%[7](俄财政部利用“乌拉尔”牌石油的平均价格来计算石油公司的石油出口关税。——编者注)。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公布的社会经济发展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收入为4﹒83万亿卢布,同比减少17﹒6%[8]

俄罗斯能源领域在2016年出现了新的变化: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私有化。2016年6月,普京“考虑”出售俄油股份;8月,俄罗斯第六大石油公司巴什基尔国家石油公司开启国有股份私有化流程;12月,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私有化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售股19﹒5%。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表示,购买公司是卡塔尔与瑞士石油交易公司联合子公司[9]

(二)其他原苏联地区国家能源形势

在其他原苏联地区国家中,阿塞拜疆和中亚五国能源形势较好,拥有丰富的能源储备,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些国家也都在积极寻求能源出口与合作多元化,诸如土库曼斯坦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启动的南亚天然气管道项目。而区域外的国家或组织包括日本、韩国、欧盟等也加大力度扩大对中亚国家的能源投资与合作,以增强自身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阿塞拜疆的能源供应主要依靠石油和天然气。数据显示,阿塞拜疆石油探明储量20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2﹒65万亿立方米。阿塞拜疆同来自多个国家的油气公司签订协议,开发本国油气资源,油气生产与出口也已经成为其经济支柱。阿国家统计委员会数据显示,2016年阿工业生产总额323亿马纳特(约合180亿美元),同比下滑0﹒4%。其中,非石油行业生产增长5%,石油行业生产下滑1﹒1%[10]

随着卡沙甘油田的运营,哈萨克斯坦步入世界十大油气生产国行列,每年的原油开采和出口量将达8 000万吨至1﹒2亿吨。哈萨克斯坦国家矿产平衡计算的可开采储量中,石油为48亿吨(267座油田)、1 600亿立方米游离气体和气顶、1 400亿立方米溶解气体和4﹒41亿吨凝析油(62座气田)[11]。根据预测,石油约180亿吨(包括哈里海所属区域的100亿吨的储量),石油中的溶解和游离天然气约1 100亿立方米。

土库曼斯坦80%以上的国土都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芒硝、碘、有色及稀有金属等。土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1亿吨和24﹒3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四位。2016年,土库曼斯坦生产天然气668亿立方米,其中出口373亿立方米,主要出口对象为中国、伊朗和哈萨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约为3﹒5万亿美元。石油探明储量为5﹒84亿吨,凝析油已探明储量为1﹒9亿吨,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055万亿立方米,煤储量为18﹒3亿吨,铀储量为18﹒58万吨(世界第七),铜、钨等矿藏也较为丰富。2016年,乌兹别克斯坦能源公司发电590亿度,同比增长7﹒3%,能耗降低11﹒3%,启动23个大型投资项目,完成项目5个,包括塔利马尔章900兆瓦热电站第一阶段改造、安格连150兆瓦热电站等,上述项目均实现并网发电。2016年,乌兹别克斯坦能源公司完成招标的项目包括:纳沃伊热电站450兆瓦蒸汽机组安装,纳曼干州图拉库尔干900兆瓦热电站,塔希阿塔什热电站230兆瓦至280兆瓦两个蒸汽机组安装,以及撒马尔罕州100兆瓦光伏电站。上述项目有望在2017年正式启动[12]

吉尔吉斯斯坦的油气资源较少。全国有开发前景的油气国土面积约2﹒23万平方公里,其中约0﹒5万平方公里位于费尔干纳盆地,已经被勘探开发,其余约1﹒7万平方公里大部分位于山间盆地,较少或尚未开发;天然气几乎全部集中在费尔干纳盆地。

塔吉克斯坦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全、储量大。石油储量1﹒131亿吨,天然气8 630亿立方米,但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塔水力资源丰富,位居世界第八位,人均拥有量居世界第一位,占整个中亚的一半左右。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全球能源架构绩效指数报告》中,塔吉克斯坦在世界126个国家中排名第45位,在中亚国家中排名第一,是中亚能效最高的国家。

另外,2016年中亚地区与中国能源合作势头强劲。例如,2014年9月起,从土库曼斯坦出发,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通向中国的第四条管线——D线已经开工,预计2020年完工验收。另外,由中国公司承建的“达特卡—克明”500千伏南北输变电工程已经顺利竣工,助益吉尔吉斯斯坦自主供电。比什凯克热电站厂改造项目正在实施,这是吉尔吉斯斯坦电能另一个重点项目,将解决比什凯克周边地区电力的供应问题。

三、2016年中国与原苏联地区能源合作概况及分析

(一)中国继续加强与原苏联地区油气资源国家间传统化石能源合作

1.化石能源合作仍是中俄关系的重要一环

由于全球油价走低和欧美经济制裁导致俄罗斯经济疲软不振,俄罗斯更加依赖与中国之间的能源贸易。与其说是中国需要与俄罗斯之间开展能源贸易,倒不如说是俄罗斯迫切需要与中国开展能源贸易。能源已经成为双边关系以及两国对外政策的主轴。中俄能源合作更多是从政治层面表明两国之间巨大的合作潜力所带来的政治上和战略上的利益。针对目前的国际形势和权力格局及其滋生的一系列国际问题,中俄政府有着较为一致的立场和态度,且都面临一定的安全困境和地缘压力,因此不论中俄之间经济差距怎样变化,抑或中国对传统化石能源进口依赖程度如何波动,中俄传统化石能源合作从短中期来看都是一项具有象征意义的举措,它对中俄维持并加深政治互信、经济互补的双边战略关系意义重大。

2016年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一年,中俄间能源合作的良好前景与融洽环境没有变,中俄间能源合作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基本方向没有变。在化石能源管道供应领域,2016年4月21日的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俄罗斯曾在3月胜过沙特,重新成为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受惠于中国地方炼油企业的强劲需求。2015年时,俄罗斯曾有4个月位居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数据显示,2016年3月,俄罗斯对中国的出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58%,至109万桶/日,2月时为103万桶/日,而2015年12月时为纪录最高的113万桶/日。然而,中国对俄罗斯主要出口石油品级ESPO的需求在2016年第二季度放缓,因原油价格上升挤压到炼厂利润率,而且中国地炼也试着接触其他供应来源。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单就2016年12月来说,俄罗斯对中国原油供应量较2015年同期增长至119万桶/日,维持了第一的排名。同时,沙特12月对中国出口同比减少近20%,至841 820桶/日。12月,中国原油进口总量触及纪录高位,因各炼厂在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前增加购买。就2016年全年来说,中国原油进口量较2015年涨幅为91万桶/日,为纪录最高年度增幅[13]

2016年4月21日,中国石油集团(CNPC)旗下海外勘探开发公司党委书记兼高级副总经理王仲才在莫斯科表示,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5月份将获得来自中资银行约100亿美元的贷款,该项目将在2017年启动液化天然气的生产[14]。俄罗斯Novatek在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中持有50﹒1%的权益,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Total)和中国石油集团各持有20%的权益,中国丝路基金3月以10﹒9亿欧元(约12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9﹒9%的权益。

中俄之间的原油贸易到2011年就实现了全长近千公里的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产输油,开启了中俄之间通过管道输送原油的历史。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远东原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穿越中俄边境,途经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止于大庆,管道在俄罗斯境内段长约72公里、中国境内长927﹒04公里。这条中国油气进口东北方向的战略要道2011年1月1日正式启用,设计年输油量1 500万吨,最大年输油量3 000万吨。中国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2016年5月7日发布消息称,中俄原油管道2016年4月进口俄罗斯原油140万吨。截至2017年1月,中俄原油管道累计检验监管俄罗斯进口原油145万吨。从2011年中俄原油管道启用至2017年2月4日,累计输油总量已达9 592万吨[15]

2016年6月,中石化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在人民大会堂签署相关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双方互利合作。据中石化介绍,自2005年以来,中石化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先后实施了UDM和萨哈林三号维宁区块等上游合资项目,并拓展原油贸易及石油装备贸易合作,双方积累了丰富的项目运作经验,为进一步扩大在上下游多领域合作奠定了基础。

目前,中俄试图以能源合作为核心,逐步推动双方在其他各个贸易、金融领域的合作,强调两国能源合作应秉持“增量提质”,注重能源合作范畴的外溢效应。自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方境内段“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开工1年多以后,2016年该线中国境内段建设也在不断按计划推进,2018年可实现通气。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通气后,最高每年可提供380亿立方米的进口天然气资源,对中国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能源供不应求局面起到缓解作用。“俄气南下”也能帮助改变输气沿线(东北、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有助于破解华北地区空气污染困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6年8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宣布,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在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地区开工建设。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是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的重大工程。该管道起自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附近漠河首站,途经黑龙江、内蒙古,止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林源输油站,与已建成投产的中俄原油管道(一线)并行敷设,全长约940公里,设计年输油能力1 500万吨。该管道已于2017年11月12日完工[16]。中国原油管道二线管道建成后,可以减少中国从俄罗斯科兹米诺港进口原油的量,保障科兹米诺港原油能够辐射更多远东国家和地区。不过,也有消息指出,从科兹米诺港运至大连港的原油可能比经过中俄管道二线到达华北的原油价格更低[17]

对俄方而言,中俄能源合作有利于降低俄对欧洲能源出口的依赖,推进俄能源重心东移战略。乌克兰危机使俄罗斯重新评估欧洲能源市场对其能源外交的价值与意义,莫斯科不得不考虑俄欧能源合作骤然终止后可能造成的损失。此外,美国坚定而强硬的“页岩气革命”趋势对俄天然气出口形成巨大威胁,迫使俄必须更多地转向亚洲,尤其是重视中国市场。最近10年俄罗斯石油和石油产品对华出口量逐年增长,增加了19倍,至3 600万吨,2020年前有可能增长到5 000万吨。俄罗斯《消息报》援引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人士的消息报道:“而且这个数量的四分之三,即2 800万吨来自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18]从2016年的中俄化石能源合作实绩来看,俄罗斯甚至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将沙特挤出中国石油市场。

此外,中俄两国油气合作在上游勘探、下游炼化和加工等领域不断拓展。俄方正积极吸引中国企业投资,以形成完整的能源合作结构。例如,在上游方面,中方深度参与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进展顺利。亚马尔项目能源基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超9 000亿立方米,预计2019年全面投产后年产1 650万吨液化天然气。下游领域,中俄合资的天津炼化项目预计将于2020年前建成投产运行,未来俄将通过海运向天津炼化厂每年供应原油910万吨。

在物流领域,2016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政府发布消息称,二连浩特公路口岸首次从俄进口17﹒7吨液化石油气。这也意味着该口岸在进口俄罗斯液化石油气征程上,实现了“零的突破”。二连浩特公路口岸位于中国正北方,北与蒙古国扎门乌德隔界相望,是中国通往蒙古国的唯一铁路口岸。该口岸也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中国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官方称,2016年6月中旬,俄罗斯西布尔有限公司派人到访二连浩特市检验检疫局,就经二连浩特口岸出口液化石油气检验检疫事宜进行了咨询。

二连浩特市检验检疫局负责人高明炎说,此次进口的液化石油气,俄公司采用集装罐经铁路运输至蒙古国扎门乌德,换装后经汽车运输通过二连浩特口岸进入中国,这意味着二连浩特口岸开始批量进口俄罗斯液化石油气,有望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新亮点。

此外,中俄双方能源合作范畴不断扩大,正积极推进电力、煤炭、核能、可再生能源合作,拓展能源技术、本币结算、工程服务等领域合作新项目,形成高度相互依赖的能源利益共同体。

2.“安全需求”是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出发点

发展与稳定,不论是从中亚各国自身来看还是从中国来看,都是中国与中亚间区域合作的重要指标与评估参数。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地区特别是化石能源丰富的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部分受益于同中国之间开展的一系列能源合作。中国和中亚地区国家间的能源合作,一方面关乎中国实现能源供给源多样化的能源安全战略,另一方面有助于对传统化石能源出口依赖的中亚国家市场经济平稳转型与发展,维持区域内政治和社会的平稳有序。

然而,2016年中亚各国经济面临严峻经济挑战,各国GDP增长率分别是:哈萨克斯坦1﹒2%,乌兹别克斯坦8%,吉尔吉斯斯坦3﹒5%,土库曼斯坦6﹒7%,塔吉克斯坦6%。不难发现,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速放缓是中亚国家中最为严重的。2016年前三个季度原油价格持续走低,使中亚国家面临发展和转型困境。特别是哈萨克斯坦的经济体量在本地区最大,占整个中亚经济的60%以上,其余四国的经济增速根本减轻不了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长放缓对整个中亚经济发展的拖累。

从中国与中亚合作的战略全局来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间的合作是中长期重心。这不仅因为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综合国力最强、最具影响力的大国,更重要的是目前中国仍然可以继续挖掘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合作增长点。

在传统化石能源领域,中国保持并推动着同各个中亚国家间的合作进程。例如,中国石油在哈萨克斯坦的油气业务已经开展了20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成了集团公司海外最重要的油气合作区之一。特别是阿克纠宾、PK、MMG等项目被中哈两国领导人誉为“油气合作典范”,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深化中哈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6年对于欧亚经济联盟来说同样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在俄罗斯遭受欧美经济制裁、自身难保的当下,传统化石能源价格的低迷不振使欧亚经济联盟的前景非常迷茫,中亚国家特别是哈萨克斯坦将自身的稳定和发展的希望寄托于同中国之间不断深化的能源合作。

为避免未来陷入化石能源市场衰退导致的“荷兰病”被动局面,中亚国家目前十分注重能源结构转型,由传统粗放的油气资源出口转向化石能源下游加工与服务,由非可再生能源依赖转向可再生能源开发。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国借助在该领域的巨大优势,秉持“互利共赢”的基本方针,加大对中亚国家该领域的投资与合作力度。2016年1月14日,中国水电顾问与哈萨克斯坦巴丹莎(BADAMSHA)风电项目公司签署工程总承包合同。巴丹莎风电项目一期装机容量200兆瓦,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阿克托别州,是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地区最大的新能源工程,被列入哈政府第一批风电项目清单,是哈政府重点项目之一[19]。自2014年6月以来,中国电建为巴丹莎项目专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多次组织现场查勘,协助项目公司开展了前期工作,以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得到了项目公司的认可,展现了中国电建在新能源领域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准。以新能源行业为合作重点,中国陆续开启了在中亚地区的一批新能源项目。

2016年10月,中国海企技术公司成功中标亚洲开发银行出资的吉尔吉斯斯坦水电站机电设备改造项目[20]。该项目为吉尔吉斯斯坦国内最大水电站,电站设备从20世纪70年代运行至今,多已老化、出现故障,急需更新。海企技术公司在与欧洲、韩国以及国内各家投标方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能够满足项目产品质量要求高、交货时间短、设备更换技术难度高等各项要求。目前,项目正在稳步执行之中,预计在2018年完成所有设备的更换和改造。

此外,“达特卡—克明”项目也是目前中吉两国最大的能源合作项目之一,该项目纵贯吉尔吉斯斯坦南北400公里,沿途80%的地区为常年积雪的崇山峻岭和偏僻荒寂的无人区、无路区,项目工程施工需要翻越海拔3 000多米的雪域,是世界上施工环境和条件最艰苦的电力工程之一,2016年终于实现了吉尔吉斯斯坦南北电网的全线贯通,为构架中亚电网和实现电力互联互通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吉尔吉斯斯坦电力能源领域的另一个重点项目是比什凯克热电站厂改造项目,由中国特变电工公司承建。2016年5月,吉尔吉斯斯坦国家能源控股公司总经理加里耶夫·阿依别克在视察项目现场后给予积极评价:“感谢来自中国的专业团队为吉尔吉斯斯坦老百姓的福祉做出的努力和奉献”[21]

中亚国家近几年经济增速放缓,恐怖主义事件频发。中国为确保西北边陲的安全与稳定,就必须助力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复苏该地区社会经济活力和基础设施保障。“安全”是推动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最根本的动力与出发点。在双方各领域合作中,石油与天然气合作仍然是中国与中亚几个主要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务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双方深化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为基础,电力、网络、路桥等项目合作才能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二)“产能优势互补”成为中国与原苏联地区国家能源合作的方向

中国作为化石能源消费大国,维持着对进口油气资源的高度依赖。虽然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油气管道建设仍在稳步推进(D线),弥补国内油气消费需求不足的国内政策促使中国把重心放在开发中亚国家的油气资源上,然而,2016年的国际油气价格低迷使中亚国家再度面临产业转型难题。因此,积极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由单纯的能源供应向着全产业链合作方向迈进,是对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新需求的回应,也对其国内转移富余产能、调整能源产业结构、输出技术与服务产品等具有重要意义。

镶嵌式的能源产业链合作模式将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全面迈进,更强调“优势互补、各取所需”,使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打造更完善的能源供求体系。

例如,在油气资源不丰富且电力匮乏的吉尔吉斯斯坦,中国将充分利用该国水资源优势兴建水电设施。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代表在2016年4月6日与吉尔吉斯斯坦副总理奥列格·潘克拉托夫会面时表示,该集团计划在吉尔吉斯斯坦实施装机容量为116万千瓦的卡扎尔曼梯级水电站项目[22]。还有中国新疆特变电工集团正在进行的比什凯克热电厂改扩建工程,2017年底竣工后,将使100万吉尔吉斯斯坦人用电无忧。另外,中国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也于2016年8月完成了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州的安格连热电站现代化工作,实现该国塔什干州的发电供电信息化高效管理。

2016年12月22日,上海最大的民营能源及金融企业——中国华信(下称“华信”)正式并购了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国际公司(KMGI),从而直接掌控了一家年收入200亿欧元以上的石油产业一体化公司[23]。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KMG)是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加工及运输的主要运营商,属于国家级大型公司,由国家福利基金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银行持有。KMG控制了哈国28%的原油、16%的天然气和伴生气,精炼哈国石油,占据哈国零售油品17%的份额。该收购代表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由单向的需求购买模式转向能源产业链合作模式,中国遵循该模式对中亚传统油气能源进行投资和开发。

此外,“中国工程”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品牌。在原苏联地区,俄罗斯除了在其传统优势项目——核领域依旧保持领先外,在其他种类能源的设备、服务、资金方面已经同中国存在明显差距。中国企业也更多地在同欧美、日韩企业同台竞争时赢得订单。例如,中国电气进出口有限公司2016年7月7日顺利完成白俄罗斯“戈梅利—日罗宾—博布鲁伊斯克—奥西波维奇”铁路段的电气化改造项目,这是中国企业在白俄罗斯完成的第一个铁路电气化项目[24]。这一项目总造价1﹒7亿美元,全长193公里,设计最高时速为每小时160公里。这一项目正式协议于2010年签署,所涉及的铁路段是连接波罗的海和黑海铁路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长193公里的路段上,中白两国铁路建设者共同协作,新建了4座列车牵引变电站,铺设了约100公里长的外电供电线路,安装了9000多根接触网支柱和1000多组硬横梁。这一项目使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到白俄罗斯第一大工业城市戈梅利之间350多公里的铁路线全线实现了电气化。列车比原来速度更快,乘坐也更加舒适,现在从明斯克到戈梅利的行程用时比原来可节约一个半小时,这为两座城市间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这一项目把白俄罗斯原来这段铁路的通行能力提高了20%,节约能耗35%,显著降低环境污染。

2016年9月,中国东方电气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订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Ulyanovsk)风电项目主机供货合同,“中国造”风电机组将首次批量出口俄罗斯市场[25]。乌里扬诺夫斯克项目是目前俄罗斯开发的最大的规模性风电项目,首期装机3 500千瓦,将安装14台东方电气2 500千瓦直驱型风电机组,项目计划于2017年并网投产。该项目的签订,彰显了业主方富腾(Fortum)公司对东方电气风电技术的认可和对其履约能力的信心,标志着中国制造电气设备成功进入俄罗斯风电市场,并将为俄后续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的能源技术在原苏联地区以先进、稳定、实惠、服务优质等口碑逐步赢得普遍认可,甚至在俄罗斯引以为豪的核能领域,中国都打破了前者在该地区及其国内的垄断。2016年8月17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与俄罗斯LLCGPS公司签订了非能动氢复合器催化板的供货合同,这是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非能动氢复合器首次成功打入俄罗斯核电市场,也是国内同类产品首次进入国际核发达国家[26]。非能动氢复合器是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核电安全相关的关键设备,现成功应用于秦山、田湾等多项国内核电工程,其应用反馈和技术评价良好。该产品拥有发明专利授权,并荣获“中核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于2012年正式签订了田湾3、4号VVER机组非能动氢复合器设备供货合同[27]。在项目执行中,俄罗斯圣彼得堡设计院消氢系统首席专家到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见证了非能动氢复合器产品制造及性能试验,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消氢表现优异、防氢爆能力高、催化板结合力强,综合性能可与俄罗斯当前唯一采用的法国同类产品媲美,遂将产品推荐到俄罗斯核电工程。至此,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已建立了海外销售渠道,并陆续参与了俄罗斯圣彼得堡、新沃罗涅日等多个核电工程的非能动氢复合器、氢浓度监测系统、取样系统、电气贯穿件等项目的投标,开始全面进入海外核电产品竞争市场。

(三)中国与原苏联地区国家能源合作制度构建

2016年11月,李克强总理带着中国人民的诚意和“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为期一周的中亚东欧之行。此次访问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俄罗斯是中国总理本次出访的目的地,由此可见中国政府对原苏联地区合作的重视。尤其是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中亚与东欧俨然成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中国同该地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务实合作,双方的合作潜能被不断挖掘,中国同有关各方的双边关系也得以深入发展。因此,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同相关国家的战略对接,既能促进该地区发展振兴,又为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重要契机。

目前,中国同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既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又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国,可以说,中国同三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深厚的政治基础。未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四国将围绕“经贸、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开展更为互惠的合作,从而实现更全面、更稳定、更有质量的发展。拉脱维亚是中国在东欧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又都是中国和中东欧“16+1”合作的成员国,因此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此次出访,李克强总理还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出席第五次“16+1”领导人会晤。两国在“经贸、产能合作、人文交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同时,两国还借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在中东欧落地进行深入交流。中拉关系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将朝着更为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2016年11月3日,在比什凯克国宾馆会议中心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时,李克强就上合组织今后的发展合作提出六点建议,包括:营造安全稳定环境,打造融合发展格局,提升产能合作水平,挖掘创新合作机遇,完善区域融资机制,夯实人文交流基础。2016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挑战交织交错,上合组织继续为成员国提供安全保障。李克强访问中亚两个国家,是对上合总理会2015年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推动落实。经济领域合作仍存在很大空间。2015年,上合总理会签署了关于区域经济合作声明的系列文件,随后一年来已有不少务实成果。首先是产能合作,原有的52个项目中已经有51个项目列入项目清单,总投资额268亿美元,这些成功经验为上合组织在产能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破解成员国的产业发展难题,实现产业转型。其次,经济领域合作有很大的空间。随着上合组织不断扩大,金融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受到成员国的重视。2015年,上合总理会通过了建立开发银行和发展基金等决定文件,这是上合组织务实合作和落实项目的必要举措。2016年,中国与有关各方对于相关问题有进一步的合作,力推经贸和安全合作,充实完善合作制度,为实现多边共赢合作发展奠定基础。

2016年11月,李克强在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时,与俄罗斯总理德·阿·梅德韦杰夫专门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发表了共同声明,在此期间特意强调了中俄能源合作涵盖能源各领域,具有战略性和全面性。两国总理高度评价中俄能源合作取得的成果,愿继续巩固和发展能源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均高度重视适时履行现有政府间关于推进和深化能源合作的义务,将继续落实能源领域双边合作协议。双方表示愿扩大石油领域的全面合作,继续推动俄对华供气合作,深化电力、煤炭、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源装备和技术、工程服务等领域合作。基于两国在核能领域积累的合作经验和潜力,双方商定将本着利益均衡和互利原则在和平利用核能领域继续开展战略合作。两国将继续深化科技合作,借鉴中国科学院和俄罗斯联合核子研究所实施重离子超导同步加速器(NICA)项目的合作经验,开展大科学项目合作。

近几年,中国致力于在原苏联地区更有效地运用发挥实际效用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依靠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金砖国家组织等具有国际制度效能的组织推动中国同该地区国家间的全方位合作。中国与原苏联国家间的能源合作脱离不了国际制度的保护,更无法绕开国际法和地区组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进程。因此,构建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将会是中国在该地区合作与投资的中长期工作重心,通过完善机制以优化中国的合作环境,使中国的投入更行之有效地发挥作用。

四、中国与原苏联地区未来能源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犗犘犈犆冻产协议与美国特朗普新政对国际油价的影响

OPEC冻产协议及其最终履约将极大程度地影响原苏联国家的传统化石能源产业。OPEC冻产协议及其履约拉高油价,仅2016年10月31日至2017年1月1日,油价就从42美元/桶涨至55美元/桶,OPEC同时还与全球较大的非OPEC国家实现了冻产共识的协调,如履约持续奏效至国际原油库存量减少(例如俄罗斯等国如实履约),这一涨幅还将加大。全球原油供求实现平衡将对中国从原苏联地区各国进口原油造成不利影响。

原苏联国家曾一致对OPEC冻产协议表现出热情。早在2016年8月26日,俄罗斯常驻OPEC代表弗拉基米尔·沃龙科夫就表示,俄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与新任OPEC秘书长穆罕默德·巴尔金都计划在9月底阿尔及尔的国际能源论坛期间的会晤中讨论冻结石油价格的问题。25日刚与巴尔金举行过会晤的沃龙科夫说:“巴尔金称赞了诺瓦克为筹备多哈会谈所做的大量有益的工作,肯定了就冻结石油价格达成协议这一任务的现实意义,并表示将在会谈上讨论该问题。”[28]

然而,俄罗斯和OPEC的希望并没有顺利实现。俄罗斯本期望该协议能将油价稳定在每桶50~60美元,然而特朗普在美国的新政是2016—2017年传统化石能源出口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沙特、OPEC以及俄罗斯希望美国产量下调,然而50~60美元的油价或许不足以使整个美国页岩油业复苏。RBC Capital Markets的全球区主管Helima Croft就曾表示:“我不认为他们的目标是70~80美元,因为我不认为他们希望全副复原。”[29]

由于OPEC在2016年11月同意减产,油价已经站稳50美元/桶关口上方,虽然多方数据显示OPEC减产合规率很高,但截至本书成文,油价尚未突破50~60美元区间的顶部。汇通网指出:首先,美国原油产量大幅增长;其次,OPEC的减产状况并不如表面看起来那样,且非OPEC国家减产不力;最后,一旦油价上行持续受阻,可能面临因多头平仓而崩跌的风险。由于总共高达180万桶/日的减产计划(OPEC削减120万桶/日,加上非OPEC国家削减近60万桶/日),市场预计原油库存将大幅减少,原油价格也因此扶摇直上。的确,国际能源署(IEA)报告说,OECD国家的石油库存连续五个月减少——尽管仍高于过去五年内的平均水平。2016年以来,OPEC取得了惊人高的履约率,人们认为,这应该会将石油价格推得更高。然而,自从几个主要的市场观察家——包括标普、IEA和OPEC给出了类似的数字,显示OPEC国家已达到80%~90%的合规率,远远高于分析师们的预期时起,油价几乎没怎么变动过。

显然,至2017年2月为止,美国产量的上升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一部分原因。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报告显示,美国国内日原油产量上调至2017年4月的804万桶[30]。特朗普政府上任后,美国传统化石能源行业掀起了生产热潮,一系列阻碍其化石能源生产的行政命令被取消,这直接导致OPEC和俄罗斯、伊朗达成的限产共识成为一厢情愿。油价并未如俄罗斯、阿塞拜疆等原苏联地区化石能源出口依赖大国所期望的那样稳步回升。

因此,中国目前应当继续关注全球石油市场的供需平衡。原油重回高价时期未必会到来,原苏联地区原油出口国寄希望于原油重回高价以复苏经济的想法或许只是一个梦想。OPEC虽然成功地在石油市场引发了高度看涨的情绪,但石油交易商和投资者开始认识到市场仍然存在供应过剩问题。这使油价面临在不久的将来下跌的风险。对冲基金和资金经理们已经积累了多年来最大规模的看涨头寸,每个人都在做多石油。随着价格目前受到阻力,市场面临更多交易者开始了结多头头寸的风险,可能引发价格突然下跌。展望未来,每个人都将看到同样的动态机制将如何继续发挥作用——多头期盼稳定的OPEC合规率和原油库存的减少,而悲观者将密切关注美国产量上升和中国与印度原油需求。市场继续其缓慢而痛苦的调整过程,在未来某个时候应该会看到油价更大幅度地上涨,但短期看来却更不稳定。从这一角度来看,使原油价格攀升的关键点并未掌握在原油供应国集团手中,而是掌握在以中国为首的原油需求国手中。

(二)《巴黎协定》规约下的全球的能源结构转型

中国在《巴黎协定》签约国义务和责任约束下,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节能减排的新能源革命,化石能源造成的“碳”排放在未来将面临更严苛不待、赏罚分明的法律、政策约束。清洁可再生能源在成为中国能源转型主流趋势的同时,会对中国与原苏联地区国家间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合作产生巨大影响。如果要继续维持“把蛋糕做大”的深化合作趋势,中国应当主导合作模式的转型,寻找合作领域与主体对象的替代品,并更加强调合作内容与主体模式的转型。同时,原苏联地区国家也注意到了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趋势,开始逐步探索脱离化石能源依赖的新兴发展模式。

以俄罗斯为代表,原苏联地区国家开始着手推动可再生能源领域发展,这可能意味着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具有技术服务优势的中国将转变目前与原苏联地区国家间的能源合作关系,更多以投资者、协助者、供应方的角色与该地区国家进行能源合作,而非目前较一边倒的消费方。

2016年4月22日,全球17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代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了对抗全球变暖的《巴黎协定》。该协定的目的是限制各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计划到2100年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否则,根据气候学家的计算,全球气候变化将是“不可逆转的”,经济损失将达数十万亿美元。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能源已渗透进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当前正逐步从燃烧化石燃料过渡到大规模利用清洁能源,而这将引发能源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全世界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搞明白如何从即将到来的气候变化中获取最大利益,以及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这种形势。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长与变化的经济项目关联能源署发布数据显示,能源消费是世界上温室气体主要的排放来源之一,占总排放量的40%。

根据《2016年全球碳预算报告》,2016年全球化石燃料及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增长0﹒2%,将达到36﹒4 GtC左右[31]。俄罗斯是全球第五大电力生产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俄罗斯的能源市场分布基本均衡。俄罗斯80%的电力生产来源于无碳能源(水电、核电)或者低碳能源。相比之下,美国和德国的煤炭比例约占40%。2015年能源领域发生了几件事情,指明了能源发展的基本方向。首先,世界电厂主要的燃料——煤炭处境艰难,一些全球大型矿业公司,如美国私有煤矿生产商Peabody终沦破产。其次,全球可再生能源开发投资总额创历史新高[32]。2016年近一年来,全球建设的风力发电站超过6 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站约5 000万千瓦、水力发电站约3 500万千瓦,建设总装机量超过俄罗斯整个能源系统的一半以上。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长的前提条件不仅与生态环境相关,还与变化的经济项目关联。新技术促使可再生能源价格降低。一直以来,我们依靠某种形式的补贴来获取可再生能源,但是由于对新技术的大规模投资,“绿色”能源价格比目前所有预测的价格要低得多。

2015年,利用天然气、煤炭和核能发出的基荷电力的平均成本约为0﹒1美元/度,而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则从2010年的0﹒5美元/度降低至0﹒2美元/度[33]。2016年6月,以阿布扎比马斯达尔未来能源公司为首的企业联合体,中标迪拜马克图姆太阳能公园第三期800兆瓦项目,并以2﹒99美分/千瓦时的中标价创下业界新纪录,而且该价格并非得益于任何显见的补贴,这几乎比俄罗斯的零售价格的四分之一还要低。墨西哥公开的太阳能和风能项目竞标,最终中标价格仍然很低,为3﹒5美分/千瓦时至6美分/千瓦时,同样没有政府补贴。这一价格不仅包括项目建设的所有费用,还可以保障投资公司的利润回收。以葡萄牙为例,该国在2016年创建了一个新的清洁能源里程碑,从5月7日早上到5月11日下午的107个小时里,葡萄牙电力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供应,主要来自生物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除了葡萄牙之外,欧盟其他国家也一直在努力推动互利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德国。2016年5月15日,德国宣布了其国内的电力所需能源85%都是由可再生能源提供,也因此给电力市场造成了低价局面,而供应过剩的能源则出口到周边国家。当前,俄罗斯还不能像墨西哥和沙特阿拉伯那样,在工业上发展风能和太阳能(俄罗斯拥有全球第二大水电资源,其中只有20%被开发使用)。目前,能源发展最明显的势头是对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投资促使清洁能源价格大幅削减。并且在不久的将来,可再生能源的价格可能比传统能源更便宜。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公司由于积极发展绿色“储能”技术,已经售出2 500多套家用电池储能系统,该系统可以在屋顶储备太阳能电池板能量,在夜晚、无太阳光照时可以利用这些能量。一些冬季漫长、气温较低的北欧国家正在大力投资建设清洁的供热工程,使其生产能量时不产生温室气体。

但是,回顾俄罗斯发电厂的建设年代,所有电厂中60%以上是40多年前建成的。在未来15年内,俄罗斯必须从根本上对电厂进行现代化改造或者换新,使之更高效、更清洁。这是个合适的时机,能够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价格,为俄罗斯创造出一个新的可再生能源经济体系。

为此,俄罗斯政府在2016年出台可再生能源规划。第一,大量投资发展自身技术。虽然这已是陈词滥调,但是投资机制本身就应该改变。遗憾的是,在俄罗斯现实当中,能源私企甚至是大型企业都不能永远具备对未完成的科研项目进行投资的能力。例如,阿巴坎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其中55%的设备由俄罗斯本土生产,为此俄罗斯联邦建立了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基本材料)工厂,以及进行逆变器的生产组装,但俄罗斯或多或少采用了世界上已经被废弃的技术,并且一切都十分顺利。单纯凭借俄罗斯自身实力,能源转型始终是一项风险很大的投资。摆脱这种局面的方法是建立一种专门的机构,确定产业研发和技术发展的前景。该机构可能包括对投资感兴趣的能源企业、科学研究院、设备生产商和金融公司,从而使科研工作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提升国产化率,降低对国外设备的依赖度。但是初期,俄罗斯仍然需要与其他国际社会成员合作,特别是与欧洲和中国合作。第二,在新工程项目建设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需要重新审视《2035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草案》。在向能源领域新技术过渡时,俄罗斯需要建立一个新的高科技圈,并提供数万个新就业岗位。在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必须设立生产、安装、设备维修等岗位,至少需要1000万名员工,而根据目前预测,到2030年员工人数将达到2500万人。然而,俄罗斯要在实现这些计划需要的时间内满足庞大的劳动力需求是很难的。

2016年,中国和俄罗斯在绿色能源合作方面有许多可圈可点的范例。例如,2016年8月,中国风电制造商东方电气已与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地方政府和Ul‐anotech研究中心达成协议,计划在俄罗斯西南部建立一个叶片生产厂。乌里扬诺夫斯克省代省长莫洛佐夫·谢尔盖曾表示:“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在2025年,使省内三分之一的能源消耗来自可再生能源。目前,我们是俄罗斯要挑战这一目标的唯一的地区。”[34]

与此相对应,俄罗斯也在中国的绿色低碳经济需求中寻找自己的增长点。2016 年9月20日,内蒙古满洲里检验检疫局对外发布消息称,首批重62吨、货值30﹒5万卢布的俄罗斯植物源生物质燃料木颗粒首次进口到中国[35]。植物源生物质燃料是指植物秸秆、枝条及在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等,经过粉碎、高温、高压等物理加工后,达到中国检疫要求的一种植物燃料。此次进口的木颗粒是植物源生物质燃料中的一种,这种植物燃料因其与燃煤相比热值相当而污染排放低,故称作绿色能源。公开资料显示,俄罗斯木材资源丰富,是中国最大木材供应国,随着多年林业产业和木材加工业的发展,枝丫、锯末等废弃物聚集量庞大。2016年前8个月满洲里口岸板材的进口量为500万立方米,按出材率50%计算,加工板材所产生的下脚料理论上约为250万吨,可生产250万吨木颗粒,真正实现了“废物利用”。俄罗斯植物源生物质燃料进口到中国,为中国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再添新助力。


注释

[1]欧亚经济联盟2025年形成统一油气市场.(2016 06 01).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 06 01/doc-ifxsqyku0178818.shtml.

[2]2016俄罗斯通货膨胀率5﹒4% 创历史新低.(2017 01 12)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7 01/12/c_129441662.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驻塔吉克斯坦经商参处.2016年塔吉克斯坦通胀率为6﹒1%.(2017 06 05).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1701/20170102500977.s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驻阿塞拜疆经商参处.2016年阿塞拜疆通胀率达12﹒4%.(2017 06 05).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1701/20170102501931.shtml.

[5]中国煤炭新闻网.2016年俄罗斯煤炭产量及出口分别增长3﹒3%和8﹒0%.(2017 06 05).http://www.cwestc.com/newshtml/2017 1 21/443850.shtml.

[6]中国新闻网.2016年俄石油、天然气开采量均实现增长.(2017 06 05).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7 01/03/c_129429362.htm.

[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驻俄罗斯联邦经商参处.2016年俄乌拉尔牌石油平均价格下跌18﹒2%.(2017 06 05).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tongjiziliao/fuwzn/oymytj/201701/20170102499923.shtml.

[8]国际燃气网.2016年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收入减少17﹒6%.(2017 06 05).http://gas.in-en.com/html/gas-2567848.shtml.

[9]GOLUBKOVA K,ZHDANNIKOV D,JEWKES S.How Russia sold its oil jewel:without saying who bought it.reuters.Wed Jan 25,2017|12:05pm EST.(2017 06 05).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russia-rosneft-privatisation-insight-idUSKBN1582OH.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驻阿塞拜疆经商参处.2016年阿塞拜疆工业生产小幅下滑.(2017 06 05).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1701/20170102504578.shtml.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驻哈萨克经商参处.哈萨克斯坦能源综述:储备、开采和投资.(2017 06 05).http://kz.mofcom.gov.cn/article/ztdy/201511/20151101191242.shtml.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兹别克斯坦经商参处.乌兹别克斯坦能源公司2016年发电590亿度.(2017 06 05).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1701/20170102508565.shtml.

[13]新华网.外媒:俄罗斯2016年取代沙特成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2017 06 05).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7 01/25/c_129460705.htm.

[14]中国燃气网.俄罗斯LNG项目将获中资行100亿美元贷款.(2017 06 05).http://www.chinagas.org.cn/qingjie/other/2016 04 22/34055.html.

[15]中国新闻网.中俄原油管道进口俄罗斯原油9 592万吨.(2017 06 05).http://www.chinanews.com/cj/2017/02 04/8140720.shtml.

[16]新华网.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全线贯通.(2017 11 12).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 11/12/c_1121943190.htm.

[17]中国能源网.俄罗斯向中国输送原油的又一动脉开工2年内投运.(2017 06 05).http://www.chi‐na5e.com/news/news 956647 1.html.

[18]中国能源网.俄媒:俄罗斯正在把沙特挤出中国石油市场.(2017 06 05).http://www.china5e.com/news/news 955200 1.html.

[19]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海企集团成功签约吉尔吉斯斯坦水电站改造项目.(2017 06 05).http://www.sasac.gov.cn/n86302/n86381/c2457212/content.html.

[20]中国电建.水电顾问签署哈萨克斯坦最大新能源项目EPC合同.(2017 06 05).http://www.hydrochina.com.cn/s/1078 3881 13086.html.

[21]新华网.路网、电网、知识网——中国助力吉尔吉斯斯坦丝路展宏图.(2017 06 05).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 06/20/c_1119075288.htm.

[22]中国能源网.国家电投将在吉尔吉斯斯坦建1160兆瓦梯级水电站.(2016 06 05).http://www.china5e.com/news/news 939000 1.html.

[23]中国石油新闻中心.中国华信成功控股哈国家石油国际公司.(2016 06 05).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16/12/19/001626477.shtml(2017/6/5).

[24]中国能源网.东方风电成功进军俄罗斯风电市场.(2017 06 05).http://www.china5e.com/news/news 958758 1.html.

[25]新华网.中国电气在白俄罗斯完成首个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2017 06 05).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 07/08/c_1119187150.htm.

[26]中国能源网.中国核电设备首次进入俄罗斯核电市场.(20170605).h t t p://www.c h i na5e.c om/news/news 956922 1.html.

[27]中国能源网.中国核电设备首次进入俄罗斯核电市场.(20170605).http://www.china5e.com/news/news9569221.html.

[28]中国能源网.俄罗斯欧佩克计划9月讨论冻结石油价格问题.(2017 06 05).http://www.china5e.com/news/news 957950 1.html.

[29]中国能源网.OPEC和俄罗斯共同协商 力图阻止美国页岩油恢复.(2017 06 05).http://www.china5e.com/news/news 963597 1.html.

[30]中国日报网.EIA上调2017年美国原油产量预估.(2017 06 05).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2016 05/17/content_25311003.htm.

[31]中国碳排放交易网﹒2016年《全球碳预算报告》全文.(2017 06 05).http://www.tanpaifang.com/tan‐guwen/2016/1116/57612.html.

[32]维亚切斯拉夫·索洛明.俄罗斯建立可再生能源经济体系之路.中国电力报.2016 08 22.

[33]中国能源网.IEA: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大幅下降.(2017 06 05).http://www.cnenergy.org/gj/201509/t20150902_63872.html.

[34]中国能源网.东方电气将在俄罗斯建叶片生产厂.(2017 06 05).http://www.china5e.com/news/new s 960419 1.html.

[35]中国能源网.首批俄罗斯植物源生物质燃料进口到中国.(2017 06 05).http://www.china5e.com/news/news 960913 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