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2.1 复习笔记
1.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是一个地域概念。
(1)核算GDP的两种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从整个宏观经济体系来看,支出和收入必然相等,所以可以从支出和收入两个角度来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
①支出法指从支出角度衡量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四方面支出的总和。公式如下:
其中为消费,为投资,为政府购买,为净出口。
②收入法指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来说,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以外,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公式如下: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2)实际GDP和名义GDP
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可能会发生强烈变化,故为方便比较而引入实际GDP的概念。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为: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
(3)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其中为消费,为投资,为政府购买,为净出口。
①消费指消费者个人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消费分为三个子项目:非耐用品、耐用品以及服务。
②投资一般指经济主体为获取预期收益而垫付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某项事业的经济活动。投资也分为三个子项目:企业固定投资、住房固定投资以及存货投资。
③政府购买是一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购买的产品和服务。政府购买包括诸如军事设备、高速公路和政府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等项目。它并不包括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例如社会保障和福利。
④净出口是本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减去外国向本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
(1)定义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是一个国民概念。
(2)收入衡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实际上包括如下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其相互关系如下: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面向国外的要素支付
NNP=GNP-折旧
NI=NNP-企业间接税
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股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DPI=PI-个人税收和非税收支付
3.衡量生活成本的指标
(1)消费物价指数(CPI)
消费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是反映消费品(包括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它根据若干种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而编制,用公式表示为:
(2)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用公式表示为:
(3)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差别
①GDP平减指数衡量的是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
②GDP平减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产品,进口品并不是GDP的一部分,所以进口品价格变动并不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但会反映到CPI上。
③CPI是用固定的一篮子产品计算的,而GDP平减指数是用可变的一篮子产品计算的。
(4)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
拉氏指数是用一篮子固定产品计算的物价指数,加权数固定,不能反映由于相对价格发生变动而导致的购买数量的变动,因此倾向于高估生活成本的增加。帕氏指数是用一篮子可变产品计算的物价指数,加权数可变,但它没有考虑由于替代可能引起的消费者福利的减少,因此倾向于低估生活费用的增加。CPI属于拉氏指数,因为它是由确定的一组商品计算的;GDP平减指数属于帕氏指数,因为它是由变化了的一组商品计算的。
4.失业率与劳动力参与率
(1)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它是衡量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用公式表示为:
劳动力总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2)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是成年人口中属于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
5.存量与流量
经济学家把数量变量分为存量与流量。存量衡量一个给定时点上的数量,而流量衡量一定时期内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