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边学边用
在背诵《伤寒论》的过程中,我也做了一些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从1974年开始的日记中,记录自己治疗过的病案大约有20个,病名、病因、病机、病位、辨证、治法、方药、疗效一应俱全,现在看来还真像模像样。在这个过程中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胆也大,例如有用麻黄汤的例子就记载在我这些病案中,有个青年人,咳嗽、气喘、无汗、头疼,予麻黄汤,用一两副好了,我就作为病案记载了。远不像现在,在学习麻黄汤的时候,老师讲了:麻黄发汗力强,麻黄汤发汗力峻猛,这样一讲,作为《方剂学》的第一个方子,结果好多中医一辈子不用麻黄汤,不用麻黄。而我当时没有这个束缚,所以用麻黄汤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可以说是我最初用的经方。另外,像外感寒邪,内有水饮的咳嗽气喘我用小青龙汤,还有白虎汤治疗牙痛等,习以为常。
记得有一日打开卫生院大门,高姓朋友的妹妹农药中毒,要转院到韩城,是我提醒拿上解磷定2盒,以防没药时急用。结果不幸言中,韩城这个药用完了,还是用带去的药救人一命。一次我看到一个发热昏迷抽风的小孩,接诊医生也说不清什么病,要转诊韩城,走了后我说,很可能是菌痢,结果竟然应验。实际上这个时候我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曾发起并促成尸体解剖一事。当时是在一风雨之夜,我和同伴根据线索到野地里刨开土堆,提出装小尸首的笼,拿回卫生院解剖观摩。虽然现在看来学问收益不算大,但却看到了真正的内脏器官,也奠定了我日后的大胆求实作风。
值得我骄傲的还有,当时我母亲得了小柴胡证,我就给她用小柴胡汤,结果吃了一副基本上好转,我一号脉,说:“昨天是脉弦,现在是脉小,伤寒论271条说了‘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三天的话脉小者就是好了,不用吃药了。”结果正如张仲景所言。还有非常有意思的是,我的伤寒启蒙老师得了低血压病,眩晕数日,闭目尚可,睁眼则剧,第二天他就要到西安找副教授——他的老师,当时在我们合阳插队,下放的医务人员办的班,党老师听过人家的课。党老师说:“这是低血压,治不好,我明天到西安找我老师治。”我说:“党老师,你能不能听我一句话。”他说:“什么话?”我说:“有人在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用桂枝甘草汤治疗低血压。”听了这句话老师来劲了,我接着说:“他认为低血压是心肾阳虚,所以用桂枝甘草汤补心阳,加肉桂补肾阳,3味药,每天各10克冲服。”结果我们这个卫生院缺一样药,我还亲自从外村的医疗站买回来,3味药,炙甘草、桂枝、肉桂各10克,泡水喝,每天晚上我给他拿血压计量,每天升高10mmHg,一直恢复到正常。党老师激动地说:“舍此三味,别无良方。”结果我们师徒两人用这个方子在我们合阳、韩城一带治好的低血压病人不下三四十个,这也是我当初学伤寒后用伤寒的例子。
还有一个例子,我想也是我当时知道的少,就是读书时张仲景说了我就用。我一个同学咽喉痛,我一看他的咽喉不红肿,就给他开的半夏散及汤,张仲景《伤寒论》上不是说了吗“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那就是半夏、桂枝、甘草呗,你想,这三味药非常便宜的,一毛来钱,结果效果非常好,以后他还说了,不但当时有效,以后再犯了,用这个药还有效。我想大家都是经方大家,可能用得多,但是真正在中医队伍中用的人可能就少了。其实现在这种病很多,西医通常是使用大量的抗生素,半夏散及汤呢,用半夏化痰、用桂枝温阳、用甘草利咽,这个配伍非常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