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医案笔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卷一

中 风

宗室(1)相国(2)禄迪园,久任盛京(3),暑热露体贪凉,冬令辄于火酒内加生姜汁,饮以御冬,遂常患遍体疼痛,嗣偶然遭凉及忧虑劳役,痼疾即发,发时壮热大渴,面赤自汗,手足痛如刀刺,四肢必挨次疼到方止。余曰:脉浮弦数,缘寒暑不慎,过饮不节,风寒湿热著于筋骨肢节,《内经》所谓行痹、痛痹也。随进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加减服之,乃愈。后伊病偶发,即用前方,余参用伤寒治法,邪在某经即以某经之药为引,先治其标,次以利湿导滞、养血舒筋之药收功,并为开药酒方饮之,旧恙悉除矣。熟地八两,枸杞四两,沉香一钱,干桑椹、女贞子、五加皮各三两,松节、黄菊花各一两,上约每药一斤,用高粱干烧酒十斤,以夏布袋盛,浸半月,不必煮,即可用矣。黄酒浸亦可。桂圆肉、荸荠随宜加之。

明相国,昏迷不语,口眼歪斜,痰喘气促,遗尿不禁,脉息坚大急疾。乃高年气血败竭,真元耗散,神魂失守之象。急用人参五钱,熟附三钱,煎汤,加姜汁灌之,以冀万一。

大司寇(4)姜度香,述中风半年,手足不能运掉,且遍体皮肤瘙痒,暑热露体,令人重抓为快,每日抓下皮肤甚多,形如麦麸而臭。凡祛风活血润燥之药,遍尝不效。余曰:六脉不过浮迟而虚,此素受风湿,因气衰血燥,乘虚而发,可服二味消风散。用薄荷、蝉蜕等分,为末,以当归煎汤调下。后伊说服之无效。想久管刑曹(5),虽办案无不留心从宽,然无心之错恐不能免,今患此(6)孽病,唯有悔叹而已。

王兰圃少寇(7),自降郎官(8)后,胸多郁结,肝气时发,卒然昏愦语涩,痰涎壅盛,手足不随,诊肝脉弦急,脾部沉滑。此火衰气弱,脾虚不能运化,血虚不能营养筋骨,东垣所谓中风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当用六君子加熟附、姜汁、竹沥,以温中豁痰。

金筠庄中丞,自山西镌级(9)入都,途间感寒,手足麻木,抵京,忽右半身作痛,口眼㖞斜,神志恍惚。余曰:脉弱迟细,由于真阴肝肾不足,火衰气怯,忧思耗伤心脾,故致风邪乘虚中于血脉,当用大补元煎加桂、附峻补元阳,使精气渐旺,从缓调养,尚可奏效。越旬,余复视,脉证俱剧。询知另延医者,云此中风之症,切忌温补,倘误服人参、熟地,补滞经络,恐难收功,乃与以追风化痰之属,故困惫至此,惟有束手而已。

丘道长,卒然心神恍惚,不省人事,口不能言,四肢不收,痰涎壅塞,按脉浮弦数滑。系痰饮积热,阴虚火旺,痰随火涌,复招外风所致,当宗喻嘉言用竹沥汤,消风清热开痰,其神自安,此方可频服也。

竹沥 生葛汁 生姜汁各半酒杯

上三汁和匀,隔汤炖热,陆续温服。

瞿工部(10),右体麻木不仁,四肢不随,语言蹇涩,气急痰喘。余曰:上部浮迟而软,足脉沉细,此年衰气血虚损,阴亏于前,阳损于后,所谓气虚则麻,血虚则木,麻木不已,而成偏枯痿废也。即用参附汤二帖,易服六君子加桂、附、当归,甚效。继以十全大补汤并八味地黄丸加减调治,始愈。

农部陈琴山太翁(11),卒倒昏迷,口眼㖞斜,半身不遂,按(12)脉浮大滑疾。是元阳亏损,神机耗散,脾胃虚衰,痰生气壅使然,当用六君子加附子、当归、姜汁。惟老年得此中证,殊难见功耳。

温工部,面赤,汗多恶风,心神颠倒,语言蹇涩,舌强口干,忪悸恍惚,左寸脉浮洪。此心经有热,水不制火,体虚腠疏,风邪乘袭,中于胞络,兼中心也。宜用二阴煎加天竺黄、石菖蒲、薄荷、牛黄,以清心解热、散风利痰,则诸症自瘥。

景驾部(13),忽昏迷,口噤舌强,不能言语,痰壅气急,诊两关浮滑弦劲。此缘食后触怒,复感外邪,气食相乘,壅滞中脘,胃气不能运行,故有中气厥逆之疾,古云中气因怒而得者尤多是也,当先行吐法。即以砂仁、陈皮、生姜、炒盐煎汤,以指探吐,吐出宿食数碗。随与乌药顺气散灌之,以先解表气而兼顺里气,次日脉缓气顺,神苏能言。更以温经祛痰、调气养营之剂,乃愈。

海廉访(14),神昏痰盛,舌强言蹇,口角流涎,四肢不随,诊脉虚浮滑。乃心脾不足,风中经络,痰涎乘虚闭其脉道而然,宜服涤痰汤,使痰消火降,则经通而舌柔矣。

雷观察,昏冒不语,口眼㖞僻,四肢战掉,身体强直无汗,脉沉迟细。此气体虚弱,腠理不密,故寒邪乘虚而入,是寒毒所中,非中风也,当投附子麻黄汤,以温经祛寒、益气回阳治法。

麻黄 白术 人参 炙草 熟附 干姜

水煎,乘热灌之。

赣州修太守(15),因年老无嗣,多病时忧,晚间乘凉,忽昏倒不语,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脉浮迟涩。由于忧思耗神,肝肾不足,血脉不周,风邪乘虚袭之而气不匀也。即服顺风匀气散加当归,以顺气活血,服之甚效。惟气虚痰多,用六君子加石菖蒲、当归、竹沥、姜汁,服数帖,脉缓,神清能言。复以温补气血之品调治,始瘥。

曹江庐,署夔州郡篆(16),立秋日,忽中风昏愦,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掉,痰涎上壅。余曰:脉虚浮大,此缘军务倥偬,忧虑劳伤心神,真气先虚,营卫空疏,致外邪乘虚而入,经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也,先宜用大秦艽汤搜风活血降火。服二剂,神苏能言。易服六君子,加熟附、当归、竹沥、姜汁,颇效。予云:治已半月,客邪尽退,惟气血虚极,且命火阳衰,非用人参、桂、附、熟地之类温补元阳,难望速愈。奈渠(17)无亲丁在署,有戚云:人参峻补热药,断不可服。改延数医,不云风,即云痰,无非攻克之药,病日增,神日败,不久而逝。余宾主最契(18),虽欲救之而不能专主,惜哉!

运同(19)杨米人太翁,中风昏愦,语言蹇涩,手足不遂。服疏风化痰之剂,无效。余曰:脉浮洪大,按之搏指,系老年命火阳衰,脾胃虚败,气血不周,至虚反有盛候也,宜用三生饮加人参,先治其急。遂服二帖,神气稍苏,而脉变细微,防有阴阳将脱之势,亟服六味回阳饮,加五味子、肉桂,速救元阳,以冀回生,叠进数剂,甚效。后用十全大补汤、八味地黄汤、大补元煎,重加参、附而愈。

大尹(20)顾蕉吟,因冒暑赴省,夜行遭凉,忽然昏倒,口㖞不能言,手足不能动。服祛风化痰之剂,无效。余曰:诊上中两部浮大而软,尺脉迟细,乃肝肾亏损,阳衰气血不周,风邪乘虚而中。兹客邪虽除,惟真阴失守,孤阳发越之象,亟投地黄饮子温之,尚可望痊。遂连服数帖,甚效。仍以前方按证加减,服至半月,神志渐清,病减思食。惟嘴㖞语涩,用酒煎桂枝,软布浸搨,以鳝(21)鱼血涂口,龟尿点舌,一月后诸证悉退。第舌微强,言微涩,事多遗忘,右手足软短而拘,再用气血并补之药,加茯神、菖蒲、远志以开窍清心,威灵仙、桑枝、续断以舒筋活络,随证调治。四月后用右归丸加紫河车、虎胫骨、人参、远志、茯神,服数料,起居办公如常。

明府(22)吴瑞峰,口㖞言蹇,手足不随,肌体瘦弱,腰膝冷痛无力。按左关弦急,尺部沉细,乃肝肾虚损,风湿内攻,气虚则寒湿之邪凑之,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经曰风寒湿三气杂合而为痹也,宜服独活寄生汤以补正驱邪,则诸证可退。

甘道长,述前患左体偏枯,口眼㖞斜,手指麻木,肢缓骨痛。医以中风及温补之剂,不效反增,彻夜不寐,神志恍惚,事多遗忘。余曰:心脉小而坚急,两关弦滑,尺部沉细,由于真阴气血俱虚,不能滋养百骸,分务操劳,心神虚耗,皆属内伤,精血颓败使然,非外中风邪也,当宗喻嘉言用二丹丸,原文治风邪健忘,和血养神定志,内安心神,外华腠理,服之得睡,自效。

方酉堂方伯(23),风热心烦,四肢酸麻,脾胃热壅,饮食不下,痰涎上逆,诊脉弱弦数。乃真脏内虚,肝火上冲,升腾不息。经曰风淫于内,治以甘寒(24),昔人谓风从火出,河间谓热甚生风(25)是也,当用千金地黄汤,盖风行必燥,按古人治风必用润药,乃真诀也,今人反以刚燥辛热之品治之,是益其疾矣。

嘉庆丙子年,余得荐举并卓异赴部,重九抵京。给谏(26)赵芸浦枉顾话旧,兼邀既望日(27)同人赏菊。乃渠望日赴银库监兑,骤然中风昏扑。余闻信即往,视其口开眼合,手撒遗尿,汗出如珠,诊六脉似有若无,如虾游水中忽一跃。此绝证既见,决无生理,勉用参附姜汤,药(28)不入口,越日而逝。与伊久离,只能一□(29),竟成永别,足征人生离合饮酌,皆有定数,非可强也,□□嗟叹。

尚书(30)茹古香,嘉庆丙子秋间,缘风虚多□,□(31)昏,□□□(32),言语蹇涩,四肢麻木不随,时欲悲泣,诊脉滑大而软。此脾肺气虚,风在经络,宜进六君子加秦艽、防风、天麻。服四剂,稍效。仍以六君子加当归、石菖蒲、竹沥、姜汁,倍用人参,证减过半。兼与八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月余而安。

董小池,肩膊酸痛,臂指麻木,腰膝冷疼,足软无力,按脉(33)沉迟细。系老年气体衰颓,真元耗散,风寒湿邪乘虚侵于肢节所致,当服独活寄生汤,预为调补,否则防有中风之虞。外用椒艾药囊,加祛风行气药,裹足套膊捏手以治之。

艾叶揉绒代絮,半斤 川椒一斤 草乌二两 蚕砂一两 羌活 独活 荆芥 防风 桂枝 川芎 姜黄 天麻 乌药 白芷 秦艽 苍术 香附 木瓜 海桐皮 蛇床子 豨莶草各一两

上共为粗末,用布袱铺如绵褥,裹足底及膝胫,即用(34)火踏,下加微火烘,踏于上,使椒艾药气得行于手足(35),自然寒湿风毒诸气皆得消散,立能止痛,或夜卧包(36)之,达旦去之。如膊腕臂痛麻木,用红布做夹套一个,以艾绒作绵絮,将药末撒匀盛之,烤极热,套患处过宿,冷则轮流换热。如手指麻痛,亦以布做小袋数个,分盛烤热,频换频捏,自效。

亦以布做小袋数个,分盛烤热,频换频捏,自效。相国彭文勤公夫人,中风,神昏不语,牙关紧急,气促痰喘,筋脉拘挛,六脉浮大躁疾,有表无里。此年迈气血败竭,孤阳将脱之象,急用参附汤灌之,以尽人事而已。

大京兆阎墨园太夫人,年逾八旬,冬至日猝倒昏沉,口㖞语涩,汗出如珠,右半身不遂。众皆以高年中风,脉证已见败象,束手无方。余曰:六脉似有若无,缘年纪衰败,气血将离,厥逆气脱之候,而非真中风也。所幸尺脉重按有根。《难经》曰: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即宜重用参、附峻补元阳。遂用人参五钱,熟附三钱,煎汤,加姜汁,频频灌下,次晨脉稍复,汗亦减。仍煎人参七钱,熟附、当归、白术、炮姜各四钱,连进五日,神清能言,身稍能动。嗣以附子理中汤、六君子、大补元煎调养,三月而安。

祝京卿云:老母月前中风,神昏语涩,痰涎壅塞,治总无效。余曰:寸关脉虚浮滑,尺部细微,此命火阳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虚寒,痰生气壅,是虚中而实,非中虚(37)也。即用人参三钱,熟附二钱,煎浓,加生姜汁灌之,次(38)日形气略苏。复进前方,痰减能言,更用六君子,加熟附、姜汁、竹沥及附子理中汤,乃痊。

太仆卿施铁如夫人,左体偏枯,四肢拘急,烦热不寐,大便燥结,脉虚弦数。乃营卫亏损,不能滋养百骸,肝血虚少,则燥气乘之,而木从金化,风必随之,故偏废筋急津短烦躁之证生焉,当用加味三阴煎。服一月甚效,后定此丸方,调摄半年,乃愈。

制首乌四两 当归 芍药 丹参各二两 威灵仙 牛膝 黑胡麻 五加皮 黄甘菊各两半 枸杞 阿胶各二两

上为末,用桑枝、石斛、玉竹各四两共熬膏,杵为丸。

周比部(39)太夫人,年逾八十,冬至之际,卒然昏愦不语,手足不遂,寒战汗泄。余曰:脉息细微,此高年营卫败竭,真气元阳虚脱之象。年纪脉证俱逆,法在难治,如服四味回阳饮,煎浓,徐徐灌下,或冀万一。遂服两剂,神气脉象似有生机。更用六味回阳饮,汗收能言,神清脉旺。仍以原方加白术、肉桂,连服数帖,四肢身体稍能动。易服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大补元煎,相间服之,调理百日而瘥。

观察张尊五太夫人,卒然晕倒,口㖞语涩,昏冒痰盛,右手麻木不仁,足软不能行。俱作中风治之,不效。余诊两关弦滑,尺脉迟细,此肝虚血燥,不能养筋,脾湿阴(40)衰,痰生气壅,以致气血不周,肝脾虚损,乃类乎中风,非真中风也,宜用六君子加归、芍、熟附、姜汁、竹沥。连服数帖,甚效,继以温补气血之剂调养而愈。

中风诸剂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丹溪 痛风有寒有湿有热有血之不同,此治痛风之通剂也。

黄柏 苍术 南星 神曲 川芎 桃仁 龙胆草下行 防己下行 白芷 羌活 威灵仙上下行 桂枝横行 红花

或面糊为丸。

二味消风散 治皮肤搔痒不能忍。

苏薄荷叶 蝉蜕

为末,食远温酒调下。

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加姜三片,枣二枚,煎。本方加陈皮,名异功散。再加半夏,名六君子汤。再加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

大补元煎 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危剧等证。此回天赞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

人参 山药 熟地 杜仲 当归 山茱萸 枸杞 炙甘草

水煎,食远温服。

参附汤 治真阳不足,上气喘急,呃逆自利,脐腹疼痛,手足厥冷,呕恶不食,自汗盗汗,气短头运等证。

人参 附子

用须参倍于附,或等分,不拘五钱或一两,酌宜用姜水煎服。

十全大补汤 治诸虚劳伤,饮食不进,久病尪羸,潮热背痛,梦遗脚软,喘嗽烦闷。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草 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黄芪 肉桂

水二钟,加姜、枣煎。

六味地黄汤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丹皮 茯苓 泽泻

本方加附子、肉桂,名桂附八味丸(41);本方加黄柏、知母,名知柏八味丸;本方加肉桂,名七(42)味地黄丸;本方加五味,名都气丸;本方加五味、麦冬,名八仙长寿丸。

二阴煎 此治心经有热、水不制火之病,故曰二阴,凡惊狂失志,多言多笑,或疡疹烦热失血等证,宜此服之。

生地 麦冬 枣仁 生甘草 元参 黄连 茯苓 木通

水二钟,加灯草二十根,或竹叶亦可,煎七分,食远服。如痰盛热甚者,加九制胆星一钱,或花粉一钱五分。

乌药顺气散严用和 治中风,遍身顽麻,骨节疼痛,步履艰难,语言蹇涩,口眼㖞斜,喉中气急有痰。

乌药 橘红 麻黄去节 川芎 白芷 桔梗(43) 枳壳 僵蚕去嘴丝,炒 炮姜 炙甘草

加姜枣煎。

涤痰汤

半夏 胆星 橘红 枳实 茯苓 人参 菖蒲 竹茹 甘草

加姜煎。

顺气匀气散 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㖞斜。

白术 乌药 人参 天麻 白芷 苏叶 木瓜 青皮 甘草 沉香

加姜煎。

大秦艽汤 治中风,手足不能运掉,舌强不能言语,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

秦艽 石膏 当归 白芍 川芎 生地 熟地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黄芩 防风 羌活 白芷 独活 细辛

每服一两。

三生饮 治中风,卒然昏愦,不省人事,痰涎壅盛,语言蹇涩等症。

生南星一两 生附子去皮 生川乌去皮,各(44)五钱 木香二钱

每服一两,加人参一两,煎。

六味回阳饮 治阴阳将脱等证。

人参 制附子 炮干姜 熟地 炙甘草 当归身

水二钟,武火煎八分,温服。

地黄饮子 治中风,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行,此少阴气厥不至,名曰风痱。

熟地黄 巴戟 山茱萸 附子 肉苁蓉 官桂 石菖蒲 石斛 茯苓 远志 五味子 麦冬

等分,每服五钱,入薄荷少许,姜枣煎服。

右归丸 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伤过度,以致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虚寒,饮食少进,俱速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肾之元阳,而神气自强矣,此方主之。

熟地八两 山药炒,四两 山茱萸三两,微炒(45) 枸杞四两,炒(46) 鹿角胶炒珠,四两 菟丝子制,四两 杜仲姜制,四两(47) 当归炒,三两(48) 肉桂二两,渐可加至四两 制附子自三两渐可加至五六两

上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三五钱,以滚水或淡盐汤送下(49)

独活寄生汤 治肝肾虚热,风湿内攻,腰膝(50)作疼,冷痹(51)无力,屈伸不便。

独活 桑寄生 秦艽 防风 细辛 当归 芍药 川芎 熟地 杜仲 牛膝 人参 茯苓 甘草 桂心

理中汤

白术 人参 干姜 甘草

本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

三阴煎 治肝脾虚损,精血不足,及营虚失血等病,故曰三阴。

当归 熟地 炙甘草 芍药 枣仁 人参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

四味回阳饮 治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

人参 制附子 炙甘草 炮干姜

水煎服。

人参养荣汤 薛立斋曰:气血两虚而变现诸证,莫能名状,勿论其病,勿论其脉,但用此汤,诸证悉退(52)

人参 白术 黄芪 甘草 陈皮 桂心 当归 熟地 五味子 茯苓 远志 白芍

加姜枣煎。

二丹丸

丹参两半 丹砂五钱 天冬去心(53) 熟地黄各一两半(54) 麦冬 茯神 甘草(55) 人参(56) 远志 石菖蒲各五钱(57)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空心食前服。喻氏(58)曰:按中风证,心神一虚,百骸无主,风邪扰乱,莫繇(59)驱逐使出,此方安神,益虚养血,清热息风,服之安睡,功见一斑矣。相传用愈风汤吞下,殊失立方之意(60)

千金地黄汤

生地黄汁 枸杞子汁各二升半 生姜汁 真酥各半升 荆沥 竹沥各二升 天门冬 人参各四两 茯苓三两 大黄 栀子各二两

上十一味,以后五味为细末,先煎地黄等汁成膏,内末药,调服方寸匙,再渐加服,以利为度。喻嘉言曰:按此方补虚,清热润燥,涤痰除风,开通瘀壅,美善俱备,诚足贵也(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