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纲领。它是通过四诊,掌握辨证资料之后,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类证候,称为八纲辨证。临床上,任何一个疾病出现的症状和体征,都可以用八纲辨证加以分析归纳,从而把病变的部位分为表证、里证,把疾病的性质分为寒证、热证,并用阴阳法概括之,即表、实、热为阳证,里、虚、寒为阴证,所以阴阳又称八纲中的总纲。
1.阴与阳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在诊断上,根据临床证候所表现的病理性质,将一切疾病分为阴、阳两个方面。
(1)阴证:
凡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称阴证。如里证、寒证、虚证可概属阴证范畴。
证候:不同的疾病,表现的阴性证候不尽相同,各有侧重。一般常见为面色黯淡,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形寒肢冷,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或细弱。
(2)阳证:
凡符合“阳”的一般属性的证候,称阳证。如表证、实证、热证可概属阳证范畴。
证候:不同的疾病,阳证的表现证候也不尽相同。一般常见为面色偏红,发热,肌肤灼热,烦躁不安,语声粗浊,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喜饮,大便秘结或有臭味,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或黄黑生芒刺,脉浮数或洪大。
2.表与里
表里是指病变的位置,用以明确病势深浅轻重。表里是相对的,是指人体的内外。一般在肌表如皮毛、肌肉、经络等属表,表证病情轻,部位浅。病在脏腑、血分等属里,临床多为病情重、病位深的患儿。小儿由于抗邪能力差,故疾病很快由表入里,临床常以里证为多见。
(1)表证:
凡外邪侵犯肌表,病证首先反映在肌体浅层而出现以怕冷、发热为主的证候,称为表证。
证候: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项强,鼻塞流涕,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脉浮。
(2)里证:
凡病情发展,邪侵入身体深层,使脏腑、气血等受病而反映出来的证候,称为里证。临床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期。
证候:高热不怕冷,汗出潮热,神昏烦躁,口渴,胸闷腹痛,大便秘结或泄泻,呕吐,小便短赤或不利,舌质红、苔黄燥,脉沉数。
3.寒与热
寒与热主要是辨别两种不同疾病的性质。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阴阳的偏胜偏衰,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
(1)寒证:
凡由寒邪侵入人体或机体功能代谢活动过度减退而引起的证候,称为寒证。即反映机体处于阴偏盛状态下的一组特定的症状体征。
证候: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神疲倦卧,脘腹疼痛,得暖则减,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而润,脉迟。
(2)热证:
凡由热邪侵入人体或机体功能代谢活动过度亢进所引起的证候,称为热证。即反映机体处于阳偏盛状态下的一组特定的症状体征。
证候:壮热恶寒,面红目赤,烦躁,口渴喜冷饮,尿少而赤,手足热,咽喉肿痛,四肢关节红肿,皮肤疮疡肿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大而数,或五心烦热,骨蒸潮热,咽燥口干,舌质红,脉细数。
4.虚与实
虚、实主要是辨别病体的邪正盛衰。疾病的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而虚、实反映的即是邪正斗争双方的力量对比。虚是指正气不足,实是指邪气有余。辨别虚实就是了解人体对疾病反应强弱以及人体正气和邪气之间的力量对比情况。其辨证要点为:外感新病,身体健壮等初中期病程较短的疾病,属实证;内伤久病等慢性疾病或疾病后期,属虚证。
(1)虚证:
凡正气虚弱所产生的不足、衰退、松弛的证候,称为虚证。虚证的形成,有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两个方面,但多以后天失调为主。
证候: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或萎黄,两颧带红,头晕心悸,自汗盗汗,腹痛喜按,食少便溏,小便清长而频数,舌质淡嫩,舌净无苔,脉沉迟或细数无力。
(2)实证:
实证是对因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积聚而产生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其成因有二:一是外邪侵入人体;二是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停留在体内所致。
证候:新病急起,高热面赤,烦躁谵语,角弓反张,腹胀痛拒按,大便秘结或下利,里急后重,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