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感染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 一

如果说,一有人类就有创伤,那么创伤感染也是伴随人类出现而与我们密不可分。虽然人类很长时间并不知道创面会感染,但很早就知道创面清洗和消毒治疗对于创面愈合十分重要。据历史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古苏美尔人(分布于阿拉伯半岛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就采用啤酒或热水清洗创面。历史上,曾经受古罗马医学家盖伦(120—201 AD) “无毒脓”(laudable pus)思想的影响,让创面自身化脓作为促进创面愈合的“标准方法”曾延续了1000多年。这一思想的应用曾导致截肢率、死亡率很高。创面的正确处理始于16世纪,当时法国外科医生安布罗斯·帕雷(Ambrose Pare)提出了清创术和创面蛆治疗方法,促进了创面愈合。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化学家路易·巴斯德开拓微生物致病研究前,人们还曾使用溴、苯酚、次氯酸钠等防腐剂处理创面预防感染。

第一个开展创面微生物学研究的人应该归功于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1915年,他首次报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伤员创面的细菌学变化。从此开启了创伤感染的微生物学研究。从弗莱明第一次研究创面感染至今,人类已经历了整整100年时间。尽管19世纪中叶以来,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以及磺胺类抗菌药的相继问世,挽救了无数伤员的生命,结束了感染性疾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尽管当年严重威胁伤员生命的气性坏疽、破伤风等特殊创伤感染已得到了有效解决,然而,直到今天,创伤感染仍然是创伤救治中十分棘手的问题。据统计,平时创伤中,感染发生率仍高达10%左右,战时和灾害事故时,创伤感染发生率更高。不仅如此,感染是严重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70%以上的后期创伤死亡均与感染有关。因此,创伤感染仍然是创伤医学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迄今,我国尚无创伤感染方面的专著。本书主编蒋建新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直从事战创伤感染研究,其主持的“创伤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易患机制与诊治措施”研究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他编者均是国内从事战创伤感染研究和临床救治的中青年知名专家。他们根据自己长期的临床治疗经验、多年的创新研究成果,同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最新进展,共同编写出版了我国首部《创伤感染学》专著。全书共35章,近百万字,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创伤感染的历史沿革、流行病学、病原学以及发病机制,同时还系统叙述了各部位创伤感染、灾害创伤感染、高原创伤感染、老人与儿童创伤感染等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内容丰富、实用。它不仅是一本创伤外科医师必备的工具书,同时也是外科其他学科、重症医学、灾害医学、急诊医学、高原医学等临床医学专业人员重要的参考书。可以说,该书的出版,不仅填补了国内创伤医学领域的空白,同时,对于推动我国创伤感染的防控水平,提升我国创伤救治水平将具有深远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我衷心祝贺这部专著出版,并热忱地推荐给广大的临床医师和有关科研人员,相信阅读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正国

国际交通医学学会主席

亚洲创伤学会主席

中华创伤学会主任委员(第3、4届)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科领域委员会主席

2014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