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农民摆脱贫困
在郊外金色的原野上,成都的乡村面貌已经与贫困脱勾。
这里的农民成了摆脱贫困的农民。
那天,程昭昭与壮士骑行队的队友们,到阳光农家乐和农家乐后面的农村游玩,花了他大半天时间。
大半天的活动,让他锻炼了身体,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下午,程昭昭返回城区。
在公路边,他把那辆共享单车停放好,付了租车的费用。
租车费花掉了六元钱。
程昭昭认为这笔钱花得很值得。
他停了车,走回库房,继续上班。
他在电脑上看了一会儿电脑网页。
自从有了手机淘宝软件后,他浏览电脑网页的时间相对少了,大部分时间都是使用手机上网。
如果不编辑网店的宝贝,他基本上不会使用电脑上网。
很长时间没有看电脑上的淘宝网店,此时一看,他的店铺有了一些变化。
淘宝网对卖家详情页的页面进行了优化。
像“已卖出宝贝”一栏,增加了手机端的销售数据。
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哪些卖出去的产品,属于买家用手机淘宝软件购买的产品,又有哪些已卖出宝贝,属于买家通过电脑软件进行的购物。
很明显,用手机网购的买家,占了绝大多数,使用电脑网购的买家,数量越来越少。
程昭昭感叹着,这个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
才几年时间,智能手机就普及了。
除了小孩子和年纪太大的老人以外,几乎人人有一部智能手机。
科技的进步,带动着人们生活的变化。
他想起今天看到的小型收割机,也是科技进步的产物。
他看了一会儿自己的网店,一切都经营正常,只不过那天没有买家下单。
程昭昭心里并不气馁。
像一两天网店不开张的事情,实属正常。
看罢“诚信厨电”网店,程昭昭的日常工作算是结束了。
剩下一些空闲时间,他又在网上随意浏览信息。
他打开了一个大型综合性网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闻类信息。
有一条标题被加粗的新闻,题目叫《优秀扶贫干部张良驹》。
扶贫!脱贫!
只看加粗的标题,程昭昭就知道它是脱贫攻坚的新闻报道。
程昭昭用鼠标点开标题,看到了新闻的具体内容。
这篇报道中说,在四川某地,脱贫攻坚战斗已经进入冲刺阶段。
在四川某县,涌现了一大批参与扶贫的好干部。
其中,就有被村民称为“我们的领头”人的帮扶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张良驹。
2017年,张良驹被组织派遣到大皮村这个贫困村工作,他刚到大皮村的时候,全村的贫困户多达30户共109人,他深入摸排了他们致贫的原因,并积极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了让贫困户尽快脱贫,村里建起了大头菜生产厂,把村民们种植的大头菜加工成榨菜,提高了大头菜的经济附加值,如今,全村已有87人脱贫,离全面脱贫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新闻报道还配发了几张新闻照片。
张良驹站在村民的大头菜地里,正在与村民交谈......
张良驹站在村大头菜厂里,观看榨菜的生产情况......
程昭昭看完这篇报道,对农民摆脱贫困,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
他对张良驹这样的扶贫干部,有了深刻的印象。
程昭昭明白了,目前,在中国大地上打响的脱贫攻坚战斗,就是针对贫困农民脱贫的战斗。
城市的平民,包括当年的下岗工人程昭昭的父母亲,在城市各种利好政策的作用下,已经消除了贫困。
摆脱贫困,指的是农村欠发达地区的贫困。
像成都周边的农村,本来就属于天府之国的范畴。
千百年来,成都平原的沃土上,农民耕有其田、安居乐业,鲜有遭受贫穷的说法。
即使在战乱年代,因为有西南锦官城的坐镇,周边的农民,也少有因饥饿而流离失所。
像程昭昭亲眼见到的阳光农家乐那边的农村景象,是成都郊区农民幸福生活的缩影。
四川的土地面积不小。
盆地的周围,还有一些偏远的山区。
大巴山区、大小凉山地区,都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地区。
程昭昭想起了女朋友杨玉茹。
他想到了她的家乡大巴山区。
他联想到杨玉茹的工作单位所在地,以及她打电话过来,告诉他的一切信息。
程昭昭还想起,她说过的带游客去大巴山区的贫困村参观的事情。
她讲述的大巴山的贫困村,与程昭昭见过的成都郊区的农村,简直有天壤之别。
在程昭昭的心底,隐隐升腾起一种愿望。
他想走进杨玉茹所说的那个小乡村,看那里的民风民俗。
甚至那些古老的土得掉渣的民俗展览品,例如锄头、犁耙、砍刀、长矛、竹兜、菜板、石磨,跟程昭昭的日常生活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都在他的脑海中鲜活起来。
对农民摆脱贫困的关注,成了这个年轻人心目中,一件神圣的有意义的事情。
程昭昭坐在库房的椅子上,陷入了沉思。
他想,如果他能够成为像张良驹那样的扶贫干部,参与到火热的脱贫攻坚战斗中,一定不负历史的使命。
接下来,程昭昭又看了几篇新闻报道。
这些报道全是关于脱贫攻坚的报道。
看完报道,闭上眼睛,程昭昭的脑海里幻化出各种各样的扶贫内容。
他幻想自己变成了另一个张良驹,他走在一个村庄的田间地头,与村民们生活在一起,为贫困村民们想办法,找致富的出路。
他想象着在他的帮助下,贫困村的农民像成都郊外的农民那样,过上了富足的好日子。
当他从沉思中醒来,回到现实中,程昭昭暗暗下定决心,有机会的时候,一定要去杨玉茹说的大巴山区走一走。
他相信自己能够去那个地方,亲眼看一看那里的乡村面貌。
他觉得随着脱贫攻坚战斗的深入,农民必将全面摆脱贫困。
下午六点钟,程昭昭应该下班了,他想杨玉茹也到了下班时间。
他给她发了一条微信过去:我在网上看了脱贫攻坚报道。
他知道杨玉茹当天不在洪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上班,而是在大田坪村,很想知道她是否仍在村里。
过了几分钟,程昭昭给杨玉茹打电话,问她回县城没有?
她说没有回县城,她要带游客在大田坪村的民宿住一晚,明天早晨才离开大田坪村。
杨玉茹在电话中说:“昭昭,你说你在网上看了脱贫攻坚报道,其实我带游客进村就是为了大田坪村的脱贫需要,大田坪村的脱贫攻坚故事很精彩。”
程昭昭说:“此话怎讲?”
“就拿游客进村一事来说吧!”杨玉茹说,“大田坪村发展乡村旅游,游客进了村,吃住在村里,游客们进行消费,给村民带来了收入。”
程昭昭问:“游客到村里是怎样旅游的呢?又是怎样消费的呢?”
杨玉茹回答:“大田坪村位于大山之中,周围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游客不仅可以看到山上的彩林、飞瀑、奇峰怪石,而且能够欣赏村里的特色民居和民俗展览室,至于消费,每位游客要在这里吃三顿饭,住宿一晚。”
“村里专门为接待游客准备了餐馆和住宿吗?”程昭昭问。
杨玉茹嘻嘻笑了起来:“昭昭,实际情况颠覆你的想象,这里没有专门的餐馆,没有专门的住宿,吃和住都在村民的家里,就像村民家里来了客人一样,只不过客人吃住之后要付伙食费和住宿费。”
程昭昭问:“你们今天中午在村民家中吃的午饭吧?”
“对,在村民家中吃的午饭,”杨玉茹说,“每户村民家中只有一间接待游客的民宿,一家人最多接待两个客人,我和一位女游客住一家,我们两个人就在这家吃饭,马上就要开晚饭了。”
“这次旅游团去了多少人呢?”程昭昭问。
杨玉茹说:“游客三十人,加上司机和我一共三十二人,这些人住在十六户村民家中。”
程昭昭问:“你们的伙食费和住宿费标准怎样呢?”
“伙食费每人每顿二十元,住宿费每间每晚一百元。”杨玉茹回答道。
程昭昭说:“伙食费和住宿费都很便宜,不贵。”
“是的,不贵,”杨玉茹说,“可是,昭昭,你明白吗,游客消费的伙食费和住宿费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这是在帮助村民们脱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