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章 常见症状
学习目标
掌握 常见症状的表现。
熟悉 常见症状的发生原因。
了解 症状与体征的区别。
症状(symptom)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或异常(如恶心、咳嗽等);症状也可以是某些客观的病态改变被发现(如黄疸、黏膜出血等);还有某些生命现象发生的质量改变需要通过客观判定才能确定是否存在(如肥胖、尿频等),也可被称为症状。体征(sign)则是通过医生等客观检查所发现的异常(如啰音、心脏杂音等)。实际上广义的症状包括了部分体征。
症状学主要研究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以及与疾病的关系、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等内容。同一种疾病可有一个或多个不同症状的发生,不同疾病也可以有相同的症状或不同的症状发生。正确地认识各种症状是临床诊断疾病的基础,也是医生的基本技能。当然,医生应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并通过缜密的临床思维推理才能为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以后的章节将分别介绍常见症状、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等相关内容。
第一节 发热
各种原因导致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以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可稍有波动,但通常24 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病因】
发热在临床上大致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以感染性发热多见。
1.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均可出现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均可出现不同程度发热。
【临床表现】
1.发热的分度
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等度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属超高热。
2.发热的过程
分为体温上升期、高热期和体温下降期三个阶段。
3.发热的体温曲线
体温曲线的不同形态称为热型,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不同的热型对发热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提示作用。
发热常有伴随症状,不同病因引起的发热在临床上往往出现不同的伴随症状,对诊断发热的原因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咳嗽与咳痰
咳嗽(cough)是人体的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气道内异物。痰是气道、支气管的分泌物或肺泡内的渗出物,借助咳嗽将其排出称为咳痰(expectoration)。
【病因】
1.呼吸道疾病
从鼻咽部到小支气管整个呼吸道黏膜受刺激,均可引起咳嗽,如各种物理、化学、过敏因素对气管、支气管的刺激,肺部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或寄生虫感染以及肺部肿瘤均可引起咳嗽和(或)咳痰,其中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
2.胸膜疾病
如各种原因所致的胸膜炎、胸膜间皮瘤或胸膜受到刺激时,如自发性气胸或胸腔穿刺等均可引起咳嗽。
3.心血管疾病
如二尖瓣狭窄或其他原因所致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或肺水肿,右心或体循环静脉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时也可出现咳嗽。
4.中枢神经因素
从大脑皮质发出冲动传至延髓咳嗽中枢,可引发咳嗽或抑制咳嗽反射。脑炎、脑膜炎也可导致咳嗽。
【临床表现】
1.咳嗽无痰或痰量极少,称干性咳嗽,常见于急性或慢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初期、气管受压、支气管异物等。咳嗽伴有咳痰称湿性咳嗽,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脓肿和空洞型肺结核等。
2.突发性咳嗽常由于吸入刺激性气体或异物、淋巴结或肿瘤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分叉处所引起。发作性咳嗽可见于百日咳、支气管内膜结核及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等。长期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肺结核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3.咳嗽伴声音嘶哑,多见于喉炎、喉结核等声带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所致;咳嗽声音低微或无力,见于严重肺气肿、声带麻痹或极度衰弱者。
4.痰的性质可分为黏液性、浆液性、脓性和血性等。急性呼吸道炎症(如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的初期)时,多为黏液性痰或黏液脓性痰。血性痰是由于呼吸道黏膜受侵害、损害毛细血管或血液渗入肺泡所致;恶臭痰提示有厌氧菌感染;铁锈色痰为典型肺炎球菌肺炎的特征;粉红色泡沫痰是肺水肿的特征;白色黏液痰、牵拉成丝难以咳出,提示有白色念珠菌感染。
第三节 心悸
心悸(palpitation)是患者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心率和心律正常者亦可有心悸。
【病因】
1.心脏搏动增强
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生理性见于健康人在剧烈运动或精神过度紧张时,饮酒或喝浓茶咖啡后,病理性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发热、低血糖症、嗜铬细胞瘤以及心室肥大致心脏收缩力增强。
2.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过缓或心律不规则均可出现心悸。
3.心脏神经官能症
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心脏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多见于青壮年女性,临床除有心悸外,常同时伴有心脏外的神经官能症表现。
【临床表现】
1.心悸伴心前区不适或疼痛
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2.心悸伴发热
见于各种感染性疾病、风湿热、心肌炎和心包炎等。
3.心悸伴晕厥或抽搐
见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4.心悸伴贫血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失血或溶血后快速发生的贫血。慢性贫血,心悸多在劳累后较明显。
5.心悸伴消瘦及出汗
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第四节 恶心与呕吐
恶心(nausea)指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的感觉,常同时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皮肤苍白、出汗、流涎、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等。恶心常为呕吐(vomiting)的前奏,但也可仅有恶心而无呕吐,或仅有呕吐而无恶心。呕吐是通过胃的强烈收缩迫使胃或部分小肠的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恶心与呕吐均为复杂的反射动作,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病因】
1.反射性呕吐
咽部受到刺激、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肠道疾病、肝胆胰疾病、腹膜及肠系膜疾病等均可引起;其他如泌尿系结石、宫外孕破裂等以及心肌梗死、内耳迷路病变、青光眼等也可出现恶心、呕吐。
2.中枢性呕吐
颅内感染或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癫痫等;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肝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以及药物与中毒因素等。
3.神经性呕吐
如神经性厌食症等。
【临床表现】
1.晨起呕吐见于早期妊娠、尿毒症、慢性酒精中毒或功能性消化不良;晚上或夜间呕吐见于幽门梗阻。
2.餐后即吐见于幽门管溃疡或神经性呕吐;餐后1 小时以上呕吐称延迟性呕吐,提示胃张力下降或胃排空延迟;餐后较久或数餐后呕吐,呕吐隔夜宿食见于幽门梗阻。
3.伴剧烈头痛的喷射性呕吐见于颅内压增高;精神性呕吐一般无恶心或较轻,吐后又可进食。
4.呕吐物带发酵、腐败气味提示胃潴留;带粪臭味提示低位小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常呈咖啡色样呕吐物。
第五节 腹痛
腹痛(abdominal pain)是临床极其常见的症状,多由腹部脏器疾病所引起。腹痛的性质和程度,受病变情况和刺激程度的影响,也受神经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临床上一般将腹痛按起病缓急、病程长短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
【病因】
1.急性腹痛
①腹腔器官急性炎症,如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等;②腹腔脏器阻塞或脏器扭转,如肠梗阻、肠套叠、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泌尿系统结石、肠扭转、肠绞窄、卵巢扭转等;③腹腔脏器破裂,如肝破裂、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④腹膜炎症;⑤腹腔内血管阻塞,如缺血性肠病、门静脉血栓形成;⑥腹壁疾病,如腹壁挫伤、腹壁皮肤带状疱疹;⑦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痛,如肺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⑧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如腹型过敏性紫癜、尿毒症、铅中毒、血卟啉病等。
2.慢性腹痛
①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如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及胆道感染、慢性胰腺炎、结核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等;②空腔脏器的张力变化,如胃肠痉挛或胃、肠、胆道运动障碍等;③胃、十二指肠溃疡;④腹腔脏器的扭转或梗阻,如慢性胃、肠扭转;⑤脏器包膜的牵张,如肝淤血、肝炎、肝癌等;⑥中毒与代谢障碍,如铅中毒等;⑦肿瘤压迫及浸润;⑧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如胃肠神经症等。
【临床表现】
1.腹痛部位多为病变所在部位,如胃、十二指肠、胰腺疾病,疼痛多在中上腹部;肝、胆疾病疼痛多在右上腹部;急性阑尾炎疼痛在右下腹McBurney 点;小肠疾病疼痛多在脐部或脐周;结肠疾病疼痛多在下腹或左下腹部。膀胱炎、盆腔炎及异位妊娠破裂,疼痛在下腹部。弥漫性或部位不定的疼痛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机械性肠梗阻、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等。
2.腹痛的性质和程度与病变性质密切相关,突发的中上腹剧烈刀割样痛、烧灼样痛,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上腹持续性剧痛或阵发性加剧考虑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胆石症或泌尿系结石常为阵发性绞痛;阵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疼痛是胆道蛔虫症的典型表现。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伴腹壁肌紧张,提示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3.急性胰腺炎发作前常有酗酒、暴饮暴食史;胆囊炎或胆石症发作前常有进油腻食物史;腹部受暴力作用引起的剧痛并有休克者,可能是肝、脾破裂所致。
4.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餐后痛可能由于胆胰疾病、胃部肿瘤或消化不良所致。
第六节 腹泻
腹泻(diarrhea)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腹泻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超过两个月者属慢性腹泻。
【病因】
1.急性腹泻
①肠道疾病,包括由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所引起的肠炎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②各种生物和化学药物所致的急性中毒;③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④其他,如变态反应性肠炎、过敏性紫癜等。
2.慢性腹泻
①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部疾病、肠道感染和非感染性病变,如肠结核、慢性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等;肠道恶性肿瘤;胰腺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肝胆疾病,如肝硬化、胆汁淤积性黄疸、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②全身性疾病,包括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疾病;③药物副作用,如利舍平、甲状腺素、洋地黄类药物等;④神经功能紊乱,如肠易激综合征等。
【临床表现】
1.急性腹泻起病急骤,病程较短,多为感染或食物中毒所致。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见于慢性感染、非特异性炎症、吸收不良、肠道肿瘤或神经功能紊乱等。
2.急性感染性腹泻常有不洁饮食史,每天排便次数可多达10 次以上,如为细菌感染,常有黏液血便或脓血便;慢性腹泻表现为每天排便数次,可为稀便,亦可带黏液、脓血,见于慢性痢疾,炎症性肠病及结肠癌、直肠癌等;粪便中带黏液而无病理成分者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
3.急性腹泻常有腹痛,尤以感染性腹泻较为明显;小肠疾病的腹泻疼痛常在脐周,便后腹痛缓解不明显;而结肠疾病疼痛多在下腹,便后疼痛常可缓解。
第七节 呕血与便血
消化道以屈氏韧带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这些部位的出血称为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包括空肠、回肠、结肠、直肠和肛门,这些部位的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称为呕血(hematemesis),血液经肛门排出称为便血(hematochezia)。
【病因】
1.呕血的病因
(1)消化系统疾病:
①食管疾病,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食管炎、食管癌、食管异物、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等;②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最常见为消化性溃疡,其次为慢性胃炎及由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和应激所引起的急性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胃癌、异常血管破裂等也可引起呕血;③肝、胆道疾病,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可引起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癌、肝脓肿或肝动脉瘤破裂出血、胆道结石、胆道蛔虫、胆囊癌、胆管癌及壶腹癌出血;④胰腺疾病,如急慢性胰腺炎合并脓肿或囊肿、胰腺癌破裂出血。
(2)消化系统邻近器官疾病:
如胸主动脉瘤破裂进入食管,腹主动脉瘤破裂进入十二指肠等。
(3)全身性疾病:
如血液疾病、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尿毒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功能衰竭等。
2.便血的病因
(1)上消化道疾病:
根据上消化道出血的量与速度的不同,可表现为便血或黑便。
(2)小肠疾病:
肠结核、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小肠肿瘤、Crohn 病等。
(3)结肠疾病:
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结肠息肉等。
(4)直肠肛管疾病:
痔、肛裂、直肠癌、直肠息肉等。
(5)全身性疾病:
血液疾病、急性传染病等。
【临床表现】
1.呕血前常有上腹不适和恶心,随后呕吐血性胃内容物。其颜色视出血量的多少及在胃内停留时间的长短以及出血的部位而不同。出血量多、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出血位于食管则血色鲜红或混有凝血块,或为暗红色;出血量较少或在胃内停留时间长,由于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呕吐物可呈咖啡渣样棕褐色。呕血的同时因部分血液经肠道排出体外,可致便血或形成黑便。
2.出血量为血容量的10%~15%时,可出现头晕、畏寒等症状;出血量达血容量的20%以上时,可有冷汗、四肢厥冷、心慌、脉搏增快等急性失血症状;出血量达循环血容量的30%以上,则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神志不清、面色苍白、脉搏频数微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及休克等。
3.便血颜色决定于出血量、出血部位和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出血量多呈鲜红色;停留时间长呈暗红色;血色鲜红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者,提示肛门或肛管疾病。
4.便血伴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出血后疼痛减轻,见于消化性溃疡;伴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伴全身出血倾向见于急性传染病及血液系统疾病。
第八节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dyspnea)是指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并可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
【病因】
病因较多,主要为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所致。
1.肺源性呼吸困难
见于气道梗阻、各种肺疾病、胸壁、胸廓与胸膜疾病、神经-肌肉疾病与药物不良反应、膈疾病等。
2.心源性呼吸困难
见于各种原因所致心力衰竭、心包压塞、肺栓塞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3.中毒性呼吸困难
见于各种中毒,如酸中毒、药物和化学物质中毒等。
4.神经精神性疾病
器质性颅脑疾病和精神或心理疾病等均可引起呼吸困难。
5.血液性呼吸困难
见于重度贫血等。
【临床表现】
1.肺源性呼吸困难
①吸气性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吸气费力,严重者可见“三凹征”;②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呼气费力,常伴有呼气期哮鸣音;③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呼气均费力,呼吸频率快,主要见于广泛肺实质或肺间质病变,如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2.心源性呼吸困难
主要是由于左心和(或)右心衰竭引起。患者表现为混合性呼吸困难,活动时呼吸困难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消失,卧位明显,坐位或立位时减轻;两肺底部或全肺出现湿啰音。
3.中毒性呼吸困难
酸中毒所致者呼吸深长而规则,称酸中毒大呼吸(Kussmaul 呼吸);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某些药物如吗啡类、巴比妥类等中枢抑制药物和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时,可引起呼吸困难。化学毒物如一氧化碳、亚硝酸盐和苯胺类、氰化物中毒等可致机体缺氧而引起呼吸困难。
4.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
神经性呼吸困难呼吸慢而深,常有呼吸节律改变。精神性呼吸往往快而浅,伴有叹息样呼吸。
5.血源性呼吸困难
常表现为呼吸浅,心率快。
第九节 咯血
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排出称为咯血(hemoptysis)。少量咯血可仅表现为痰中带血。咯血需与呕血相鉴别。
【病因】
引起咯血的原因很多,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多见。
1.呼吸系统疾病
常见的有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支气管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以及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等,恶性肿瘤肺转移也可引起咯血。
2.心血管疾病
较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也可引起咯血。
3.其他
如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可引起咯血。
【临床表现】
1.咯血量
通常认为每日咯血量在100ml 以内为小量咯血,100~500ml 为中等量咯血,500ml 以上为大咯血。大咯血主要见于空洞性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慢性肺脓肿。支气管肺癌的咯血主要表现为持续或间断性痰中带血。
2.颜色和性状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所致的咯血,颜色鲜红。铁锈色血痰见于典型的肺炎球菌肺炎。左心衰竭肺水肿时,咯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血痰。
第十节 皮肤黏膜出血
皮肤黏膜出血(mucocutaneous hemorrhage)是因机体止血或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外伤后难以止血。
【病因】
1.血管壁功能异常
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性假性血友病、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维生素缺乏性紫癜等。
2.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3.凝血功能障碍
如血友病、严重肝病、尿毒症等。
【临床表现】
根据出血部位、出血程度或范围,皮肤黏膜出血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各类型出血可单独或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中。
1.瘀点(petechia)
指直径小于2mm 的皮肤黏膜出血。出血点常不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
2.紫癜(purpura)
指直径为3~5mm 的皮下出血。
3.瘀斑(ecchymosis)
为直径大于5mm 的皮下片状出血。
4.皮下血肿(hematoma)
表现为片状出血伴皮肤显著隆起。
5.鼻出血
又称鼻衄。
6.其他
出血还可表现为齿龈出血、月经过多、血尿及黑便,严重者表现为颅内出血。
第十一节 水肿
水肿(edema)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的临床表现。当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时呈全身性水肿;液体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时呈局部水肿;发生于体腔内称积液,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
【病因】
引起水肿的病因很多,心、肝、肾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可引起全身性水肿;机体局部静脉、淋巴回流受阻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则可导致局部性水肿。
【临床表现】
1.全身性水肿
①心源性水肿:主要是右心衰竭的表现,特点是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伴有体循环淤血的其他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大、静脉压升高等;②肾源性水肿:可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特点是疾病早期晨起时有眼睑与颜面水肿,以后发展为全身水肿,临床上常有尿常规改变、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的表现;③肝源性水肿:失代偿期肝硬化主要表现为腹水,也可首先出现踝部水肿,逐渐向上蔓延,但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④营养不良性水肿:特点是水肿常先从足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水肿发生前常有消瘦、体重减轻等表现;⑤其他原因的全身性水肿:如黏液性水肿、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药物性水肿、特发性水肿、妊娠中毒症等。
2.局部性水肿
如局部炎症或过敏,肢体静脉血栓形成、上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
第十二节 尿频、尿急与尿痛
尿频(frequent micturition)是指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尿急(urgent micturition)是指患者一有尿意即需立即排尿,难以控制。尿痛(odynuria)是指患者排尿时感觉耻骨上区,会阴部和尿道内疼痛或烧灼感。尿频、尿急和尿痛同时出现称为膀胱刺激征。
【病因】
临床上尿频可以是生理性的,而尿急、尿痛通常均为病理性的。尿频、尿急和尿痛同时出现,是泌尿系感染的典型症状。
【临床表现】
1.尿频
①生理性尿频,特点是每次尿量不少,不伴随其他症状。见于饮水过多、精神紧张或气候寒冷时;②病理性尿频,包括多尿性尿频、炎症性尿频、神经性尿频、膀胱容量减少性尿频以及尿道口周围病变刺激尿道口引起尿频。
2.尿急
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肿瘤等疾病均可以出现尿急症状。
3.尿痛
引起尿急的病因几乎都可以引起尿痛。尿痛性质可为灼痛或刺痛。尿道炎多在排尿开始时出现疼痛;后尿道炎、膀胱炎和前列腺炎常出现排尿末疼痛。
第十三节 头痛
头痛(headache)是指额、顶、颞及枕部的疼痛,大多无特异性,可见于多种疾病。精神紧张、过度疲劳也可有头痛。反复发作或持续的头痛,可能是某些器质性疾病的信号,应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病因】
1.颅脑病变 ①感染,如脑膜炎、脑炎、脑脓肿;②血管病变,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供血不足等;③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颅内转移瘤等;④颅脑外伤,如脑震荡、脑挫伤、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等;⑤其他,如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等。
2.颅外病变 如颅骨肿瘤、颈椎病、三叉神经痛以及眼、耳、鼻和齿疾病所致的头痛。
3.全身性疾病 如流感、伤寒等发热性疾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酒精、一氧化碳、有机磷、药物等中毒,以及贫血、中暑、月经及绝经期头痛等。
4.神经官能症性头痛。
【临床表现】
根据病因不同头痛可有其不同特点。
1.急性起病并有发热者常为感染性疾病所致;急剧的头痛,持续不减,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而无发热者,提示颅内血管性疾病;长期反复发作头痛或搏动性头痛,多为血管性头痛或神经官能症;慢性进行性头痛并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应注意颅内占位性病变;青壮年慢性头痛,但无颅内压增高,常因焦急、情绪紧张引起,多为肌紧张性头痛。
2.偏头痛及丛集性头痛多在一侧;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多在额部或整个头部;全身性或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头痛,多为全头部痛;蛛网膜下腔出血除头痛外常伴有颈痛。
3.头痛的程度一般分轻、中、重,但与病情的轻重无正相关。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及脑膜刺激的疼痛最为剧烈;脑肿瘤的痛多为中度或轻度;高血压性、血管性及发热性疾病的头痛,往往带搏动性;神经痛多呈电击样痛或刺痛;肌肉收缩性头痛多为重压感、紧箍感或呈钳夹样痛。
第十四节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多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受损所引起,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和昏睡,严重的意识障碍为昏迷。
【病因】
1.全身性原因
代谢性脑病以及缺血、缺氧性脑病等都可导致意识障碍,如代谢物质异常、体温过高或过低、中毒、休克、外伤、心脏疾患等。
2.局部原因
中枢系统本身疾患,如炎症、肿瘤、外伤、出血、栓塞等。
【临床表现】
1.嗜睡(somnolence)
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2.意识模糊(confusion)
意识水平轻度下降,意识障碍较嗜睡更深。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3.昏睡(stupor)
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不易唤醒,在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唤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且很快又再入睡。
4.昏迷(coma)
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按意识障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三阶段。①轻度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尚可出现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②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于剧烈刺激可出现防御反射;③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5.谵妄(delirium)
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幻觉、错觉)、躁动不安、言语杂乱。谵妄可发生于急性感染的发热期间,也可见于某些药物中毒(如颠茄类药物中毒、急性酒精中毒)、代谢障碍(如肝性脑病)、循环障碍或中枢神经疾患等。由于病因不同,有些患者可以康复,有些患者可发展为昏迷。
(郑维扬)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发热的常见病因,临床上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哪些情况?
2.试述急性腹痛的常见病因。
3.何谓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有哪些?
4.什么是膀胱刺激征?
参考文献
1.欧阳钦.临床诊断学.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陈文斌,潘祥林.诊断学.第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