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白尾鹞



雌鸟
中文名 白尾鹞
拉丁名 Circus cyaneus
英文名 Hen Harrier
分类地位 隼形目鹰科
体长 45~53cm
体重 310~600g
野外识别特征 中型猛禽,雄鸟头胸暗灰色,上体蓝灰色,翼尖黑色,尾上覆羽白色;下体灰白色,杂有麻褐色细斑。雌鸟上体暗褐色,下体为斑驳的麻黄色。常低空飞行,滑翔时两翼上举呈“V”字形。
IUCN红色名录等级LC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形态特征 雄鸟额灰白色,头顶灰褐色具深色羽干纹,耳区后方至颏有一圈蓬松的褐色羽毛形成皱领;后颈蓝灰色杂褐斑,尾上覆羽白色,其余上体蓝灰色;翼尖和外缘黑褐色;下体亚麻白色微杂有褐色纵纹;虹膜黄色,钩状喙蓝黑色,蜡膜黄绿色,脚黄色。雌鸟通体棕褐色,上体色深,下体较浅;头部似雄鸟具有一圈淡色羽毛组成的皱领,尾上覆羽同为白色。幼鸟似雌鸟,但下体较淡,纵纹明显。
生态习性 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的湿地和开阔地。喜低空飞行,捕猎小型鸟类、鼠类、蛙、蜥蜴等,晨昏活跃。繁殖期在4—7月,繁殖前期常成对在空中求偶飞翔,追逐嬉戏。营巢于芦苇丛或草灌丛中,窝卵数4~5枚。雌鸟孵卵,孵化期约30天。雏鸟晚成,经35~42天后可以飞翔。
分布与居留 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在我国繁殖于新疆和东北等地区,越冬于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