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火烧秦宫
过了几天,项羽领兵进入咸阳城。
咸阳城规模宏达,气势宏伟,不愧为秦朝的首都。
街道四通八达,路面宽广,道路旁边的两排房子一眼望不到尽头,路边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鸟语花香。
街道中间是用青石板铺的弛道,可并排十二匹马同时通过,两边是绿化带,绿化带旁边是人行道,整个街面干净整洁。
有方便居民休息锻炼的广场、花园。道路两旁的商铺一间连着一间,客栈,饭馆,娱乐设施星罗棋布,嫣然一座现代化都市。
历经战乱,咸阳虽然人气不旺,但规模依然在。
项羽大军走在宽敞的大路上,两旁没有秦民欢迎的队伍。
秦民,战斗民族,五百年来,一直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抗击,坚守中国的西北大门,战斗的基因早已融入他们的血液里。
项羽坑杀秦军二十万,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这笔血海深仇,秦民永远不会忘记。看到两边稀稀落落的秦民的眼神就知道,目光中充满愤恨、仇视。
项羽把这一切看在心里,知道自己虽然占领了秦国,却永远失去了秦国民心。
大军来到皇宫前,部队整齐的站在广场上,形成方队。
广场上巍巍地矗立着十二个巨型金人,似乎在宣告大秦昔日的盖世武功和神圣不可侵犯。
项羽带了一部分军队进入皇宫,其余人留在广场。
皇宫里金碧辉煌,极尽奢华,奇珍异宝,琳琅满目,数之不尽。
项羽是见过世面的人,也从来没见过如此多的珍宝,手下将士个个瞪大眼睛,如刘姥姥进入大观园。
军队把皇宫里的人员控制起来,集合在广场,王后、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美女如云。
项羽让手下士兵把子婴带出来,看了看他,问道:“你可曾想到有今天?如果今天你对我投降称臣,我就饶你不死。”
子婴怨恨地看着他,说:“我已经降过一次了,降给了刘邦,人不能降二次。我是秦国的罪人,祖宗辛苦开创的基业败在我手里,我已生无可恋,死后也没脸见先皇。项羽,你听清楚,秦军二十万冤魂,迟早要找你索命!”
看到子婴仇视的目光,项羽大怒:“你死有余辜!”见他还有些有骨气,命令手下留个全尸。
其实,秦国的大好基业不是败在子婴手里,而是败在秦二世胡亥和赵高手里。子婴也算有为之君,上任就诛杀了奸臣赵高。无奈秦国大势已去,子婴有心杀贼,但无力回天。
假如给子婴三年的时间,秦不会亡,但是历史没有假如。
项羽本想把秦宫妃子都赏赐给有功的将军和楚姓宗亲。
项伯劝谏道:“古时,天子有妃九人,今秦宫,聚集了天下的美女,大王可选没有生育的,年轻的,陪侍左右,广续子嗣。”
于是项伯为项王挑选了美女九人,其余则按功劳赏赐给了将军和楚氏宗亲。
面对皇宫不计其数的珍宝,许多将士做梦都没想到过。
在胜利面前,有些将军、士兵不安分了,诸侯军由为更甚,但是军法明文规定:“烧杀抢掠者,斩!”
没过几天出事了,黥布手下几名士兵酒后跑到一秦民家,掠夺财务,被举报,按律当斩。
黥布把这事上报给你项羽,项羽派范增监斩。
刑场上一个士兵不服,大声说道:“我们为项王奋勇杀敌,九死一生。如今我父母生病,急需用钱,出于无奈,酒后壮胆,抢劫了一个商铺老板,这就要问斩,我不服!别国诸侯联军掠夺秦民,强暴民女,为啥项王就不管?这不公平!”
范增把情况向项王作了汇报,项羽觉得情有可原,说:“刀下留人吧,下不为例。”
于是项羽马上召集各国诸侯将领朝会,会上,项羽说:“各位将军,你们管好自己的部队,我们不是强盗、土匪,不能欺压百姓。如再有,严惩不贷。”
一天夜里,诸侯军的一个小小将领,垂涎秦皇宫的金银财宝,带领几十个人翻过围墙,进入皇宫一个偏园,把金星首饰,各种值钱的器物洗劫一空后,打包带走。
走时怕被发现,放了一把火。火趁风势,不一会儿,整个皇宫燃了起来,等到发现,救火为时已晚。混乱中,各诸侯军趁火打劫,强暴宫女,掠夺财务。
诸侯联军就像一群恶魔,涌上街头,打、砸、抢。项羽派军队前去镇压,杀了百来十人,也无济于事,抢夺事件此起彼伏。
人性的丑恶在财富、美色的面前被扭曲放大。
见诸侯军抢得热闹,楚军中也有士兵悄悄参与。
诸侯军不直接归项羽管理,军纪涣散,屡杀也禁止不了,全乱了。
事情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项羽只好睁一只眼,闭一眼,结果事态越演越烈,大火越烧越旺。
秦宫一片火海,居民被诸侯军揉虐、屠杀,战争的残忍性暴露无遗。
见到整个皇宫付之一炬,项羽也感到惋惜,秦宫大火三月不灭。
这场大火,更加燃起了秦民的仇恨,同时也将一个强盛的王朝化为灰烬。
项羽的理想实现了,秦朝灭亡了,可是理想实现后的他,莫名的有种空虚和失落。
不该让诸侯联军进入咸阳的,诸侯联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一群人皮豺狼。
项羽心里萌发了东归之意。
有人劝说项羽道:“关中,三面环山,独东面可以钳制诸侯,进可攻,退可守,关内平原千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这是王业的基础,可以称霸。”
项羽见富丽堂皇的秦宫已被大火烧毁,秦民又恨自己,于是率领大军东归。东归前,他开玩笑地说:“富贵不回乡里,就像穿着漂亮的衣服在漆黑的夜里行走,谁看的见呢?”
有儒生听见了这话,嘲笑道:“有人说,楚国的人是带着帽子的猴子,装人样,果然不假。”
这话传到了项王的耳朵里,项王大怒,下令把说这话的儒生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