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一、平均利润率和分割比例

马克思认为,既然利息来源于利润,因此利息的多少就取决于利润的大小,这里所说的利润不是个别企业或个别行业的利润,而是整个社会的利润,即社会平均利润。利率的高低也就取决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高低。社会平均利润率构成了利率的最高界限。此外,利率还取决于银行家和企业主讨价还价的能力——利润的分割比例,在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借贷资本分割利润的比例较小,那么利率相应就会较低。

二、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

马克思认为,社会平均利润率和零只是利率的理论界限,而在一段时期内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是较为稳定的,因此利率就主要取决于分割比例,分割比例的决定主要依靠借贷双方竞争确定。双方竞争的结果就形成了利率,当资金供给大于需求时,形成资金的买方市场,分割比例偏向于贷方,市场利率就会下降;反之,当资金需求大于供给,市场利率就会上升。

三、货币政策

由于利率变动对经济有很大影响,因此许多国家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经济,利率也越来越成为国家较为重要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在相当程度和范围为国家所控制。当货币当局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收紧银根,就会提高利率,我国在2004年10月将基准利率提高了0.27个百分点,目的是要遏止经济的过热。反之,当经济低迷时,货币当局为刺激经济复苏,就会相应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如前几年我国经历的8次降息过程。

不仅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同样也会影响利息的变化。财政政策对利率的影响主要通过增减开支和税收变动来实现。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直接提高了投资水平,扩大了资金的需求,引起利率水平的上升。在一定收入水平下,政府征税使得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投资和储蓄下降,导致国民收入下降;同时减少货币需求,货币供应量不变时利率下降。

四、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利率的影响通过物价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货币本身的增值或贬值。物价对利率的确定也有影响,这是因为资本的供求双方在决定接受某一水平的名义利率时,都会加进对未来物价变动的估计值,以防止自己因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动而发生实际的损失。如果物价不断上升,则货币就会贬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保持原有利率不变,贷款者的实际收益就会减少。因此,为保护资金供给者的利益,在确定利率水平时还必须考虑物价的因素。通常的情况是,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利率也就越高。

五、国际资本流动

在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的情况下,国际资本流动也成为影响一国利率水平的重要因素。国际资本流动又会受国际利率差异的影响。例如,当国内利率水平高于国际利率水平时,外国资本为了获得利差收益,就会向国内流动,这样就改变了货币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反之,当国内利率水平低于国外利率时,不仅外国资本要“抽逃”,连国内资本也会流出,同样也会改变资金的供求状况。因此,这必然会引起国内利率的变动。政府在确定利率水平时,需要考虑到国际的利率水平。

六、经济周期

在危机阶段,由于物价下降、工厂倒闭、商品积压、资本需求减少,因此利率开始下降;在萧条时期,由于生产缩减,对资本的进一步需求减少,因此利率下降到最低程度;在复苏阶段,由于投资逐步增加,生产及交易规模渐渐扩大,因此利率开始回升;在繁荣阶段,由于生产大规模扩张,对资本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这就必然导致利率上升到最高水平。

除了以上六个因素外,利率水平还受到诸如历史水平、银行成本、利率的管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这些因素,在这里不再加以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