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风险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理论篇 青少年网络成瘾风险因素的文献回顾

根据生态学理论,网络成瘾是由个体、家庭、学校、同伴等生态子系统中诸多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虽然目前有部分文献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进行回顾,但以往文献综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不少文献回顾只涉及数量有限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风险因素;②即便按照这些综述论文所列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来看,也遗漏了该领域的大量文献;③所回顾的文献大多是数年前发表的,未纳入最近几年的新文献。因此,我们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风险因素的认识仍不够全面和系统。本书认为,扎实地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文献回顾很有必要,有助于揭示现有实证研究的全貌,澄清哪些风险因素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稳健的关系,哪些风险因素并不如读者所预期的那样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密切关系,这些基础信息对于政策制定、科学研究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干预至关重要。

为了尽可能全面和系统地检索到现有文献,确立合适的检索策略就至关重要。本书借助PsycInfo, EBSCO, Science Direct, Springer, Wiley, Sage, Taylor &Francis等英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具体而言,在检索英文数据库时,要求高级检索的标题/摘要/关键词字段中含有“Internet addiction”“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roblematic Internet use”“compulsive Internet use”“Internet dependence”“Internet dependency”“Internet use disorder”“Internet abuse”“excessive Internet use”“heavy Internet use”等任意词语,且在标题/摘要/关键词字段中含有“adolescen*”“teen*”“youth*”“juvenil*”“young person*”“young people*”“middle school*”“high school*”“secondary school*”“junior school*”“senior school*”等任意词语。在检索中文数据库时,要求高级检索的标题/摘要/关键词字段含有“网络成瘾”“网瘾”“互联网成瘾”“病理性网络使用”“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病理网络使用”“病理互联网使用”“病理性使用网络”“病理性使用互联网”“问题性网络使用”“问题性互联网使用”“问题网络使用”“问题互联网使用”“过度使用网络”“过度使用互联网”“网络过度使用”“互联网过度使用”“网络依赖”“互联网依赖”“网络使用不当”“互联网使用不当”“网络沉迷”“互联网沉迷”“沉迷网络”“沉迷互联网”“网络迷恋”“互联网迷恋”“迷恋网络”“迷恋互联网”“网络沉溺”“互联网沉溺”“网络有害使用”“互联网有害使用”等任意词语,且在标题/摘要/关键词字段中含有“青少年”“中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等任意词语。对采用上述方式检索的文献去重后,再根据以下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

(1)同行评审的期刊论文。本次文献回顾只纳入经同行评审过的学术期刊论文,排除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报纸文章、书稿章节等。

(2)一般性网络成瘾。一般性网络成瘾与特殊性网络成瘾分属于不同概念实体,两者可以独立发生,且二者在心理社会功能损伤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次文献回顾只纳入一般性网络成瘾,排除只探讨网络成瘾特定亚型(如网络游戏成瘾、手机使用成瘾)的论文。个别研究虽然研究的抽象概念是网络游戏成瘾,但实际测量工具却是“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本质上仍然属于一般性网络成瘾,因此仍应将其纳入。另外,排除泛泛的网络使用(如单纯关注是否上网或网络使用时长)而非网络成瘾的研究。

(3)以青少年(中学生)为样本。不同年龄段的个体网络成瘾原因有所不同。本次文献回顾只关注中学生(年龄多介于11—19岁)的网络成瘾,排除单纯以小学生或大学生为对象的研究,因为小学生通常被认为是童年期的个体,高职生、本科生、研究生等通常被认为是成年人。如果某篇论文有将中学生与小学生或大学生分开进行分析(即能单独分离出中学生的研究结果),这类文献仍应纳入。若为跨越多个年龄段的追踪研究,则网络成瘾变量必须在初中或高中阶段进行测量。若通过追踪研究探讨影响因素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网络成瘾在中学阶段测量则应纳入,在大学或以后阶段测量则不纳入。

(4)发表语言为中文或英文。本次文献回顾仅纳入发表语言为中文或英文的论文,排除其他语言写作的论文。

(5)文献类型为实证研究。本次文献回顾仅纳入实证研究,排除理论文章、综述论文、书评论文,排除数据分析方法有误、未提供关键数据的论文。

(6)没有重复报告数据。对于可以确切判定为基于相同数据进行分析的论文,只编码一次。

(7)探讨了特定个体、家庭、学校、同伴因素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本次文献回顾仅纳入至少包含一种上述因素与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关系的研究。需要说明的是,部分重要且证据充分的风险因素(如压力性生活事件)和保护因素(如社会支持)因为不能被简单归入上述特定领域而未被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