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估蓝皮书(201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当前,我们正处于科技和产业大创新、大融合、大发展时代,大数据上升为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加速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变革,不断催生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把推进经济数字化、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新引擎,纷纷出台国家战略,在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安全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快布局,G20峰会、APEC会议等国际会议深入探讨数字经济、数据治理、数字安全等议题,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在持续拓展。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抓住大数据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对我国由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培育经济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2016年12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实施《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强调“推动数据开放与共享、加强技术产品研发、深化应用创新”。2017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改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逐步实施,大数据正成为我国实现创新驱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大数据技术和产业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为贯彻落实《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网信办牵头建立了46个部门共同参与的“促进大数据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制定了《促进大数据发展三年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在三部委共同推动下,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一是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国内骨干企业已具备自主开发建设和运维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的能力,一批大数据和智慧城市方面的独角兽企业快速崛起,大数据和智慧城市领域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加。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数据领域的专利公开量约占全球的40%,位居世界第二,全国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二是产业集聚效应增强。持续推动贵州、京津冀、珠三角等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上海静安区、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等5个地区建设大数据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各集聚区的示范引领效应逐渐凸显,全国大数据产业区域布局持续优化。三是融合应用不断深化。全国各地积极组织大数据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征集、智慧城市优秀系统解决方案遴选等工作,并积极组织开展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等活动,大数据与各行业领域融合应用程度不断深入。积极推动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指导发布《工业大数据白皮书》,支持北京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建设,支持举办工业大数据创新大赛。联合央视制作《大数据时代》纪录片,拓展公众视野,普及大数据日常应用场景。四是发展环境持续向好。指导组建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开展数据管理能力、开放共享、大数据系统、工业大数据等43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研制,其中9项标准已发布实施。指导相关单位基于国家标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B/T 36073—2018),简称DCMM,开展近百家企业评估工作。先后在北京、上海、贵州、广州、深圳等地举办大数据国家标准系列宣贯会,推动数据管理相关标准在电力、金融、通信、能源、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实施。

地方层面,各地加强贯彻落实《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规划,截至2019年6月,已有17个地方成立了独立的省级大数据管理机构,也有地方在工信系统下设立大数据处,各自基于本地禀赋与发展需求,明晰职责定位,积极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贵州作为大数据的策源地之一,以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抓手,聚力推动产业发展和企业引进培养。福建以“数字福建”战略为引领,以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为突破口,大力推动大数据行业应用深化。在福建、贵州等地引领下,各地重点聚焦数据资源管理、产业生态建设、数据治理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大数据发展路径。

为了更好地推动大数据发展,准确掌握全国大数据发展现状,研判大数据发展趋势至关重要。2017—2018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下简称研究院)连续两年开展了中国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估,并发布了评估报告,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2019年,在前两年评估的基础上,研究院结合大数据发展的新变化与新趋势,以及社会各界的反馈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完善,形成新的指标体系,包括基础环境、产业发展、行业应用三类共13项指标。其中,一部分指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信息产业年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统计公报等官方统计渠道。在全国评估结果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数据进展情况和发展特点,编写完成《中国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估蓝皮书(2019)》。

本书聚焦于区域、企业层面,对2019年全国大数据发展水平、层次和特点进行了评估分析,同时点评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展大数据的亮点和不足,并对全国及各省市区如何加快推进大数据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全书共分为三十四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国内外大数据发展基本概况。分别从大数据政策环境、产业规模、核心技术、应用创新、数据开放共享、数据治理等方面对国内外大数据发展进行总结。

第二章在介绍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全国大数据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主要由基础环境、产业发展、行业应用三类指标构成(包括13个指标)。通过分区域数据和分项指标数据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出我国大数据发展特点。

第三章对全国大数据企业进行评估。通过基础画像、研发创新、市场拓展等视角,评估出三种类型大数据企业。

第四章至第三十四章分别对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大数据发展情况进行剖析。首先对基础环境、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三类指标进行分项比较和定量评价,然后对2019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大数据发展优势与亮点、问题与不足进行评析,总结其基本特征,并对各省推进大数据提出相关建议。

数据是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最活跃的关键生产要素,大数据相关技术、产品、企业和产业链与ICT产业一脉相承、密不可分,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我们应当主动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融合应用为牵引,统筹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工业数据管理能力,加速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更好地服务和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估,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从区域、行业、企业等层面建立科学、全面的统计、监测、评估体系,促进各地科学务实推进大数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