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版前言
非织造技术是纺织工业的一门新兴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与这一技术密切相关的非织造布后整理技术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相关技术人员匮乏,科研力量薄弱,使得我国非织造企业长期处于低水平加工、低利润竞争状态。因此,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相关科研人员和理论指导,而目前国内外尚无非织造布后整理技术书籍和教材。本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出版的。本教材的第一稿是由原天津纺织工学院肖月华等人1992年编写的《非织造染整》讲义。1997年钱晓明、焦晓宁在该稿基础上根据非织造专业方向发展新特点进行修改,内容由原7万字扩充到15万字,授课时数由20学时增加为40学时,形成了本书的第二稿。随着非织造布行业的发展和我校《非织造布后整理》课程教改的深入,这一课程逐步增为60学时,原来的第二稿内容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从2002年开始,主讲教师焦晓宁、刘建勇参考近年来出版的相关专著、学术论文等文献,并结合我校的科研活动,对原稿进行了大幅度的章节调整,补充了较新的非织造布后整理技术,这一工作已被列为天津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经过几年实践,最终形成目前的第三稿。《非织造布后整理》作为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涵盖非织造布的常规整理和功能整理,涉及改善品质的物理性整理,亲水、拒水、抗静电、抗菌、阻燃、芳香、抗紫外线等功能性整理及现代技术在后整理中的应用。书中对非织造布后整理的目的意义、整理的原理、整理剂的结构和性能、整理工艺及整理后效果评价进行了详尽论述,同时注重跟踪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吸纳最新科研成果。形成了非织造相关技术一整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书由天津工业大学焦晓宁、刘建勇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天津工业大学钱晓明、刘亚、庄旭品、单明景、裘康、王旭。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章由焦晓宁、裘康编写。第三章第二节、第五章、第八章、第十二章第一、二、三节由焦晓宁编写。第三章第一节、第四章由焦晓宁、钱晓明编写。第十二章第四、五节由焦晓宁、王旭编写。第二章、第三章第三节、第六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由刘建勇编写。第十三章由刘亚、第十一章由庄旭品、第十四章由单明景编写。
全书由焦晓宁、刘建勇负责整体构思和统稿。彭富兵、赵思为本书的资料整理、绘图做了大量工作,赵思、王旭、梁惠珍、秘志刚、覃俊东等为本书的录入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天津工业大学姚金波教授对本书进行了全面的审阅,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加之非织造布后整理技术日新月异,书中不足及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