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节 中国残联及其地方组织的改革与发展
一、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机构改革的要求
1.党的十九大精神指明了残疾人事业发展方向。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和“四个伟大”的奋斗目标,开启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十九大报告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也是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本遵循。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残疾人事业的要求为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明确了目标。报告对残疾人事业做出了明确的安排部署,要求“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办好特殊教育”,“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深刻体现了党中央对残疾人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和格外关爱,也指出了必须重点做好的工作。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要求,对各级残联组织的改革创新提出来更高要求。十九大报告谈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时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些要求对完善残疾人事业工作机制,加强残疾人工作专业化、信息化,提高基层社区服务能力,发展社会助残组织提出了新挑战。十九大报告在谈到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时指出: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残联是党联系残疾人的桥梁纽带,面临着在新形势下增强群众工作本领的新挑战。
2.中央关于加强群团组织改革的要求明确了残联组织改革发展原则。中央关于群团改革的关键是“增三性、去四化”,就是要加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要求“群团组织服务群众要盯牢群众所急、党政所需、群团所能的领域,重点帮助群众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做好对困难职工、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归难侨、残疾人等群体的帮扶”,“支持群团组织切实履行代表维护职能,推动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健全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合法权益保护机制”。
3.中央关于群团组织机构改革的原则精神。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指出:群团组织改革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群团改革的决策部署,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群团工作的制度,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强化问题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改革,着力解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问题,把群团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要聚焦突出问题,改革机关设置、优化管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将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更好适应基层和群众需要。促进党政机构同群团组织功能有机衔接,支持和鼓励群团组织承接适合由群团组织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增强群团组织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群众功能,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残联组织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央关于群团改革的要求为残联组织深化改革增强活力指明了方向,中国残联及其地方组织的改革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关于改革的要求。
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对残联组织寄予深深嘱托。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指出:“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中国有几千万残疾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残联要发扬优良传统,切实履行职责,为残疾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团结带领残疾人继续开创工作新局面”;指出群团组织要更多把注意力放在困难群众身上,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是各级残联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供服务能力的强大动力。
三、中国残联及其地方组织改革的基本原则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改革方案》提出了包括6个方面21个大项的改革措施,重点要把握好几个原则:
(一)把增强“三性”、去除“四化”作为残联改革主线
政治性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残疾人听党话、跟党走;先进性就是思想理念先进,用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宣传人、感召人、打动人,就是工作目标先进,符合残疾人的迫切需求,就是工作方法先进,能紧密联系群众、动员群众、带领群众,就是工作文化先进,有先进的文化价值理念,消除落后、歧视和偏见思想;群众性就是密切同残疾人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二)必须把握的几个原则要求
一是必须坚持广泛联系、服务群众的群团组织基本原则;二是坚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三是把群众所急、党政所需、群团所能作为工作努力方向;四是坚持雪中送炭的工作重点,要更多把注意力放在困难群众身上,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四、中国残联及其地方组织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
1.增强残联组织的政治代表性,建设并发挥专兼挂相结合干部队伍的作用。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属性。增强政治性,在新形势下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建立专兼挂相结合的干部队伍,因此,必须建立完善专兼挂结合的工作机制,使各方力量都落到实处。
2.加强联系的广泛性,增强收集反映信息和决策咨询的真实性、科学性。群团组织代表本类人群的根本利益,必须广泛联系他们,建立信息收集的机制,做到信息收集及时、准确、真实,积极提出决策咨询意见,推动相关政策制定和完善。
3.开展试点示范服务探索,着力提升基层残疾人服务能力。残联是群团组织,不是残疾人的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揽,替代政府职能部门。随着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从偏重服务经济发展到回归提供公共服务本职,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也成为题中之义。残联作为残疾人的代表和服务组织,更多要摸清残疾人的问题,了解残疾人的需求,超前谋划,围绕残疾人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开展实践探索,为政府决策提供可行的方案。由于残疾人主要生活在基层,提升基层残疾人服务能力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根本措施。
4.创新残联社会化工作方式,发挥好政府、市场、社会的作用。残疾人数量众多、需求多样、服务个性差异大的特点决定了残疾人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作。政府必须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加大力度。要推动市场在一些竞争性产业和急需的关键产品方面加大投入,在一些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要积极培育和规范社会助残组织发展,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充分发挥志愿者的服务作用。
5.改革残联工作评价方法,建立反馈机制的准确性、及时性。要改革工作评价方法,把自我检查、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和第三方评估结合起来,多听听各方的声音。要建立信息反馈的机制,对于反映出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
2.江泽民:《发扬民族精神和良好社会风尚,积极推进残疾人事业》,《自强之歌》序言,华夏出版社。
3.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12月18日。
4.《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新华网,2018年3月。
5.邓朴方:《人道主义呼唤》(四卷本),华夏出版社。
6.《中国残疾人事业重要文件选编(1978—2018)》,华夏出版社。
7.中国残联党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求是》2017年18期。
8.张海迪:《康复是残疾人小康最迫切需求——张海迪委员在“两会”福利保障界小组会议上的发言》,中国残联网,2016年3月9日。
9.郑功成、杨立雄:《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17)》,人民出版社。
10.张海迪:《谈谈“代表、服务、管理”》,中国残联网,2014年2月26日。
11.孙先德:《在全国残疾人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残联,2015年4月。
12.吕世明:《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发展活力,形成合力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中国残联网,2017年9月。
13.程凯:《民生与社会建设的生动实践——十八大以来中国残疾人事业的新成就》,中央党校“学员讲堂”,2017年10月19日。
14.张宝林主编:《中国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华夏出版社。
15.中国智协:《我们这样走过——中国智协发展之路》,华夏出版社。
[1] 本文部分章节曾在《中国残疾人》杂志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