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序 山重水复总有路,轻舟已过万重山[1]
——写在《残疾人保障法》颁布20周年之际
1989年,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美丽的珞珈山,来到付家坡一路的一个小院——省残联的临时办公地点。周边的道路还是一片泥泞,时任副理事长欧屏同志指着路边的一块菜地说,省残联将在这里建造办公大楼和职工宿舍,我心里自然埋下了一片希望。
从这以后,也就与“残疾”这个词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段时间,到有些部门办事,总会遇到一些怪怪的眼光,对你上下打量一番,意思是你哪儿残疾了,你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怎么到哪儿去了。每逢此时,心中有一种不知道啥滋味的感觉。
1989年下半年,我去大花岭省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锻炼,担任班主任。4个月的培训班结束时,那些连生活费都很困难的残疾学生凑钱送我一个半自动热水瓶,让我心中暖乎乎的。残疾人是懂得报恩的,他们都有感恩的心,哪怕你只为他做了一点点。自此,我对残疾人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1991年,《残疾人保障法》正式颁布实施,印象最深的评论是“残疾人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省里的实施办法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发展部的几位同志组成起草工作小组,多少个日日夜夜反复研究、广泛会商。记得最深刻的是把“按1.5%的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写进实施办法,这在当时几乎是非常艰难的。1994年,湖北省实施办法终于通过了省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残疾人事业朝着法制化的轨道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995年,朴方主席率领全国“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英雄报告团来我省做巡回报告。英模的生动事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省委书记贾志杰同志也对报告团给予了高度评价。在那期间,省委明确了县、市、区残联为正局级单位。那时的文件起草和会签工作的一些场景还历历在目,残联组织建设又推进了一大步。
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黄将军带队来我省进行《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我有幸参加其事。在宜昌,召开残疾人座谈会,考察残疾人福利企业,慰问残疾人家庭,听取政府工作汇报。大家深深感到,《残疾人保障法》作为我国第一部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它既是一部残疾人权益保护法,又是一部事业促进法,残保法的作用日益凸显。
高潮之后,总有缓流。90年代后期,伴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步伐,围绕残联机构建设问题产生了这样那样的讨论。但是,残联作为亦官亦民的组织,符合“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方向,其特殊作用不可替代。
2002年,朴方主席又一次视察湖北残疾人工作,我负责记录整理朴方主席的讲话。朴方主席不辞辛劳,深入基层、社区。看到秭归县残联门口的一个小小的缘石坡道,他十分兴奋,称赞道:“在这么一个山区县,他们能想到做这么一个无障碍坡道,有那么一种意思,说明他们十分用心。”当听到县残联理事长说从乡镇党委书记调任残联理事长后,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越干越有劲时,朴方主席十分高兴。一路走来一路行,耳濡目染,朴方主席的教诲和精神令人难忘,倍受鼓舞。这一时期,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对残疾人工作做了许多批示,残疾人事业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动员人员之多、技术难度之大、组织之复杂,前所未有。“真实的了解、真挚的关爱”,社会影响广泛空前。调查队走遍全省31个样本县的山山水水,走进千家万户,残情更清,责任更重。
2007年12月,首个国际残疾人口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我登上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大讲堂的讲台,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大开眼界,收获颇多。自此以后,我国残疾人事业理论研究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
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的形式明确了残疾人事业的地位、作用、任务;同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事业又翻开了新的一页。随即,省委、省政府决定出台贯彻中央文件的意见。实施意见数易其稿、反复修改。在这个过程中,令我记忆深刻的有两件事。一是省委常委李春明部长在一次协调会的感人肺腑的话语,他说:“大家对残疾人事业要多支持一点,残联的同志每天都要和残疾人打交道,特别是长期接触听力不好的人,回家后和家人说话的声音都大些,这是我们做其他工作感受不到的。”至今想起来,心里还是热乎乎的。二是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同志在文件会签的过程中,反复协调,不厌其烦,体现了人道主义情怀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令人十分感动。
2009年5月13日,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意见在中央文件的基础上,有38处突破性或可操作性的意见,成为新时期湖北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做了重要讲话。
2009年8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大会,省长李鸿忠和中国残联理事长王新宪签订共同推进湖北省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试验区协议书。
2010年,“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列入省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的内容。
2011年10月,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20年过去,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参与者、见证者,作为《残疾人保障法》和人道主义的一个践行者,回首往事,几多艰辛、几多艰难、几多拼搏、几多感慨。残疾人事业犹如一叶轻舟,于山重水复之间,一往无前。
[1] 本文为纪念《残疾人保障法》实施20周年优秀征文,发表于2012年12月的《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