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
一、研究方法
1.国际贸易理论的综合运用
本书将结合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新国际贸易理论、新新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其他流派的国际贸易理论来研究服务外包的贸易利益问题。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从“外生”到“内生”,从“产业分析”到“产品分析”,从“宏观国家”到“微观企业”的发展路径。服务外包这一分工形态需要多种理论嫁接结合来加以综合分析和刻画。无论是对贸易利益来源的分析还是对作用机理的分析都是经济学理论方法的综合运用。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本书采取经济学中的逻辑实证和经验实证的具体方法,对服务外包贸易利益问题进行系统的剖析。在定性分析部分,构建经济学模型,提出服务外包贸易利益来源和作用机理的基本分析框架,融合新制度经济学方法,分析贸易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在定量分析部分,采用描述性统计和计量统计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经验研究,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和计量软件对我国服务外包的贸易利益进行了经验分析。
二、主要创新
1.研究视角创新
全球价值链理论是一个全新的国际贸易理论框架,本书在此框架下以服务外包作为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载体,系统探讨了服务外包参与国的贸易利益问题,重点分析了我国在全球服务外包分工体系中获得哪些贸易利益,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贸易利益地位如何等问题。此外,本书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契机,提出构建面向“一带一路”服务外包新的分工体系,以突破全球价值链分工陷阱,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一般思路,对我国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2.理论创新
服务外包作为参与国际分工的新的贸易模式,本身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现存的单一理论对服务外包贸易利益的解释不可避免地显现片面性和单薄性。本书将传统贸易理论中对于贸易利得的讨论拓展到服务贸易领域,融合了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以及产业组织理论,从宏观的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制度变迁,微观的交易成本和企业异质性等角度分析了服务外包的贸易利益来源,为今后的实证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论框架,是对全球价值链和服务外包理论体系的补充。
3.研究内容创新
传统贸易理论在讨论贸易利得效应时候往往只是笼统描述为福利水平的上升。而现有文献涉及服务外包效应方面基本都是对单一方面的讨论。本书将贸易利益分解为经济增长、就业扩张、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四个方面,笔者研究了其作用机理,同时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我国上述四个方面的贸易利益进行经验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
4.研究方法创新
发展中国家一般是以接包国的身份参与到国际分工中,但是越来越多新兴市场国家也具备了发包的条件,这也符合我国“走出去”的战略方向。因此,在实证分析中,将接包和发包纳入同一框架中,建立一个统一的接、发包模型,实现承接外包和对外外包有力地结合和统一,全面分析无论是作为承接国还是发包国,服务外包给我国带来的贸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