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AC日志的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与检索行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PREFACE

用户研究一直是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是开展信息服务、创新信息技术、监控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洞察用户信息需求,解读用户信息行为,追踪用户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每一个环节,从发现、查找、分析,到保存、管理、分享与使用,可以为用户与信息交互过程的技术环境优化提供指导和参考,进而提升信息机构的服务能力,并为信息产品、系统与服务的创新指引方向。

高等院校图书馆是典型的学术图书馆,为高等院校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保障功能。联机公共目录检索系统(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OPAC)专门提供馆藏资源的检索服务。作为访问馆藏资源的重要入口,OPAC系统直接影响用户发现和利用馆藏资源的充分性。因此,研究OPAC用户的检索需求和行为特征,可以为图书馆开展相关业务实践提供参考借鉴,包括提升馆藏资源与用户需求的对接、人机交互界面的改良、图书馆用户信息素养培训内容的丰富,从而提升用户对馆藏资源的发现和使用能力,最终达到馆藏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

日志数据是用户与信息系统交互时自然存留的数据,尽管只反映了基于OPAC系统的信息行为,但也是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洞察用户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本书以大学图书馆的OPAC日志数据为例,主要借助日志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对日志数据进行了梳理、编码,并从信息需求的特点,用户的检索策略(提问调整方式与模式),用户遭遇检索失败的原因、应对方式及应对效果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结合实验研究,探讨了数字图书馆用户检索行为的影响因素。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从OPAC系统的完善、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图书馆用户信息素养的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本书分为八章:

第1章绪论。从高校图书馆用户研究的重要性、利用OPAC检索定位资源的普遍性角度,分析了OPAC日志探究用户信息需求、检索行为规律的意义,介绍了本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意义。

第2章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和信息检索行为研究。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用户需求和信息检索行为相关理论和模型、高校图书馆OPAC用户研究进展等方面,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

第3章内容分析法在信息用户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内容分析法的原理,比较了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内容分析法在信息需求及表达、信息标注、信息检索、信息评论等行为研究中的应用,为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4章基于OPAC日志的用户信息需求研究。在回顾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的相关研究基础上,主要针对图书检索需求,结合OPAC日志数据,分析到馆用户检索需求的资源类型、语种特征、检索需求的明确程度,以及检索需求的图书主题等。

第5章基于OPAC日志的用户检索行为研究。分析了图书馆用户相关的检索行为,以及环境因素对检索行为的影响,从公共检索计算机与非公共检索计算机用户的检索行为比较角度,探讨二者在关键检索行为上的一致程度。从提问长度、检索点使用、高级功能使用、一次检索会话内的提问次数、平均提问长度、起始检索点、提问调整方式、检索时长等角度揭示了OPAC检索行为的特点。利用公共检索计算机的日志数据,重点分析概括了OPAC用户的检索提问调整模式特征。

第6章基于OPAC日志的用户检索失败研究。分析了图书馆用户检索失败原因、失败应对和相关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日志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方法,从馆藏、用户、系统功能三个角度探讨了OPAC用户检索失败的原因,总结了用户应对检索失败的方式,以及应对的效果。

第7章基于认知风格的数字图书馆用户检索行为模型研究。分析了认知风格理论与信息检索行为的关系,设计了检索行为的实验室实验,根据图形镶嵌测验将用户的认知风格分为场独立和场依存两类,同时收集了用户检索过程的行为数据,从基本检索特征和一次会话内的检索行为特征两方面,探讨不同认知风格的用户在检索行为上的差异,并构建了基于认知风格的数字图书馆用户检索行为模型。

第8章研究结论与展望。对基于OPAC日志开展的用户信息需求、信息检索行为、检索失败与应对,以及基于认知风格的数字图书馆用户检索行为等研究进行总结,指出本书的研究贡献、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书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基于日志的高校图书馆用户检索行为研究”的研究成果。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郭建峰老师、吴英梅老师的大力协助,得到了宋灵超、王凯飞、王珊珊、程志强、秦婷玉、李京津、韦娱、袁心同学的支持,同时,本书的研究成果陆续在《情报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学研究》等刊物发表,感谢编辑老师和评审专家的评审和指点。

本书适合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相关信息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与信息用户相关的研究者阅读与参考。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尽完善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