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一 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课题将对大量的文献、数据资料,以及典型事例进行收集、分析和评述,为廉政教育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撑,准确把握廉政教育的时代要求。
二是历史研究和现实研究相结合。课题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国内外廉政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基本经验进行分析和梳理,为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廉政教育的科学化进程提供重要借鉴。
三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多学科相结合。课题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作为其指导,运用多学科知识,对党的廉政教育进行综合性研究,提出建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政教育之路。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廉政教育及其基本理论。系统分析腐败及其社会危害,廉政建设及其社会价值;提出廉政教育是廉政建设的第一道防线,廉政教育与廉政建设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廉政教育是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分析并阐释了廉政教育的时代价值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出廉政教育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需要。廉政教育的对象包括社会公众、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其中党员领导干部是廉政教育的重点对象,廉政教育包括文化环境路径、个人德行路径、制度监督路径、法治保障路径的“四位一体”的廉政教育体系,逐步构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制度系统。
第二章,廉政教育的基本模式。廉政教育有以公民道德教育为基础的德行观模式、以行为约束为主要内容的权力观模式、以依法行政为核心的制度观模式、以廉洁诚信的社会环境建设为核心的文化观模式,分析各类廉政教育基本模式的理念、运行机制,以及利弊因素,提出廉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单一的模式无法应对复杂的腐败问题,必须创新综合治理理念,构建相互支撑、互为动力的廉政教育体系。
第三章,国外政党廉政教育基本经验。以美国、北欧、新加坡的廉政教育经验为研究对象,分析阐述了国外政党廉政教育的主要特色,提出可供借鉴的基本经验,即建立崇廉的共同价值观是廉政教育的思想道德基础;营造腐败“零容忍”的廉政文化是廉政教育的社会文化基础;健全预防、惩治和监督机制是廉政教育的制度保障;提高公职人员生活水平为廉政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第四章,我国廉政教育的历程与基本经验。对我国古代廉政教育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至十八大前党的廉政教育实践的分析探索,认为我国廉政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和实践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廉政教育思想与实践体系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的中国特色廉政建设的体系。
第五章,网络视域下党的廉政教育现状、问题与前景。以网络社会的兴起、发展及其影响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提出开放共享的社会文化环境、实时在线的教育方式、互联互通全民参与的网络监督使新时代的廉政教育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网络社会,建构与解构并存,一方面,网络社会的开放性为新时代党的廉政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信息交流空间和更丰富的开展方式;另一方面,网络社会的多元化消解了长期以来刻板僵化的教育理念、组织结构和教育方式。深入调研新时代我国廉政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前景,分析网络社会廉政教育的本质、目标与困境,提出网络社会廉政教育路径的制度化以及可行性的展望。
第六章,新时代党的廉政教育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遵循,这一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党的廉政教育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新时代党的廉政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主张,坚持将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新时代的廉政教育必须应对信息时代变迁的要求,廉政教育呈现新的特点,表现为教育环境从单向封闭到多向开放、教育受众从重点化到重点化与普及化的结合、教育内容从理想信念教育到政德与法治教育并重、教育方式从扁平化的接受式教育到立体式的互动教育;全面推进互联网时代党的廉政教育制度化需构建“四位一体”的廉政教育体系,即建立廉政文化网络宣传普及阵地、构建政德教育网络教学新模式、构建大数据廉政监督机制、完善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体系。
第七章,文化环境路径:建立廉政文化宣传普及阵地,培育社会崇廉意识。研究分析廉政文化及其内涵,认为廉政文化为廉政教育提供信念支撑、伦理规范和价值指引;提出党的廉政教育首要的是文化教育,廉政理念是廉政文化建设的灵魂,廉政道德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廉政法律法规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文化教育的具体路径体现为加强网络廉政文化环境建设;加强网络廉政舆论环境建设,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
第八章,个人德行路径:创建政德教育网络教学新模式,提升党员干部自律意识。廉政教育的最重要价值目标是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这条防线的建设不仅需要强化针对社会大众的网络廉政文化建设,而且需要建立健全针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重点是党员干部的政德教育工作体系,文化教育和德行教育路径共同构筑“不想腐”的廉政教育支柱。面对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政德教育必须充分挖掘互联网的技术优势,贯彻新思想,迎接新挑战,不断丰富政德教育内容,创新网络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机制,将理想信念、德性修养、廉政心理、从政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全方位强化政德教育实效,提升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廉政自律意识。
第九章,制度监督路径:构建大数据廉政监督机制,助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想防止和遏制腐败,解决反腐败斗争中的深层次问题,除了培育社会崇廉意识,提升廉政自律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常补理想信念之“钙”,形成“不想腐”的思想道德防线,还需强化权力运行源头的监督制度化,建立高效、科学、协调的监督机制,扎牢“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为党的廉政监督提供了新渠道、新路径,在推动廉政监督效能,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具有重要评价功能。大数据廉政监督的制度化需加强党的领导,建设大数据党内监督平台;完善监察体制,建设大数据监察平台;加强民主监督,完善网络信息公开机制;增强舆论监督,建立网络监督举报平台。
第十章,法治保障路径:完善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体系,规范公权力运行。网络反腐倡廉文化阵地的建设、网络政德教育的开展、大数据廉政监督平台的创建等举措重构了公共空间的政治影响力,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有利于形成全方位的监督合力,但现代法治国家的本质是让权力和权利同时受到适当制约,特别是防止公权力滥用。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体系,一方面健全党内法规体系,严格依法执政、依规治党,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另一方面完善国家法律,依法治国、依法反腐,实现法治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党的廉政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和法治理论高度融合下的腐败治理机制,形成“不想腐”的自律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敢腐”的惩戒机制,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教育道路。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8日。
[3]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依法治国》,《人民日报》2015年2月3日。
[5]在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的工作规划中,党风廉政教育是“六项工作”之首;2013—2017年的工作规划中,则被确立为科学有效预防腐败的首要环节。
[6]李君如:《廉政文化建设:拒腐防变的重要工程》,《求是》2011年第3期。
[7][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页。
[8]习近平:《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19/c_1118672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