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乾学《憺园文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憺园文集》的版本与流传

1.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初刻本

清光绪九年(1883)嘉兴金吴澜锄月吟馆重刻本《憺园全集》,目录后附有徐楫及金吴澜识语二则。徐楫识语云:“是集刻于康熙甲戌之秋,先大司寇丧中用以呈谢大人先生者。造次集镌,其中编次抬头未尽稳妥,且有讹错、脱落及应删字句用过之。先侍御昆仲亟欲重刻。”[4]金吴澜识语亦云:“是集始刻于康熙甲戌,续刻于乾隆己酉。”[5]金氏序中又云:“集初刻成,乾学即殁,丧中以数十部赠人,或有言其非者,秘不肯出,故流传不广。”[6]据此知《憺园文集》于康熙甲戌,即康熙三十三年(1694)即有刻本,且于乾学殁前即已刻成。

此康熙三十三年(1694)刻本今未见,当已不传,故其具体情况不得而知,或即前文所称三十八卷者欤?然据上引各识语与序文,可以推测此本应当刷印不多,又因畏于人言而“秘不肯出”,仅有少量赠予乾学殁后部分前来吊唁者,故罕有流传,以至亡佚。而其编次也未尽精善。故三年之后徐乾学子树穀即修订重刊。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憺园集》谓:“康熙三十三年初刻,有宋荦三十六年后补序。”[7]康熙三十三年与康熙三十六年(1697)当有两刻,三十三年本或并无宋荦序。

2.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昆山徐氏冠山堂刻本

此为徐乾学子徐树穀整理刊刻,计三十六卷。封面页题“憺园文集”,并记“冠山堂藏板”。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鱼尾下记“憺园文集”、卷次与页数,版心上方记字数,下记刻工名。半页十行,行十九字。卷首有宋荦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序,首卷首行题“憺园文集卷第一”。软体字写刻,精美大方,版式字体与徐乾学所刻《通志堂经解》同。此为现今所能见到的《憺园文集》的最早版本,故后世多以之为《憺园文集》的初刻本,如《清人诗集叙录》卷九《憺园诗文集》条即称:“自著《憺园诗文集》,宋荦序,初刊于康熙三十六年。”[8]此本原本传世不多,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等有藏,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与《续修四库全书》皆影印收入,流传遂广。

3.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徐楫刻本

徐楫为徐乾学五世孙。清光绪九年(1883)嘉兴金吴澜锄月吟馆重刻本《憺园全集》目录后所附徐楫识语云:“是集刻于康熙甲戌之秋,先大司寇丧中用以呈谢大人先生者。……迄今将百年矣,事历三朝,中多讳字,读之者有失敬避之意。谨将原本逐细校雠,所有讳字、讹字、脱字悉行改补,并列目以便查阅。”[9]该识语时间署乾隆己酉夏六月,乾隆己酉即乾隆五十四年(1789)。又,金吴澜识语亦云:“是集始刻于康熙甲戌,续刻于乾隆己酉。”[10]

据二则识语,知《憺园文集》曾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由徐楫重刻。该本对原本进行了细致校勘,改补讳字讹脱,并增补了目录。此本今未见传世,亦当散佚不传。

4.清光绪九年(1883)嘉兴金吴澜锄月吟馆刻本

清光绪九年(1883)昆山县令金吴澜访得徐乾学《憺园集》,勘校梓行。卷首有金氏光绪九年六月《重刊憺园集序》,对刊刻之来龙去脉有详细交代:“光绪二年,澜蒞昆山县任,既求得归震川、顾亭林、朱柏庐三先生年谱,合付手民。中丞吴公见而善之,因属访求先生《憺园全集》。兵燹之余,益以难得。久之,始于其族假得钞本,然缺轶不具。嗣又得黄孝廉文炳、李大令祖荣所藏本,互相校勘,删复补阙,于是《憺园集》三十六卷复为完书。”[11]

此本书名页篆书题“徐大司寇憺园全集”,次页隶书题“光绪癸未冬月锄月吟馆珍藏”。次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宋荦序,次光绪九年(1883)俞樾《重刻憺园集序》,次光绪九年金吴澜《重刊憺园集序》,次目录,次徐楫、金吴澜识语。首卷首行题“憺园全集卷一 嘉兴金吴澜胪青甫重刊”。左右双边,黑口,双鱼尾,鱼尾间记“憺园集”、卷次与页数。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页眉偶有小字批注,多记勾去××多少字等删订情况,金吴澜识语云:“其眉端批注悉照原本录刊,但不知出自何人手笔,姑存之。”[12]

此本内容上与冠山堂本无甚差别,但刻工远逊后者。流传稍广,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等馆均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