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乾学《憺园文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诗·词馆集》部分[卷五至六,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七年(1678)]

103.蔡启僔

康熙九年(1670),《及第纪恩,示同年蔡石公、孙屺瞻》,《康熙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上召对弘德殿。学士臣哈占引、臣启僔、臣在丰、臣乾学、臣牛钮、臣博济、臣德格勒、臣沈独立以次奏事毕,命臣启僔、臣在丰、臣乾学进殿内,分立御座旁。上曰:今日无事,汝三人可各赋一诗,满庶吉士讲书可也。中涓传旨:赐坐。诗成,并蒙睿奖,赐茶而出》,卷五;《孙屺瞻招同吴长庚、严就思、蔡石公、徐方虎饮李将军园亭》,《蔡石公招集天宁寺兼游白云观》,卷五;康熙十一年(1672),《赴京兆宴入荆闱,口占示蔡石公同年》,卷五。

蔡启僔(1619—1683),字石公,号昆旸,德清人。康熙九年(1670)状元,历任右春坊右赞善、翰林院检讨。

康熙九年(1670),徐乾学一甲第三名及第,蔡启僔为本科状元,孙在丰为榜眼。

104.孙在丰

康熙九年(1670),《及第纪恩,示同年蔡石公、孙屺瞻》、《康熙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上召对弘德殿。学士臣哈占引、臣启僔、臣在丰、臣乾学、臣牛钮、臣博济、臣德格勒、臣沈独立以次奏事毕,命臣启僔、臣在丰、臣乾学进殿内,分立御座旁。上曰:今日无事,汝三人可各赋一诗,满庶吉士讲书可也。中涓传旨:赐坐。诗成,并蒙睿奖,赐茶而出》,卷五;《孙屺瞻招同吴长庚、严就思、蔡石公、徐方虎饮李将军园亭》,《座主宗伯龚先生招同司农石先生、王襄璞、陈阶六、严就思、孙屺瞻、徐方虎饮黑龙潭限韵》,卷五;《送孙屺瞻假归省觐》,卷六;康熙二十一年(1682),《舟次、蛟门、东川移酒屺瞻书斋邀同严存庵、舍弟果亭小饮用亭字》,卷七;康熙二十三年(1684),《严存庵以病请告,有旨慰留,诗以赠之,次屺瞻韵》,卷七;康熙二十四年(1685),《同年孙屺瞻学士扈跸》,卷八;《题同年孙屺瞻小像》,卷八;《孙封翁寿序》(孙在丰父),卷二十六;康熙二十八年(1689),《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孙公神道碑铭》,卷三十一;《祭孙学士文》,卷三十三。

孙在丰(1644—1689),字屺瞻,德清人。康熙九年(1670)一甲第二名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有《扈从笔记》、《东巡日记》、《尊道堂诗文》等。

105.汪懋麟

康熙九年(1670),《喜汪蛟门至,和沈康臣韵》,《憺园文集》卷五;《宋荔裳、王西樵、阮亭、严修人、米紫来、汪蛟门、乔石林集寓斋分韵》,卷五;《题汪蛟门小像》,卷六;《题汪蛟门舍人百尺梧桐阁图》,卷七;康熙十四年(1675),《汪太公观澜九十寿序》,卷二十四;康熙十八年(1679),《送中书舍人汪君序》,卷二十三;康熙十九(1680),《正月十七日曹颂嘉招同吴志伊、严荪友、朱锡鬯、汪蛟门、舟次、乔石林、潘次耕、家胜力、电发饮作歌》,卷七;康熙二十一年(1682),《舟次、蛟门、东川移酒屺瞻书斋邀同严存庵、舍弟果亭小饮用亭字》,卷七;康熙二十七年(1688),《祭汪蛟门文》,卷三十三,《刑部主事季甪汪君墓志铭》,卷二十九。

汪懋麟(1640—1688),字季甪,号蛟门,江都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授内阁中书,官至刑部主事。徐乾学荐入《明史》馆。有《百尺梧桐阁集》等。

106.王崇简

康熙九年(1670),《上王敬斋宗伯》,《苕文假归次宗伯王先生韵送之》,卷五;《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诰赠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谥文贞王公合葬墓表》,卷三十二。

王崇简(1602—1678),字敬哉,一作敬斋,谥文贞,宛平人,王熙父。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有《青箱堂集》等。

107.阎华亭

康熙九年(1670),《送阎华亭》,卷五。

108.清丰令

康熙九年(1670),《送清丰令》,卷五。

109.金某

康熙九年(1670),《送金君之任云南》,卷五。

110.宗观

康熙九年(1670),《送宗鹤问之吴兴》,卷五。

宗观,字鹤问,兴化人,居江都。以江宁籍中副榜。

111.宋琬

康熙九年(1670),《送宋荔裳观察两川》,《宋荔裳、王西樵、阮亭、严修人、米紫来、汪蛟门、乔石林集寓斋分韵》,卷五。

宋琬(1614—1674),字玉叔,号荔裳,莱阳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四川按察使。工诗,清八大诗家之一,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燕台七子”。有《安雅堂集》十六卷。

112.魏裔介

康熙九年(1670),《座主柏乡相公斋中小坐》,卷五;康熙十年(1671),《座主相国魏公五十寿》,《柏乡公致政》,卷五;《光禄大夫太子太傅礼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加一级柏乡魏公墓志铭》,卷二十七。

魏裔介(1616—1686),字石生,号贞庵、昆林,谥文毅,柏乡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选庶吉士,历任工、吏、兵三科都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左都御史、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有《兼济堂集》等。

康熙九年(1670),徐乾学会试及第,魏裔介为主考官之一。

113.龚鼎孳

康熙九年(1670),《上座主合肥先生》,《座主合肥先生寿诗三十韵》,卷五;《座主宗伯龚先生招同司农石先生、王襄璞、陈阶六、严就思、孙屺瞻、徐方虎饮黑龙潭限韵》,卷五;康熙十二年(1673),《值合肥座主家童有感》,卷五。

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号芝麓,谥端毅,合肥人。明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给事中。明亡,先降李自成,后降清。清康熙间历任刑、兵、礼三部尚书。诗文并工,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有《定山堂诗集》等。

114.牛钮

康熙九年(1670),《康熙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上召对弘德殿。学士臣哈占引、臣启僔、臣在丰、臣乾学、臣牛钮、臣博济、臣德格勒、臣沈独立以次奏事毕,命臣启僔、臣在丰、臣乾学进殿内,分立御座旁。上曰:今日无事,汝三人可各赋一诗,满庶吉士讲书可也。中涓传旨:赐坐。诗成,并蒙睿奖,赐茶而出》,卷五;《请告得旨留别诸公》,卷九;《资政大夫经筵讲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牛公墓志铭》,卷二十七。

牛钮(1648—1686),姓赫舍里氏,字枢臣,正蓝旗满洲人。康熙八年(1669)举顺天乡试,康熙九年(1670)赐同进士出身,“满洲之有汉文进士自兹始”[8]。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115.陈宗石

《次陈子万卜居韵》,卷五;《送陈子万还商丘》,卷七;康熙二十九年(1690),《陈子万见访阜城》,卷九。

陈宗石(1644—1720),字子万,号寓园,宜兴人,商丘籍,陈贞慧第四子,陈维崧弟,侯方域婿。由知县历官户部主事。有《疆善堂臆说》、《二峰山人诗集》等。

116.彭之凤

《述病示彭横山给事》,卷五。

彭之凤,字宜生,号横山,别号北海,龙阳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累官光禄寺少卿。

117.张玉裁

《送张礼存编修南还寄询尊人湘晓先生》,卷五。

张玉裁(1639—1674),字礼存,号退密,丹徒人,张九征长子,张玉书兄。康熙五年(1666)举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第二人,授翰林院编修。有《礼存文集》。

118.张九征

《送张礼存编修南还寄询尊人湘晓先生》,卷五;《河南提学佥事封通议大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张公行状》,卷三十三。

张九征(1618—1684),字公选,号湘晓,丹徒人,张玉书父。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119.曾灿

《送曾青藜归上母夫人寿》,卷五。

曾灿(1622—1688),原名传灿,字青藜,号止山,别号六松老人,宁都人。明亡隐居,“易堂九子”之一。有《六松草堂文集》、《止山集》、《西崦草堂集》等。

120.潘高

《寓斋小饮同潘孟升舍弟立斋》,卷五。

潘高(1624—1678?),字孟升,号鹤江,金坛人。诸生,受业于钱谦益。有《南村诗稿》二十四卷。

121.熊赐履

《送座主孝感熊公省觐》,卷五;康熙二十三年(1684),《熊太夫人七十寿序》,卷二十四。

熊赐履(1635—1709),字敬修,一字青岳,号愚斋,谥文端,孝感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官至任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任《平定朔漠方略》、《明史》总裁官。有《经义斋集》十八卷、《闲道录》三卷等。

122.吴光

《孙屺瞻招同吴长庚、严就思、蔡石公、徐方虎饮李将军园亭》,卷五。

吴光,字迪前,号长庚,归安人,吴景旭子。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第三人。著有《南山草堂集》、《使交集》等。

123.严我斯

《孙屺瞻招同吴长庚、严就思、蔡石公、徐方虎饮李将军园亭》,《存庵招集玉皇阁得高字》,《座主宗伯龚先生招同司农石先生、王襄璞、陈阶六、严就思、孙屺瞻、徐方虎饮黑龙潭限韵》,卷五;康熙二十一年(1682),《舟次、蛟门、东川移酒屺瞻书斋邀同严存庵、舍弟果亭小饮用亭字》,卷七;康熙二十三年(1684),《严存庵以病请告,有旨慰留,诗以赠之,次屺瞻韵》,卷七;《祈雨毕奏事西苑叠韵上会清、存庵两先生》,《叠韵奉柬存庵先生》,卷八;康熙二十六年(1687),《送同官严存庵假还》,卷八。

严我斯(1629—?),字就斯,号存庵,归安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左侍郎。有《尺五堂诗删》六卷。

124.徐倬

《孙屺瞻招同吴长庚、严就思、蔡石公、徐方虎饮李将军园亭》,《座主宗伯龚先生招同司农石先生、王襄璞、陈阶六、严就思、孙屺瞻、徐方虎饮黑龙潭限韵》,卷五;《送徐方虎编修》,卷六;康熙十八年(1679),《除夕前一日同方虎、次耕饮》,卷七;康熙二十五年(1686),《八月十一澹人招同西溟、方虎饮花下赋》,卷八。

徐倬(1624—1713),字方虎,号苹村,德清人。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有《读易偶钞》、《古今文统》、《苹村类稿》等。

125.章贞

《桑乾歌送章含可左迁荥阳》,卷五。

章贞,字含可,会稽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授山东寿光县知县。尝官河南荥阳县县丞、湖广枣阳县知县。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宏词,因病未果。著有《东铭解》。

126.许珌

《陇山歌送许天玉之官安定》,卷五。

许珌(1614—1672),字天玉,号星亭(又作星庭)、星斋、铁堂,别号天海山人,侯官人。明崇祯举人,清顺治中任安定知县。有《铁堂诗草》二卷。

127.李召霖

《次韵送李侍御召霖》,卷五。

128.钱芳标

《送钱葆馚舍人南还》,卷五。

钱芳标,原名鼎瑞,字宝汾、葆馚,华亭人。康熙五年(1666)举人,官中书舍人。云间词派后期代表人物之一,有《金门稿》、《湘瑟词》等。

129.周在浚

《送周雪客次韵》,卷五;《雪客别予扬州归为太夫人寿》,卷六;《赠周雪客之任山西藩幕》,卷八。

周在浚(1640—?),字雪客,号梨庄,祥符人,周亮工子。以贡监生考充国子监官学教习。有《南唐书注》十九卷、《天发神谶碑考》二卷等。

130.石某

《座主宗伯龚先生招同司农石先生、王襄璞、陈阶六、严就思、孙屺瞻、徐方虎饮黑龙潭限韵》,卷五。

131.陈台孙

《座主宗伯龚先生招同司农石先生、王襄璞、陈阶六、严就思、孙屺瞻、徐方虎饮黑龙潭限韵》,卷五。

陈台孙,字阶六,号越庵,又号楚州酒人,山阳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授富阳县知县,入清后授户部给事中,官至陕西陇右道参议。有《鷃笑斋诗集》、《辰舫集》、《陇古唱和诗》等。

132.王士禄

《宋荔裳、王西樵、阮亭、严修人、米紫来、汪蛟门、乔石林集寓斋分韵》,卷五;《进士东亭王君墓志铭》,卷二十八。

王士禄(1626—1673),字子底、伯受,号西樵,新城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初授莱阳教谕,后迁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工诗,与弟士祜、士禛并称“三王”。有《读史蒙拾》、《然脂集》、《表余堂诗存》。

133.王士禛

《宋荔裳、王西樵、阮亭、严修人、米紫来、汪蛟门、乔石林集寓斋分韵》,卷五;《渔洋山人续集序》,卷二十一;《进士东亭王君墓志铭》,卷二十八;康熙二十三年(1684),《送王阮亭奉使南海序》,卷二十三。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贻上,号阮亭、渔洋山人,新城人。顺治十四年(1657)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有《带经堂集》、《渔洋诗话》、《池北偶谈》等。

134.严允肇

《宋荔裳、王西樵、阮亭、严修人、米紫来、汪蛟门、乔石林集寓斋分韵》,卷五。

严允肇,字修人,号石樵,归安人。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官寿光知县。著有《石樵诗稿》十二卷、《宜雅堂集》等。

135.米汉雯

《宋荔裳、王西樵、阮亭、严修人、米紫来、汪蛟门、乔石林集寓斋分韵》,卷五。

米汉雯,字紫来,一作子来,号秀岩、秀峰、漫园,宛平人。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宏词,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侍讲。金石篆刻书画,靡不精妙。著有《漫园诗集》一卷、《始存集》一卷。

136.乔莱

《宋荔裳、王西樵、阮亭、严修人、米紫来、汪蛟门、乔石林集寓斋分韵》,《送乔石林中翰》,《再送石林南还》,卷五;《戏题石林小像》,卷六;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十七日曹颂嘉招同吴志伊、严荪友、朱锡鬯、汪蛟门、舟次、乔石林、潘次耕、家胜力、电发饮作歌》,《乔石林编修邀诸公饮醉后题云湖巷》,卷七;《送乔石林使粤西》,卷八。

乔莱(1642—1694),字子静、石林,宝应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授内阁中书。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宏词,授翰林院编修,与修《明史》,充日讲起居注官。有《应制集》、《归田集》等。

137.周弘

《送周缄斋》,卷五。

周弘(1637—1705),字子重,号缄斋,榜名秦弘,无锡人。康熙二年(1663)江南乡试第九名举人,康熙三年(1664)一甲第三名进士,授内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

138.吴之振

《送吴孟举》,卷五。

吴之振(1640—1717),字孟举,号橙斋,别号黄叶村农,石门人。贡生,官内阁中书。合编有《宋诗钞》,选有《八家诗钞》,著有《黄叶村庄诗集》十二卷等。与吕留良、黄宗羲有交。

139.王撰

《送王异公》,《题异公诗卷》,卷五。

王撰(1623—1709),字异公,号随庵,太仓人,王时敏第三子,王揆弟。工诗,善书画。与黄与坚及兄揆、弟抃、摅等称“娄东十子”。著有《三馀集》、《揖山集》等。

140.何元英

《七夕蕤音招饮未赴走笔代柬兼示顾放亭》,卷五。

何元英,字蕤音,秀水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通政史参议。工书。

141.顾放亭

《七夕蕤音招饮未赴走笔代柬兼示顾放亭》,卷五。

142.叶舒崇

康熙十一年(1672),《撤棘后赠叶元礼》,《再送元礼二绝句》,卷五;康熙十七年(1678),《叶元礼制义序》,卷二十二。

叶舒崇,字元礼,号宗山,吴江人。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内阁中书。有《宗山集》。

143.陈元龙

《子房歌赠陈广陵》,卷五。

陈元龙(1652—1736),字广陵,号乾斋,谥文简,海宁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南书房。历官至翰林院掌院学士、广西巡抚、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太子太傅。

144.朱尔迈

《昭君词送朱人远》,卷五。

朱尔迈(1632—1693),字人远,别号日观子,海宁人。著有《平山堂集》。

145.徐敬庵

《伯母昌太夫人寿诗兼示兄敬庵吏部》,卷五。

146.张惟赤

《寄赠张螺浮都谏》,卷五。

张惟赤(? —1676),原名恒,字侗孩,号螺浮,又号小白,海盐人。顺治三年(1646)中副车,援例应任知县,不就。顺治十二年(1655)成进士,授户曹郎,历官礼科、刑科给事中。著有《入告编》三卷《遗编》一卷,《退思轩集》一卷。

147.钱中谐

《赠钱宫声》,卷五。

钱中谐,字宫声,吴县人。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宏词,取为一等十四名,授翰林院编修,纂修《明史》。著有《三吴水利条议》。

148.魏象枢

康熙十二年(1673),《赠魏环溪侍御》,《赠侍御魏环溪先生》,《环溪先生招饮饯别次韵奉谢》,卷五;康熙十八年(1679),《与总宪魏环溪先生书》,卷三十四;康熙二十三年(1684),《送大司寇魏先生致政还蔚州序》,卷二十三;康熙二十八年(1689),《资政大夫刑部尚书谥敏果魏公神道碑》,卷三十一。

魏象枢(1617—1687),字环溪,号庸斋、寒松老人,谥敏果,蔚州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刑部尚书。有《寒松堂集》等。

149.陈祚明

康熙十二年(1673),《赠陈胤倩》,卷五。

陈祚明,字胤倩,号嵇留山人,室名采菽堂,钱塘人。不仕清朝,以布衣终一生。有诗集《嵇留山人集》(本名《敝帚集》)二十一卷,辑有《采菽堂古诗选》三十八卷。

150.杜镇

康熙十二年(1673),《送杜子静编修》,卷五。

杜镇,字子静,南宫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初年任阳信县知县,改任中书舍人,与修《大清律》、《世祖实录》,书成后授翰林院编修。康熙十五年(1676)任侍讲,又晋侍读。卒年六十八岁。有《宝田斋草》。

151.陆恂若

康熙十二年(1673),《送陆恂若随梁大司农之广州》,卷五。

152.孙承泽

康熙十二年(1673),《退谷孙先生招同王敷五、陆翼王小饮,因出李文正吴文定诸公赏菊联诗手卷随命各赋绝句追和昔人骑字韵》,《用西涯诸公韵呈退谷先生》,卷五。

孙承泽(1592—1676),字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退翁、退道人,祖籍益都,世隶上林苑籍。崇祯四年(1631)进士,历官陈留知县、刑部给事中。入清,历任太常寺少卿,兵部、吏部侍郎,加太子太保、都察院右都御史衔。精鉴赏,富收藏。著述有《尚书集解》二十卷、《山书》十八卷、《九州山水考》三卷等二十余种。

153.汤右曾

康熙十二年(1673),《用西涯诸公韵呈退谷先生》,《用西涯诸公韵送顾见山赴洮岷》,卷五。

汤右曾(1656—1722),字西崖,一作西涯,仁和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吏部右侍郎,兼掌院学士。少即工诗,为王士禛入室弟子,后与朱彝尊相继主持浙中诗教。著有《怀清堂集》二十卷。

154.顾大申

康熙十二年(1673),《用西涯诸公韵送顾见山赴洮岷》,卷五。

顾大申,本名镛,字震雄,号见山,又号堪斋,华亭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授工部主事。精于诗文,善画山水。著有《堪斋诗存》八卷、《诗原》、《鹤巢乐府》等。

155.王宽

康熙十二年(1673),《退谷孙先生招同王敷五、陆翼王小饮,因出李文正吴文定诸公赏菊联诗手卷随命各赋绝句追和昔人骑字韵》,卷五。

王宽,字敷五,安邑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156.陆元辅

康熙十二年(1673),《退谷孙先生招同王敷五、陆翼王小饮,因出李文正吴文定诸公赏菊联诗手卷随命各赋绝句追和昔人骑字韵》,卷五;康熙二十八年(1689),《赠陆翼王》,《送翼王口占三绝句》,卷九。

陆元辅(1617—1691),字翼王、一字默庵,号菊隐,嘉定人。与赵俞、张云章等人称“嘉定六君子”。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宏词。有《十三经注疏类抄》、《续经籍考》、《菊隐集》等。

157.沈荃

康熙十二年(1673),《赠别沈绎堂先生再叠前韵》,卷五;康熙二十九年(1690),《请告得旨留别诸公》,卷九。

沈荃(1624—1684),字贞蕤,号绎堂,别号充斋,谥文恪,华亭人。顺治九年(1652)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詹事府詹事,礼部右侍郎。有《一研斋诗集》十六卷。

158.韩菼

康熙十二年(1673),《韩元少、王季友二子送至柳巷口占赋赠五叠前韵》,卷五;同年,《韩元少制艺序》(代),卷二十二;康熙二十九年(1690),《请告得旨留别诸公》,卷九。

韩菼(1637—1704),字元少,号慕庐,卒谥文懿,长洲人。康熙十一年(1672)顺天乡试,徐乾学取之遗卷中,康熙十二年(1673)得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尝主持纂修《孝经衍义》,充《一统志》总裁。有《有怀堂文稿》二十八卷等。

159.王鸿绪

康熙十二年(1673),《韩元少、王季友二子送至柳巷口占赋赠五叠前韵》,卷五;康熙二十九年(1690),《王农山先生寿序》(农山,王鸿绪父王广心字),卷二十四;康熙三十二年(1693),《俨斋招饮贤兄瑁湖宜园,时瑁湖在江上》,《俨斋招饮横云同却非、鹤沙、诚斋、令兄子武即事》,卷九。

王鸿绪(1645—1723),初名度心,后改鸿绪,字季友,号俨斋,别号横云山人,娄县人,王广心子,王顼龄弟。康熙十二年(1673)一甲第二名进士,历官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侍读学士、《明史》总裁官、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等。有《明史稿》、《横云山人集》等。

160.严绳孙

康熙十二年(1673),《严荪友、姜西溟策蹇相送时各赴馆幕六叠前韵》,卷五;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十七日曹颂嘉招同吴志伊、严荪友、朱锡鬯、汪蛟门、舟次、乔石林、潘次耕、家胜力、电发饮作歌》,卷七。

严绳孙(1623—1702),字荪友,一字冬荪,号秋水、禺荡渔人,无锡人。康熙十八年(1679)以布衣举宏博,授检讨。有《秋水集》。

161.姜宸英

康熙十二年(1673),《严荪友、姜西溟策蹇相送时各赴馆幕六叠前韵》,卷五;康熙十七年(1678),《同吴薗次、志伊、石叶、陈其年、姜西铭、李武曾过隐湖访毛黼季,和园次韵》,卷六;康熙二十五年(1686),《八月十一澹人招同西溟、方虎饮花下赋》,卷八;康熙二十七年(1688),《奉邀太常悦岩先生虎坊桥南别墅宴集同姜朱二翰林》,《说岩先生招同竹垞西溟黑窑厂最高处讌集赋谢》,卷八。

姜宸英(1628—1699),字西溟,号湛园、苇间,慈溪人。与朱彝尊、严绳孙并称“江南三布衣”。康熙十八年(1679)入明史馆纂修《明史》,康熙二十九年(1690)从徐乾学至洞庭东山纂修《大清一统志》。康熙三十六年(1697)七十岁始成进士,越两年为顺天乡试副考官,因事下狱死。有《湛园集》。

162.高咏

康熙十二年(1673),《留别高阮怀七叠前韵》,卷五。

高咏(1622—?),字阮怀,宣城人,高维岳孙。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宏词,授翰林院检讨。以诗闻名,与施闰章创“宣城体”,兼工书画。有《遗山堂集》、《若岩堂集》。

163.耿愿鲁

康熙十二年(1673),《赠耿又朴编修》,《济南逢又朴即招予同即山饮》,卷六。

耿愿鲁(1646—1682),字公望,号又朴,馆陶人。康熙五年(1666)乡试第一,康熙九年(1670)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康熙十二年(1673)充会试同考官。有《韦斋集》七卷。

164.朱阜

康熙十二年(1673),《赠朱即山检讨》,《济南逢又朴即招予同即山饮》,卷六。

朱阜,榜姓李,字即山,山阴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少詹事,侍讲学士。

165.叶方恒

康熙十二年(1673),《赠叶学亭姑夫》,卷六。

叶方恒,字嵋初,号学亭,昆山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贵阳府推官,改山东莱芜知县。

166.张四教

康熙十二年(1673),《赠张芹沚参议》,卷六。

张四教(1602—1694),字道一,号芹沚,莱芜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授山西平阳府推官,升兵部主事,迁员外郎。复出任山西按察使司提学佥事,晋陕西榆林兵备道副使。著有《独宦斋稿》、《榆山讲义》、《大榆山房遗诗》等。

167.吴本立

康熙十二年(1673),《广陵值吴意辅南还》,卷六。

吴本立,字菽原,号意辅,武进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授兵部主事,官至浙江台州知府,康熙二十一年(1682)会试同考官。

168.张玉书

《送张素存先生北上》,卷六;康熙二十三年(1684),《河南提督佥事封通议大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张公行状》(张玉书父张九征),卷二十三;康熙二十四年(1685),《赠张素存学士扈跸盛京祭告山陵》,卷八。

张玉书(1642—1711),字素存,号润甫,谥文贞,丹徒人。张九征次子,张玉裁弟。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康熙十八年(1679)任《明史》总裁官,后出任《佩文韵府》、《康熙字典》总裁官,康熙二十九年(1690)拜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有《文贞集》十二卷。

又,康熙二十九年(1690)徐乾学所撰《田间全集序》云:“岁壬子冬,忽来都下,馆余座师龚端毅公家。因与订交,欢甚。明年,余将出京,与叶讱庵、张素存诸公邀之共游西山萧寺。”壬子为康熙十一年(1672)。

169.汪耀麟

康熙十三年(1674),《题汪叔定小像》,卷六。

汪耀麟,字叔定,江都人,汪懋麟兄。邑诸生,有文笔。有《抱来堂集》二十六卷。

170.吴殳

康熙十三年(1674),《海盐同吴修龄、彭骏孙用前韵作》,卷六。

吴殳(1611—1695),又名吴乔,字修龄,昆山人。有《围炉诗话》、《手臂录》等。

171.彭孙遹

康熙十三年(1674),《海盐同吴修龄、彭骏孙用前韵作》,卷六。

彭孙遹(1631—1700),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海盐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宏词第一。历官吏部侍郎、经筵讲官、《明史》总裁等。工词章,与王士禛齐名,号“彭王”,又与王士禛、曹贞吉、纳兰成德、陈维崧等并称“清初七家”。有《松桂堂全集》等传世。

172.顾湄

康熙十三年(1674),《同顾伊人赴云栖,出尊甫织帘先生倡和诗册,次原韵》,《题云栖寺次韵同伊人作》,卷六。康熙十五年(1676),《虎丘山志序》,卷二十一。

顾湄,字伊人,太仓人,顾梦麟子。慎交社、同声社成员,与黄与坚等称“娄东十子”。有《水乡集》。

徐乾学刊刻《通志堂经解》,顾湄是专职校勘者之一。

173.静居上人

康熙十三年(1674),《赠云栖静居上人用前韵》,卷六。

174.舜瞿禅师

康熙十三年(1674),《访舜瞿禅师留宿赋赠》,卷六。

舜瞿禅师(1625—1700),净慈寺方丈。俗姓王,讳方孝,字舜瞿,江都人。初习儒,明亡后剃度为僧。

175.宁尔讲

《寄宁元著侍御》,卷六。

宁尔讲,字元著(一作元箸),永年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散馆改御史。

176.陈廷敬

《送陈说岩詹事祭告北镇》,卷六;《咏史示说岩》,卷八;康熙二十七年(1688),《奉邀太常悦岩先生虎坊桥南别墅宴集同姜朱二翰林》,《说岩先生招同竹垞西溟黑窑厂最高处讌集赋谢》,卷八;康熙二十八年(1689),《同太宰悦岩公出昭德门见蹴鞠者赋之》,《和陈尚书晚春下直之作》,《送同年李厚庵学士和院长说岩先生韵》,《和尚书说岩先生马上口占韵》,卷九;康熙二十九年(1690),《双燕十六韵寄太宰泽州先生》,卷九;康熙三十三年(1694),《题盛子昭辋川图寄陈说岩先生》,卷九;《陈太公寿序》(陈廷敬从父陈昌言),卷二十四;《午园记》,《七柿草庐记》,卷二十五。

陈廷敬(1639—1712),字子端,号悦岩、午亭,泽州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改庶吉士,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

177.潘耒

《送潘次耕应召入都》,卷六;康熙十八年,《除夕前一日同方虎、次耕饮》,卷七;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十七日曹颂嘉招同吴志伊、严荪友、朱锡鬯、汪蛟门、舟次、乔石林、潘次耕、家胜力、电发饮作歌》,卷七。

潘耒(1646—1708),字次耕,号稼堂,晚号止止居士,吴江人,潘柽章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宏词,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有《类音》、《遂初堂集》等。

178.马翀

《送马云翎》,卷六。

马翀(1649—1678),字云翎,号蝶园,无锡人。康熙十一年(1672)举人。

179.季振宜

《季沧苇举子》,卷六。

季振宜(1630—?),字诜兮,号沧苇,泰兴人。顺治三年(1646)举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授兰溪令,历刑户两曹,官至御史。家豪富,多藏书。著有《季沧苇藏书目》、《静思堂诗稿》。

180.顾汧

《送顾伊在》,卷六;《诰封奉直大夫翰林院侍读学士待赠礼部右侍郎顾先生神道碑铭》(顾汧父顾天朗),卷三十一。

顾汧(1646—1712),字伊在,号芝岩,长洲籍,大兴人,顾天朗子。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历官左中允、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河南巡抚、太常少卿、宗人府丞等。有《凤池园集》等。

《诰封奉直大夫翰林院侍读学士待赠礼部右侍郎顾先生神道碑铭》:“吾乡封学士雪嵋顾先生之卒也,与其母太夫人同日。……先生与余少同学,相知为深,其后侍郎贵,与余同朝,又相善也。”

181.方国栋

《赠方少参干霄四十韵》,卷六。

方国栋(? —1677),字干霄,宛平人。顺治三年举(1646)人,授教谕,入为国子监助教,累擢至刑部郎中。顺治十六年(1659),出为广东海北道佥事,迁山西宁武道参议。康熙六年(1667),改江南苏松常道参议。

182.董黄

《送董得仲、诸乾一过访》,卷六。

董黄(1616—?),字律始,号得仲,华亭人,董其昌从子。隐居不仕。有《白谷山人集》九卷。

183.诸嗣郢

《送董得仲、诸乾一过访》,《将之九峰寄诸乾一》,卷六。

诸嗣郢,字乾一,号松槎,一号勿庵,青浦人。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有《九峰山人集》、《溪上吟》。

184.吴任臣

康熙十七年(1678),《同吴薗次、志伊、石叶、陈其年、姜西铭、李武曾过隐湖访毛黼季,和园次韵》,卷六;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十七日曹颂嘉招同吴志伊、严荪友、朱锡鬯、汪蛟门、舟次、乔石林、潘次耕、家胜力、电发饮作歌》,卷七。

吴任臣(1627—1689,一说1639—1701),字志伊,一字尔器,号托园,仁和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宏词,授检讨。为顾炎武所重,其《广师篇》云:“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任臣。”有《周礼大义》、《春秋正朔考辨》、《十国春秋》、《山海经广注》、《字汇补》、《托园诗文集》等。

185.陈维崧

康熙十七年(1678),《同吴薗次、志伊、石叶、陈其年、姜西铭、李武曾过隐湖访毛黼季,和园次韵》,卷六;《陈其年湖海楼诗序》,卷二十一;康熙二十年(1681),《陈检讨墓志铭》,卷二十九。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宏词,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著名词人,与朱彝尊、纳兰成德并称“清初三大家”。有《湖海楼词》、《迦陵集》等。

186.李良年

康熙十七年(1678),《同吴薗次、志伊、石叶、陈其年、姜西铭、李武曾过隐湖访毛黼季,和园次韵》,卷六。

李良年(1635—1694),原名法远,又名兆潢,字武曾,号秋锦,秀水人。与兄绳远、弟符称“三李”。徐乾学开志局于洞庭东山,李与其事。有《秋锦山房集》二十二卷。

187.毛扆

康熙十七年(1678),《同吴薗次、志伊、石叶、陈其年、姜西铭、李武曾过隐湖访毛黼季,和园次韵》,卷六;《新刊经解序》,卷二十一。

毛扆(1640—?),字斧季,常熟人,毛晋子。藏书家,编有《汲古阁秘本书目》。

徐乾学刊刻《通志堂经解》尝借用毛扆藏书为底本。

188.金镇

《百花洲歌赠金长真观察》,《走笔题长真小照》,卷六。

金镇,字又镳,号长真,山阴人,宛平籍。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入清历官江南按察使。有《清美堂诗集》。

189.金在五

《题金在五小像》,卷六。

190.祝石

《赠祝子坚》,卷六。

祝石(1612—?),字子坚,兰溪人。善医术。与陈维崧善。有《希燕说》。

191.钱澄之

《送钱饮光归桐城》,卷六;康熙二十九年(1690),《赠钱饮光》,《请告得旨留别诸公》,卷九;同年,《田间全集序》,卷二十。

钱澄之(1612—1693),原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号田间,别号西顽,桐城人。南明隆武朝黄道周荐为延平府推官,南明永历朝授礼部仪制司主事,考授翰林院庶吉士,知制诰。入清隐逸不出。有《田间易学》、《田间诗学》、《庄屈合诂》、《所知录》、《藏山阁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等。

192.俞森

《赠俞汇嘉别驾》,卷六。

俞森,字汇嘉,号存斋,仁和人。由贡生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编有《荒政丛书》十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