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序
在2014—2018年的这五年中,这里的故事在上一个“未完待续”里继续铺陈。我们每个人都经历着不同的成长,有的学成毕业,有的外出拼搏;有的喜结连理,有的初为人父。这些日子都重要,重要到必须得有一种仪式,去亲吻它、纪念它。所以,五年之后的今天,我开启了新的一卷,希望去记录更多精彩的角色,希望能为你我做一个有仪式感的物件儿,亲吻岁月,纪念音容。
上一卷的故事在2013年12月31日戛然而止,后来它们被封存、被编辑、被出版成册。你也许不知道,自那之后我仍在续写它,既然我们的人生都没有终点,那缘起的故事就该细水长流,藏于笔中。有关那以后五年的故事,你且听我娓娓道来。
2014年6月,我大学毕业了。毕业前的那半年,是最后肆意的半年,一场场欢聚酒宴后,随之而来的告别如期而至。在K栋目送同住四年的修瑞(@Sherry)、龙川(@江龙川)等兄弟们,看他们迎着盛夏骄阳,提着行李,各赴一方。而我则在同一年的九月,在同一座K栋里,开始了自己本校研究生的新生活。旧友已去,新交未熟,好在这个校园里有我不少昔日的伙伴,会H12级的童童(@Susan)还在,13级的@包子还在。当年我大三时带的大一新生们,如今转眼也走到了自己的大三。
九月的开学典礼之后,研究生阶段正式开启,一切顺理成章,有熟悉也有成长。大学的毕业交织新同学的相遇,让我来不及感怀就投入到新的朋友中。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我很高兴能在这两年遇到了研究生室友(@庞小博)以及左神(@宁静致远)等一众志同道合的好友。有益友,更有良师,我本硕的导师都是@魏立江老师一人,自从竞选当了专业班长后,我和中心的张老师(@ Lian)、杨老师(@林下清风)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接触,她们对学生都很热心。而后的一个学期,遇见了商学院分管我们这一块的副院长(@刘芳老师)。在某一个安静的下午,我与她就所经历的会计专硕的学习体验交流了很多,她十分平易近人,愿意听取同学们的心声。
结束了研一上学期的校内课程学习,大家在2014年年末陆续奔赴全国各地开始了校外的单位实习。我参与的是华普天健皖新年报的审计实习,就是在这个项目组里,我遇到了第一位社会里的良师益友吴哥(@老大),还有一位是与我志趣相投的同乡好友老丁(@夜雨声烦),三年后我还特意赶去见证了他的婚礼。三个月的审计结束后,转眼到了2015年春天,那时我匆匆赶回了学校。趁着新学期未开始的空档,我作为查老师(@转型)的助教,每周都去课堂和一群可爱的留学生朋友共同学习,大家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老师看我表现不错,希望我继续试试大二14级贸H、会H学生的宏观经济学助教工作,我欣然应允了。研二的新学期虽然班务繁重,但好在课并不多,能兼顾上助教的工作,我在这个课堂上结识了贸H的 @日天和@阿甘。我们很投缘的,甚至在我毕业后,他们还随我一起去广东江门实习了一段时间,但终因撞着了南墙怏怏而归。
2016年初,研究生毕业季也如期而至。在象牙塔里待了许久,终究还是要面对就业求职了。当年的9月,我拖着行李来到上海。体验了在LV小区的人生第一次租房,认识了睡在我下铺的室友大鹏(@ Vampirate)。入住后的第二天,我就来到了五角场万达A座,在那里开始了自己职场生涯里的第一份工作。在这个“爱家庭、爱生活、爱工作”的大家庭里,我认识了邱邱(@皮卡丘丘丘)等很多热情友善的同事们,也遇到了顶头上司束总(@艾文束)。我们一起共事,一起面对困难,一起品尝努力付出后收获的果实。2017年1月,我有机会体验了一把项目副带队,带着3号车污妖王(@何普京)等来自中国五湖四海的三十余名大学生们在日本的京都、东京、大阪等地周游、研学。项目带队十三天,工作非常辛苦,但也因此而让我记忆深刻。
放眼这前二十五年,似乎一切顺风顺水,心有欢愉,怡然自得。但人生低谷该来还是会来的,或者在现在的自己看来,我更想把它理解为一次修行的考验。
2017年9月,因为家里的原因,我辞掉了当时的工作,匆忙赶回去照顾家人。这一回去,就是半年。这半年从放下工作偷闲,到晚睡晚起不愿交流,再到无来由的情绪低落,我深刻地意识到这差不多是自己从小以来落入的最大低谷,那心底的小恶魔终将要被释放一阵子,才能保持应有的平衡吧。回家之后的半年里,高中同桌(@马尔斯.张)怀着同样低谷的心情和我撞了个满怀。那时的我踌躇未来,而他犹豫现在,后来反倒是我劝他下了决定,如今他已经在泰国的苏梅岛担任孔子学院支教的志愿者,在那里寻到了自己的吉他共鸣。
再回首那段低谷期,我心中满是感激。患难见真情,我在那段时间认识了蘑菇姐(@程蘑菇)等好友,认识了年轻有为的中科中建的李院(@李杨院长)。待我重回上海,他怕我感到孤独,还特意组了个局为我介绍几个自己的好友,炽哥(@ Chenchi)就是其中一位。不仅如此,我也经他介绍,认识了南京聚润的王总(@Mr. Wang)和谷雨的倪总(@长啸穿云),他们是做建筑行业的,致力于用BIM技术将现实世界模型化、虚拟化,我觉得他们做的正是对未来社会和文明发展都有裨益的前沿事业。
2018年3月,承蒙不弃,老东家又热情相邀,在家人的鼓励下,我开始再次尝试打开心扉。重回公司,似乎找到了一个比原先更合适的岗位。时隔半年再归来,同事们也有了变化,我认识了山东事务所的小徒弟(@树袋熊),也认识了久闻大名但不见其人的展哥(@ Zal)。职场如潮汐,起起落落,分分合合,同事一场,觉得合得来的自然会在分别后仍是朋友。这里就有和蔼可亲的魏总(@Frank),有来自南通的丽姐(@ Mitsuki)和来自吉林的秀逗(@ Shielder)等志趣相投的朋友。
转眼到了盛夏,我因为参与协助公司青少年语言训练营EMP项目而结识了长居日本的加拿大人项目高级督导@Michael先生,以及在哥伦比亚大学主修教育和心理学的@Eliza等一群来自全球知名院校的大学生。我们一起通力协作,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展开头脑风暴,不仅仅指导中国的中学生开口说英语,更教会他们去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建立自信,拿出勇气去突破自己。嘉外的“侄儿”(@ Peanut)和“学姐”(@王艳)就是这个项目的受益学生,我们在上外营地朝夕相处,度过了短暂却难忘的五天。
最近的日子都挺不错,忙中有乐,也怡然自得。在一次会展上,我偶然地遇到了一位精通命理的朋友司命星君(@易晓丰),又偶然地发现我们对这个世界有很多脑洞大开的共同话题可以交流,想来他算是最近认识的新朋友了。他很耐心地帮我解答人生大运里的疑惑,他告诉我其实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差不多是我这五年来所有的经历了,还有一群人与我息息相关,那就是我的家人。这五年里,家里的弟弟(@无极的风)、妹妹(@糖糖吖)都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我们的关系似乎变得更加亲密。这五年里,有大姨(@柠檬)在我每每低谷迷茫时打一个多小时的电话开导我、鼓励我,希望重新看到我身上美好的色彩。这五年妈妈(@梅林)老了不少,她付出许多,苦也受了许多,愿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世界温柔待她吧,这是一个做儿子的最大的心愿了。
晚上下班回来,穿过大街小巷。每每不经意地看车窗外,这座城市把白日烟火撤下,悄然换上夜晚的霓虹。她拥着高楼间呼啸的风,听着汽车的鸣笛轰隆,她迎面而来又和我们每一个人擦肩而过。
我们各自走着不同的道路,相遇或同行都是莫大的幸运。这一生终不会有人陪伴得完全,但因为有你,即使走过一瞬也有温暖的微笑,那便足矣。谨以此卷纪念这五年美好的人和事,感谢你们走过我身旁,愿你我从此后路都坦荡、心都坚强。相信我们的青春都会定格在这片大陆上,永垂不朽。
飘移大陆Peter飘
2018年11月1日于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