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涸辙之鲋

庄周家里清贫。有一次,庄周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非常吝啬,可又很要面子,见庄周来借粮,如果说不借,面子上不好看,就假装慷慨地说:“好,等我今年收了老百姓的租税之后,一定借给你三百金。”庄周知道监河侯不想借粮给他,很是气愤,就给监河侯讲了前一天经历的事。他说:“我昨天来的时候,走在路上,忽然听见有呼救之声,回头一看,发现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鲋鱼。我问鲋鱼:‘你呼叫我干什么?’鲋鱼说:‘我是东海里的波臣,不幸掉在这干涸的车辙里了,你能给我弄些水救救我吗?’我说:‘好哇!我正要到南方去会见吴国和越国的国王,我让他们把西江的水引来救你。’鲋鱼一听气得变了颜色,说:‘我因缺水快要死了,你能给我弄一点水来,我就能活下来。若是等到西江的水来,还不如早点到干鱼摊上去找我!’”

典故与出处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1],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子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2],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战国〕庄周《庄子·外物》

导读

这则寓言,作者运用故事中套故事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讽刺了口头慷慨借粮,实际为富不仁的吝啬官吏监河侯,讽刺了脱离实际不能解决问题的行为。


【注释】

[1] 邑金:古代大官的封地称“邑”,邑金即封地中征收的赋税。金,古代货币单位,非黄金,一金约为二十两。

[2] 常与:常在一起的东西,指水。与,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