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新集: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教科研论文精选.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农村留守妇女阅读现状调查分析与策略研究*

李永峰 韩海晶

摘要:通过对宁夏平罗县崇岗镇长青和向阳两个行政村100名农村留守妇女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农村留守妇女阅读的因素,提出加强阅读保障体系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构筑农村阅读推广四级服务网络、加强阅读工作管理等改善农村留守妇女阅读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阅读

农村留守妇女是农村生产生活的主要劳动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半边天”。因此,要保障她们的基本阅读权益,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阅读观,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和发家致富的技能,使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1农村留守妇女阅读现状调查

1.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014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笔者对宁夏平罗县崇岗镇长青和向阳两个行政村16岁以上的100名农村留守妇女阅读现状进行了专项调研。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从被调查者的年龄结构看,16~30岁的农村留守妇女23人,占25.56%;31~45岁32人,占35.55%;46~60岁25人,占27.78%;61岁及以上10人,占11.11%。31~45岁和46~60岁是农村留守妇女较为集中的两个年龄段。从文化程度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留守妇女66人,占73.33%;中学(含中专)23人,占25.56%;大专及以上1人,占1.11%。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程度偏低。

1.2调查项目及数据统计分析

(1)农村留守妇女阅读目的和动机。首先,大部分留守妇女将阅读作为休闲娱乐方式(53.33%),她们把大量时间花在看电视、看电影和打牌、打麻将以及串门聊天等上;其次,因劳动致富需要而阅读的占30%;再次,为了提高个人素养而阅读的占16.67%。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妇女的阅读目的和动机趋向功利性和娱乐休闲。

表1农村留守妇女阅读状况调查问卷统计情况

(2)影响农村留守妇女阅读的相关因素。一是时间精力不够和生活负担重。90%左右的农村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兼顾家务劳动,还要照顾未成年子女、年迈的父母,以及应付社会交往,她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书学习。二是文化程度低和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传统的性别分工影响,使男女两性获得技能知识的机会不均等,男性获得技能知识的机会历来多于女性,女性则受教育程度不高,阅读意识不强,阅读能力较低。三是阅读资源匮乏,没有适合农村留守妇女阅读的书,家庭经济困难,没钱买书,这都是影响农村留守妇女阅读的因素。

(3)农村留守妇女利用图书室阅读的现状。图书室的利用率很低,被调查者当中,经常去图书室的农村留守妇女占3.33%,偶尔去图书室的农村留守妇女占8.89%,从来不去图书室的农村留守妇女占87.78%。这说明农村留守妇女阅读观念淡薄,利用图书室的意识不强。

(4)农村留守妇女对阅读权益保障的评价。有97.77%的农村留守妇女认为政府对农村居民阅读权益保障体系投入少或投入一般,效果差或效果一般。这说明政府没有发挥好主导作用,在农村留守妇女阅读权益保障体系建设上缺乏有力措施。农村留守妇女对政府发挥好主导作用、采取有力措施构建完善的阅读权益保障体系充满期待。

2农村留守妇女阅读现状的成因分析

(1)传统文化因素。农村留守妇女受传统观念影响,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认识也比较封闭落后,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不愿到图书室等文化娱乐场所参加阅读等活动,业余时间大多选择串门、聊天、逛街、打牌等活动。

(2)阅读观念淡薄。由于许多男人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对读书学习的价值认识不明确,重经济收入、轻读书学习的观念普遍存在,认为干好家务和农活、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就可以了,不需要更多的文化知识,读书、看报没什么用。

(3)农村阅读基础设施薄弱。从调查的两个行政村的阅读基础设施现状看,一些村落没有正式的图书室,文献信息资源严重缺乏,阅览桌椅紧张,阅读环境很差。农村留守妇女的阅读基本上没有正式的场所,可阅读的文献信息资源没有保障,根本无法满足她们的阅读需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主导精神在农村的影响力。

(4)社会舆论导向和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入推进,乡镇、村基层组织的职能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以往高度集中的农村组织化程度明显弱化,社会舆论导向和监督约束力量逐渐趋于多元化。以打牌赌博为例,由于其能够迎合人们寻求精神刺激和物质收获的心理需求,易于组织,许多农村留守妇女闲暇时间不是读书学习,而是三五成群地参与打牌,这成为她们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社会舆论由以往强烈抵制反而转变为持认可态度。社会舆论的导向误差、监督约束力的弱化助长了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并使之逐渐“合理化”,严重影响着农村阅读活动的开展。

3改善农村留守妇女阅读现状的对策

(1)加强阅读保障体系建设。一是统筹阅读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发挥主导作用,为农村留守妇女阅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更好地实现和维护农村留守妇女的基本阅读权益。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统筹建设,开辟村与村之间阅读资源共享交流的新渠道,对于区域小且相邻的村庄,可考虑在中心的村建文化设施和文化场地,实现阵地共享。二是加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要纳入地方财政年度预算,同时要多方争取其他经费来源,多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采购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文献资源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留守妇女的文献信息需求。三是加强知识服务体系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服务层次,建立开放的服务体系,为农村留守妇女构建个性化信息平台,提供高效信息化服务和发家致富等知识咨询服务;完善村际图书室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系统功能,弥补文献信息不足,节省文献采购费用,提高文献保障率;加强与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农村电大书屋、农家书屋间的协作与资源共享,大力开展文献传递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共享;强化个性化服务,完善信息推送服务,满足农村留守妇女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

(2)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后顾之忧。国家要着力改善农村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出行难、就医难、文化享受难等现实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把农村留守妇女从繁重的生产生活中解放出来,给她们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和阅读条件,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使她们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在生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并逐步形成主动阅读的意愿,让她们深刻体会到阅读在提高文化素养、改善生活品质、培养下一代中的作用。[1]

(3)构筑农村阅读推广四级服务网络。阅读推广工作所关注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文化层次的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农村留守妇女阅读推广的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是有机相连,这就需要不同层级的组织加强联系和指导,尤其是自上而下的统筹和协调。在利用现有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农村电大书屋、农家书屋的基础上,构筑农村阅读推广工作系统,着力建设以县级农村阅读推广中心为龙头,以区域农村阅读推广中心站为桥梁,以行政村农村阅读推广协会、自然村阅读推广示范户为载体的农村阅读推广四级服务网络。[2]一是强化县级农村阅读推广中心建设。县级农村阅读推广中心负责检查指导基层农村阅读推广工作的实施。二是跨乡镇建立区域农村阅读推广中心站。区域农村阅读推广中心站可实现农村阅读推广跨区域业务之间的有机衔接和协同办理,形成一体化的、面向社会的、集多种接入方式为一体的阅读推广公共服务系统和支撑体系,实现阅读推广跨区域业务之间的有机衔接与跨区域转移接续。三是健全行政村和自然村两级阅读推广网络。行政村应成立农村阅读推广协会,根据自然村大小,每个自然村设2~3个农村阅读推广示范户,在村民特别是农村留守妇女中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4)加强阅读工作管理。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成为先行者和示范引导者,村党组织要加强与农村留守妇女的沟通、交流,引导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结合农村留守妇女的特点,遵循个性化、人性化的读者需求,以书为媒,突出小型化、经常化、精品化、亲情化、自主化的特点,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引领农村留守妇女读书,努力使阅读成为农村留守妇女的主流意识。[3]二是基层妇联组织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村留守妇女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要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农村留守妇女阅读的积极性和热情,引领她们真正成为阅读的受益者,帮助引导她们解放思想,克服传统观念的影响,树立典型,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文化生活习惯与方式,培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乡村文化。三是对通过读书运用所学知识走上致富道路的典型人物和事例进行宣传报道,形成示范效应,培养更多农村留守妇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范并思.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5):4-13.

[2]赵媛.刘海燕.中国乡村图书馆路在何方——基于对和顺图书馆的考察[J].图书馆建设,2014(8):91-96.

[3]骆敏.盐城市农村留守妇女状况研究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9(14):136.

作者简介:李永峰(1959—),男,研究馆员,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馆长。

韩海晶(1991—),女,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研究生。

*本文发表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