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旅游业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总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研究上多下功夫,多搞“集成”和“总装”,多搞“自主创新”和“综合创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做出贡献。要发挥自己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科优势,认真研究、宣传、阐述党的思想理论,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研究,更加及时地发出中国声音、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

六十余载沧桑巨变,一甲子春华秋实。半个多世纪以来,青海党校系统在聚焦主业主课、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同时,孜孜于学术研究、致力于理论创新,求真务实地记录历史、积累智慧、积淀文化。一批苦心向学之士坚守三尺书桌,以“甘愿坐穿冷板凳”的心境和“孤舟蓑笠翁”的姿态,深入青藏高原的沟沟壑壑,驰骋在广袤无际的知识海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相关学科领域研究默默地释放能量。特别是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以来,青海党校系统充分结合省情实际和自身特点,加强对国家和地区中长期发展问题的战略性研究,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的对策性研究,加强党情政情社情信息反映和研究,在党的思想理论、生态文明建设、循环经济、民族宗教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为反映青海党校学者、学术、学科的特点和风采,营建厚德载物、薪火承传、不断精进、激励后学的学术家园,使研究成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体系化,我们从青海党校学者优秀学术论文、博士毕业论文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中撷取精华,集为《青海党校学者文库》,涵盖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民族学等学科,着重凸显学术性,兼顾思想性与可读性,旨在为艰苦跋涉在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途中的青海党校学者提供一个展现价值和发出声音的平台,扩大青海党校系统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整体影响力。

“视而使之明,听而使之聪,思而使之正”。党校因党而立,党校学者只有坚持深化党的思想理论研究,才能不断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只有营造格物致知的学术氛围和淡泊名利的学术取向,才能造就恢宏的思想气度和博大的学术气象;只有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产出有价值的学术成果。经过多年培养和积累,青海党校系统已经拥有了一支素质优良、专业过硬、作风扎实的师资队伍。着眼未来,为更好建设“一流红色学府、新型高端智库”,青海党校系统将一以贯之的继承优良传统,着力培养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优秀教师,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一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在相关学科领域有影响的知名专家,以期成为青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党员领导干部的摇篮,成为青海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成为推动学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成为青海精神、青海文化与外界传播沟通的桥梁纽带。

《青海党校学者文库》应运而生,大有可为。希望青海党校学者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秉承“实事求是”的校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传承党校人优秀的学术基因,努力创作出更多高质量、有影响力的优秀理论成果,为党校事业、党的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谨此为序。

中共青海省委常委

省委组织部部长

省委党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