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投资活动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政府实施“走出去”战略和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我国企业开始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的跨国公司。然而,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化运营时,经常因为董事会治理机制薄弱而遭遇国际化运营风险事件。
在此背景下,提出以下研究问题:作为新兴经济体,我国的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如何发挥董事会治理的有效性,以克服国际化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如何利用董事会成员的经验、知识和社会网络资源提高企业国际化战略决策的科学性,降低国际化运营的不确定性和减少国际化运营的风险?此外,我国跨国公司CEO权力会影响董事会资本与其国际化战略的关系吗?更进一步的,如何增强我国跨国公司董事会治理的有效性?
针对上述问题,本书基于国际化理论、制度理论、代理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采用理论研究、多元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探究了跨国公司董事会资本与其国际化战略的关系,跨国公司董事会资本、CEO权力对其国际化战略的影响,以及跨国公司董事会资本与其国际化战略关系的演化机制。
首先,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跨国公司董事会资本对其国际化战略影响的理论模型。在综述了国际化战略相关理论,如国际化理论、代理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制度理论,董事会治理有效性和董事会资本相关研究,以及企业董事会与国际化战略关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跨国公司董事会资本与其国际化战略关系研究的理论模型。
其次,分析跨国公司董事会资本对其国际化战略的影响机制。基于国际化理论、代理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探讨董事会资本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直接影响。以我国在沪深两市上市的跨国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国有跨国公司的董事会人力资本对其国际化战略没有显著影响,而董事会社会资本正向影响企业国际化战略;非国有跨国公司董事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与其国际化战略正相关。研究结论表明,国有上市跨国公司和非国有上市跨国公司董事会治理的有效性对其国际化战略的影响存在差异。
再次,探讨跨国公司CEO权力对董事会资本与其国际化战略关系的调节效应。以我国上市跨国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国有跨国公司董事会人力资本和CEO权力的交互作用与其国际化战略的关系不显著。而国有跨国公司CEO权力直接正向影响其国际化战略,表明国有跨国公司CEO权力越大,对其国际化战略的影响越大,存在CEO的堑壕效应。因此,在权力较大的国有跨国公司CEO进行战略决策时,董事会应履行的监督、控制和资源提供的职能无法发挥作用。
同时,非国有跨国公司CEO权力负向调节董事会人力资本与其国际化战略的关系,这与已有研究的结论一致,表明非国有跨国公司董事会构成较为合理,能够就CEO及其高管团队的国际化战略决策发挥监督、控制和资源提供职能。此外,研究还发现,非国有跨国公司的CEO权力负向调节董事会中连锁董事的比例与其国际化战略的关系。
从次,揭示跨国公司董事会资本与其国际化战略关系的演化机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联想集团的跨国经营为案例,研究发现跨国公司董事会资本与其国际化战略关系的演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最后,进一步探讨了在“空中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进行国际化扩张。以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河南航投”)并购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简称“卢森堡货航”)为例展开相关分析。河南航投通过收购欧洲最大的航空货物运输公司卢森堡货航的股权,获得了世界级航空运输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为推动郑州航空港建设做出了贡献。
通过对上述研究问题的系统分析,本书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点。(1)基于制度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代理理论,探究跨国公司董事会治理有效性偏低的问题,将董事会治理有效性的研究拓展到对跨国公司国际化战略影响的领域。(2)从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治理视角,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对于国有上市跨国公司与非国有上市跨国公司而言,董事会资本、CEO 权力与其国际化战略的关系存在差异。国有上市跨国公司CEO权力对其国际化战略有正向影响,而对其董事会资本与国际化战略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该发现与已有研究结论不同。(3)从动态角度,通过案例研究,以联想集团的跨国经营为案例,探究跨国公司董事会资本与其国际化战略关系的演化机制,发现了跨国公司董事会资本与其国际化战略的动态匹配机制。
综上所述,本书的研究结论对我国跨国公司,乃至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的国际化运营具有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同时,本书的研究结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