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界化重构:回归企业发展本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评述

一 研究进展

对企业边界理论研究的文献梳理,实际上也是对整个企业理论体系发展脉络的梳理。因为企业边界理论是基于企业本质特征的,它是将企业作为一个“类”从社会体系中凸显,并以此来定义企业在社会体系中的存在空间、发展变化范围。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没有专门对此问题进行回答,将企业视为简单的生产单位,持这种概念完全抹杀了企业内部的特质,不能解释经济活动中不同企业的差异性,更不能科学地解释企业动态发展变化特征。自科斯开始,企业理论开始意识到正确回答“企业是什么”对于企业理论体系研究的重要性。从而不同学派的学者从不同视角给予了各种不同的回答。科斯等将企业视为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资源学派将企业视为资源的集合,契约理论将企业视为围绕“中心签约人”的一个契约体系,企业能力理论将企业视为能力体。

随着互联网经济在全球化市场上纵深发展,许多学者发现过去各个学派的企业边界理论已经难以有效解释现代企业的新特征,比如在研究背景分析中所指出的现代企业无边界化发展特征,以及固有的边界体系给其发展带来的困境。尤其是网络企业,它在规模、组织形式、运行机制、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企业颠覆了规模等于能力、实力等于能力的传统观点,也颠覆了企业不等于市场、客户不等于员工、竞争对手不等于合作伙伴等诸多传统边界性的思维认识习惯。打破这些思维传统的是一批企业经营的实践者,他们不仅颠覆了传统的边界思维,更重要的是,他们开拓了获得无限价值创造能力的新的经营思路和实践路径,从而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克里斯·安德森在其《长尾理论》一书中集中考察了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特征,网络跨时空特征信息沟通和处理的低成本使得个性化需求得以满足变为现实。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企业在互联网市场空间中出现企业价值创造的“长尾效应”。杰夫·豪提出了“众包”这种新型商业模式,他基于唐·泰普斯科特与安东尼·D.威廉姆斯在《维基经济学》中所提出的开放、平等、共享、全球运作的新商业法则——利用互联网的大规模协作来改变现代社会的生产组织方式。将传统上企业依靠自己内部员工或通过外包进行的工作,众包给互联网中没有界限的社会群体去做,这种商业模式颠覆了员工和老板、顾客和企业的身份边界,更为重要的是它促进了企业能力的无限提升。

阿什克纳斯等的无边界组织理论很好地概括了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特征。这种理论打破了传统企业理论有边界的企业发展战略思维,将企业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来思考其价值实现的客观规律。此后,对无边界组织的研究日渐丰富,李海舰和聂辉华等提出了企业“脑体分离”,企业与市场融合,将企业发展成网络,实现企业能力无边界发展,从而将企业边界理论引向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基于模块化、核心能力、价值网络、虚拟组织、虚拟空间等各个视角的研究文献不断增多。从而有关企业边界理论的研究具有多种方法和多种视角并存的特点,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视角相互补充、互相促进,为全面、客观、深入一地认识企业和企业发展变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二 存在的不足

实践是推动企业理论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企业实践新情况的不断出现,原有的理论或多或少都会表现出对新情况解释的乏力。21世纪的互联网经济,颠覆了电气化时代工业经济发展的模式,这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成为信息化时代的核心生产资料,企业生存环境不但从有边界的区域延伸到全球范围,更为重要的是它从实体空间走进了虚拟空间。面对这些企业实践的新情况,基于有形资源的企业理论无法解释无形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内生性作用,强调规模和实力的企业理论不能解释“小核心大外围的”网络企业所表现出的小“规模”大“网络”、弱“实体”强“势力”的特征。

无边界组织理论虽然看到了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边界体系给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困境,并针对如何打破这些边界困境进行了理论阐释。然而,正如前面归纳的那样,每一位学者的研究都集中于无边界发展的某一个视角,这样,就会导致一类视角解决了某一类问题的同时,可能又复杂化了另一类问题。从而用这种理论指导企业无边界发展的实践,难免会顾此失彼。从既有的文献来看,到目前为止,关于“企业是什么”仍然沿用科斯的定义。然而,科斯对于企业的定义不能解释企业中有市场的现象。造成这种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本质蕴含着多层次的特征,而且各种层次相互有机联系。所以,要回答企业的本质问题,需要一整套的系统理论,要全面反映企业本质、动态变化和发展就需要更复杂和完善的系统理论。虽然,基于特定视角的研究,深化了某一类问题的认识,但是,要使企业无边界发展理论能够科学地指导实践,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是前提基础。目前的企业无边界发展还缺乏这样一个研究框架,更缺乏完备的理论体系。此外,随着实践的发展,企业内在的本质也是在不断地发展。企业无边界发展理论是针对信息化社会的企业新特征的,由于信息化社会本身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它的认识也还不成熟。要科学地认识企业和信息化社会的互动关系,对信息化社会的深入认识也是必备的基础条件。